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乌尔黄鼠论文-魏艳红

达乌尔黄鼠论文-魏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达乌尔黄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冬眠,氧化应激,抗氧化防御,后肢去负荷

达乌尔黄鼠论文文献综述

魏艳红[1](2019)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不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机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冬眠动物(大鼠、小鼠、人类等)在机械去负荷、禁食、缺血-再灌注等应激状态下,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出现氧化应激,长时间的氧化应激会使机体出现氧化损伤。而冬眠动物在“冬眠-阵间觉醒”循环中伴随着“缺血-再灌注”、禁食和机械去负荷等多种应激挑战,但是在其出眠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氧化损伤迹象,对冬眠期多重应激条件诱导的氧化应激表现出极强的防御能力。因此,探讨冬眠动物冬眠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是目前动物生理学领域有关动物对极端或特殊环境生理适应机制研究的一大热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信号通路是公认的抗氧化损伤的重要通路。当体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时,Nrf2与Keap1解离而被激活,激活后的Nrf2易位至细胞核,与小Maf(small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蛋白形成异二聚体并与抗氧化应答元件(antioxident response element,ARE)结合,启动下游多种抗氧化酶表达上调,从而清除过多的ROS,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因此,本文将以冬眠哺乳动物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为研究对象,检测冬眠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变化,以及主要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蛋白表达、酶活性及各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就Nrf2/Keap1信号通路对冬眠动物抗氧化防御的调控机制进行探究;另外,与废用条件下大鼠骨骼肌萎缩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能力进行比较,探究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骨骼肌在废用条件下氧化应激和肌萎缩的关系。本论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冬眠对达乌尔黄鼠不同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过氧化氢(H_2O_2)是ROS的一种,能直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的标志物,可间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本部分研究首先对心脏、肝脏、脑、肾脏和血浆的氧化应激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夏季活跃组相比,心脏和脑组织在冬眠阵晚期组中H_2O_2浓度显着增加;MDA浓度在所有组织的阵间觉醒组和冬眠阵早期组均显着降低,但是在脑组织的冬眠阵晚期组中显着增加。出眠组所有组织中H_2O_2和MDA浓度均恢复至夏季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冬眠动物各组织具有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能力。进一步对抗氧化酶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冬眠-阵间觉醒周期中,心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水平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蛋白水平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SOD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蛋白水平在所有组织的阵间觉醒和冬眠阵早期组均显着升高;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在所有组织的阵间觉醒和冬眠阵早期组中均高于冬眠阵晚期组;但是GPx活性在血浆的整个冬眠-阵间觉醒周期中都维持低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阵间觉醒期间,上调的抗氧化酶可能及时清除了各组织中由于缺血缺氧再灌注产生的过多的ROS。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结果显示,p-Nrf2(磷酸化状态)的表达在所有组织的阵间觉醒组降低,但在冬眠阵晚期组显着增加,尤其是在肝脏组织中。综合上述结果,我们推测,各组织中冬眠阵晚期组中增加的ROS可能通过激活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上调下游多种抗氧化酶的表达及时清除过多的ROS,使其在阵间觉醒期维持较低的ROS水平,从而保护机体在冬眠-阵间觉醒周期中免受氧化损伤。第二部分:冬眠达乌尔黄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骨骼肌中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能力的研究。本部分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的骨骼肌(慢缩肌:比目鱼肌;快缩肌:趾长伸肌;混合肌:腓肠肌),对其氧化-抗氧化水平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夏季组相比,趾长伸肌和腓肠肌中,H_2O_2含量在冬眠前和冬眠阵晚期组中显着降低;MDA水平在趾长伸肌和腓肠肌的整个冬眠-阵间觉醒周期中均显着降低,在比目鱼肌的阵间觉醒和冬眠阵早期组显着下降,但是在其冬眠阵晚期组相比阵间觉醒和冬眠阵早期组显着升高;出眠时H_2O_2和MDA浓度在叁种肌肉中均恢复至夏季组水平。抗氧化酶的结果显示,比目鱼肌中CAT和GPx1以及腓肠肌中SOD2的蛋白表达在整个冬眠季均维持较高表达水平;趾长伸肌中,SOD2蛋白表达在阵间觉醒和出眠组显着升高,CAT和GPx1蛋白表达在冬眠中(包括冬眠阵早期组和冬眠阵晚期组)显着升高。另外,叁种肌肉组织中,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在阵间觉醒组和冬眠阵早期组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冬眠阵晚期组,CAT酶活性在叁种肌肉的整个冬眠季均维持高活性。对Nrf2/Keap1信号通路的研究结果显示,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Nrf2和p-Nrf2蛋白表达在整个冬眠季均显着升高,在腓肠肌的冬眠前、阵间觉醒和冬眠阵早期组显着升高。综合上述结果,我们推测,达乌尔黄鼠骨骼肌在冬眠期多重氧化应激条件下,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上调多种抗氧化酶的表达及时清除了冬眠阵循环中骨骼肌中产生的过多的ROS,使其在整个冬眠期都能维持较低的ROS水平,保护骨骼肌免受氧化损伤。第叁部分:对后肢去负荷大鼠和冬眠不活动达乌尔黄鼠不同类型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能力以及肌萎缩程度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后肢去负荷14天后,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肌重、肌重-体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着下降。但是,冬眠组黄鼠(不活动两个月)的这几项指标与夏季组相比均没有出现显着变化。对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后肢去负荷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H_2O_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增加,比目鱼肌中MDA水平也显着增加;但是冬眠不活动组黄鼠与夏季组相比,骨骼肌中氧化应激水平在比目鱼肌中没有显着升高,在趾长伸肌中显着下降。后肢去负荷组大鼠比目鱼肌中SOD2、CAT和GPx1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但是SOD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趾长伸肌中GPx1蛋白表达也显着下降。但是冬眠不活动组黄鼠骨骼肌中SODs蛋白表达维持正常水平,CAT和GPx1蛋白水平显着增加。Nrf2和p-Nrf2蛋白水平在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中没有出现显着变化,但在趾长伸肌中显着降低;冬眠不活动黄鼠骨骼肌中Nrf2和p-Nrf2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综合上述结果,大鼠在废用条件下,骨骼肌中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被抑制,下游抗氧化酶表达下调,骨骼肌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因此,我们推测后肢去负荷导致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减弱,可能是导致废用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之一。黄鼠在冬眠不活动期间,骨骼肌中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被激活,抗氧化酶表达上调,骨骼肌中ROS维持生理水平,因此,我们推测,冬眠动物在低代谢状态和骨骼肌废用状态下,抗氧化防御能力增强可能是防止冬眠不活动引起的废用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总之,在废用条件下,非冬眠动物和冬眠动物骨骼肌中氧化应激水平和Nrf2介导的抗氧化信号通路的表现明显不同,可能是其肌萎缩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达乌尔黄鼠冬眠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抗氧化防御能力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冬眠黄鼠不同组织在冬眠阵晚期组中ROS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是出眠时均恢复至夏季组水平,表明冬眠达乌尔黄鼠在多重应激条件下,具有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能力。其次,心脏和脑组织在冬眠阵晚期组中ROS水平显着高于夏季活跃组,表明不同组织对氧化应激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第叁,多种抗氧化酶的变化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比如CAT蛋白在肝脏组织的整个冬眠季维持较高水平表达,但是在脑组织中并没有显着变化;GPx1和CAT蛋白表达在比目鱼肌整个冬眠季均显着升高,但是在腓肠肌中没有显着变化。第四,对废用条件下的冬眠黄鼠和后肢去负荷大鼠骨骼肌萎缩程度和氧化应激水平及抗氧化调控的比较研究显示,后肢去负荷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肌肉萎缩明显,ROS水平显着升高,多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显着下降,从而表明,后肢去负荷导致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减弱,可能是诱导废用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冬眠不活动组黄鼠骨骼肌并未出现明显萎缩,且氧化应激水平维持稳定状态,多种抗氧化酶出现高表达,从而表明,冬眠动物在低代谢和废用状态下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增强可能是防止冬眠不活动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的重要机制。以上研究不仅为我们了解冬眠黄鼠对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将为与自由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彭鑫[2](2019)在《冬眠达乌尔黄鼠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变化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肌细胞内蛋白合成速率超过蛋白降解速率时,肌肉会生长;蛋白降解速率超过蛋白合成速率时,肌肉会萎缩。在正常状态下,自噬的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内衰老与受损的细胞器,实现细胞内细胞器的更新;在不利状态下,自噬会降解细胞内非必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为细胞生存提供能量与合成底物,是一种舍车保帅的自救机制。因此自噬是一种生物存活的基础机制,所以在进化过程中,所有真核生物都存在此机制。哺乳动物主要存在两条调控自噬的信号通路,TOR通路与Beclin1通路。在正常的条件下,TOR通路的效应蛋白m TOR活性化后,会抑制自噬的启动。Beclin1通路中Beclin1-Vps34复合物是控制自噬的起始步骤之一,在饥饿和缺氧等应激条件下,Beclin1-Vps34复合物会诱导自噬的启动。自噬启动后,LC3蛋白是促使自噬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其作用是促使自噬囊泡成熟。自噬与废用性肌萎缩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肌肉萎缩状态下抑制自噬,肌肉状态得到了部分缓解,表明过度激活的自噬会导致肌肉萎缩;在非冬眠动物骨骼肌中抑制自噬,导致骨骼肌形态与功能无法正常维持,表明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维持需要适量自噬。冬眠是许多动物为抵抗恶劣坏境的一种策略,在经历长时间的冬眠期不活动后,动物的骨骼肌质量丢失较少,结构和功能维持较完整。因此,为了探究自噬是否参与了冬眠动物冬眠期间骨骼肌的适应和维持。本研究以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为研究对象,对冬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标志性指标,及其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性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将40只达乌尔黄鼠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是夏季活跃组(summer active group,SA)、冬眠前组(pre-hibernation group,PRE)、冬眠中组(hibernation group,HIB)、阵间觉醒组(interbout arousal group,IBA)及出眠组(post-hibernation,POST)。(1)记录达乌尔黄鼠体重、肌重并使用冰冻切片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的纤维横截面积作为达乌尔黄鼠骨骼肌状态的基础数据。(2)使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囊泡的形态确定自噬是否发生。(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u RF-1、Atrogin-1、m TOR、Raptor、AKT、Beclin1、LC3、P62转录水平的变化。(4)使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Mu RF-1、PI3K、P-PI3K、AKT、P-AKT、m TOR、Raptor、P-m TOR,Beclin1、Cathepsin L、Atg7、LC3、P62的蛋白表达水平。(5)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C3、P62的蛋白聚点变化。结果与讨论:1)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体重、肌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与夏季组相比,冬眠前组达乌尔黄鼠体重显着升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冬眠前育肥导致的机体脂肪增加所致;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阵间觉醒组和出眠组体重均显着减少(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肌肉重量在整个冬眠时期没有显着变化(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阵间觉醒组和出眠组的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肌纤维横截面积也没有显着变化(P>0.05)。这些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冬眠不活动状态,但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并没有出现显着萎缩。2)自噬囊泡的检测电镜是观察自噬是否存在也是检测自噬是否发生的金标准,在冬眠中组两种肌肉中,均发现了自噬囊泡、肌丝散乱、线粒体膨大等现象;而在阵间觉醒组的肌肉中并未检测到明显的自噬囊泡。这些结果显示,在冬眠中有自噬现象的发生,阵间觉醒对降低自噬水平可能有一定作用。3)Beclin1信号通路的变化LC3是促使自噬囊泡成熟的关键蛋白,LC3蛋白表达增加代表自噬水平升高。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了60%(P<0.05),阵间觉醒组则没有显着变化(P>0.05);LC3聚点数量的多少,可以代表LC3的表达水平,其也可以反映自噬水平变化,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LC3聚点。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聚点数量显着升高68%(P<0.05),阵间觉醒组则没有显着差异(P>0.05)。趾长伸肌的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相比于冬眠前组,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LC3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61%和84%(P<0.05),LC3聚点数量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分别降低了33%和54%(P<0.05)。这表明在比目鱼肌中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升高,阵间觉醒组降低;趾长伸肌中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自噬水平都是处于一种低表达状态。Beclin1是Beclin1通路的关键蛋白,它也是构成自噬的基础物质之一,在不利条件下,Beclin1会诱导自噬启动,其表达水平与自噬水平呈正比。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18%(P<0.05),阵间觉醒组降低了45%(P<0.05);趾长伸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分别下降了32.5%和19.5%(P<0.05)。这表明自噬水平上升时,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上升,自噬水平下降时,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也下降,由于Beclin1在两组肌肉中的的变化趋势与自噬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因此这一结果提示Beclin1通路是冬眠时调控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主要调控通路。4)TOR信号通路的变化TOR通路的关键蛋白是m TOR,其磷酸化后被激活,可以抑制自噬的发生,其表达水平和自噬水平呈反比。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其冬眠中组与阵间觉醒组phospho-m TOR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的。由于比目鱼肌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上调,阵间觉醒组下调;趾长伸肌的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都是下降的。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冬眠时TOR通路的变化与自噬水平的变化并不一致,提示冬眠时TOR通路并未参与自噬的调控,可能存在其它通路对自噬进行调控。结论: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免疫荧光结果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其蛋白表达水平冬眠中组增加,阵间觉醒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冬眠中组比目鱼肌自噬水平上升,阵间觉醒组比目鱼肌自噬水平下降。在趾长伸肌中,冬眠中组与阵间觉醒组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LC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这一结果显示,趾长伸肌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自噬水平都是下降的。冬眠时,促进自噬发生的通路,其关键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两组肌肉中自噬水平的变化相一致,提示Beclin1通路是冬眠时,调控自噬的主要通路。抑制自噬发生的通路,其关键蛋白phospho-m TOR,在冬眠时蛋白表达水平均在两组肌肉中是下调的,其变化趋势与自噬水平变化不一致,提示TOR通路在冬眠时,可能不参与对冬眠时骨骼肌中自噬的调控,可能存在其它通路对自噬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马秀峰[3](2019)在《Calpain系统与冬眠达乌尔黄鼠骨骼肌质量维持机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calpain系统可能参与了冬眠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比目鱼肌(典型的慢肌,SOL)的抗废用性肌萎缩机制。本研究,我们探究了达乌尔黄鼠中四种不同的快肌(外侧腓肠肌,大收肌,跖肌和趾长伸肌)中calpain依赖的抗废用性肌萎缩机制。方法:蛋白质印迹用于检测MuRF1,calpastatin,calpain 1,calpain 2,desmin,troponin T和C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纤维类型分布,实时定量PCR检测atrogin-1和calpain 2的mRNA的表达。夏季活跃组(SA),冬眠前组(PRE),冬眠期中组(HIB),阵间觉醒组(IBA)和出眠组(POST)的外侧腓肠肌(LG),大收肌(AM),跖肌(PL)和趾长伸肌(EDL)用于本研究。结果:根据肌重,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肌萎缩因子(MuRF1和atrogin-1)的检测结果表明,外侧腓肠肌,大收肌和跖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萎缩程度为外侧腓肠肌>大收肌>跖肌,趾长伸肌未发生显着的肌萎缩。并且,四种快肌在冬眠中期均发生了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机制检测的结果表明,在外侧腓肠肌中,与夏季组相比,calpain的内源性抑制剂calpastatin的蛋白表达在整个冬眠期显着下降,calpain 1和2显着升高,calpains下游底物desmin和titin显着降解;在大收肌中,冬眠过程中calpastatin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alpain 1和2的蛋白表达水平,calpain下游底物包括desmin,troponin T(TnT)和titin降解增加;在跖肌中,与夏季组相比,冬眠中期和阵间觉醒期calpastatin显着降低,calpain 1和2显着升高,calpain下游底物desmin和TnT显着降解;我们的结果表明,冬眠过程中calpain的高表达可能是其下游底物显着降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不同地,在趾长伸肌中,与夏季组相比,calpastatin在冬眠中期和阵间觉醒期显着升高,而calpains无显着变化,calpain下游底物desmin和titin在冬眠期维持,TnT在冬眠中期和阵间觉醒期显着升高。冬眠过程中calpain的维持可能是其下游底物在冬眠期未发生显着降解的重要机制之一。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冬眠期calpain的抑制剂calpastatin的降低,以及calpain 1和2的高表达可能是外侧腓肠肌,大收肌和跖肌在冬眠期肌重丢失的重要机制之一。Calpastatin的高表达抑制了calpain的活性可能是趾长伸肌维持肌肉质量的重要机制之一。Calpain系统的差异性激活以及对下游底物的选择性降解参与了黄鼠冬眠不同快肌的抗废用性肌萎缩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莹[4](2019)在《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年周期肥胖相关指标是可逆的》一文中研究指出达乌尔黄鼠是典型的储脂类冬眠动物,在冬眠前期会大量进食积累脂肪,这一阶段被称为“自然育肥”,人的肥胖可能会导致相关代谢疾病,但达乌尔黄鼠的肥胖可能暂时的,冬眠期间会将育肥期间积累的脂肪消耗掉以维持身体代谢,达乌尔黄鼠年周期经历了身体脂肪量的急剧上升和急剧下降。为了探究达乌尔黄鼠经历年周期育肥及冬眠前后生理机制是否受到损伤,本研究将实验室饲养的成熟雄性达乌尔黄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及冬眠时间分为5组:起始育肥期组(I-F),完成育肥期组(F-F),冬眠早期组(E-H),冬眠晚期组(L-H),出眠期组(A),通过称量体重、身体各部位脂肪重量,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葡萄糖、肝功和肾功的相关指标,GPO-PAP酶法检测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的甘油叁酯,COD-PAP法检测血清、肝脏和肌肉中胆固醇,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结果及结论如下:1.达乌尔黄鼠育肥完成期的体重与体脂都显着高于起始育肥期,体重急剧上升,约增长50%的重量,提示达乌尔黄鼠的体重变化是体脂变化所导致。2.达乌尔黄鼠冬眠期血糖显着低于育肥期,出眠期与起始育肥期无显着差异。肝功能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出眠期与起始育肥期均无显着差异。提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血糖、肝功与肾功各项指标变化是可逆的。3.达乌尔黄鼠年周期不同阶段血清甘油叁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着差异;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出眠期与起始育肥期无显着差异。年周期不同阶段肌肉甘油叁酯与胆固醇含量无显着差异;肝脏甘油叁酯胆固醇含量,出眠期与起始育肥期无显着差异。提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血液、肝脏与肌肉中脂质含量是可逆的。4.达乌尔黄鼠年周期不同阶段血清中TNF-alpha含量无显着差异。提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不同阶段TNF-alpha变化的生理调节是可逆的。5.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肥胖相关指标是可逆的。(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宋士一,李莹,潘俊道,许志丹,杨明[5](2018)在《育肥达乌尔黄鼠心脏肾脏未见脂肪异位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自然肥胖动物的肥胖与脂肪异位积累之间的联系,利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法)和单试剂比色法(COD-PAP法)对育肥过程不同时期(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育肥完成期)的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主要器官心脏和肾脏中甘油叁酯和胆固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育肥时期的达乌尔黄鼠心脏和肾脏中储存的甘油叁酯和胆固醇含量均无明显差异。表明达乌尔黄鼠在育肥期即便体重大大增加,心脏和肾脏中都没有产生脂肪异位积累,可用作理想的动物模型来解释肥胖和代谢类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段天一,陈磊,关心,李海峰[6](2018)在《对溴敌隆产生抗药性的达乌尔黄鼠凝血酶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凝血反应检测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抗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摄食实验筛选抗药性和敏感性个体,研究最适剂量对达乌尔黄鼠凝血反应的影响。结果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最适剂量为4.84mg/kg,以此剂量作为标准筛选抗药性和敏感性个体。结果表明,抗药性种群在最适剂量下,凝血酶活动度(PCA)虽有所下降,但可在2-5d后快速恢复到正常凝血水平;而敏感性种群的凝血酶可下降到很低且不能恢复。此外,攻毒7d后抗药性达乌尔黄鼠PCA从单峰型向双峰型分化,说明了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以最适剂量4.84mg/kg溴敌隆作用后,抗药性和敏感性个体凝血酶变化不同是准确、简便、易行的抗药性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崇岩岷,徐崇洋岷,史献明,杜国义,李玉贵[7](2018)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2007-2016年达乌尔黄鼠数量和分布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数量变化和分布情况。方法整理2007-2016年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统计不同生境达乌尔黄鼠密度、数量变化和分布情况,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调查面积1 086 hm2,布放7 082夹次,捕鼠794只,平均鼠密度为0.73只/hm2,达乌尔黄鼠在林地、山坡、草滩3种生境中密度较高,分别为0.86、0.85、0.83只/hm2。结论达乌尔黄鼠密度年际间变化不大,种群较为稳定,林地、山坡、草滩等生境为达乌尔黄鼠生存最适生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洁[8](2018)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路肌中内盾网应激介导的PERK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非冬眠动物(大鼠、小鼠、人类等)在机械去负荷、禁食、去神经、缺血再灌注等应激状态下,骨骼肌形态、功能均会受到损伤,出现骨骼肌萎缩。而冬眠动物,如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在冬眠过程中,同处于去神经、禁食、后肢去负荷/不活动状态,且“冬眠-阵间觉醒”循环中伴随着“缺血再灌注”的应激挑战,其骨骼肌却未出现明显萎缩,对冬眠期间的恶劣环境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探究冬眠动物冬眠期间独特的骨骼肌适应和质量维持机制,是目前动物生理学领域一大难题。已有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诱发的细胞自我调控机制-未折迭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在骨骼肌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ER stress是机体处于不良环境时,内质网稳态失衡引起的一种应激反应。当ER stress产生时,内质网中未折迭蛋白数目剧增,这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会从内质网跨膜蛋白,如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like ER kinase,PERK)、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肌醇需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1,IRE1)上迅速解离下来,参与内质网腔中未折迭蛋白的正确折迭;与此同时,UPR叁条信号通路启动,通过调控促生存或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生存或死亡。因此,为了探究ER stress介导的UPR是否参与了冬眠动物冬眠期间骨骼肌的适应及维持机制,本研究以达乌尔黄鼠为实验对象,对冬眠不同时期后肢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骨骼肌中ER stress的产生与否及其介导的UPR中PER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研究方法: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黄鼠体温进行监测,观察并统计不同性别、体重对黄鼠冬眠阵睡眠时长的影响;以夏季活跃组(summer active group,SA)、冬眠前组(pre-hibernation group,PRE)、浅冬眠组(early torpor group,ET)、深冬眠组(late torpor group,LT)、阵间觉醒组(interbout arousal group,IBA)及出眠组(post-hibernation group,POST)六组黄鼠的跖肌(plantaris longus,PL)、腓肠肌(gastrocnemius,GAS)及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为实验对象,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肌纤维分型比例、肌纤维横截面积(muscle fiber cross section area,CSA)进行测定;Western blot技术对ER stress靶标分子GRP78,P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ERK,p-eIF2α,ATF4)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rp78及atf4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TUNEL染色法对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1.性别与体重对达乌尔黄鼠冬眠阵睡眠时长的影响不同性别之间和不同体重范围之间,达乌尔黄鼠冬眠阵睡眠时长无明显差异,均维持在7天左右。2.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形态指标的变化(1)与SA和PRE组相比,黄鼠体重在冬眠阵(ET,LT,IBA)及POST组均出现显着降低。骨骼肌肌肉湿重(muscle wet weight,MWW)、肌重体重比(muscle wet weight/body weight,MWW/BW)的统计结果显示,与SA组相比,POST组PL,GAS和ST的MWW分别下降了11%,13%(P<0.05)和20%(P<0.001);但与PRE组相比,POST组PL,GAS和ST的MWW/BW分别升高了28%(P<0.001),28%(P<0.01)和16%(P<0.01)。(2)与SA和PRE组相比,冬眠中叁种骨骼肌的慢型肌纤维比例略有升高,POST组又基本恢复至冬眠前水平。与SA相比,POST组PL的慢型和快型CSA分别减小了12%和13%(P<0.05);GAS的慢型和快型CSA分别下降了13%和13%(P<0.05);ST的慢型和快型CSA分别下降了12%(P<0.05)和17%(P<0.01)。3.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中ER stress靶标分子GRP78的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1)蛋白水平:与SA和PRE组相比,LT组叁种骨骼肌中GRP7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OST组又不同程度地下降或恢复至冬眠前水平。与LT组相比,IBA组跖肌和腓肠肌的GRP78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42%(P<0.001)和24%(P<0.05),半腱肌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mRNA水平:与SA和PRE组相比,LT组与POST组叁种骨骼肌中grp78mRNA水平均显着升高。与LT组相比,IBA组跖肌、腓肠肌和半腱肌中其表达分别下降了89%(P<0.05),64%(P<0.05),86%(P<0.001)。4.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中PER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1)跖肌:与SA组相比,LT组p-PERK,p-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与atf4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80%(P<0.01),64%(P<0.05),110%(P<0.05)和85%(P<0.01);与LT组相比,IBA组p-PERK,p-eIF2α与ATF4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32%,40%,37%(P<0.05),atf4 mRNA表达显着下调73%(P<0.001);与SA组相比,ET和LT组CHOP蛋白表达分别显着降低了21%(P<0.05)和24%(P<0.05)。(2)腓肠肌:与SA组相比,冬眠阵叁组相关蛋白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升高,p-PERK(ET(70%,P<0.001),LT(57%,P<0.05),IBA(53%,P<0.05)),p-eIF2α(ET(81%,P<0.01),LT(95%,P<0.001),IBA(68%,P<0.01)),ATF4(ET(82%,P<0.01),LT(74%,P<0.05),IBA无显着变化))POST组又不同程度地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着性水平。与SA组相比,atf4 mRNA表达在LT组显着升高了96%(P<0.05),而IBA组较LT组又显着下调了72%(P<0.001)。(3)半腱肌:与SA组相比,冬眠阵叁组相关蛋白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升高,p-PERK(ET(118%,P<0.01),LT(76%,P<0.05),IBA(84%,P<0.01)),p-e IF2α(ET(97%,P<0.05),LT(101%,P<0.01),IBA(77%,P<0.05))和ATF4(ET(78%,P<0.05),LT(85%,P<0.001),IBA无显着变化))。atf4 mRNA表达在ET组显着升高了1.4倍(P<0.001),IBA组较ET组又显着下调了61%(P<0.001)。与SA组相比,PRE和ET组CHOP蛋白表达分别显着降低了14%(P<0.05)和18%(P<0.05)。5.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骨骼肌中均无细胞凋亡发生。研究结论:1.性别与体重对达乌尔黄鼠单个“冬眠-阵间觉醒”的时长无显着影响。2.经历数月冬眠后,达乌尔黄鼠跖肌、腓肠肌和半腱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萎缩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跖肌<腓肠肌<半腱肌。3.冬眠期间(LT为主),叁种骨骼肌中均有ER stress的产生,且ER stress介导的UPR中PERK信号通路均被激活。该通路的激活一方面通过上调p-eIF2α水平,减少蛋白质翻译,减轻内质网蛋白折迭压力;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性上调促生存相关基因(grp78)的表达,下调促凋亡相关指标(CHOP)的表达来介导细胞保护作用,避免冬眠过程中ER stress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参与了骨骼肌的维持。4.冬眠阵循环过程中,IBA组ER stress水平及PERK信号通路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冬眠期间达乌尔黄鼠骨骼肌抗过度应激损伤的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30)

李晓雨[9](2018)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胳肌线粒体钙浓度的变化及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线粒体钙超载会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并伴随着增加非特异性内膜通透性的风险,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致使细胞凋亡或坏死,引起肌肉萎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冬眠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的典型慢肌比目鱼肌在冬眠不同时期线粒体钙浓度没有发生显着变化,典型的快肌趾长伸肌在冬眠期间出现显着的钙超载现象,并且出眠时没有恢复至冬眠前水平,其他骨骼肌在冬眠不同时期的线粒体钙浓度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尚未明了。单向转运体复合物是线粒体摄钙通道中最重要的复合物,线粒体钙单运体(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是复合物中的关键通道蛋白,可以顺化学梯度摄取钙离子。线粒体钙摄取蛋白1(mitochondrial calcium uptake,MICU1)和线粒体钙摄取蛋白2(mitochondrial calcium uptake,MICU2)是MCU的调控蛋白,调控机制受钙浓度影响。依赖亮氨酸拉链-EF-手型跨膜蛋白1(leucine zipper-EF-hand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Letm1)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可以介导钙离子的排出,对线粒体钙的动态平衡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达乌尔黄鼠不同骨骼肌在不同时期的线粒体钙浓度变化及摄钙蛋白MCU、摄钙调控蛋白MICU1和MICU2,以及排钙蛋白Letm1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探索线粒体钙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检测达乌尔黄鼠不同骨骼肌在冬眠不同时期的线粒体钙浓度变化,探索达乌尔黄鼠不同骨骼肌在不同时期的线粒体钙浓度变化规律。2.通过测量达乌尔黄鼠不同骨骼肌在冬眠不同时期摄钙蛋白MCU、摄钙调控蛋白MICU1和MICU2,以及排钙蛋白Letm1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探索线粒体钙浓度变化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以夏季活跃组(summer active group,SA)、冬眠前组(pre-hibernation group,PRE)、浅冬眠组(early torpor group,ET)、深冬眠组(late torpor group,LT)、阵间觉醒组(interbout arousal group,IBA)及出眠组(post-hibernation group,POST)六组黄鼠的跖肌(plantaris longus,PL)、外侧腓肠肌(lateral gastrocnemius,LG)及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为实验对象,采用单根肌纤维分离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测定黄鼠不同时期不同骨骼肌线粒体钙浓度的变化。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骨骼肌线粒体钙通道蛋白MCU、MICU1、MICU2和Letm1的基因水平变化。3.通过Western Blot测定不同骨骼肌线粒体钙通道蛋白MCU、MICU1和Letm1的蛋白水平变化。研究结果:1.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的线粒体钙浓度变化与IBA组相比,浅冬眠组的黄鼠腓肠肌线粒体钙浓度下降了4.34%(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黄鼠跖肌的线粒体钙浓度在IBA时期略有升高,但没有统计意义。在冬眠不同时期均没有显着差异;与PRE组和IBA组相比,黄鼠半腱肌的线粒体钙浓度在EL组分别升高了5.99%(P<0.01)和3.29%(P<0.01)。2.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骼肌线粒体钙通道蛋白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1)腓肠肌m RNA相对表达量:与SA组相比,MCU m RNA在LT(70.06%,P<0.01),POST(91.53%,P<0.001)组均升高;IBA和ET时期MICU1(IBA(31.2%,P<0.05),ET(49.35%,P<0.01)),MICU2(IBA(55.97%,P<0.01),ET(66.05%,P<0.001)),Letm1(IBA(47.64%,P<0.05),ET无变化)m RNA表达均降低。与SA和PRE相比LT和POST时期MICU1,MICU2,Letm1 m 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2)腓肠肌蛋白表达水平:与SA组相比,IBA组MCU、MICU1和Letm1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44.69%(P<0.01),34.15%(P<0.001),52.8%(P<0.01),POST组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出现显着差异。与PRE组相比,冬眠阵叁组和出眠组MICU1(IBA(23%,P<0.05),ET(40.23%,P<0.001),LT(39.1%,P<0.001),POST(34.48%,P<0.001)),Letm1(IBA无变化,ET(30.66%,P<0.01),LT(25.78%,P<0.05),POST(23.72%,P<0.05))蛋白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IBA组相比,Letm1在ET组(34.55%,P<0.01),LT组(29.97%,P<0.01),POST组(22.38%,P<0.01)均出现显着降低。(3)跖肌m RNA相对表达量:与SA和PRE组相比,IBA和ET时期MCU,MICU1,MICU2 m 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Letm1 m RNA表达没有变化。与SA组相比,MCU、MICU2、Letm1 LT时期m RNA表达分别升高48.93%(P<0.05),107.8%(P<0.001),91.67%(P<0.05);POST组MCU(49.4%,P<0.05),MICU2(73.35%,P<0.01)m RNA表达显着升高,MICU1,Letm1 m RNA表达没有变化。(4)跖肌蛋白表达水平:与SA相比,IBA和ET时期MCU(IBA无变化,ET(39.58%,P<0.01)),MICU1(IBA(64.98%,P<0.05),ET(81.09%,P<0.05)),Letm1(IBA(65.70%,P<0.001),ET(70.13%,P<0.001))蛋白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5)半腱肌m RNA相对表达量:与SA组相比,冬眠阵叁组MCU(IBA(67.49%,P<0.001),ET(79.25%,P<0.001),LT(73.18%,P<0.001)),MICU1(IBA(56.63%,P<0.01),ET(66.80%,P<0.001),LT(33.20%,P<0.01)),Letm1(IBA(76.92%,P<0.001),ET(81.62%,P<0.001),LT(60.25%,P<0.001))m RNA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出眠组MCU、MICU1、MICU2 m RNA表达均恢复至夏季水平,Letm1相比于夏季组m RNA表达下降41.03%(P<0.001)。(6)半腱肌蛋白表达水平:与SA组相比,MCU蛋白表达在各个时期没有发生显着变化,MICU1蛋白表达在POST组升高了14.27%(P<0.05),Letm1在ET(32.47%,P<0.05),LT(47.69%,P<0.01),POST(44.06%,P<0.01)时期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与IBA相比,MCU蛋白表达在ET和LT组分别升高了22.23%(P<0.05),23.52%(P<0.05)。研究结论:1.跖肌在冬眠期间未出现线粒体钙超载,腓肠肌和半腱肌在冬眠期间出现线粒体钙超载,但出眠时恢复夏季组水平,说明叁种骨骼肌有良好的线粒体钙稳态,且跖肌的钙稳态维持能力强于腓肠肌和半腱肌。2.黄鼠腓肠肌在冬眠期排钙蛋白Letm1的蛋白低表达可能是线粒体钙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跖肌在冬眠阵期间摄钙蛋白和排钙蛋白的一致性表达,可能是维持线粒体钙稳态的机制;半腱肌在冬眠期摄钙蛋白MCU的高表达可能是线粒体钙水平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30)

孟汉选[10](2018)在《2011~2016年大同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1-2016年山西省大同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结果与鼠疫流行的关系,同时为防治鼠疫流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法按《山西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整理2011-2016年大同市5个鼠疫监测县(区)的监测资料,了解这些地区鼠疫疫情现状,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2011-2016年大同市达乌尔黄鼠密度为1.09只/hm~2,小型鼠类密度为2.62%;达乌尔黄鼠体蚤染蚤率为16.40%,蚤指数为0.41;达乌尔黄鼠洞干蚤染蚤率1.93%,洞干蚤指数为0.03;鼠巢染蚤率27.67%,蚤指数为1.48;鼠疫血清学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大同地区监测点的主要宿主和媒介的各项指标仍比较高,虽然血清学结果全部为阴性,监测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不大,2016年的大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但大同市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说明鼠疫发生的可能性仍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达乌尔黄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及目的:肌细胞内蛋白合成速率超过蛋白降解速率时,肌肉会生长;蛋白降解速率超过蛋白合成速率时,肌肉会萎缩。在正常状态下,自噬的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内衰老与受损的细胞器,实现细胞内细胞器的更新;在不利状态下,自噬会降解细胞内非必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为细胞生存提供能量与合成底物,是一种舍车保帅的自救机制。因此自噬是一种生物存活的基础机制,所以在进化过程中,所有真核生物都存在此机制。哺乳动物主要存在两条调控自噬的信号通路,TOR通路与Beclin1通路。在正常的条件下,TOR通路的效应蛋白m TOR活性化后,会抑制自噬的启动。Beclin1通路中Beclin1-Vps34复合物是控制自噬的起始步骤之一,在饥饿和缺氧等应激条件下,Beclin1-Vps34复合物会诱导自噬的启动。自噬启动后,LC3蛋白是促使自噬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其作用是促使自噬囊泡成熟。自噬与废用性肌萎缩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肌肉萎缩状态下抑制自噬,肌肉状态得到了部分缓解,表明过度激活的自噬会导致肌肉萎缩;在非冬眠动物骨骼肌中抑制自噬,导致骨骼肌形态与功能无法正常维持,表明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维持需要适量自噬。冬眠是许多动物为抵抗恶劣坏境的一种策略,在经历长时间的冬眠期不活动后,动物的骨骼肌质量丢失较少,结构和功能维持较完整。因此,为了探究自噬是否参与了冬眠动物冬眠期间骨骼肌的适应和维持。本研究以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为研究对象,对冬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标志性指标,及其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性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将40只达乌尔黄鼠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是夏季活跃组(summer active group,SA)、冬眠前组(pre-hibernation group,PRE)、冬眠中组(hibernation group,HIB)、阵间觉醒组(interbout arousal group,IBA)及出眠组(post-hibernation,POST)。(1)记录达乌尔黄鼠体重、肌重并使用冰冻切片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的纤维横截面积作为达乌尔黄鼠骨骼肌状态的基础数据。(2)使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囊泡的形态确定自噬是否发生。(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u RF-1、Atrogin-1、m TOR、Raptor、AKT、Beclin1、LC3、P62转录水平的变化。(4)使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Mu RF-1、PI3K、P-PI3K、AKT、P-AKT、m TOR、Raptor、P-m TOR,Beclin1、Cathepsin L、Atg7、LC3、P62的蛋白表达水平。(5)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C3、P62的蛋白聚点变化。结果与讨论:1)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体重、肌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与夏季组相比,冬眠前组达乌尔黄鼠体重显着升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冬眠前育肥导致的机体脂肪增加所致;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阵间觉醒组和出眠组体重均显着减少(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肌肉重量在整个冬眠时期没有显着变化(P>0.05)。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阵间觉醒组和出眠组的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肌纤维横截面积也没有显着变化(P>0.05)。这些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冬眠不活动状态,但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并没有出现显着萎缩。2)自噬囊泡的检测电镜是观察自噬是否存在也是检测自噬是否发生的金标准,在冬眠中组两种肌肉中,均发现了自噬囊泡、肌丝散乱、线粒体膨大等现象;而在阵间觉醒组的肌肉中并未检测到明显的自噬囊泡。这些结果显示,在冬眠中有自噬现象的发生,阵间觉醒对降低自噬水平可能有一定作用。3)Beclin1信号通路的变化LC3是促使自噬囊泡成熟的关键蛋白,LC3蛋白表达增加代表自噬水平升高。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了60%(P<0.05),阵间觉醒组则没有显着变化(P>0.05);LC3聚点数量的多少,可以代表LC3的表达水平,其也可以反映自噬水平变化,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LC3聚点。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聚点数量显着升高68%(P<0.05),阵间觉醒组则没有显着差异(P>0.05)。趾长伸肌的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相比于冬眠前组,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LC3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61%和84%(P<0.05),LC3聚点数量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分别降低了33%和54%(P<0.05)。这表明在比目鱼肌中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升高,阵间觉醒组降低;趾长伸肌中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自噬水平都是处于一种低表达状态。Beclin1是Beclin1通路的关键蛋白,它也是构成自噬的基础物质之一,在不利条件下,Beclin1会诱导自噬启动,其表达水平与自噬水平呈正比。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比目鱼肌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18%(P<0.05),阵间觉醒组降低了45%(P<0.05);趾长伸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分别下降了32.5%和19.5%(P<0.05)。这表明自噬水平上升时,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上升,自噬水平下降时,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也下降,由于Beclin1在两组肌肉中的的变化趋势与自噬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因此这一结果提示Beclin1通路是冬眠时调控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主要调控通路。4)TOR信号通路的变化TOR通路的关键蛋白是m TOR,其磷酸化后被激活,可以抑制自噬的发生,其表达水平和自噬水平呈反比。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结果显示,与冬眠前组相比,其冬眠中组与阵间觉醒组phospho-m TOR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的。由于比目鱼肌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上调,阵间觉醒组下调;趾长伸肌的自噬水平在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都是下降的。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冬眠时TOR通路的变化与自噬水平的变化并不一致,提示冬眠时TOR通路并未参与自噬的调控,可能存在其它通路对自噬进行调控。结论:冬眠中组比目鱼肌LC3免疫荧光结果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其蛋白表达水平冬眠中组增加,阵间觉醒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冬眠中组比目鱼肌自噬水平上升,阵间觉醒组比目鱼肌自噬水平下降。在趾长伸肌中,冬眠中组与阵间觉醒组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LC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这一结果显示,趾长伸肌冬眠中组和阵间觉醒组的自噬水平都是下降的。冬眠时,促进自噬发生的通路,其关键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两组肌肉中自噬水平的变化相一致,提示Beclin1通路是冬眠时,调控自噬的主要通路。抑制自噬发生的通路,其关键蛋白phospho-m TOR,在冬眠时蛋白表达水平均在两组肌肉中是下调的,其变化趋势与自噬水平变化不一致,提示TOR通路在冬眠时,可能不参与对冬眠时骨骼肌中自噬的调控,可能存在其它通路对自噬进行调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乌尔黄鼠论文参考文献

[1].魏艳红.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不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机制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彭鑫.冬眠达乌尔黄鼠骨骼肌中自噬水平的变化与调控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马秀峰.Calpain系统与冬眠达乌尔黄鼠骨骼肌质量维持机制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李莹.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dauricus)年周期肥胖相关指标是可逆的[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宋士一,李莹,潘俊道,许志丹,杨明.育肥达乌尔黄鼠心脏肾脏未见脂肪异位积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段天一,陈磊,关心,李海峰.对溴敌隆产生抗药性的达乌尔黄鼠凝血酶变化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

[7].崇岩岷,徐崇洋岷,史献明,杜国义,李玉贵.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2007-2016年达乌尔黄鼠数量和分布变化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

[8].张洁.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路肌中内盾网应激介导的PERK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

[9].李晓雨.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骨胳肌线粒体钙浓度的变化及调控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8

[10].孟汉选.2011~2016年大同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

标签:;  ;  ;  ;  

达乌尔黄鼠论文-魏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