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骼肌干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骼肌,干细胞,细胞,乙酰胆碱,毒蕈,肌纤维,肱骨。
骨骼肌干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卜凡[1](2019)在《耐力运动经AMPK介导的自噬维持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干细胞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对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以及AMPK信号介导的自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肌肉衰减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不同鼠龄的小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YC)、成年对照组(AC)、老年对照组(OC)、老年运动组(OE),每组各12只。老年运动组小鼠的训练方案参照Bellafiore的研究,经过6周训练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检测小鼠骨骼肌静止卫星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肌卫星细胞标志物Pax7等在分选细胞中的表达,成肌诱导分化培养分选细胞并采用eMHC染色观察其形成肌管的能力;(2)对分选细胞P-AMPK及自噬相关蛋白LC3A/B,ATG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对其平均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分析;(3)Western Blot法检测C2C12成肌细胞AMPK通路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ATG12,Beclin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C2C12成肌细胞自噬小体形态;(4)注射肌肉毒素(20μl/10μɡ)法建立胫前肌损伤模型,组织学观察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成肌调节因子Myod、胚胎肌球蛋白eMHC的表达。结果(1)骨骼肌中静止肌卫星细胞数量,OC组少于AC组(P<0.05),AC组少于YC组(P<0.05),OE组多于OC组(P<0.05);(2)OE组肌卫星细胞的AMPK磷酸化水平与OC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ATG12表达增强(P<0.01),LC3A/B表达降低(P<0.01);(3)AICAR诱导后,离体培养C2C12成肌细胞的AMPK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1)、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0.05)、细胞自噬蛋白(LC3、Beclin1、ATG12)表达均显着增强(P<0.01);(4)注射肌肉毒素造成骨骼肌损伤后,OE组的激活肌卫星细胞数量多于OC组(P<0.05),肌管数量多于OC组(P<0.05),胚胎肌球蛋白表达与OC组相比也显着增强(P<0.05)。结论(1)骨骼肌中静止肌卫星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耐力运动能减少老年小鼠静止肌卫星细胞的丢失。(2)耐力运动、AMPK激动剂AICAR可上调AMPK及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肌卫星细胞的自噬能力,从而维持老年小鼠肌卫星细胞的干细胞属性。(3)老年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增强,原因可能与运动后老年小鼠骨骼肌较多的静止肌卫星细胞数量募集有关,即耐力运动可维持老年小鼠肌卫星细胞的干细胞属性,促进肌纤维再生。(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何理,郑小莉[2](2019)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骨骼肌功能的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超过骨骼肌自我再生能力的广泛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纤维化、瘢痕形成和功能丧失。以往研究证实,脂肪来源干细胞可用于各种肌组织的再生,其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大鼠骨骼肌再生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从10只SD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胶原蛋白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3组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胶原蛋白组分5个注射点在腓肠肌肌腹注射共1 mL大鼠胶原蛋白Ⅰ,脂肪干细胞移植组分5个注射点在腓肠肌肌腹注射含1×10~6个脂肪干细胞的1mL大鼠胶原蛋白Ⅰ。移植后7,14,28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结构并测量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用张力传感器测量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称量腓肠肌湿质量并计算其与体质量比值;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中Pax7、MyoG、MyoD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大鼠脂肪干细胞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1和CD34,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②在移植后28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可观察到新生的骨骼肌纤维,4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纤维增生;③在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组腓肠肌湿质量及其与体质量比值均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0.01),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中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1);④移植后7,14,28 d,模型组、胶原蛋白组、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1);⑤移植后14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组织中Pax7和MyoD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5),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组织中MyoD和MyoG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5);⑥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到急性受损骨骼肌中能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殷诺,薛锋,肖海军,丁亮,袁君杰[3](2019)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可促进骨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的血小板颗粒富含多种活性因子,将其作为促进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进行组织工程骨修复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促进兔肱骨近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兔比目鱼肌组织中的骨骼肌干细胞。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自然愈合组、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复合材料组,每组7只,均制备肱骨近端骨缺损模型,后3组造模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同种异体骨骼肌干细胞、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术后进行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起复合材料组影像学上成骨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骨骼肌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成骨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均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 <0.05);②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组织学评分最高,骨骼肌干细胞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组织学评分无明显差异,自然愈合组组织学评分最低;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骼肌干细胞都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而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刘秀娟,张念云,黄春香,白宝丰,孙飙[4](2018)在《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yostatin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肌肉注射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一次性离心运动后,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骨骼肌myostatin信号的影响,探讨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离心运动后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进行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在大鼠的左腿腓肠肌外侧头注射生理盐水(PBS),右腿腓肠肌外侧头注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SCs),然后,随机分为运动后1天组(D1)、运动后3天组(D3)、运动后7天组(W1)和运动后14天组(W2)。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收集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CK、sTnI、myostatin(MSTN)、follistatin(FS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骨骼肌myostatin、ACVR2B、FST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myostatin、ACVR2B、FST、p-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D1组比较,W1、W2组血清CK水平显着降低(P<0.05),D3和W1组血清sTnI显着升高(P<0.05);与D1组比较,W1组血清myostatin水平显着降低(P<0.05),但W2组血清MSTN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D1组比较,W2组血清FST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PBS组相比,ASC组MSTN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时间点D3显着降低(P<0.05),在时间点W2极显着降低(P<0.01); ACVR2B和FST mRNA相对表达量与PBS组相比无显着变化。与PBS组相比,MSTN蛋白表达在时间点D1和D3均显着降低(P<0.05);ACVR2B蛋白表达在时间点D1、D3、W1均显着升高(P<0.05),在时间点W2却显着降低(P<0.05),与PBS组相比,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在时间点W2显着降低(P<0.05)。结论:离心运动后,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MSTN的影响可能比对FST的影响大;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影响MSTN下游信号通路来改善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的再生修复。(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6-28)
李鹏,郭修田[5](2018)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在骨骼肌再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良好的再生能力是由于肌卫星细胞的存在,然而肌卫星细胞的数量仅占骨骼肌细胞数量的1﹪~5﹪,当肌肉损伤时,仅依靠这些卫星细胞还不足以促进骨骼肌修复与再生,并且这种再生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减,并不能修复损伤严重的骨骼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其多向分化潜能,旁分泌潜能,免疫调节能力及容易获取等特点广泛用于损伤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但在某种程度上,仅仅采用BMS C治疗损伤的骨骼肌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大量研究采用药物、生物材料、细胞及细胞因子对BMSC进行预处理不仅可改善它的移植率,还可显着促进其向骨骼肌分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掘骨骼肌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肌分化潜能以促进骨骼肌的修复。因此,本篇综述旨在概括BMSC成肌分化在骨骼肌再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潜英,李虎,李常银,韩婉虹,张勇[6](2018)在《骨骼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促进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干细胞(又称为肌卫星细胞)位于肌纤维膜与基底膜之间。肌纤维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到骨骼肌干细胞微环境中,进而调节肌卫星细胞的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骼肌来源的外泌体以内分泌方式影响其他组织的功能,但是,骨骼肌组织分泌的外泌体是否以旁分泌的方式调控肌卫星细胞的功能,目前并不清楚。该研究发现,骨骼肌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显着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这为揭示外泌体介导的骨骼肌组织微环境调控肌卫星细胞功能提供了实验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秀娟,张念云,孙飙,王斌,徐妍[7](2018)在《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肌肉注射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观察其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探讨ASCs注射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在左腿腓肠肌注射生理盐水(PBS),右腿腓肠肌注射ASCs,然后,随机分为运动后1天组(D1)、运动后3天组(D3)、运动后7天组(W1)和运动后14天组(W2)。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测定血清IGF1、GDF8的含量及骨骼肌调节基因的表达。结果:与PBS相比,ASCs注射明显促进肌纤维的修复。与D1组比较,W1组血清IGF1水平显着降低(P<0.05),GDF8水平显着降低(P<0.05),W2组血清GDF8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PBS组相比,ASCs组IGF1 m RNA在W2显着升高(P<0.05);GDF8m RNA在D3显着降低(P<0.05),在W2极显着降低(P<0.01);Atrogin1 m RNA在D3显着降低(P<0.05),在W1时间点极显着降低(P<0.01)。PBS组IGF1 m RNA与血清IGF1含量、GDF8m RNA与血清GDF8含量均显着性正相关(P<0.05);骨骼肌总的PCNA m RNA与总的IGF1m RNA显着性正相关(P<0.05)。结论:离心运动后,肌注异体ASCs可以增加骨骼肌IGF1m RNA的表达,降低GDF8和Atrogin1的m RNA表达。肌注异体ASCs可能不影响细胞因子IGF1和GDF8的分泌,而是通过影响局部基因表达来改善离心运动后肌肉的再生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张潜英[8](2018)在《调控骨骼肌干细胞功能的骨骼肌分泌因子的系统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成体干细胞粘附在骨骼肌纤维上,位于肌纤维膜和基底膜之间。骨骼肌纤维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是骨骼肌干细胞最直接的微环境(Niche)。已知骨骼肌纤维可以分泌细胞因子(Myokine)调节骨骼肌干细胞的功能。然而,不同代谢类型的骨骼肌纤维是否可以分泌不同的因子、这些差异的分泌因子是否受代谢调控并不清楚。因此,本课题的科学问题是系统筛选对骨骼肌干细胞具有调控功能的骨骼肌代谢调控的分泌因子。本研究采用胫骨前肌(以酵解型代谢为主)和比目鱼肌(氧化型代谢为主)这两个不同代谢类型肌群,利用RNA-seq结合分泌蛋白数据库,系统筛选受代谢调控的骨骼肌分泌因子。通过RNA-seq数据分析,发现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差异表达基因1301个,GO和KEGG的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骨骼肌收缩、氧化代谢和酵解代谢通路,此结果与这两个肌群的收缩特性、代谢差异及生理功能是一致的。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差异表达的1301个基因与分泌蛋白数据库比对,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中有86个分泌因子。进一步通过四个代谢调控模型验证了其中24个分泌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受骨骼肌代谢调控的。同时,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差异分泌的代谢小分子。收取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条件培养基,做代谢组分析,检测到68个差异的代谢小分子。通过RNA-seq数据的联合分析,揭示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差异表达的代谢酶调控了这些代谢小分子的水平。已知外泌体介导多种因子的分泌,为了进一步探讨以上鉴定的骨骼肌代谢调控的分泌因子(蛋白因子和代谢小分子)是否是由外泌体介导的,本研究分别制备了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条件培养基、并从条件培养基中分离了外泌体并处理培养的骨骼肌干细胞。结果表明:骨骼肌组织条件培养基和外泌体显着影响骨骼肌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这为进一步从不同代谢类型肌群的外泌体中鉴定对骨骼肌干细胞具有调控功能的分泌因子和代谢小分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本研究系统筛选了一些受骨骼肌代谢调控的分泌因子。下一步工作主要集中于从不同代谢类型肌群的外泌体中进一步鉴定受代谢调控的分泌因子,同时深入探讨本研究已鉴定的分泌因子对骨骼肌干细胞的调控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向力,陈绍娟,江淼,袁也,郑飞[9](2018)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小鼠骨骼肌干细胞C2C12细胞。(1)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2C1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1~M5亚型表达情况。(2)将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酰胆碱1组、乙酰胆碱2组、乙酰胆碱3组、乙酰胆碱4组,分别加入乙酰胆碱0、10-8、10-7、10-6、10-5mol/L,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ax7 mRNA表达。(3)取用诱导分化1 d后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2组、乙酰胆碱5组、乙酰胆碱6组、乙酰胆碱7组、乙酰胆碱8组,分别加入乙酰胆碱0、10-8、10-7、10-6、10-5mol/L,培养5 d,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观察各组肌管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生肌调节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生肌调节因子(MYf5)mRNA表达。结果 (1)M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最高,M3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最低(P均<0.05)。(2)与对照组比较,乙酰胆碱1~4组各时点细胞增殖及Pax7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光镜下发现,与对照2组相比,乙酰胆碱5组C2C12细胞分化明显,且肌管数目略有增多;乙酰胆碱6~8组C2C12细胞分化被抑制,以乙酰胆碱8组分化为成熟肌管数目减少最明显。乙酰胆碱5、6组MyoG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2组(P均<0.05)。乙酰胆碱7、8组MyoG、MyoD、Myf5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2组,且乙酰胆碱8组MyoG、MyoD、Myf5 mRNA表达均低于乙酰胆碱7组(P均<0.05)。结论高浓度乙酰胆碱可抑制C2C12细胞分化及其肌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分化相关基因MyoG、MyoD、Myf5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14期)
罗迎[10](2018)在《Rbm2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骨骼肌分化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是人体最丰富的组织,对于生命活动,尤其是运动的维持至关重要。但成年人体内可再生的骨骼肌干细胞数量极其有限,在肌肉发生比较大的损伤或疾病时,不足以补充受损的肌肉细胞。胚胎干细胞一直是组织和器官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体外可分化为骨骼肌用于再生医学,但其分化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胚胎干细胞骨骼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可为骨骼肌疾病的细胞替代疗法和药物筛选提供途径。研究发现Rbm24在骨骼肌中高表达,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Rbm24升高伴随着骨骼肌标记基因的上调。我们利用Cre-Loxp可诱导调控系统,在小鼠胚胎干细胞骨骼肌分化过程中诱导Rbm24过表达,探索Rbm24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利用悬滴法形成拟胚体诱导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CR检测Rbm24与骨骼肌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分化过程中诱导Rbm24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ax3、Pax7和MyoG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Rbm24后,MyoG和MyHC的蛋白表达也显着上升。并且在分化第25天,观察到Rbm24过表达组出现骨骼肌样细胞持续性抽动。表明Rbm24促进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骨骼肌分化。最后,在C2C12成肌细胞系中,也验证了 Rbm24对骨骼肌分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敲低Rbm24,抑制C2C12向骨骼肌分化;过表达Rbm24则促进其分化,揭示了 Rbm24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骨骼肌干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超过骨骼肌自我再生能力的广泛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纤维化、瘢痕形成和功能丧失。以往研究证实,脂肪来源干细胞可用于各种肌组织的再生,其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大鼠骨骼肌再生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从10只SD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胶原蛋白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3组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胶原蛋白组分5个注射点在腓肠肌肌腹注射共1 mL大鼠胶原蛋白Ⅰ,脂肪干细胞移植组分5个注射点在腓肠肌肌腹注射含1×10~6个脂肪干细胞的1mL大鼠胶原蛋白Ⅰ。移植后7,14,28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结构并测量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用张力传感器测量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称量腓肠肌湿质量并计算其与体质量比值;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中Pax7、MyoG、MyoD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大鼠脂肪干细胞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1和CD34,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②在移植后28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可观察到新生的骨骼肌纤维,4组大鼠腓肠肌损伤部位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纤维增生;③在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组腓肠肌湿质量及其与体质量比值均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0.01),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中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1);④移植后7,14,28 d,模型组、胶原蛋白组、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等长收缩肌力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1);⑤移植后14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组织中Pax7和MyoD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5),移植后28 d,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腓肠肌组织中MyoD和MyoG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胶原蛋白组(P <0.05);⑥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到急性受损骨骼肌中能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骼肌干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卜凡.耐力运动经AMPK介导的自噬维持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干细胞属性[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何理,郑小莉.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骨骼肌功能的恢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殷诺,薛锋,肖海军,丁亮,袁君杰.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骼肌干细胞可促进骨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刘秀娟,张念云,黄春香,白宝丰,孙飙.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yostatin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C].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2018
[5].李鹏,郭修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在骨骼肌再生中的应用[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8
[6].张潜英,李虎,李常银,韩婉虹,张勇.骨骼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促进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分化[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7].刘秀娟,张念云,孙飙,王斌,徐妍.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8
[8].张潜英.调控骨骼肌干细胞功能的骨骼肌分泌因子的系统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9].向力,陈绍娟,江淼,袁也,郑飞.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8
[10].罗迎.Rbm2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骨骼肌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