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掺薄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薄膜,纳米,磁控溅射,丙纶,氧化锌,表征,氧化铝。
纳米掺薄膜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栋[1](2015)在《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辐射导致的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l2O3:C晶体作为传统辐射剂量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学领域,通过电化学法在草酸溶液中也可以制备出含有碳杂质的纳米多孔氧化铝薄膜,本论文主要探究这种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的发光机理以及热释光、光释光、辐射发光特性。在草酸溶液中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样品的表面、截面形貌,结果显示氧化铝薄膜呈现均匀有序的多孔状结构,孔径在30~100nm之间,X射线能谱(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多孔氧化铝薄膜中含有草酸杂质且薄膜在500℃退火后草酸杂质没有全部分解;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在薄膜制备过程中引入了叁种缺陷,分别为F+、F和草酸杂质相关的缺陷,用波长330nm的光激发薄膜,在约420nm处出现很强的发光峰,此发光峰为复合发光峰,借助高斯拟合研究表明薄膜发光是由F+、F和草酸杂质相关发光中心引起,且F中心起主导作用。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热释光测试结果表明:500℃退火后的样品在低温(约80℃)和高温(约310℃)出现两个热释光峰外,在190℃也出现热释光峰,而其它温度下退火的样品均在低温和高温出现两个热释光峰,600℃退火后的样品在约300℃处的发光峰最强;对热释光曲线在200~500℃间的面积进行积分,得到未退火,300、400、500、600℃退火后的样品热释光剂量响应曲线在剂量1~10Gy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性,在剂量范围10~120Gy内出现超线性。光释光测试表明: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光释光特性优异,600℃退火后薄膜的光释光最强,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薄膜光释光剂量响应曲线在1~200Gy整体上具有很好的剂量线性关系。对晶体Al2O3:C辐射发光特性做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能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参考。这些都为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成为辐射剂量材料提供了足够的可能,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23)
雷亚玲,曾和平,房丽婷,江河,黎长城[2](2014)在《纳米掺锑二氧化锡隔热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机硅丙乳液为成膜物,掺锑二氧化锡水性浆料为填料,通过涂布得到透明稳定的掺锑二氧化锡(ATO)隔热薄膜.利用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自制隔热箱分别研究了ATO质量百分比含量对薄膜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O含量增加,紫外区与可见区透过率均降低,其隔热性能呈上升趋势.ATO含量为5%时,可见光透过率高达80%,隔热温差达10℃.(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史继超,吴广明,高国华,梁田,沈军[3](2009)在《水对纳米掺钯WO_3薄膜气致变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W粉为原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提拉镀膜法制备了掺钯的气致变色WO3纳米多孔薄膜,并采用不同温度对该薄膜进行了热处理;最后制作成简易的气致变色窗。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薄膜中水的存在和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致褪色过程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原位动态的测试,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水的存在对薄膜气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致变色循环次数的增加,薄膜生成水逐渐增加,破坏了薄膜的表面结构,堵塞了薄膜的孔洞,使薄膜气致变色时间延长,但不影响薄膜的致色深度;环境吸附水对薄膜有毒化作用,既延长了薄膜的气致变色的时间也使气致变色深度降低;而适量的薄膜结构水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薄膜的气致变色速率。(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汤辉,侯大寅[4](2008)在《丙纶基纳米掺铝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F磁控溅射法在PP(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上制备掺铝氧化锌(AZO)薄膜,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X)对AZO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元素成分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P基上溅射沉积的AZO薄膜具有纳米级的尺度,而且颗粒分布均匀、致密;经过溅射后薄膜颗粒中除原先的C元素外,只含有Zn、Al、O元素,而且薄膜的纯度很高。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纳米AZO薄膜致密性、均匀性越来越好。(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08年09期)
纳米掺薄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有机硅丙乳液为成膜物,掺锑二氧化锡水性浆料为填料,通过涂布得到透明稳定的掺锑二氧化锡(ATO)隔热薄膜.利用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自制隔热箱分别研究了ATO质量百分比含量对薄膜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O含量增加,紫外区与可见区透过率均降低,其隔热性能呈上升趋势.ATO含量为5%时,可见光透过率高达80%,隔热温差达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掺薄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栋.纳米掺碳氧化铝薄膜辐射导致的发光特性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
[2].雷亚玲,曾和平,房丽婷,江河,黎长城.纳米掺锑二氧化锡隔热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史继超,吴广明,高国华,梁田,沈军.水对纳米掺钯WO_3薄膜气致变色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
[4].汤辉,侯大寅.丙纶基纳米掺铝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表征[J].丝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