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刘继芬

(云南省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3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护患沟通护理,2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98.46%)高于对照组的(87.69%),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护患沟通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护患沟通;精神疾病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60-02

精神病科属于医疗机构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而护理人员所要服务的患者一般是自知力缺乏、自主能力较弱或攻击性强的特殊群体。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一般需要面对封闭式管理,长期与社会脱节,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互换沟通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而且还能使患者愿意接受医院的治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3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20~66岁,平均年龄(38.4±2.6)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3.5±1.7)年。实验组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21~62岁,平均年龄(37.6±2.4)岁,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3.8±2.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新入院患者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要掌握护患沟通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因为新入院患者一般对医院的环境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从而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该类患者如果表现出冷淡的情感,则说明其内心比较孤独,如果表现出尖刻语言,则说明其内心非常无奈,此时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走出低谷。护理人员要合理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呼叫护理人员。带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并将医院的住院制度、探视制度及危险品收集制度介绍给患者。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要始终保持细致、耐心,并做到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意识到医院治疗的重要性。

1.2.2对兴奋吵闹患者的护患沟通精神疾病患者中有些患者会表现出兴奋吵闹的症状,并且患者容易冲动,心境较高,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时候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因此,在与该类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求护理人员保持沉着、镇定的态度,举止要稳重、大方,语言要安详、温和,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善于鼓励、诱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确保患者能够安静的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最好将接触距离控制在0.8~1.2m。一旦患者发生冲动行为,要尽快疏散围观人群,以避免其它人员遭受伤害,同时立刻通知主治医生。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稳住患者的情绪,不要与患者进行争辩,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1.2.3对偏执、妄想患者的护患沟通该类患者一般比较多疑和敏感,通常会把别人说的话当做是对自己的攻击,从而保持高度的自我防卫能力。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特点,既不要过于热情,也不要怠慢患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可能不要使用触摸或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免患者出现误解。对于存在幻觉妄想的患者,要尽可能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追问患者所说的内容,也不要给予干涉、批评或解释,甚至争辩。在与该类患者进行沟通时,尽可能的引导患者,以缓解其内心存在的疑虑。对疑心重的患者,严禁在患者看得到的地方与别人窃窃私语,更不允许在患者面前说一些比较私密的话题,以免引发不要的后果。

1.3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精神恢复正常,生活能够自理;(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发生明显好转,但是偶尔还会出现精神异常,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3)无效:患者临床表现和精神均未见好转,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研究数据均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98.46%)高于对照组的(87.69%),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精神疾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精神病,其一般是在各种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情感、认知、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目前,精神病一般在青壮年时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经常是间歇发作,偶尔也会持续发作,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无法承担应该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但是,精神疾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还可以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并能够跟正常人一样进行学习、生活与工作。

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护患沟通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一般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收集,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二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各类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护理人员无法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将会导致无法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增加患者治疗的难度。因此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患沟通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患沟通内容和技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起到稳定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孙彩娥.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7(6):143-144.

[2]祝金霞.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6(14):90-91.

[3]王冬梅,王海英.护患沟通在精神科有陪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2(5):54-55.

标签:;  ;  ;  

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