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害,作物,叶片,农作物,晚疫病,积温,药害。
作物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任锦芬,尚炳万,安琪,聂文都[1](2019)在《基于边缘检测的作物病害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分割植物叶片病斑图像是作物病害检测和诊断的前提。在边缘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作物病害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好的兼顾作物病害叶片图像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与传统的分割算法相比,该方法的分割速度较快,分割效果好,而且能够适应大田复杂环境的病害叶片图像检测。采用该方法对多幅作物病害叶片进行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将病斑部分分割出来,分割结果不受叶片纹理的干扰,平均分割正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3期)
王险峰[2](2019)在《寒温带作物适期播种与高产、优质、病害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 作物播种期过早会影响产量、品质北方寒温带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春季受延迟性低温影响,每10年一个周期,总有1~2个极端低温年;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气温主要受西伯利亚控制。春季延迟性低温其特点是波动性低温与高温交替进行,作物种子萌发到出苗吸收水分及药剂等,严重影响种苗期作物新陈代谢,排毒能力弱,导致药害重,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作物培育壮苗。秋季早霜,每年9月上旬早霜降临,甚至有霜冻,危(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彭勤,高士,彭佳红[3](2019)在《基于SVM的豆类作物病害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害智能预测识别在农业信息化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基于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对豆类病害特征属性进行分类与豆类作物斑病进行智能识别。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识别模型准确率为93.27%,能够辅助豆类作物的生产与科学管理。(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4期)
闫博巍,闫凤超,赵婷婷,贺丹,姜虹[4](2019)在《类芽孢杆菌源抗病基因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芽孢杆菌属的菌株由于生长快、能够形成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的芽孢、营养简单等特点,具有多种可利用的生物特性。类芽孢杆菌对植物具有非致病性,同时具有防病作用和促生作用,成为了较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类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纯化,类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已有报道,而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对其理解和认知也趋于系统化。本文对类芽孢杆菌源抗病基因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类芽孢杆菌源抗菌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类芽孢杆菌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王献伟[5](2019)在《首个经作杀菌剂产业大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8月3日,国内首个面向经济作物杀菌剂领域的行业会议——2019中国经济作物杀菌剂产业发展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2018年植保产品贡献奖及推广奖颁奖典礼同期举行。会议聚焦重点市场、重点作物和重点病害,旨在推广优秀农药产品和技术,助力农药减施增效、农业(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9-08-06)
张梦然[6](2019)在《拿起手机准确“捕捉”作物病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植物》杂志2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款可以检测微生物侵染植株的智能手机传感器。该系统在未来应用中将能以新方式及时发现病菌,帮助对抗具有破坏性的作物病害。植物病害中的晚疫病,由名为致病疫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30)
张德荣,方慧,何勇[7](2019)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图像在作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病害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快速、准确、高效的作物病害诊断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了常用病害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人工感官判定技术、统计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或是比较费时、或是只能用于产生明显病斑后的病害诊断,而光谱技术在植物病害的快速检测方面有一定的潜力,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可见/近红外光谱图像在病害检测的应用展开分析和讨论,讨论了该技术所涉及的仪器,并从细胞、植物组织、冠层及更大尺度层面分析了该技术在病害检测中的现况。目前大部分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研究都以植物叶片为对象,而在更小尺度(细胞至显微尺度)和更大尺度(冠层至航空/航天遥感方面)上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单细胞级别的病害研究,只在动物细胞领域展开,而且以荧光、拉曼、红外光谱为主。可见/近红外在以植物叶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器官尺度上有大量的成功应用,目前的研究已涉及了大部分的常见作物及其主要病害,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等各种病原引起的病害的检测。植物叶片尺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1)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病害信息自动快速判断;(2)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高光谱或高光谱图像病害程度模型;(3)建立与作物病害有关的叶片某些理化参数的光谱模型,从而量化病害的程度。在植物叶片这一尺度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过于碎片化,往往只研究了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病害,所建的模型只能用于特定实验条件,无法直接自动判断任意田间样本的染病种类与程度。在近地冠层尺度,植株的叁维形态对光谱模型有较大的干扰,有文献表明以植株近地冠层2D图像作为病害检测数据,偏差较大,所建模型不稳定,基于卫星影像的病害模型较少。还讨论了常用光谱及光谱图像建模与分类方法。目前可见/近红外光谱在农作物病害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存在研究内容的不平衡、研究系统性不够、各学科合作研究不够深入等几大问题。最后提出可见/近红外光谱在病害检测领域中应更注重多学科的深入合作,并急需相关的仪器设备、方法模型方面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6期)
张洪,张孟婷,王福楷,任梦星,青游[8](2019)在《4种间作作物对夏秋季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着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善文,张晴晴,齐国红[9](2019)在《基于颜色均值显着点聚类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是病害类型识别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分割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的识别结果。病害叶片图像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很多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不能有效应用于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中。针对复杂的自然病害叶片图像分割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均值显着点聚类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建立在HIS颜色空间,首先构造基于像素点HIS模型的带权无向图,然后计算病害叶片图像像素点的邻域的颜色均值,再计算该点前后两个邻域的颜色均值差作为该点的颜色跳跃度,当跳跃度大于设置的一个阈值时,该像素点为病斑点。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割精确度和较好的抗噪声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臻,刘卫红,曾翠云,徐秉良,姜红霞[10](2019)在《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抽样和定点调查方式,于2011—2017年对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制种作物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甜瓜、西瓜、西葫芦、黄瓜、莴苣、胡萝卜、菜豆、玉米、花卉等作物。病害种类有8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76种,细菌性病害4种,病毒病5种,生理性病害1种,病害中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的比例为88∶5∶6∶1。各类作物白粉病和根部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病害发生地域主要集中在肃州、金塔、甘州、临泽、高台等地。通过调查,明确了河西走廊制种作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作物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 作物播种期过早会影响产量、品质北方寒温带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春季受延迟性低温影响,每10年一个周期,总有1~2个极端低温年;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气温主要受西伯利亚控制。春季延迟性低温其特点是波动性低温与高温交替进行,作物种子萌发到出苗吸收水分及药剂等,严重影响种苗期作物新陈代谢,排毒能力弱,导致药害重,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作物培育壮苗。秋季早霜,每年9月上旬早霜降临,甚至有霜冻,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任锦芬,尚炳万,安琪,聂文都.基于边缘检测的作物病害检测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王险峰.寒温带作物适期播种与高产、优质、病害控制[J].现代化农业.2019
[3].彭勤,高士,彭佳红.基于SVM的豆类作物病害识别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4].闫博巍,闫凤超,赵婷婷,贺丹,姜虹.类芽孢杆菌源抗病基因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9
[5].王献伟.首个经作杀菌剂产业大会召开[N].农资导报.2019
[6].张梦然.拿起手机准确“捕捉”作物病害[N].科技日报.2019
[7].张德荣,方慧,何勇.可见/近红外光谱图像在作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8].张洪,张孟婷,王福楷,任梦星,青游.4种间作作物对夏秋季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9
[9].张善文,张晴晴,齐国红.基于颜色均值显着点聚类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9
[10].陈臻,刘卫红,曾翠云,徐秉良,姜红霞.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