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

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

黄静[1]2004年在《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儿茶素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鉴定出的儿茶素单体主要有八种,可分为酯型与非酯型两类,其中的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药理活性最强,需求量较大。 本文以茶多酚粗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儿茶素EGCG和ECG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上的分离及纯化条件。预分离试验采用无水乙醇为洗脱剂(柱高50cm,洗脱流速0.75ml/min),实现了原料茶多酚中儿茶素单体ECG与EGCG(含没食子儿茶素酸酯GCG)的有效分离。ECG单体洗脱率97.64%,纯度达97.62%,提取率(85.67%);EGCG(含GCG)单体洗脱率98.45%,纯度达88.66%。预分离所得EGCG(GCG)组分适度浓缩后,再经Sephadex LH-20纯化(洗脱剂为40%乙醇水溶液,柱高50cm,洗脱流速0.60ml/min),可制备得到高纯度EGCG单体(色谱纯度≥99.9%),提取率(85.31%)和色谱纯度(99%)均接近或高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儿茶素分离提取方法。 本文研究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儿茶素单体分离纯化设备,只需经过常规的两次柱层析系统即可完成单体EGCG的分离提纯,实现了EGCG和ECG柱分离与柱纯化步骤的连续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溶剂无毒,单体提取率及产品纯度均较高,并可实现EGCG一次性克量级以上的制备。对分离纯化后的产品ECG及EGCG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及核磁共振(HNMR)四谱分析技术鉴定,验证了其化学结构。 本文初步探讨得出,儿茶素单体在Sephadex LH-20上的分离机理是分子筛作用、吸附作用及分配作用的共同效应。

李慧星[2]2006年在《树脂法提取纯化儿茶素及儿茶素单体EGCG分离制备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茶素是茶叶中的重要组分,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保健与日用化工等领域,其中儿茶素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药理活性强,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的树脂法提取纯化儿茶素及分离制备儿茶素单体 1、设计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系统研究乙醇浸提儿茶素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温度90℃,时间10min,液料比20:1(mL:g),乙醇浓度75%。该条件下,儿茶素浸取率达到24.79%。建立儿茶素浸取率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高度显着且有效的。 2、研究8种不同理化性质的树脂对儿茶素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X-5树脂可用来纯化儿茶素,正交实验优化得到X-5树脂纯化儿茶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流速12mL/min、柱高35cm、浸提物浓度10mg/mL,该条件下,儿茶素含量由40.09%提高到70.01%,儿茶素得率为90.18%。 3、研究7种不同理化性质的树脂对儿茶素中主要两种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AB-8树脂吸附分离EGCG和ECG,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儿茶素粗品浓度10mg/mL,流速12mL/min,柱高35cm。,该条件下,制备了EGCG含量80%,ECG含量3%的产品,EGCG得率为49.60%。 4、研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EGCG单体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层析柱Φ2.5cm,加样量5g,沈脱剂乙醇浓度40%,流速1.0mL/min条件下,制备了色谱纯度大于98%EGCG单体,EGCG得率为66.59%。 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制备得到的EGCG产品进行了结构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产品是EGCG,色谱纯度≥98%。

王兆丰[3]2013年在《茶多酚纯化及酯型儿茶素单体分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30多种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10%~35%,包括儿茶素、黄酮及其苷、花青素、花白素以及酚酸和缩酚酸等,其中儿茶素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70%~80%。大量研究表明酯型儿茶素在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防癌、防辐射等药理药效中发挥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儿茶素中起主要作用的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更为关注,其分离成为深入研究与应用的需要。由于儿茶素的结构和性质比较相似,有效地分离制备儿茶素单体具有一定的难度,探寻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酯型儿茶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陇南夏秋茶为材料,研究了茶多酚纯化及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分离,方法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酸性白土吸附脱除咖啡因的工艺,结果显示,酸性白土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性白土用量30g·L~(-1)、吸附时间40min、吸附次数3次和搅拌速率120r·min~(-1)。这几个因素对咖啡因含量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吸附次数>酸性白土用量>搅拌速率>吸附时间,且吸附次数对咖啡因含量影响显着(P<0.05)。此外,酸性白土吸附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后,咖啡因含量由3.68%±0.25%降低为0.06%±0.01%,咖啡因脱除率达98.25%,活性物质儿茶素的含量有所升高,且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之间未发生明显的同分异构转化。2.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乙醇沉淀纯化茶多酚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乙醇沉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与乙醇体积比1:4,乙醇浓度100%,醇沉时间6h,醇沉次数2次。这几个因素对茶多酚含量和质量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醇沉次数>体积比>醇沉时间,且乙醇浓度对茶多酚含量和质量影响均显着(P<0.05)。最优工艺下茶多酚含量为54.99%,茶多酚得率为68.46%。3.研究了乙酸乙酯萃取和聚酰胺柱层析富集酯型儿茶素的工艺。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与乙酸乙酯体积比1:1,萃取时间30min,萃取次数2次,浸提液pH5。这几个因素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萃取次数>浸提液pH>体积比>萃取时间,且对茶多酚含量影响均不显着(P>0.05)。这几个因素对茶多酚质量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萃取次数>体积比>浸提液pH>萃取时间,且萃取次数对茶多酚质量影响显着(P<0.05)。最优工艺下茶多酚含量为89.23%,茶多酚得率为15.56%。聚酰胺柱层析的最佳工艺为:以水、10%、20%、60%乙醇梯度洗脱为最佳洗脱方式,流速4mL·min~(-1),聚酰胺粒度90目,上样量0.6g。酯型儿茶素的得率为46.7%,EGCG和ECG的含量分别为65.8%和27.7%。4.研究了中低压液相色谱分离酯型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的工艺。结果显示,中低压液相色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乙醇作洗脱剂,流速6mL·min~(-1),梯度洗脱0~2CV:水;2~4.5CV:10%乙醇;4.5~7CV:45%乙醇;7~8.5CV:10%乙醇;8.5~11.5CV:80%乙醇,上样量0.6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酯型儿茶素单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GCG和ECG的纯度分别为95.6%和92.8%,提取率分别为90.8%和89.6%。

王琳[4]2010年在《茶叶中有效生化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凤凰乌龙茶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茶叶是数千年来上世界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生物碱等,正是这些有效生化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着多种有益作用,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和抗过敏等。因此,针对茶叶中的有效生化成分建立快速、高效、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产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的凤凰乌龙茶,因为其香气类似天然花香并具有特殊韵味,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兴趣。目前针对凤凰乌龙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香气形成原因、抗氧化作用和生产管理方面,对其主要有效生化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分析还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建立了对茶叶中10种儿茶素单体、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碱和茶碱在15mmin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以及同时对茶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HPLC检测法;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凤凰乌龙茶的检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验室已有的儿茶素标品和甲基化儿茶素高含量茶——日本Benifuji茶,采用大孔树脂HP-20对Benifuji绿茶茶样富集得到粗茶多酚后,运用中压层析系统,80%乙醇洗脱Toyopearl HW-40S柱,对不同组分分别收集再次以同样的条件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纯度分别为98.4%和95.3%的甲基化儿茶素EGCG3"Me和ECG3'Me(所得甲基化儿茶素的结构经1H NMR、ESI-TOF-MS分析,被证明分别与文献报道的EGCG3"Me和ECG3'Me的1H-NMR数据一致),以及纯度>97%的儿茶素单体EC、EGC、ECG和EGCG。2.将得到的较高浓度儿茶素单体EC、EGC、EGCG和ECG,加热异构化后由半制备色谱柱Zorbax SB-C18,采用AKTA purifier分离得到纯度均>98%儿茶素单体C、GC、GCG和CG。所得单体结构也均经过1H-NMR、ESI-TOF-MS分析证明。3.采用OPA(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HPLC检测,建立了17种游离氨基酸检测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采用SPE(固相萃取)柱处理茶汤,吸附了茶汤中大部分多酚类物质,从而去除了其对氨基酸检测时的影响,并设计实验证明了SPE处理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通过已经建立的HPLC法对11种凤凰乌龙茶中10种儿茶素、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没食子酸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凤凰乌龙茶中没食子酸、可可碱和茶碱的含量较低;咖啡碱含量比较高,与凤凰茶的生长环境有关;所有凤凰乌龙茶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都很高,从侧面说明了凤凰乌龙茶的优秀品质形成条件;采用SPE处理,OPA柱前衍生化对11种凤凰乌龙茶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虽然11种茶样的氨基酸总量都比较低,所含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和茶氨酸Thea仍为所有茶样中的主要氨基酸。

黄磊[5]2012年在《儿茶素单体EGCG绿色高效提取分离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茶素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由于其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比其他儿茶素组分更强的活性。本研究改进传统的茶多酚提取及EGCG纯化的生产工艺,采用树脂法提取纯化酯型儿茶素及分离制备儿茶素单体。以绿茶提取物—茶粉样品(ZG002)为原料,经浸提,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洗脱,最后结晶制得纯度为95%EGCG单体。并通过小试及中间放大试验确定如下分离纯化步骤:1、浸提工艺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温度、时间、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浸提条件为:80℃的条件下,用70%的乙醇分别浸提2次,每次浸提时间为30min。2、富集酯型儿茶素通过比较四种树脂对酯型儿茶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优树脂LX-16,并考察其静态吸附速率曲线、吸附等温线,以及动态吸附与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结果表明,LX-16大孔吸附树脂对酯型儿茶素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梯度洗脱,酯型儿茶素产品纯度从7.3%提高到了65.2%,回收率达80%以上。3、纯化EGCG单体比较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并对不同浓度乙醇解吸效果进行分析,再经过结晶析出EGCG晶体。结果,LX-8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10%乙醇洗脱,EGCG产品纯度从54.41%提高到了92.65%,得率达93.38%。4、结晶为了进一步提高EGCG纯度,需进行EGCG粗品结晶纯化。实验考察了结晶溶液浓度、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对EGCG产品纯度、得率等方面的影响。将纯化后EGCG产品配制成40%溶液,在4℃条件下,结晶4天得乳白色纯度为95.60%的EGCG产品本工艺具有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得率高等优点,是一条值得推广的制备高纯度EGCG新工艺,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王传名[6]2010年在《茶多酚和茶多糖提纯研究》文中提出1.综述了茶多酚、儿茶素单体以及茶多糖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分析检测和应用现状,并对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2.以日照绿茶为实验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平行实验的方案,分析了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茶多酚和茶多糖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茶叶粒度、搅拌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得出了如下的提取方案:在搅拌的条件下,用茶叶质量20倍的蒸馏水在70℃分2次浸提,每次浸提45min,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水提含率为15.76%,茶多糖的水提含率为2.78%。3.为了将提取的茶多酚和茶多糖分离出来,采用平行实验的方案,以提取实验得到的浸提液为原料,研究了乙酸乙酯的萃取次数对茶多酚实际得率的影响,以及95%的乙醇体积倍数对茶多糖实际得率的影响。优化得出了如下的分离方案:将浸提液浓缩至固含量为5%,再用等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分离茶多糖的乙醇用量为水相体积的3倍。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实际产率为21.53%,茶多糖的实际产率为3.01%。4.采用Sevag法、叁氯乙酸法和鞣酸法,对日照绿茶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结果表明:Sevag法茶多糖含量较高,但茶多糖保留率较低,并且需重复多次,效率低,有毒性溶剂残留;鞣酸法茶多糖保留率较高,但脱蛋白率和茶多糖含量较低;叁氯乙酸法在蛋白质脱除率、茶多糖保留率和茶多糖含量叁个方面的综合指标较理想,当pH值为4.0时,蛋白质脱除率达到68.4%,茶多糖保留率为66.8%,茶多糖的含量为72.5%。5.采用双氧水法和AB-8树脂法,对日照绿茶粗多糖进行脱色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双氧水法:双氧水添加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60%,调节pH为9.0,在50℃水浴下保温3h。此条件下,脱色率达65.1%,茶多糖保留率为76.4%。2)AB-8树脂法:用稀盐酸调节pH为4.0,恒温振荡1h。此条件下,脱色率为79.2%,茶多糖保留率为58.5%。6.为了得到高纯度的EGCG单体,用AB-8树脂和LH-20凝胶树脂对茶多酚粗品进行初步纯化和二次纯化研究,结果表明:1)蒸馏水作溶剂时AB-8树脂对儿茶素单体的吸附性能最好,此时树脂对TP总量的吸附达63.08mg/g,对EGCG单体的吸附量为33.87 mg/g,对ECG单体的吸附量为7.69 mg/g。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AB-8树脂对茶多酚总量和各儿茶素单体的吸附能力降低,无水乙醇的解吸性能最好。用无水乙醇对AB-8树脂柱进行动态洗脱,流速为1.0-1.5 mL/min,收集富含EGCG和ECG的流分,测得EGCG的含量为78.32%。2)以浓度为50%和75%的乙醇溶液解吸LH-20凝胶树脂,结果显示两者对EGCG和ECG两种单体的解吸率相差都比较大,差值约为23%。但50%的乙醇溶液的解吸率要低于75%的乙醇溶液的解吸率,且流速慢,不易操作,所以选用75%乙醇溶液做洗脱剂。收集到富含EGCG和ECG的流分浓缩后上LH-20凝胶柱,以75%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0.6 mL/min,收集富含EGCG的流分,测得EGCG的含量为94.76%。

周庆秋[7]2008年在《天然酯型儿茶素EGCG的分离纯化及药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建立了等梯度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性、定量分析儿茶素,并对儿茶素中主要成分EGCG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最佳色谱条件为:ODS (5μm,4.6×250 mm)柱,乙腈∶乙酸乙酯∶水(0.05% H3PO4)=86∶12∶2(V/V)为流动相(pH=3.0),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此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文中以茶多酚粗品为原料,进行提取富集得到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并将其作为色谱分离纯化样品。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EGCG在分配色谱柱上的分离及纯化条件。确定最佳分离纯化条件:柱床高度为40 cm,流速为5 ml/min,每4 min收集一个馏分,基本实现了儿茶素单体EGCG的有效分离。本实验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产品纯度均较高,并可实现EGCG一次性克量级以上的制备。工艺放大中,以含EGCG≥60%的茶多酚粗品为原料,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采用均匀放大的方法,最终实现了EGCG的成功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条件为:分别以蒸馏水为固定相,乙醚为移动相,洗脱流速为10 ml/min;径高比1∶1 0;每隔30 min收集一个洗脱液。另外,初步探讨了酯型儿茶素的稳定性。本研究经过一次柱层析,即可得到高纯的EGCG,所采用的分离设备经济,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药学部分重点研究了EGCG的处方和冻干工艺。以外观、含水量和复溶性为指标,经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后,以25 mg EGCG,200 mg乳糖为赋形剂,规格为2 ml/支,于-40.0℃预冻5 h,-25.0℃升华干燥32 h,再升温0℃解析干燥5 h。对制得的注射用EGCG进行质量研究,内容包括:一般检查项目(澄明度、pH值、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室温留样3个月和加速试验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考察表明本品稳定。

王伟涛[8]2014年在《茶多酚中EGCG单体的制备纯化及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茶多酚中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抑菌、防突变、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神经保护等特性。本文以EGCG含量50%的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吸附柱色谱法制备纯化EGCG单体的方法,以及制备出的EGCG单体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 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首先,考察选用的吸附填料对儿茶素的选择吸附性,筛选出适合选择性分离儿茶素的极性吸附填料LX-8和中极性吸附填料LSA-10。研究了儿茶素在LSA-10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为开展动态柱色谱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20min后到达平衡,属中速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拟一级模型,总儿茶素速率常数为0.0019g/mg/min,稍低的温度利于儿茶素在LSA-10树脂上的吸附,较高的儿茶素浓度利于实现酯化和非酯化形式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得到EGCG的kF大于43.0473mg(n-1)/n/g/mL-1/n,较其他儿茶素高,说明LSA-10树脂对各儿茶素的吸附有选择性。其次,优化吸附柱色谱法制备纯化EGCG单体的工艺,确定如下工艺条件:先经极性树脂LX-8树脂柱色谱实现非酯化和酯化儿茶素分离,柱体积600mL,300mg/mL茶多酚上样,流速1.5BV/h,上样量60mL,1.5BV/h流速下采用蒸馏水、10%乙醇、25%乙醇和80%乙醇洗脱,体积为4BV、6BV、6BV、4BV,25%乙醇组分干燥后产品中EGCG纯度达(73.13±0.64)%,收率为(61.21±0.48)%。再经中极性树脂LSA-10柱色谱法实现EGCG与ECG分离,柱体积210mL,LX-8柱25%乙醇组分上样,流速1.5BV/h,浓度20mg/mL,上样量1.5BV,1.5BV/h流速下采用5%乙醇、15%乙醇、80%乙醇洗脱,体积为3BV、5BV、3BV,15%乙醇组分干燥产品中EGCG纯度达(93.16±1.04)%,收率为(89.82±0.82)%,结晶后可制备出纯度95.37%的EGCG单体,总收率为49.58%。经放大试验后,得到EGCG单体纯度也可达95%,说明此生产工艺具有放大应用前景,工业化生产可操作性。最后,研究了EGCG对P. 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EGCG对P. 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25mg/mL,最小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值为0.0625mg/mL,经MBIC浓度EGCG处理后,P. a毒力因子弹性蛋白酶活性、鼠李糖酯以及绿脓菌素产生被抑制率分别达(37.73±1.25)%、(41.70±1.92)%、(35.98±1.34)%,菌体数量感应信号分子C4-HSL和3-oxo-C12-HSL被抑制率分别达(31.98±1.26)%和(15.91±0.82)%,EGCG可通过抑制菌体数量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进而抑制其毒力因子的释放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王丽丽[9]2008年在《茶多酚及其单体EGCG的分离纯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综述了茶多酚、儿茶素单体以及茶多糖的提取分离、分析检测和应用现状,并对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2.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确立了溶剂萃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茶叶粒度22~80目,茶叶(g):水(ml)=1:20,温度70℃,在搅拌条件下浸提2次,每次45min,合并水浸提液;2)将水浸提液浓缩至固含量约为5%;3)振荡条件下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分离两次,每次60min,合并萃取液;4)50℃下减压蒸馏;5)-40℃真空条件下冷冻干燥。3.为了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研究了不同辅助方法对溶剂萃取茶多酚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辅助浸提方法有助于茶多酚的提取,其中微波辅助萃取的效果最好。采用微波中档火力,分两次浸提,每次4min,TP的浸提率为79.80%,实际得率为23.21%,且产品的纯度为83.71%。4.为了提高茶多酚粗品的纯度,研究了DM-130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并确立最佳工艺参数为:1)吸附时,茶多酚的上样浓度为10mg/ml,流速为4ml/min;2)洗脱时,用80%(V/V)乙醇进行洗脱,流速2mL/min,pH=3.0。原料茶多酚的含量可由76.85%提高到95%。5.EGCG的分离纯化,研究了Sephadex LH-20对儿茶素单体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主要包括:1)溶剂浓度对静态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显示蒸馏水是EGCG和ECG单体的理想吸附溶剂,无水乙醇为最佳解吸溶剂,40%(V/V)乙醇可以将EGCG和ECG分开。2)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发现静态吸附比动态吸附要好,所以采用蒸馏水静态吸附和无水乙醇动态洗脱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儿茶素单体,静态吸附至稳定后进行动态洗脱,洗脱液流速0.6~0.8ml/min,收集到富含EGCG和ECG的流分浓缩后,再次上凝胶柱吸附,然后用40%(V/V)乙醇溶液洗脱分离EGCG和ECG,可得到纯度大于98%的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3)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使用寿命的研究,通过凝胶使用次数的考查,发现重复使用五次对儿茶素各单体组分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基本上没有影响。6.茶多酚很容易被氧化,为了找出其最佳的储存条件,对茶多酚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茶多酚的储存条件为—10℃下避光冷藏。

钟世安[10]2002年在《天然酯型儿茶素的色谱分离行为、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儿茶素中各成分的反相液相色谱(RPLC)行为差异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分析型、半制备型HPLC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及其各参数的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半制备型LC进行放大,探寻色谱分离条件的放大规律,得到大型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天然酯型儿茶素的色谱条件,并成功地从中低档茶叶提取物-多酚类混合物中大批量同时分离提取了一类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和保健等一系列重要药理活性的极有价值的高纯天然药物中间体-天然酯型儿茶素单体(EGCG,GCG,ECG)。所提取的上述药物中间体通过HPLC、UV、FT-IR、HNMR及MS等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确证了其结构。主要内容及结果摘要如下: (1)计量置换模型的建立及各参数表征 根据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溶剂、溶质—吸附剂、溶剂—吸附剂、溶剂—吸附剂络合物的再溶剂化、溶剂化溶质—吸附剂络合物解吸共五个热力学平衡,推导出儿茶素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10g P_c=β_a-q/Z log[PDm],其中P_a为溶质在液固两相中的分配比,PDm为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计量置换吸附模型参数(SDM-A)中q/Z可作为液固吸附体系的吸附效率的评价;儿茶素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1gK’=1gI-Z 1gα_D;其中Z为溶剂化溶质与溶剂化固定相相互作用时从溶质与固定相表面上释放出的溶剂分子的数目,1gI为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和势。对于溶质为非同系物的色谱体系,随着同系物置换剂溶剂分子的增大,溶质的上述二元计量置换参数依次减小,并呈现出线性变化;由SDM-R二参数Z、1gI作图,所得到的斜率J在数值上符合碳数规律,因而J可用于RPLC中表征溶剂强度。关于溶质为非同系物的SDM-R以及SDM-A参数q/Z的表征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2)半制备及制备型色谱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酯型儿茶素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制备及制备色谱分离体系,实现了多酚类混合物中各主要酯型儿茶素的同步分离;在分离过程中,筛选出一种绿色添加剂溶剂B-1,改善了分离度,并防止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氧化和缩聚合,制备出高纯度的酯型儿茶素单体。制备型色谱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酯型儿茶素的最佳色谱条件如下: 制备型100×600mm色谱柱分离天然酯型儿茶素的最佳色谱条件为: ODS固定相(粒径10-30μm);流动相:溶剂A/溶剂B-1(羧酸类)/水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14.5:0.5:85(v/v);体积流速为72.smL/min;进样量:4200mg;进样体积(v、/mL)二12mL;检测波长:280nln. 在此条件下收集馏分,各单体的回收率分别如下:EGcG,93%;GcG,95%; 而EcG峰是纯组份的峰,回收率98%。(3)大型制备型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的放大规律 制备型液相色谱中,1gK’与lg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色谱柱大小相同而色谱固定相不同,1 91及Z亦不同,且同类固定相粒径越粗,191及Z越小;对于色谱柱大小不相同色谱固定相相同,191及Z相差不大。对于色谱固定相相同的色谱体系,由半制备型液相色谱放大到大型制备型液相色谱,色谱条件的变化规律如下:a,溶剂配比基本不变化;b,最佳体积流速与色谱柱横截面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但由于涡流扩散,使得最佳体积流速在放大过程中实际值较理论值偏小;。,样品的进样量及其进样体积随色谱柱固定相有效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色谱柱的进样量之比与两色谱柱容积之比一致。关于制备型液相色谱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及其参数表征,大型制备型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放大规律研究等尚未见文献报道。(4)天然酷型儿茶素的工业化制备研究 多酚类混合物经过纯化粗分工艺,色谱分离工艺,树脂吸附洗脱工含,等流程,可得到高纯度的天然酷型儿茶素EGCG、GCG、ECG单体。所提取的大然醋型儿茶素单体均通过HPLc定性、定量分析及uv、IR、HNMR、Ms等手段确证了其结构。整个分离制备过程不使用有毒害作用的溶剂,从源头上消除了有毒残留物对产品的污染。所得到的醋型儿茶素单体纯度高,均达99.2%以上,远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纯度要求与质量要求(51 glna公司同类产品最高纯度为95%)。(5)溶剂的回收工艺 在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天然醋型儿茶素时,我们采用了减压膜蒸馏技术和自行研制的膜蒸馏装置处理废流动相,从中回收溶剂A,所得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PVDF微孔膜,冷侧压力0.013MPa,料液温度65℃,料液流速55L·h一,,料液中溶剂A浓度25%(V/v)。在此条件下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此时,膜通量为35.08L·m-,·h一‘,馏出液溶剂A浓度为34.02%(v/v),儿茶素截留率99.67%。该方法膜通量大、成本低、分离效果好。试验表明,该法对热敏性天然药物的浓缩分离,溶剂的回收等具有实用价值。(6)天然酷型儿茶素单体的体外抗癌药敏性试验 初步研究了天然酷型儿茶素(EGCG,GCG,ECG)单体抗消化道癌症一胃癌的体外药敏性试验,结果如下:MTT法测定研究表明,天然酷型儿茶索EGCG、GCG、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ECG单体对人胃癌细胞均存在浓度效应。比较而言,天然醋型儿茶素单体的抗癌活性顺序为EGcG、GCG>EcG;除EcG外,其他化合物的最大剂量组的抑瘤活性均在80%以上。 实?

参考文献:

[1]. 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D]. 黄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04

[2]. 树脂法提取纯化儿茶素及儿茶素单体EGCG分离制备的工艺研究[D]. 李慧星. 合肥工业大学. 2006

[3]. 茶多酚纯化及酯型儿茶素单体分离研究[D]. 王兆丰.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4]. 茶叶中有效生化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凤凰乌龙茶检测中的应用[D]. 王琳.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5]. 儿茶素单体EGCG绿色高效提取分离工艺研究[D]. 黄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 茶多酚和茶多糖提纯研究[D]. 王传名. 山东大学. 2010

[7]. 天然酯型儿茶素EGCG的分离纯化及药学研究[D]. 周庆秋. 黑龙江大学. 2008

[8]. 茶多酚中EGCG单体的制备纯化及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研究[D]. 王伟涛. 江南大学. 2014

[9]. 茶多酚及其单体EGCG的分离纯化研究[D]. 王丽丽. 山东大学. 2008

[10]. 天然酯型儿茶素的色谱分离行为、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钟世安. 中南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分离及纯化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