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文(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124200)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及与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BG的关系,以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空腹血糖,但FBG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监测血糖水平长期而稳定的指标,对糖尿病筛选、诊断、疗效评价等有重要临床价值[1],本文探讨了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观察组100例均为我院近期住院治疗的已确诊(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9-78岁;对照组100例,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6-70岁,均排出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1.2方法: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2ml加肝素抗凝管中,用于FBG测定,同时采静脉血0.5ml加EDTA-K2抗凝管中,用于HbA1c测定,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Hb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均在C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以上进行,试剂由上海执诚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FBG及HbA1c检测结果:观察组FBG(9.52±2.89)mmol/l,HbA1c(9.69±2.82)%;对照组FBG(4.55±0.43)mmol/l,HbA1c(4.27±0.58)%,观察组FBG及HbA1c均显著高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HbA1c<6%者9例,出现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11.1%;6%<HbA1c<10%者43例,出现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率37.2%;HbA1c>10%者48例,出现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64.6%,结果显示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用监测血糖的办法来评价治疗效果和进行血糖控制,但无法评价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经不可逆反应形成的产物,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相关,HbA1c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d)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所以监测HbA1c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2],我国的糖尿病指南建议HbA1c控制在6.5%以下,当HbA1c≤7%时,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HbA1c≥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组FBG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HbA1c对糖尿病的筛选及诊断有临床价值。本组中有部分患者FBG水平正常而HbA1c升高,故HbA1c主要反映测定期前120天内受试者血糖的平均水平。本组结果还提示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随HbA1c水平升高而升高,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理是由于HbA1c增多,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能力增高,而不易释放氧,造成局部细胞长期缺氧,并且体内其他组织蛋白也可发生非酶糖化,这可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极密切的关系[3],所以说HbA1c保持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其控制并发症的有效率就会提高。故建议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检测两次HbA1c,血糖控制不稳定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2-3个月检测一次HbA1c,以便更为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HbA1c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一个较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雄,邓家德,黄志锋.按新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2001,19(2):166,16R.
[2]李长玉.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何意义[J].家庭医学.2004.17(8):45.
[3]钱荣立.蛋白非酶糖化与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