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化论文_王庆兵,郭政伟,陈弓,何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氢,烯烃,联苯,噻吩,卤化物,吲哚,咪唑。

芳基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兵,郭政伟,陈弓,何刚[1](2019)在《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介导的芳烃碳氢键芳基化反应制备联芳基骨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联芳基骨架的合成过去主要依赖于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和碳氢键芳基化反应。近年来,碱促进的芳基卤化物与非活化芳烃的自由基芳香取代反应(BHAS)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合成联芳基骨架提供了更简洁的策略。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使用叔丁醇钾作碱和电子供体,dppf(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介导的非活化芳烃与芳基碘的直接芳基化反应。在标准反应条件下,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芳基碘化物和芳烃都能顺利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和区域选择性生成芳基化产物。分子内芳基化反应也可以顺利进行:该反应经历了单电子转移(SET)/引发、5-exo-trig自由基加成、扩环、去质子化和芳构化/链增长等步骤。机理研究表明,dppf骨架中的二苯基膦基团通过与叔丁醇阴离子作用提高其单电子还原能力,是顺利引发反应的关键。同时,同位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叔丁醇钾与环己二烯基自由基中间体的去质子化过程是整个反应中的决速步。(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蔡捷,李艳丽,贺旭,顾昊,丁茯[2](2019)在《金属酞菁配合物催化的咪唑N-芳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钼酸铵催化法和DBU催化法分别合成α位和β位取代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并通过M S、元素分析、IR和UV-Vi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考察金属酞菁配合物上取代基的位置以及中心金属对咪唑N-芳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位取代的铜酞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杜聪[3](2019)在《基于双齿导向策略的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作为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无需起始原料的预官能团化,且原子经济性高使该反应类型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遗憾的是该反应类型主要依赖铑、钯等贵金属。本论文主要研究了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廉价金属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包括C(sp2)-H键的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基于“混合导向基”策略,实现了市售的、廉价的Co(acac)_3催化非活化芳烃分子间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在钴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单齿(吡啶)、双齿(8-氨基喹啉)导向基导向能力的差异,促使钴金属催化剂识别不同的芳烃并发生单电子转移(SET)和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CMD)两种不同的反应历程,进一步生成六面体的高价态金属中间体,还原消除后得到官能化的联苯化合物。该策略可以实现多种苯甲酰胺和芳基吡啶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而有效地构建了新型双官能化的联苯类化合物。另外,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自由基捕获剂检测到了芳基自由基,得到了C-H键苄基化的加成产物。二、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直接胺化反应作为构建芳香C-N键的强有力合成工具,长期以来却无法用于叁芳胺的合成。在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使用简单的芳胺为偶联试剂、廉价的Co(OAc)2·4H2O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一步实现了叁芳胺骨架的构建。该反应由酰胺与芳胺经历两次连续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完成。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官能团容忍性,对于一些传统合成方法难以合成的空间拥挤的叁芳胺化合物也同样适用。此外,一个有机金属Co(Ⅲ)化合物被分离得到,该化合物可以自身还原消除得到叁芳胺产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玉杰[4](2019)在《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合成与AIE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是由于发色团聚集而产生荧光增强效应的光物理现象。2001年有关AIE现象首次报道以来,该现象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争相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光波导效应、荧光化学传感、生物成像、液晶显示和圆偏振荧光等多个领域。AIE现象是由于分子内运动受阻(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motions,RIM)产生的,包含分子内旋转受阻(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rotations,RIR)和分子内振动受阻(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vibrations,RIV)。其中基于RIV机理的AIE体系十分少见。环八四噻吩(COTh)结构中含有一个环辛四烯内核和四个噻吩单元,属于环状噻吩低聚物,分子呈现独特的“马鞍型”空间结构,且含有多个活性位点,易于进行结构衍生和功能化。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OTh是一类基于RIV机制的AIE分子,但化合物溶解性小、荧光强度较弱。本文以环八四噻吩(COTh)为母核,引入芳基以增强AIE发光能力,通过改变芳基的种类和数量,设计合成一系列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并研究其AIE性质与高压发光性质,得到了有趣的构效关系。主要内容概况如下:1.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合成以3-溴噻吩为原料,通过n-BuLi溴锂交换,CuCl_2偶联,NBS溴代等反应合成两种溴代环八四噻吩中间体,产率分别为14%和29%。与芳基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高效合成了单芳基环八四噻吩(COTh-Ar)与四芳基环八四噻吩(COTh-4Ar)两类芳基衍生物,其中以6-11%的总产率合成COTh-Ar衍生物,以8-18%的总产率合成COTh-4Ar衍生物,所涉及的芳基包括α-噻吩基、β-噻吩基、苯基、甲氧基苯基、氰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联苯基、芘基等。目标产物均通过NMR谱、HRMS、IR光谱以及部分化合物的单晶数据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确认表征。从所获得的化合物COTh-BPh、COTh-β-Np和COTh-Ph-p-OCH_3的单晶结构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性之处,芳基与相连的噻吩环近平面(二面角:6.03~o、9.13 ~o、20.20 ~o)。与COTh的单晶结构相一致,各自晶体中均存在S-π和S-C相互作用力,这种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决定分子聚集体发光性质的主要因素。2.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AIE性质研究研究了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AIE现象。考察了其在THF-H_2O二元溶剂体系中的发光行为;固态下的荧光及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研究发现:1)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与化合物COTh相比,都表现出更加显着的AIE性质,说明芳基的引入对化合物的AIE发光增强性质是有利的;2)考察了芳香基团种类的改变,随着芳基与噻吩环共轭性程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光增强效应,不过与化合物COTh的AIE发光峰位(514nm)对比,环八四噻吩单芳基化衍生物的AIE的发光峰位(~525 nm)没有表现出显着的取代基效应,可能与聚集态中分子间S···π与S···C相互作用相比,有限的芳基-噻吩局域共轭效应不是影响AIE发光的主要因素。3)考察了芳香基团数量的改变,单取代和四取代芳基化衍生物的AIE性质对比,芳基数量的增加提升了分子结构的整体共轭效应使荧光强度得到显着提高的同时,荧光峰位发生显着的红移(~560nm);4)给电子基团(甲氧基)和吸电子基团(氰基)引入到苯基的邻、间、对位置,使得取代苯基环八四噻吩衍生物的AIE发光现象呈现出一定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由此可见,引入芳基是提高COTh荧光强度的有效方法。3.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高压荧光研究通过对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高压荧光测试发现,在压力范围为0.00-12.00GPa时,随着压力的增加,所有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发光行为均表现出两个特点:1)发光峰位发生大范围红移,其中单芳基衍生物峰位红移约30-160 nm,而四芳基衍生物峰位红移50-130 nm;2)荧光强度迅速降低,表现出显着的荧光淬灭的现象。在高压状态下,环八四噻吩(COTh)的“马鞍型”结构被挤压,一方面,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多且显着增强,造成激发态下分子聚集体的激发态能级下降,这是导致发光峰位大范围红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分子间作用力的迅速增加,分子间距离的迅速靠近,也是造成激发态分子发光自淬灭的主要因素。4.环八四噻吩衍生物的手性拆分与表征使用95%正己烷与5%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为流动相,CHIRALPAKIBN-5型号的手性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环八四噻吩同分异构体(COTh-6和COTh-7)进行手性拆分,分别获得了这两种化合物的旋光体,拆分收率高达80-86%,ee值为100%,并表征了它们的手性特性。同时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旋光体的外消旋化过程,计算得出环八四噻吩同分异构体(COTh-6与COTh-7)的翻转能垒分别为23.84与22.55kcal/mol,说明了环八四噻吩同分异构体的手性稳定性为COTh-6?COTh-7。(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何玉立[5](2019)在《镍氢催化的烯烃远程和近程区域选择性芳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镍氢化学的烯烃远程sp3C-H键官能团化因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底物范围广等独特的优势成为本课题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论文首先阐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远程C-H键官能团化,分析了烯烃远程sp3 C-H键官能团化的多种反应机理,并结合近年来金属氢催化的烯烃异构化实现远程sp3 C-H键官能团化的进展对多种成键类型进行了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首次实现了条件温和、选择性好的镍氢催化烯烃远程和近程的sp3 C-H键的芳基化,该活化模型对目前的sp3C-H键活化策略将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发展了镍氢催化的烯烃远程苄位的sp3C-H键芳基化。以烯烃和芳基碘为起始原料,巧妙地串联镍氢催化的烯烃异构化和镍催化的偶联化学,高选择性和较好收率的得到具有药用价值的1,1-二芳基化合物。并且该方法也可以将不同异构体的烯烃混合物区域归一性地转化为单一的高附加值化学品。第二部分我们发展了镍氢催化的不活泼内烯烃异构化接力端位芳基化反应,间接实现了端位sp3 C-H键的芳基化。该策略同样利用了镍氢催化的烯烃异构化-氢芳基化的串联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使用简单、易制备的吡啶恶唑啉类配体,实现了非活化内烯的远程端位选择性芳基化反应。此外,我们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特别是在石油裂解产业中产生的大量烯烃异构体混合物,可以利用该策略区域归一性地得到单一高附加值的线性芳基化产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8)

章文义,开旺[6](2019)在《MCM-41负载钳形钯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α-芳基化反应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CM-41为载体,NCN钳形钯配合物为活性组分,以氨基甲酸酯和叁乙氧基硅烷为联结基团,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NCN-Pd/MCM-41,采用FTIR、XRD、氮气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具有介孔结构,无机载体和有机金属配合物均保持了原有结构的完整性。将负载型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苯乙酮与溴苯的α-芳基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型催化剂NCN-Pd/MCM-41在催化酮与溴苯的α-芳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最优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 0%(摩尔分数),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1℃,在此条件下芳基化产物产率达到了90%,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产率仍在84%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蒋艳云,刘丰收,黄菊[7](2019)在《二亚胺钯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C-H直接芳基化偶联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催化的杂芳烃与芳基卤化物的直接芳基化反应已成为合成药物和功能性材料最可靠方法。本文通过合成二亚胺钯配合物,对杂芳烃与芳基卤化物之间的C-H芳基化进行研究。在最优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底物,得到了一系列偶联产物。(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皮静静[8](2019)在《新型联苯类羧酸配体促进钯催化吲哚C-2芳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C-H键官能化是一种强大的有机合成策略,具有原子经济性高、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羧酸促进的过渡金属催化C-H键官能化反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拓宽了C-H键官能化的适用范围。发展新型羧酸配体用于钯催化的C-H键官能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效提高反应活性、产生新化学选择性等,是C-H键官能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基于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机理,发展和评估新型联苯类羧酸作为配体和质子梭用于C-H键官能化。相比于传统的特戊酸配体,新颖的联苯类羧酸能够在更为温和的条件下有效促进C-H键官能化,实现更快的反应速率,同时具有更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区域选择性。作为Buchwald配体的类似物,我们设计并评估了一系列取代的2-芳基苯甲酸在钯催化吲哚与芳基溴化物的区域选择性C-2芳基化中的应用。通过大量配体设计合成,我们发现以3-乙氧基-2-苯基苯甲酸为配体可以得到优异的产率和选择性。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羧酸载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发现在添加30 mol%的3-乙氧基-2-苯基苯甲酸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优结果。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能够很好的兼容硝基、醇羟基、醛和酯等多种重要的官能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初步推断反应经历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途径。综上,通过大量配体设计合成与条件优化,我们筛选获得一种新型2-芳基苯甲酸配体,其具有类似于Buchwald配体的骨架结构。我们将上述配体应用于钯催化吲哚的C-2芳基化反应,反应展现出优秀的反应产率、区域选择性和敏感官能团兼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4)

王斌[9](2019)在《磺酰肼在烯烃/炔烃磺化肟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其作为芳基化试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肟和砜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杀菌剂、驱虫剂、解毒剂、传感器和天然产物中。此外,肟可转化成酰胺、腈、肟醚等其他的官能团,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合成子。肟的制备通常由羟胺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而实现,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存在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原料羟胺在大规模使用时安全性等制约因素。此外,芳基酮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光敏剂等的合成。化学家们从经典的Meerwein芳基化反应试剂——芳基重氮盐化合物,发展出了芳基卤化物,芳基硼酸,格氏试剂,芳基醛等诸多新型芳基化试剂来合成芳基酮化合物,不断丰富着合成方法学。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利用磺酰肼分子的特点,结合课题组在水相有机反应中的特色,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烯烃/炔烃的磺化肟化反应以及磺酰肼作为芳基化试剂来源合成芳基酮的偶联反应。可总结为以下叁个部分:1.磺酰肼和亚硝酸叔丁酯(TBN)在碱调节的水相中实现烯烃的磺化/胯化串级反应在100 ℃的水相中,我们成功实现了一种碱调节烯烃的磺化肟化反应,机理证明发现反应经历了自由基途径。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我们构建的α-磺酰酮胯合成方法不需要金属催化,反应可以在纯水溶剂中进行,也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底物的范围更广,无论是芳香族的还是脂肪族的底物以及杂环底物都能适用于该体系。这为α-磺酰酮肟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2.磺酰肼和TBN在碱调节的乙醇-水体系中实现炔烃的磺化/胯化串级反应在环境友好的乙醇和水体系里,我们以炔烃为底物,巧妙利用磺酰肼的还原性质将炔烃还原成烯烃,继而发生磺化肟化反应生成α-磺酰酮肟。底物的适用范围较广。机理研究时发现,磺酰肼首先被TBN氧化成磺酰肼游离基,随后释放出磺酰基游离基和联酰亚胺。该联酰亚胺可还原炔烃到烯烃,得到的烯烃和上一步生成的磺酰基游离基反应得到产物。由于炔烃对还原剂的需求,导致联酰亚胺的释放,并作为炔烃还原剂得到利用。该反应可在乙醇-水体系中进行,克级规模反应的实施以及官能团的有效转化,使得该反应符合绿色反应特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3.钯/钴协同催化磺酰肼和醛构建芳基酮的反应通过钯催化脱二氧化硫作用以及钴的协同催化作用,我们在水相体系中将磺酰肼作为芳基化试剂实现了与醛偶联生成芳基酮的反应,通过优化溶剂、配体等参数,可以较理想的产率获得目标产物芳基酮衍生物。底物扩展时发现,供电子底物能更好的适用于该体系。总之,这些方法学主要以水相绿色化学为导向,并通过UPLC,GC-MS和UPLC-tof/MS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调查,特别是磺酰肼和TBN在烯烃或炔烃反应体系里不同的转化让我们对磺化肟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研究为水相绿色反应和磺酰肼的合成方法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章涛[10](2019)在《钯催化氯代叁氟丙烯衍生物的串联环化杂芳基化及肟酯参与的β-C消除交叉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茚和吲哚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也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以及功能材料中,茚也可以用作配体的合成。β-C消除策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也非常的多,形成的金属络合物可用作亲核试剂,进行一系列偶联反应,炔类化合物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而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就同时含有茚和吲哚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合成以及利用β-C消除策略形成金属络合物交叉偶联反应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详细概述了近年来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β-C消除策略在C-C键活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发展了一例无过渡金属参与,实现了氯化叁氟丙烯与含氮杂环的C-N键偶联反应,该反应对于吲哚、吡咯和吡唑等含氮杂环均适用。所得到的1,5-烯炔可以用来进一步反应构建更大的环状骨架。(3)发展了钯催化串联环化杂芳基化反应合成含叁氟甲基茚基亚甲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反应能够实现一个分子同时含有茚和吲哚结构骨架,吡咯也能够很好的发生反应,该分子在新药开发和材料研究中可能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发展了钯催化肟酯通过氧化加成、β-C消除、转金属化和还原消除实现了C-C键活化。该反应成功地实现了羰基与碳碳叁键之间的官能团转化,也为后续药物分子的合成与修饰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其他的官能团转化还在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芳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钼酸铵催化法和DBU催化法分别合成α位和β位取代的金属酞菁配合物,并通过M S、元素分析、IR和UV-Vi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考察金属酞菁配合物上取代基的位置以及中心金属对咪唑N-芳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位取代的铜酞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基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兵,郭政伟,陈弓,何刚.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介导的芳烃碳氢键芳基化反应制备联芳基骨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蔡捷,李艳丽,贺旭,顾昊,丁茯.金属酞菁配合物催化的咪唑N-芳基化反应[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

[3].杜聪.基于双齿导向策略的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杨玉杰.环八四噻吩芳基化衍生物的合成与AIE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9

[5].何玉立.镍氢催化的烯烃远程和近程区域选择性芳基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9

[6].章文义,开旺.MCM-41负载钳形钯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α-芳基化反应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9

[7].蒋艳云,刘丰收,黄菊.二亚胺钯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C-H直接芳基化偶联反应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8].皮静静.新型联苯类羧酸配体促进钯催化吲哚C-2芳基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9].王斌.磺酰肼在烯烃/炔烃磺化肟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其作为芳基化试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章涛.钯催化氯代叁氟丙烯衍生物的串联环化杂芳基化及肟酯参与的β-C消除交叉偶联反应研究[D].温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酮烯的不对称乙烯化反应除了亲电试剂的不断发展外,钯催化羰...酮烯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在MOF-253微孔内直接芳基化苯甲...基于SOMO活化的烷基化反应基中I司体过...的结构

标签:;  ;  ;  ;  ;  ;  ;  

芳基化论文_王庆兵,郭政伟,陈弓,何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