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尹华,刘晓庆,程朗,刘正媛,卢瑞南

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尹华,刘晓庆,程朗,刘正媛,卢瑞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原发性,继发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尹华,刘晓庆,程朗,刘正媛,卢瑞南[1](2019)在《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0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RCA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原发性PRCA 60例;继发性PRCA 40例,其中最常见的继发性疾病是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70.0%),其次是胸腺瘤(6例,15.0%)。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8例,环孢菌素治疗70例,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12例,有效率分别为66.7%、71.4%、50%(P=0.336),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2.2%、34.9%、16.7%(P=0.408)。原发性PRCA有效率高于继发性PRCA患者(78.3%vs. 52.5%,P=0.007)。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RCA有效率低于原发PRCA(46.4%vs. 79.3%,P=0.003)。环孢菌素治疗患者中,原发性PRCA疗效高于继发性PRCA(85.7%vs. 50.0%,P=0.001)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RCA(85.7%vs. 4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亦提示治疗有效率与继发(OR=3.30,95%CI 1.32~8.25,P=0.025)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RCA(OR=4.506,95%CI 1.59~12.78,P=0.005)有关。结论不同治疗方案对PRCA的治疗有效率相似,原发性PRCA较继发性PRCA对环孢菌素反应性更好,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RCA治疗有效率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杨雅薇,章伟,秦永文,马丽萍,樊民[2](2019)在《氯吡格雷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胸痛5年余,胸闷乏力2周余"入院,患者5年余前有反复胸痛,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个月前行介入治疗,置入EXCEL支架3枚,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150 mg/d)、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服用2周后减量为75 mg/d。既往体健,无其他基础疾病及药物服用史。入院2周余前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入院查体:心率90次/m(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庆,程朗,何耀,张闰,卢瑞南[3](2019)在《艾曲波帕治疗难治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曲波帕治疗难治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疗效。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难治性获得性成人PRCA患者采用艾曲波帕(75 mg/d)治疗,评估疗效及耐受性。结果 3例患者的红细胞计数(P=0.039)、血红蛋白浓度(P=0.018)、网织红细胞百分比(P=0.046)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24),2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较前升高,1例较前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P=0.924;P=0.565)。1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升高,1例心悸,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艾曲波帕对于难治性获得性PRCA患者,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何耀,刘晓庆,柴星星,陆星羽,卢瑞南[4](2019)在《免疫抑制治疗老年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环孢菌素可能疗效更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免疫抑制治疗老年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抑制治疗的32例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的疗效。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12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3例接受环孢菌素A治疗,7例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组患者诱导有效率分别为33.3%、84.6%、42.9%(P=0.02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6.7%、46.2%、0(P=0.061)。疗效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环孢菌素A治疗是老年获得性PRCA起效的相关因素(P=0.043、P=0.036)。结论:老年获得性PRCA治疗中,环孢菌素A有效率更高,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忠健,邱奕宁,余慧,谈玲芳,瞿萍[5](2019)在《16例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RC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与单纯泼尼松治疗PRCA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6例患儿均以面色苍白、面色苍黄等贫血症状为主诉。12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7例(58%)存在病原体感染,以人巨细胞病毒最常见。7例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查,5例(71%)存在淋巴细胞免疫紊乱。6例患儿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查,均存在异常。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n=8)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基本治愈1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6例,中位起效时间1个月,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出现复发2例。单纯泼尼松治疗组(n=8)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基本治愈4例,缓解0例,明显进步4例,中位起效时间为2.5个月,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出现复发4例。结论 PRCA患儿一般以贫血相关症状为主诉就诊;部分患儿存在病原体感染,多数患儿伴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患儿在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复发,其中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起效可能更快、复发可能性更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772-776](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马晓静[6](2019)在《分析预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早期疗效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检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预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NSAA患者治疗有效与无效人员在MCV、RDW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NSAA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在MCV、RDW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性,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3个月后,有效与无效患者在MCV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A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RDW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CV对早期疗效评价不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石紫微,宋奎[7](2019)在《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误诊病例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属于惰性淋巴瘤范畴,常伴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一种骨髓中红系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如,及严重网织红细胞减少症的贫血。尽管T-LGL有粒细胞缺乏及贫血等症状,但症状缺乏临床特异性,且疾病发展缓慢,常隐匿起病,临床常有漏诊和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初诊时误诊为MDS的T-LGL伴PRCA患者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肖肖[8](2019)在《多中心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84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和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CS)联合应用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疗效是否比单用CsA或CS更好,并确定患者是否会受益于这种治疗,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9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7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例)和浙江省中医院(11例)共84例18岁以上获得性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6例失访)。应用SPSS20.0软件,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和t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方法估计总生存率。P值低于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与继发性、病因学,都纳入分析。对PRCA可能病因的评估包括既往用药史,毒物或感染史,肝脏、肾功能,免疫检查包括自身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检查,包括形态学,活检,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分析)。对骨髓细胞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细胞受体(TCR)、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的重排和STAT3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评估外周血中TCRVβ和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S)情况,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来排除胸腺瘤和肿瘤的存在。结果:84例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含CsA组(单用CsA组和CS和CsA的联合组)的CR率和有效率优于单用CS组(51.1%vs 15.8%,P<0.05,72.3%vs 36.8%,P<0.05)。CS和CsA联合治疗的CR率和有效率优于单用CS(60%vs 15.8%,P<0.05,70%vs 33.8%,P<0.05)。单用CsA的有效率优于单用CS(76.5%vs36.8%,P<0.05),而单用CsA没有表现出比单用CS更好的CR率(35.3%vs 15.8%,P>0.05)。CsA联合CS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短于单用CS和单用CsA(P<0.05)。治疗效果在年龄、性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病因学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糖皮质激素或环孢素A显示出良好的反应。2.CS和CsA联合应用比单用CS表现出更好的CR率和反应率,并且也比单用CS更快地缓解。我们推荐选择含有CsA的方案作为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的初始诱导治疗方案,尤其是CS和CsA联合应用。3.含CsA的维持治疗方案对于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对于需要长期接受CsA治疗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密切的随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锋文[9](201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9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网织红细胞(RET、HLR及IFR)、血小板(PLT、PDW及MPV)及红细胞(HCT、MCV及MCH)参数,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型与治疗情况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网织红细胞参数、PLT及HCT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中不同分型与治疗情况者的上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均显着异常,且对疾病的分型与治疗情况具有较高反映意义,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鞠军亮,尹旭燕[10](2019)在《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岁,主因:他院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半,咳嗽7 d。患儿出生时有缺氧,查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查血常规:HB 40 g/L,骨髓穿刺(髂前):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明显减低占5%,多为晚幼红细胞,粒系、巨核系统正常。行超声检查肝脾不大。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每2~3个月输血1单位支持治疗,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出生时当地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予优甲乐治疗,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患儿自发病以来,无明显消瘦,(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胸痛5年余,胸闷乏力2周余"入院,患者5年余前有反复胸痛,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个月前行介入治疗,置入EXCEL支架3枚,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150 mg/d)、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服用2周后减量为75 mg/d。既往体健,无其他基础疾病及药物服用史。入院2周余前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入院查体:心率90次/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尹华,刘晓庆,程朗,刘正媛,卢瑞南.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2].杨雅薇,章伟,秦永文,马丽萍,樊民.氯吡格雷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

[3].刘晓庆,程朗,何耀,张闰,卢瑞南.艾曲波帕治疗难治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4].何耀,刘晓庆,柴星星,陆星羽,卢瑞南.免疫抑制治疗老年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环孢菌素可能疗效更佳[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5].王忠健,邱奕宁,余慧,谈玲芳,瞿萍.16例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6].马晓静.分析预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早期疗效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检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石紫微,宋奎.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误诊病例1例[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

[8].杨肖肖.多中心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84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9

[9].陈锋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10].鞠军亮,尹旭燕.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标签:;  ;  ;  ;  

红细胞再生障碍论文-尹华,刘晓庆,程朗,刘正媛,卢瑞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