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伴随性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标,评价,定量,体系,论文。
伴随性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田枫[1](2003)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之后,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尤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和学习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推进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探索,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评价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教学实践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所学专业出发,以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为研究课题,按后现代课程观对学习目标的叁分法,重点探讨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关键词汇伴随性目标的释义。 第二部分:国内外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状况。这一部分从国内数学学习评价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对我国目前的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情况作了大致的介绍。得出国内的考试评价理论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但涉及质性评价的内容还不多等结论。成熟的考试评价理论可服务于基础性目标评价,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地进行评价改革,从各国的学习评价改革情况来看,淡化定量评价,强调质性评价是学习改革的一大趋势,建立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 第叁部分:构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这一部分首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提出了5条评价原则,(1)构建评价体系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转变性发展;(2)评价体系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淡化确认,加强对话;(3)评价体系不是系统的控制,而是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实现;(4)评价体系中对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分数和等级;(5)评价体系需要创设一个批判性与支持性的开放环境。在这5项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把学习评价分成叁部分:基础性目标评价、伴随性目标评价、和表现性目标评价,并给出了相应具体的操作方案。基础性目标评价沿用考试测验这样定量的评价方法,表现性目标评价侧重于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而伴随性目标的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重点研究了对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把伴随性目标所涉及到的内容分成四个一级指标: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气质和数学课外知识,每一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 个表示具体评价内容的二级指标。然后根据教师、学习者本人、以及学习伙伴共 同参与的评价,采用统计上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作为从定 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桥梁,使定性评价有一个相应的分值,便于学习者的自我比 较。 第四部分:伴随性H标评价体系的使用说明。为了说明如何得到某学生在一 个阶段数学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值,这一部分给出了一个示例,详细提供了如何 得到综合评价值的方法和程序,并介绍了用于伴随性目标评价的几种方法:口试、 观察和交流,以及成长记录袋。然后结合这些评价方法,对第叁部分伴随性目标 评价的四个项R: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气质和数学课外知识做了细致 的说①」。 第五部分:总结部分分析了实施伴随性目标评价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 略,并提出了有建议性的新课题,如对教师实施伴随性目标评价的再评价。(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伴随性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伴随性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田枫.中学生数学学习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