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西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在日常运营中,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异常事件将有可能极大影响列车运行秩序,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安全是高速铁路运营的生命线。本文结合高速铁路事故分析、运营安全对策、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现状分析,结合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以便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高效运营,安全问题应作为一个首要的问题予以重视。为此,应深入探索和把握高速铁路的安全规律,根据高速铁路的运营情况不断完善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完善高速铁路运营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形成高速铁路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高速铁路持续安全稳定发展。

一、高速铁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人为因素

(1)调度指挥人员。当前我国铁路对调度指挥人员的技术培训普遍缺少仿真培训平台,造成日常培训重理论轻实作,应急处置不当可能会导致铁路交通事故。

(2)动车组列车司机及相关检修人员。动车组列车司机精力不集中、错误操作或不按章作业,铁路作业人员违规上道作业等都容易引发铁路交通事故。

(3)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车辆乘务员等列车乘务人员工作期间应注意力集中,及时发现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等异常情况;随车机械师在监控动车组运行技术状态和管理操作动车组车内设备过程中,对相关应急突发故障应处理适当。

(4)车站客运人员。旅客乘降组织不力,可能导致旅客漏乘和耽误列车;列车途中临时上水、吸污作业联系脱节,会造成列车拉断上水管、吸污管等;车站客运人员缺乏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对于消防设施、通风照明、应急通道等日常维护管理作业操作不当等,都容易引发铁路交通事故。

2设备因素

铁路系统是多个工种与多种设备设施联合组成的复杂系统,专业性很强,一旦其中某部分出现设备故障,客观上可能导致铁路交通事故的出现,影响铁路正常的运输生产。高速铁路安全性的设备因素主要分为移动设备安全性与基础设施安全性。移动设备主要包括机车车辆、动车组等。一旦发生列车操控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通信系统等故障,均会影响列车行车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基、轨道、道岔、隧道、桥梁、接触网等。如果出现轨道沉降、地质损害等情况,将影响轨道的正常通过功能;如果出现电力线路损伤、老化等情况,将导致信号传递故障,造成危险。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分为自然环境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人力难以控制,包括大风、暴风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会对高速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即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组成的高速铁路运行环境,一是旅客和沿线居民对铁路安全知识缺乏了解而引起的隐患;二是铁路沿线综合治安,包括通信电缆、钢轨的偷盗等;三是社会环境,包括铁路相关市场的信用建设,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铁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等。

二、高铁运营安全保障对策的建议

1人员保障

1.1制定岗位作业标准

高铁作业人员应当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配备,坚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新的作业流程设置岗位和人数,人员配备必须精干高效,体现兼职并岗、一岗多能的特点。高铁作业人员应当具备掌握CTCS、电气化、动车组运营、安全防灾和CTC系统操作等知识技能和拥有充沛的精力。坚持优中选优、高标准把好人员入口关,严格从既有线和生产骨干队伍中择优选拔。按照岗位分工不同,高铁列车调度员分为主调、助调岗位,主调岗位应突出应急处置能力和实践经验,助调岗位应突出设备操作运用熟练程度和作业标准化。

1.2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为了加强高铁安全风险管理,高铁作业人员应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敏感性。一是应重视安全风险思想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二是应认真汲取路内外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积极研究思考安全措施和对策,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三是应针对高铁安全风险管理的超前性特点,树立超前意识,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加强安全防范;四是应对传统安全理念和固有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全面考虑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适应目前高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1.3加强应急处置培训

通过建立相关实战场景,拓宽应急处置培训内容。应用仿真理论和各种技术,实现与高铁相关的各类工种的仿真集成环境,建立起一个综合、集中、透明的现代化仿真系统,为高铁作业人员提供先进的培训环境。在模拟平台上,虚拟设置出各种设备故障和铁路交通事故,要求高铁作业人员进行预处理,建立事故处理方案数据库,导入各种应急预案,对高铁作业人员的模拟操作进行电脑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不断提高高铁作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设备保障

2.1确保高铁设备的高可靠性

(1)高铁技术是对线路基础、列控系统、动车组、接触网等多个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技术来源不一,彼此间的协调十分重要。对于引进的技术,应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吃透核心关键技术,特别在各系统间相互兼容方面应高度重视。

(2)目前在用的各个系统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应克服设备存在的自身缺陷。如RBC无线闭塞中心在特殊条件下存在漏发临时调度命令的情况,另外在RBC分界处存在行车许可突变的情况,在设计研发控制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情景。

(3)面对复杂多变的高铁运行环境,应建立高仿真的设备模拟试验运行环境,加强设备在模拟环境下的运行试验,使多种设备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联合调试,以确保高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加强高铁设备的养护维修

①目前,高铁实行夜间垂直天窗修,工务、电务和供电部门共用一个时段的天窗时间,需要有关工种互相协作,合理利用好维修天窗时间,天窗安排单位应不断优化维修施工方案。②高铁区段采用高密度列车运行,设备状态直接关系到高铁运行安全,为此必须对关键设备建立养护维修档案,从制度上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同时,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设备的巡查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巡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

2.3环境保障

为了确保高铁运营安全,需要装备功能全面、精确可靠的防灾报警监控和视频监视系统,结合我国各地区实际,明确强风、暴雨、落物、地震等相应等级灾害的预测报警系统,以便及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控制列车运行速度,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可以对某高铁全线或重点路段安装监控摄像头或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段和设备设施进行24h实时监控,以便于高铁作业人员随时查看。借助先进设备的保障,高铁作业人员应重点监控列车运行,关注设备和环境的变化,遇有高铁防灾系统报警或监控到险情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正确、果断地处理,确保高铁运营安全。

2.4规章制度保障

中国铁路总公司应对既有线规章与高铁规章进行梳理,明确各项规章及有关条款的适用范围,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明确的规章依据;各铁路集团公司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标准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高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对于高铁运营暴露出的规章盲点和难点问题,应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细化办法;各系统、部门在制定发布高铁规章前,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章管理办法,对涉及其他专业的综合性规章,必须严格执行会签制度,杜绝出现各系统发布规章相互矛盾的现象。另外,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集团公司应全面梳理和完善高铁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细化高铁防灾应急预案,形成系统、完整、准确、一致的预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以安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满足高铁对运行秩序的高品质要求。

结束语

针对我国高铁实际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保障的对策。今后,还需要根据高铁实际运营情况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从而有效确保高铁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实现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的最佳匹配,提高高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进而逐步趋近永久性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旭,胡思继,崔艳萍,等。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4):80-83.

[2]戢晓峰,崔梅,陈方。关于高速铁路人因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8):1-5.

标签:;  ;  ;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