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发汇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通信,卫星星座设计,光突发交换,汇聚组装策略
突发汇聚论文文献综述
廖尚志[1](2017)在《星上光突发包汇聚算法及资源预留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一极一道”通信与全球通信成为了国内外研究重点之一。卫星由于其空间位置优势,在全球通信和“一极一道”通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没有能全天候实时覆盖北极地区的卫星通信系统,北极地区通信能力非常差,急需建立能够实现北极地区实时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传统的卫星通信多是使用透明转发的方式,具有通信时延长等缺点,而星上交换技术可以减少空间通信对地面设备的依赖,减小通信时延并增强网络的健壮性。相比于电交换方式,光交换具有通信容量大、功耗低和设备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因此星上光交换成为了未来空间网络发展的一大目标。论文在研究国内外覆盖北极的通信卫星星座的基础上,研究覆盖全球及覆盖“一极一道”的卫星星座设计。在研究卫星星上光交换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星上光突发交换数据突发汇聚组装机制和资源预留协议两项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研究国内外覆盖全球及覆盖“一极一道”的卫星星座结构、卫星星座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静止轨道(GEO)、低轨道(LEO)和大椭圆轨道(HEO)的叁层卫星星座,设计了该叁层卫星星座的轨道高度、倾角和周期等主要参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卫星星座能够全天候实时覆盖全球、北极地区和赤道地区。2)在深入研究星上光突发交换数据突发汇聚组装策略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证的星上光突发交换加权轮询组装策略。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汇聚组装策略能够提供良好的区分服务,并且在提高高优先级业务传输质量的同时,也能保证低优先级业务的传输质量,性能优于基于混合门限的轮询算法(FZTFR)及最大长度最大汇聚时间算法(MSMAP)等。3)在研究星上资源预留策略的原理与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突发的动态缓存星上光突发交换资源预留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核心节点采用可调光延时器来实现二次预留,提升目前的星上光突发交换资源预留的时延性能与丢包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相比于传统的资源预留策略JET、LAUC和LAUC-VF等,在网络的丢包率及端到端时延性能方面表现更加优秀,都降低了 1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04)
耿守浩[2](2013)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汇聚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突发交换(OBS)技术是当前全光交换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光突发交换克服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缺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交换技术。突发汇聚作为业务接入光突发网络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接入业务特性,对于突发调度和拥塞控制的网络性能、业务自相似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以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边缘节点的汇聚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NS2软件仿真作为研究方法。首先,对光突发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原理、边缘节点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对比了在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中几种常见的汇聚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高斯业务模型作业务源,分析了基于时间门限的汇聚机制、基于长度门限的汇聚机制和基于混合门限的汇聚机制对分形高斯业务的自相似特性的影响。在汇聚机制研究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反馈控制汇聚机制(AOT-SA),建立新的边缘节点模型并添加核心节点功能,实现了将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核心节点的丢包信息反馈给边缘节点,由边缘节点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适合核心节点调度的突发数据汇聚门限。为了验证该汇聚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利用NS2建立网络仿真平台,分别采用曼哈顿街道网络(MSN)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NSFNET)两种网络拓扑,从吞吐量、丢失比特率和时延等方面,仿真分析该汇聚机制与其他常用汇聚机制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汇聚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丢包率,更好地适应了自相似的业务流,提高了光突发网络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18)
陈荷荷[3](2013)在《一种新型的自适应突发汇聚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考虑可用控制链路的自适应突发包汇聚算法。在此算法中,突发包只有在突发控制包(BCP:BurstControl Packet)成功被发送的情况下才能被发送,并且根据网络负载的情况,自适应地设置突发包长度门限的变化步长,以此来调整突发包的门限,使得该算法比传统的自适应汇聚算法更能适应实际网络情况。仿真结果证实,新算法在减少数据包的丢包率和减少网络点对点的时延上,性能有大大的改进。(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6期)
陈明亮[4](2011)在《基于集成节点的互连网络与突发汇聚机制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突发交换(OBS)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互联网的优选技术,以PON为代表的光接入网如何与OBS配合,实现IP数据信号端到端的高质量光传输,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传统意义上的互连会出现诸如节点功能重迭和附加时延较大等问题。研究一种网络扁平、结构简洁的互连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集成节点的PON与OBS网络互连方案。在分析集成节点的接口类型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集成节点的结构和功能。综合考虑OLT与OBS边缘节点的功能,加入信息交互控制功能,并从物理层、控制层和管理层叁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在对集成节点接口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方案,并给出了不同接口之间的信息流向。突发汇聚机制和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是网络互连的关键技术。文中探讨了一种支持叁级汇聚机制、保证业务服务质量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在汇聚前移的思想指导下,对ONU结构进行改进。最后基于OPNET Modeler对这种网络互连技术方案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集成节点作为PON与OBS网络互连接口,结合叁级汇聚机制,可以降低业务时延,同时能够改善端到端的QoS。(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1-03-01)
彭思理,阳小龙,隆克平,党斐,黄琼[5](2010)在《一种支持多业务承载的广义光突发汇聚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广义光突发汇聚(GOBA)概念对传统光突发交换(OBS)进行扩展,形成新的广义OBS(GOBS)网络。针对GOBS的多业务承载目标,提出了一种支持多业务承载的GOBA机制,采用将业务最小时延要求作为汇聚时间的汇聚方式,将多种用户数据业务汇聚到不同粒度的广义数据突发(GDB)中。仿真结果表明,在GOBS环境下,与MSMAP(max burst-size max assembly period)机制相比,GOBA能够在满足较高数据成功接收率的基础上显着地减小约10%的总体数据超时率,同时降低约15%的突发碰撞率,并提高约20%信道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0年04期)
朱智俊,乐孜纯[6](2010)在《光突发交换中的一种自适应汇聚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在OBS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汇聚的一般原则,提出了一种OBS网络边缘节点的自适应汇聚策略。与以往的汇聚策略采用固定汇聚门限不同,本文设计的汇聚策略引入穿越计数器,通过测量网络业务流量,动态选择合适的汇聚门限,比较前后两次选择的汇聚门限类型修正门限步长。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汇聚策略相比,提出的汇聚策略在不同的自相似参数和网络负载情况下丢包率分别降低了约69.07%和38.89%。设计和实现了试验网边缘节点的硬件架构,对汇聚、调度等功能进行了系统级的运行和测试,完成了系统预期的功能。结果表明,该汇聚策略不仅能够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汇聚门限,而且十分适应具有突发性的业务量,在强自相似情况下丢包率较小。(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宁帆,马川,高泽华,赵荣华[7](2009)在《一种新型的突发汇聚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现有的突发汇聚算法,同时针对现有汇聚算法的一些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突发包汇聚算法,可以实现在不同网络负载的情况下,根据到达边缘节点的速率同时结合网络的性能(丢包率),动态的调整突发包汇聚的门限值,从而实现了智能组包,克服了原有算法简单,不灵活的缺点.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得知,该算法可以明显改善光突发交换网络的丢包率和时延性能,能够很好地支持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数据业务.(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付明磊,乐孜纯[8](2009)在《突发交换网边缘节点汇聚模块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汇聚性能,以OBS边缘节点的汇聚模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OBS汇聚模块设计方案。与以往的汇聚模块采用开环控制的方式不同,本文设计的汇聚模块通过引入突发数据包(BDP)长度反馈,将一个基于时间门限的汇聚模块变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汇聚模块通过测量网络业务流量,根据控制曲线,为定时器选择合适的汇集时间门限,同时根据BDP长度反馈值修正控制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时间门限的汇聚模块相比,本文设计的汇聚模块在控制BDP长度性能上改进了4.95%;汇聚时延降低了15%。因此,该汇聚模块不仅能够使汇聚时间门限随网络流量的变化而动态改变,而且能够有效控制输出BDP长度的分布状况。(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9年05期)
朱冉[9](2008)在《基于NS2环境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汇聚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突发交换网络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叁种光交换网络之一。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沿着不同的信道分离传输。这种传输机制不仅减少了通道建立的时延,而且巧妙地回避了目前光学技术尚未突破的光缓存问题。因此,光突发交换网络已经成为光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中的汇聚算法为研究对象,以软件仿真作为研究方法。首先,本文从整体出发,对OBS网络的分层结构、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的结构与功能(着重讨论边缘节点)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现有汇聚算法中的几种汇聚机制。接着,本文对汇聚算法仿真中用到自相似业务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在汇聚算法研究过程中,本文着重从基础算法出发,通过在NS2中建立新的汇聚节点仿真模型,对固定长度门限汇聚算法、固定时间门限汇聚算法以及混合门限汇聚算法进行了仿真与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自适应汇聚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丢包率,更好地适应了自相似的业务流,从而提高了OBS网络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8-10-24)
方江平[10](2008)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汇聚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突发交换网络是目前广泛的研究的叁种光交换网络之一。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沿着不同的信道分离传输。这种传输机制不仅减少了通道建立的时延,而且巧妙地回避了目前光学技术尚未突破的光缓存问题。因此,光突发交换网络已经成为光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中的汇聚算法为研究对象,以软件仿真作为研究方法。首先,本文从整体出发,对OBS网络的分层结构、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的结构与功能(着重讨论边缘节点)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现有汇聚算法中的几种汇聚机制。接着,本文对汇聚算法仿真中用到几类业务量分布函数(包括自相似分布)以及一些排队论知识进行了仿真与讨论。在汇聚算法研究过程中,本文着重从基础算法出发,通过建立新的汇聚节点仿真模型,对固定长度门限汇聚算法、固定时间门限汇聚算法以及混合门限汇聚算法进行了仿真与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为了探讨QOS机制在汇聚算法中的应用,本文引入了优先级机制和子队列优化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类机制能有效地减少排队队列长度,降低排队时延,从而提高了汇聚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8-04-15)
突发汇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是当前全光交换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光突发交换克服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缺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交换技术。突发汇聚作为业务接入光突发网络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接入业务特性,对于突发调度和拥塞控制的网络性能、业务自相似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以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边缘节点的汇聚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NS2软件仿真作为研究方法。首先,对光突发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原理、边缘节点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对比了在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节点中几种常见的汇聚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高斯业务模型作业务源,分析了基于时间门限的汇聚机制、基于长度门限的汇聚机制和基于混合门限的汇聚机制对分形高斯业务的自相似特性的影响。在汇聚机制研究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反馈控制汇聚机制(AOT-SA),建立新的边缘节点模型并添加核心节点功能,实现了将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核心节点的丢包信息反馈给边缘节点,由边缘节点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适合核心节点调度的突发数据汇聚门限。为了验证该汇聚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利用NS2建立网络仿真平台,分别采用曼哈顿街道网络(MSN)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NSFNET)两种网络拓扑,从吞吐量、丢失比特率和时延等方面,仿真分析该汇聚机制与其他常用汇聚机制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汇聚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丢包率,更好地适应了自相似的业务流,提高了光突发网络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发汇聚论文参考文献
[1].廖尚志.星上光突发包汇聚算法及资源预留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耿守浩.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汇聚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陈荷荷.一种新型的自适应突发汇聚算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3
[4].陈明亮.基于集成节点的互连网络与突发汇聚机制的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5].彭思理,阳小龙,隆克平,党斐,黄琼.一种支持多业务承载的广义光突发汇聚机制[J].光电子.激光.2010
[6].朱智俊,乐孜纯.光突发交换中的一种自适应汇聚策略[J].光学精密工程.2010
[7].宁帆,马川,高泽华,赵荣华.一种新型的突发汇聚算法研究[J].光子学报.2009
[8].付明磊,乐孜纯.突发交换网边缘节点汇聚模块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9
[9].朱冉.基于NS2环境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汇聚算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
[10].方江平.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汇聚算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