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短纤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短纤,纤维,水龙带,经编,性能,机织,热力学。
短纤纱论文文献综述
刘呈坤,丁彩玲,刘佳[1](2018)在《芳纶短纤纱的生产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纶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其本身或由其构成的纱线在复合材料增强、高温过滤以及特种服装等方面应用广泛。但纤维本身的一些性能特点又导致其可纺性较差,纺纱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芳纶短纤纱的生产技术进展,并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了芳纶短纤纱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8年07期)
黄强,宋新惠[2](2018)在《热固型环氧树脂对UHMWPE短纤纱织物的复合渗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固型树脂对UHMWPE短纤维纱机织物增强材料的渗透性能,选用1.21dtex、38 mm UHMWPE短纤维纺成的纱线,制成2种不同规格的平纹织物,用质量分数35%H2O2氧化、H2O2氧化+K550偶联剂接合、电晕等加以改性,采用真空渗透制成环氧树脂/UHMWPE复合板,测算织物改性前后的面密度Ps、复合板中环氧树脂的体积占比εV和质量占比εM。结果表明:H2O2化学改性可以提高环氧树脂对UHMWPE织物的体积和质量渗透率,追加偶联剂接合改性更有利于树脂的体积渗透;电晕物理改性无助于树脂渗透;以薄型UHMWPE织物多层迭合,树脂的渗透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蔡永东[3](2018)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高性能水龙带的设计与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开发出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高性能水龙带,该水龙带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股线作为原料,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对分条整经、坯带织造及后整理等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了产品顺利生产。成品经测试主要指标完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8年06期)
[4](2018)在《短纤纱和长丝纱必备的检测系统:USTER~? TENSORAPID 5》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织物的最终用途是什么,纱线必须具有最佳的强度和伸长性能,以防止其在下游操作中断裂或受损。USTER?TENSORAPID 5能对所有纱线进行检测。50多年来,该系统以高精度和可靠性而闻名于行业。结合智能解决方案的准确测量USTER?TENSORAPID 5根据全球公认的短纤纱和长丝纱参数标准进行操作,是一款通用的强度和伸长率检测仪,检测速度可在50~5 000 mm/min之间无级调(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8年04期)
贾君君,李世君,路广,史利梅,雷青松[5](2017)在《抗紫外短纤纱可纺性及纱线性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适的纺纱工艺,对抗紫外短纤产品进行了纺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紫外短纤具有优良的可纺性;抗紫外纱线越粗,纱线的强度和毛羽值越高,断裂伸长和摩擦系数无明显变化;纱线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会提高纱线的断裂强度及摩擦系数,在此类产品纺纱时应选用抗静电和耐磨专件。(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7年04期)
马小飞[6](2017)在《UHMWPE短纤纱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热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UHMWPE短纤纱编织成不同结构的纱线网板作为增强层,以6307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手糊法制备了厚度为4mm的UHMWPE短纤纱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文中探讨了手糊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确定,不同编织结构的UHMWPE短纤纱增强网板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不同温度对UHMWPE纤维材料性能及UHMWPE短纤纱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编织结构的纱线网对复合材料成型性的影响,以及两因素方差分析就不同温度和不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无显着性差异进行了讨论。纤维材料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主要是用烘箱干热处理60℃、80℃、100℃、120℃、140℃五个温度级,加热时长4h、6h、8h、10h、12h五个时间长度对UHMWPE纤维材料的纵向形态、纱线热收缩、材料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实验、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MWPE纤维材料的熔点147.7℃左右,并且当温度高于120℃,时间超过10h,UHMWPE纤维性能会发生明显变化,如纵向裂纹增多,纱线热收缩加剧,纤维内部大分子基团振动加剧,纤维晶体结构有所变化,纤维断裂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手糊法的工艺,UHMWPE短纤纱增强层分别设计了高低密度单向纱排列、无交织纱线排列、平纹结构、散纤维、一种密度的纱罗结构、互绞结构及无任何增强材料的对比样11种不同结构、不同密度的复合材料类型。采用定量法手糊工艺,将增强层置于集体材料内部,多层涂刷有利于减少气泡产生,并采用常压下自然固化与烘箱40℃烘燥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固化成型。复合材料成型性研究主要包括复合板材厚度及增强层在基体中的位置偏移。结果表明高密度增强层均比低密度增强层平均厚度大,纱线类结构差距不大,散纤维增强类差值尤为明显;相同编织结构的增强层,低密度组织较高密度组织的平均偏移率大;相同密度编织结构增强层,平纹组织最大。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增强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厚度及增强层偏移率间有显着性差异。UHMWPE短纤纱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结构纱线增强层复合材料的经向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冲击强度较纬向增加的幅度大,相同组织不同密度增强层对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低密度双向无交织纱排列增强层经向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增长率最多,高密度平纹增强层经向断裂韧性增长最多,纱罗组织增强层的纬向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增长率较多,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研究,加热温度100℃、120℃、140℃,加热时间12h,分别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及冲击强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增强层组织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整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再下降,且在120℃时达到最大值,而冲击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力值呈下降趋势。经过SPSS处理,发现不同温度、不同增强层复合材料类型对复合材料经、纬向力学性能都有显着性影响,且差异显着。温度对纬向拉伸强度、经纬向冲击强度的差异显着,经向拉伸强度、经纬向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则在叁个温度间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蒋高明,李欣欣[7](2016)在《短纤纱经编产品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纤纱经编产品的开发是经编产品创新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本文叙述了近年来我国短纤纱经编产品的开发现状;研究了经编用短纤纱成纱质量要求,包括纱线断裂强度、表面毛羽和延伸性能等,并进一步从原料、整经和织造3个方面分析了短纤纱经编产品生产技术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重点以棉纱在经编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短纤纱经编产品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经编行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及迫切需求,展望了短纤纱经编产品逐渐向多样化、高档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6年09期)
胡瑜,缪旭红[8](2016)在《经编织造过程对短纤纱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扩大短纤纱在经编领域的应用以及经编面料的研发,对短纤纱在经编织造过程中的损伤因素进行了探讨。以73.8 dtex紧密赛络纺涤纶短纤纱为原料,测试不同导纱部件以及编织速度、织物组织延展线长度对短纤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线编织行进路径中,经过的每个器件都会使短纤纱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经过导纱梳后的纱线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经过分纱梳后的纱线;随着机速的提升,短纤纱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断下降,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织物组织延展线的增长,短纤纱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陈阳[9](2016)在《基于图像处理的短纤纱机织物覆盖系数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覆盖系数是与织物最终用途和性能要求紧密相关的一个基本结构参数。织物的覆盖系数影响着面料质量,织物手感、透气性、染色性能以及抗紫外辐射性能等。覆盖系数均匀度表征了每根纱线在织物中排列的均匀程度,关系到织物的结构是否稳定,防护效果或渗透性能是否稳定。传统的织物覆盖系数检测采用的是理论公式,由纱线直径和织物经纬密计算得到,但是与实际并不一致。对于覆盖系数均匀度,传统的方法不能直观描述,也无法量化。目前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测试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课题就是借助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短纤纱机织物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值覆盖系数及其不匀、孔隙矩形度等。将该技术用于检测机织物的覆盖系数和覆盖系数均匀度受主观影响小,数据准确度高,而且减少计算的复杂程度,提供了自动、快速检测的可能,在批量检测中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保证质量,为研发防护性能优异的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论文利用扫描仪获取短纤纱织物图像,经倾斜矫正、局部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孔隙识别、图像融合等步骤,提取织物的经纬密、覆盖系数,并将图像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对分析,验证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试织不同密度织物的图像处理,分析了短纤纱棉织物的覆盖系数、覆盖系数不匀及孔隙矩形度与经纬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整个课题的研究中,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扫描仪采集一种机织棉织物图像,利用radon变换分析织物图像经纬纱的倾斜程度并作相应的矫正,以便于图像的后续处理。(2)用迭代法、大津法、最大熵叁种方法分割织物图像,通过比较选用最大熵分割法将灰度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根据二值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投影情况标定纱线的中心线,以此将织物分成若干个局部图像;对每个局部图像用canny边缘线灰度平均值和最大熵阈值分别分割,通过比较叁种不同类型局部图像的分割效果,最终确定采用基于最大熵的局部阈值分割法。(3)将分割后的二值图像,采用闭运算操作填补孔隙中的黑洞;采用面积比较法去除假孔隙,得到保留真孔隙的二值图像。(4)将若干个局部二值图像融合,裁去边纱以外的区域,得到完整的织物二值图像。孔隙边缘用轮廓线在原图像上进行标注,标注的结果显示二值图像的孔隙轮廓线能与真实孔隙的边缘很好地吻合。(5)在完整的二值图像中提取经纬密、总覆盖系数、覆盖系数不匀及孔隙平均矩形度。将图像法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分析,验证了本论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6)用同样细度的棉股线试织了不同经纬密的平纹、斜纹、缎纹织物,共9种。采集织物的图像,经过倾斜矫正、局部图像分割、闭运算、孔隙识别、图像融合等处理,提取覆盖系数、覆盖系数不匀、孔隙矩形度,探索了覆盖系数等指标与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07)
龙春[10](2015)在《西方短纤纱制造业如何降耗增效——技术研发和纱纤维生产的成本,柔韧度是大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拥有自己的传统纱线产业,但是他们的生产方式与发展中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研究其生产方式或许能帮助我们在深度转型过程中看清诸多成本效益的问题。在全球市场上交易的纱其质量、一致性交货时间都是重要因素,毋庸置疑,纱的成本高低已成为其至关重要的一环。瑞士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为美国制造商列出各个版本的国际生产成本比较目录。他们基于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5年19期)
短纤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热固型树脂对UHMWPE短纤维纱机织物增强材料的渗透性能,选用1.21dtex、38 mm UHMWPE短纤维纺成的纱线,制成2种不同规格的平纹织物,用质量分数35%H2O2氧化、H2O2氧化+K550偶联剂接合、电晕等加以改性,采用真空渗透制成环氧树脂/UHMWPE复合板,测算织物改性前后的面密度Ps、复合板中环氧树脂的体积占比εV和质量占比εM。结果表明:H2O2化学改性可以提高环氧树脂对UHMWPE织物的体积和质量渗透率,追加偶联剂接合改性更有利于树脂的体积渗透;电晕物理改性无助于树脂渗透;以薄型UHMWPE织物多层迭合,树脂的渗透效果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纤纱论文参考文献
[1].刘呈坤,丁彩玲,刘佳.芳纶短纤纱的生产技术进展[J].纺织导报.2018
[2].黄强,宋新惠.热固型环氧树脂对UHMWPE短纤纱织物的复合渗透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8
[3].蔡永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高性能水龙带的设计与生产[J].纺织导报.2018
[4]..短纤纱和长丝纱必备的检测系统:USTER~?TENSORAPID5[J].纺织导报.2018
[5].贾君君,李世君,路广,史利梅,雷青松.抗紫外短纤纱可纺性及纱线性能浅析[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7
[6].马小飞.UHMWPE短纤纱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热力学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
[7].蒋高明,李欣欣.短纤纱经编产品开发与应用[J].纺织导报.2016
[8].胡瑜,缪旭红.经编织造过程对短纤纱力学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6
[9].陈阳.基于图像处理的短纤纱机织物覆盖系数检测[D].东华大学.2016
[10].龙春.西方短纤纱制造业如何降耗增效——技术研发和纱纤维生产的成本,柔韧度是大趋势[J].中国纤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