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丹参总酚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丹参,细胞,激酶,肺部,动力学,信号,正交。
丹参总酚酸论文文献综述
何银舟,胡正明,潘旻,嵇晶,程建明[1](2019)在《丹参总酚酸滴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滴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外观、成型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冷却剂种类、基质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滴距、滴速、料温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然后,HPLC法测定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有量,TLC法定性鉴别,药典法检测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结果最佳条件为冷却剂二甲基硅油,基质配比3∶1,药物与基质配比1∶5,滴距6 cm,滴速60滴/min,料温65℃,所得滴丸圆整均一,无拖尾和粘连。丹酚酸B、迷迭香酸分别在19.01~190.12μg/mL(R~2=0.999 6)、1.49~14.90μg/mL(R~2=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2%、96.58%,RSD分别为2.45%、1.64%;TLC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符合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用于制备丹参总酚酸滴丸。(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0期)
袁园[2](2018)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丹参总酚酸对照品为对照,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丹参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丹参总酚酸对照品线性范围在2. 50~50. 00 mg/L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 63%,RSD为1. 37%。结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丹参总酚酸进行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杨丹丹,黎迎,朱春燕[3](2018)在《丹参总酚酸生物黏附漂浮微丸体外释放和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生物黏附漂浮微丸,延长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分别以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为黏附材料,十八醇为漂浮材料,微晶纤维素为成型剂,制备丹参总酚酸黏附漂浮微丸。考察制备的2种黏附漂浮微丸的体外释放及其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结果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空白微丸中丹酚酸B在4 h即释放完全,而制备的2种黏附漂浮微丸的体外释放时间达12 h。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总酚酸原料药、丹参总酚酸壳聚糖微丸、丹参总酚酸HPMC微丸后,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Tmax分别为(12.00±2.74)min、(17.00±7.58)min、(27.00±12.55)min,丹参总酚酸壳聚糖微丸、丹参总酚酸HPMC微丸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77.08%、172.03%。结论丹参总酚酸黏附漂浮微丸在体外释放缓慢,黏附漂浮微丸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丹参总酚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黎翊君[4](2018)在《丹参总酚酸肺部吸入给药的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碱性溶液调节药物溶液pH值,卵磷脂修饰药物粒子,湿法球磨制备并筛选出粒径分布较窄、流动性较好、肺部沉积率较高的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Penn-Century气管插管给药技术靶向递送药物微粉至大鼠肺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药物微粉的递送效果及肺部分布状态。并结合丹参总酚酸肺部吸入给药的刺激性实验、药代动力学和肺组织分布特征,对丹参总酚酸肺部吸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丹参总酚酸粉雾剂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为丹参总酚酸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分别用50 mg.mL-1 L-精氨酸和1 moL.L-1 NaOH溶液调节丹参总酚酸溶液pH为5.0左右,冻干得到丹酚酸(不调pH值)、丹酚酸-精氨酸和丹酚酸-NaOH 3种冻干粉。每种冻干粉分别加入0.5%、1%和2%的卵磷脂修饰药物粒子,采用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得到药物微粉。并分别就微粉中丹酚酸B含量、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流动性、引湿性和体外沉积率6方面对药物微粉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卵磷脂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确定卵磷脂的最佳加入量。以吲哚菁绿为荧光物质,Penn-Century气管插管给药技术靶向递送药物微粉至大鼠肺部,活体成像技术筛选出最佳给药方式,并观察3种药物微粉的递送效果及肺部分布状态。以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IL-8浓度、LDH活性和肺组织的病理学结构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肺部刺激性最小的药物微粉。以尾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为对照,对比研究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肺部吸入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肺组织分布特征,评价丹参总酚酸肺部吸入给药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药物微粉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精氨酸和卵磷脂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卵磷脂加入比例越大,粉体学性质越好,2%卵磷脂的加入量可以满足药典规定及生产要求。同时,筛选出Sal-Arg-2%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最好,其粒径小于5 μm,D50为1.153μm,休止角为25.66°±1.24,在10h和30h后的吸湿增重为别为7.42%±0.05和11.02%±0.04,递送率为72.99%,微细粒子百分比为13.53%,MMAD为4.57μm。以吲哚菁绿为荧光物质,与药物冻干粉、2%量卵磷脂按混合球磨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Sal-ICG-2%、Sal-NaOH-ICG-2%和 Sal-Arg-ICG-2%3种药物微粉,Penn-Century气管插管给药后,活体成像技术筛选出最佳给药方式为:给药过程中,每次推入1mL空气,连续推入3次。且在此给药方式下,3种药物微粉均能成功递送至肺部且在肺部均匀分布。肺部刺激性结果表明,Sal-2%、Sal-Arg-2%和Sal-NaOH-2%3种药物微粉对肺部的刺激性排序为:Sal-2%药物微粉>Sal-NaOH-2%药物微粉≥Sal-Arg-2%药物微粉。刺激性最小的Sal-Arg-2%药物微粉组大鼠给药期间精神状态较好,体重增长稳定。BALF中总蛋白浓度为0.14±0.04 mg·mL-1;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为 1.95±0.39pg·mL-1;BALF 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为129.99±40.19U-g-1,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肺脏外观组织形态显示,Sal-Arg-2%组大鼠肺组织呈红色,表面光滑饱满且无出血点,未见典型病理学结构的变化;HE染色肺切片结果显示Sal-Arg-2%组大鼠肺组织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肺组织结构完好清晰,肺泡壁较薄,肺泡腔内无炎性细胞的浸润渗出。以尾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为对照,肺部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91%,生物利用度较高。且肺部给药组肺组织中药物浓度远高于尾静脉注射组,肺部给药60 min后,肺组织中丹酚酸B浓度仍有406.41±50.07mg·L-1,推测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推测丹参总酚酸以肺部吸入的给药方式用于治疗肺病是可行的。结论:以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加入2%卵磷脂,按最佳制备工艺可制备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在“每次推入1mL空气,连续推入3次”的给药方式下,药物微粉能被成功递送至肺部且在肺部分布均匀,肺部刺激性结果筛选出Sal-Arg-2%药物微粉刺激性最小。肺部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91%,生物利用度较高。且肺部给药组肺组织中药物浓度远高于尾静脉注射组,推测丹参总酚酸以肺部吸入的给药方式用于治疗肺病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桃枝,晏永新,何爱英,廖春玲[5](2018)在《丹参总酚酸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并确定丹参总酚酸大孔树脂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丹参酚酸B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研究确定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AB-8树脂,以10倍药材量,30%乙醇作为洗脱溶媒,洗脱速度以1m L/min为宜,丹参样品上样浓度为0.5g生药/m L,吸附流速以1m L/min,最大上柱体积为60m L为宜。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法是丹参总酚酸纯化工艺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黎翊君,戴俊东,王渐鸿,余家齐,王杰[6](2018)在《吸入用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卵磷脂和精氨酸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筛选出粉体学性质较优的药物微粉。方法:拟沿用前期实验建立的丹酚酸B 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微粉制备工艺,以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L-精氨酸为pH值调节剂,卵磷脂为添加剂,湿法球磨制备得到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通过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流动性、吸湿性和体外沉积性对药物微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筛选出Sal-Arg-2%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最优,其粒径小于5μm,D50为1.153μm,休止角为25.66°±1.24,在10 h和30 h后的吸湿增重为别为7.42%±0.05和11.02%±0.04,递送率为72.99%,微细粒子百分比为14.07%,MMAD为4.57μm。结论:精氨酸和卵磷脂的加入可改善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卵磷脂加入比例越大,粉体学性质越好,实验选择Sal-Arg-2%药物微粉为后续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提供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8年03期)
沈杨[7](2018)在《丹参总酚酸促进PC12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证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主要成分丹参总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s,Tsa)具有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分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及相关蛋白与Tsa诱导PC12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运用噻唑蓝溴盐检测法(MTT assay,MTT)检测0.01μg·L~(-1)、0.1μg·L~(-1)、1μg·L~(-1)浓度的Tsa对PC12细胞是否具有药物毒性,以此来保证后续实验正常进行。(2)检测0.01μg·L~(-1)、0.1μg·L~(-1)、1μg·L~(-1)的Tsa对氧糖剥夺损伤(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的PC12细胞有无修复作用,进一步证明Tsa对PC12细胞具有增殖及保护作用。(3)体外培养PC12细胞,观察0.01μg·L~(-1)、0.1μg·L~(-1)、1μg·L~(-1)浓度的Tsa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用于PC12后,PC12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并在倒置显微镜下统计PC12细胞生长突起个数的百分比;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ing)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ERK1/2,磷酸化ERK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kinases,p-ERK),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MEK)及磷酸化MEK1/2(phosphorylated 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p-MEK)的表达情况,并观察MEK抑制剂U0126对Tsa 1μg·L~(-1)作用PC12细胞后p-ERK1/2与ERK1/2蛋白的表达。(4)选择Tsa1μg·L~(-1)进行后续促分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Tsa及NGF作用PC12细胞后,不同时间点ERK1/2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Tsa 1μg·L~(-1)作用PC12细胞1h,4h,6h,8h,12h,24h后进行MAP-2染色并统计PC12细胞生长突起个数。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不同时间段MEK1/2,p-MEK1/2及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MEK抑制剂U0126及PD184352对1μg·L~(-1)Tsa作用PC12细胞后p-ERK1/2与ERK1/2蛋白的表达;统计MEK抑制剂U0126及PD184352对Tsa 1μg·L~(-1)作用PC12细胞后,细胞生长突起个数的百分比。结果(1)浓度为0.01μg·L~(-1)、0.1μg·L~(-1)、1μg·L~(-1)的Tsa对PC12细胞的增殖率无影响(P<0.01),证明Tsa对PC12细胞并无药物毒性。(2)此外0.1μg·L~(-1),1μg·L~(-1)的Tsa可修复OGD损伤后的细胞,细胞增殖率分别上升至(47.7±1.803)%和(63.17±13.04)%。(3)0.01μg·L~(-1)、0.1μg·L~(-1)、1μg·L~(-1)的Tsa均可促进细胞生长突起(P<0.01);Tsa与NGF一样能够激活MAP-2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AP-2蛋白表达较为明显(P<0.01),并且随着Tsa浓度的增强,p-ERK1/2,p-MEK1/2蛋白的表达也逐渐增强(P<0.01),并且这种作用可被MEK1/2抑制剂U0126所阻断(P<0.01)。(4)Western bloting检测法显示,50ng·mL~-11 NGF作用PC12细胞后,2.5min时p-ERK1/2的表达最明显,而Tsa 1μg·L~(-1)作用细胞1h后,p-ERK1/2蛋白的表达才开始增强;Tsa1μg·L~(-1)作用1h时PC12细胞出现明显突起(P<0.01),在4h,6h,8h,12h,24h时突起生长个数与1h时持平;p-MEK 1/2蛋白的表达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P<0.01),而Ras蛋白的表达在10min-30min时最强烈(P<0.01),1h时开始下降;MEK抑制剂U0126及PD184352能够抑制p-ERK1/2蛋白的活化(P<0.01),且抑制剂作用PC12细胞后,与Tsa 1μg·L~(-1)作用后的细胞相比,突起生长个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1)MTT实验结果表明,0.01μg·L~(-1)、0.1μg·L~(-1)、1μg·L~(-1)的Tsa对PC12细胞并无毒性,且Tsa 1μg·L~(-1)对PC12细胞具有增殖作用。(2)0.1μg·L~(-1)、1μg·L~(-1)的Tsa对OGD模型具有修复作用。(3)Tsa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且其可能是通过激活p-MEK及p-ERK1/2来促进PC12细胞分化的。(4)Tsa 1μg·L~(-1)作用PC12细胞1h后即会出现生长突起的现象,且其可能是通过激活Ras/MEK1/2/ERK1/2通路来完成的。(本文来源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期刊2018-03-01)
沈杨,张琦,赵佳奇,田雅娟,李钦青[8](2018)在《丹参总酚酸诱导PC12细胞分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总酚酸(Tsa)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Tsa 0.01,0.1和1.0μg·L~(-1)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及对氧糖剥夺(OGD)损伤后细胞的修复作用;计数PC12细胞突起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质2(MAP-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及p-MEK1/2的表达,并观察MEK抑制剂U0126对Tsa 1.0μg·L~(-1)作用PC12细胞后p-ERK1/2与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Tsa 0.01和0.1μg·L~(-1)对PC12细胞存活率无显着影响,Tsa 1.0μg·L~(-1)能促进PC12细胞增殖,存活率升高90%(P<0.01);与OGD损伤细胞组相比,OGD+Tsa 0.1,1.0μg·L~(-1)细胞存活率分别上升至(47.7±1.8)%和(63.2±13.0)%(P<0.05,P<0.01)。PC12细胞突起数量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Tsa 0.01,0.1和1.0μg·L~(-1)均能促进细胞突起生长(P<0.01);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Tsa可促进MAP-2,p-ERK1/2和p-MEK1/2蛋白的表达(P<0.05,P<0.01),并且这种作用可被U0126抑制剂阻断(P<0.01)。结论 Tsa能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MEK及p-ERK1/2来促进PC12细胞分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仇琪,曹景琳,魏芸,卢令慧,郝晓艳[9](2018)在《丹参总酚酸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总酚酸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5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20只),将模型组中造模成功的15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钠组和丹参总酚酸组,各5只。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钠组和丹参总酚酸组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其他步骤与模型对照组相同。各组大鼠术后第4天开始给药,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灌胃给药60 d。给药60d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和短轴收缩率(FS),使用肾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各组大鼠肾内动脉(肾门部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收缩期和舒张期峰速度、阻力指数和加速度。结果给药60 d后,模型对照组LVED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射血分数和FS明显低于假手术组[(6.16±2.12)mm比(3.60±0.25)mm,(37±18)%比(65±6)%,(22±11)%比(38±4)%](均P<0.01),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钠组和丹参总酚酸组LVEDD、LVEDS、射血分数和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60 d后,模型对照组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加速度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6 518±2 870)mm/s2比(16 830±3 255)mm/s2,(5 511±1 275)mm/s~2比(17 647±3 887)mm/s~2](均P<0.01);丹参总酚酸组肾段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度、血流舒张期峰速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279±102)mm/s比(158±37)mm/s、(138±61)mm/s比(77±19)mm/s](均P<0.05);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钠组和丹参总酚酸组其余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总酚酸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改善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李国转,于凡,姚文琪,侯俞如,陈卫东[10](2017)在《正交试验结合HPLC指纹图谱优选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丹参中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以5个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干浸膏得率及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HPLC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总面积之和为综合评判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来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沉溶液的含醇量等因素对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12(g/m L)、提取时间为1.5 h、醇沉溶液的含醇量为70%。结论:该实验建立了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补充药典中关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提取条件的空缺,为以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05期)
丹参总酚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丹参总酚酸对照品为对照,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丹参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丹参总酚酸对照品线性范围在2. 50~50. 00 mg/L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 63%,RSD为1. 37%。结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丹参总酚酸进行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丹参总酚酸论文参考文献
[1].何银舟,胡正明,潘旻,嵇晶,程建明.丹参总酚酸滴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中成药.2019
[2].袁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分析[J].中医研究.2018
[3].杨丹丹,黎迎,朱春燕.丹参总酚酸生物黏附漂浮微丸体外释放和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
[4].黎翊君.丹参总酚酸肺部吸入给药的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5].徐桃枝,晏永新,何爱英,廖春玲.丹参总酚酸纯化工艺研究[J].江西化工.2018
[6].黎翊君,戴俊东,王渐鸿,余家齐,王杰.吸入用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7].沈杨.丹参总酚酸促进PC12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8
[8].沈杨,张琦,赵佳奇,田雅娟,李钦青.丹参总酚酸诱导PC12细胞分化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8
[9].仇琪,曹景琳,魏芸,卢令慧,郝晓艳.丹参总酚酸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8
[10].李国转,于凡,姚文琪,侯俞如,陈卫东.正交试验结合HPLC指纹图谱优选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J].中药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