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增、改、吸、引”突破职高化学实验教学困境

运用“增、改、吸、引”突破职高化学实验教学困境

◆何韩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311203

摘要:新课程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职业高中化工大类专业的学生同样适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职高理论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本文从“增设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改进实验装置,体验实验乐趣”、“吸取农村实验资源,感悟实验真谛”、“引用视频演示,突破时空限制等四个方面对目前职高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突破化学实验教学困境。

关键词:实验教学增设改制吸取引用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生前反复强调:“加强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更是加大了实验教学的力度,普高还专门开设了选修课程《实验化学》。实验不仅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撑点,通过实验还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及环保意识……但是,职高化学理论课堂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正常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职高实验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设备、资金不足,造成理论课堂上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二是职业高中开设的化工、环保类等专业只偏重于专业实验的操作技能;三是部分职高教师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造成了对理论课实验教学的忽视,往往以画实验、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因此,作为一名职高化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克服目前职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突破化学实验教学困境。现将本人的所做所想阐述如下:

一、“增”——合理增设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具有无形的动力,是促使人们在某一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为了显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第一节绪言课就增设了两个演示实验:1.表演小魔术“无中生有”。情景:相同条件下,向两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抽开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有淡黄色固体颗粒。化学原理:2H2S+SO2=3S+H2O。2.空杯生烟。操作:取两只洁净干燥的集气瓶,分别滴入两种无色液体,转动集气瓶使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其中一只集气瓶(滴浓盐酸)倒置在另一只集气瓶(滴浓氨水)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空”瓶一接触摇动就观察到两瓶内壁附有淡黄色固体颗粒呢?“空”的集气瓶为何会冒出白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且有急于探个究竟的“冲动”……通过这样简单易行且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实验,不但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这门学科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也领会到一些看似神奇的现象都有其本质的原因(物质或能量变化),初步认同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达到甚至超过了我预期的目的。

二、“改”——合理改进实验装置,体验实验乐趣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是从实验观察开始的,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认知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细微、准确、深刻的观察,就不能透过现象追求本质。如《化学基础》中“SO2的性质”的深究实验,由于SO2本身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因此在传统课堂上都是教师预先在实验室制好SO2气体再带到教室做演示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这样做当然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但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效果及探究的积极性就不尽人意了。鉴于此,本人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法,变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中既没有产生过多的SO2气体,避免了对学生身体的危害,又可以让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刻地了解SO2气体的性质,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事先要求学生(每4人一组)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光碟盒(一般学生家里都有),以碟片盒中心为基准点分别在其周围(底层)放置(或滴加)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条(或滴加品红溶液)、蓝色石蕊试纸、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蘸有NaOH溶液的棉球,在碟片盒的中间(中层挖空)放入少许Na2SO3粉末备用,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70%硫酸溶液滴加(3-5滴即可)在Na2SO3粉末上,迅速盖上碟片盒的盖子,观察实验现象(附:照片)。

实验结束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球处理,说明SO2污染环境,必须进行尾气处理。这样把以往通常由教师演示的实验变成了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前后相关试剂颜色的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本质),从而归纳出SO2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质疑SO2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可能原因(SO2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SO2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酸化而褪色?……),并要求学生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我原本想让学生课后再探究)……其中有两个小组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在褪色后的“NaOH溶液”中分别滴加了酚酞和NaOH溶液,惊喜地发现再加酚酞时溶液未变红而加NaOH溶液后溶液又变红……这种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比起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达成的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学生切切实实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教师在台上演示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三、“吸”——合理吸取实验资源,感悟实验真谛

笔者学校原先地处农村(现移师城区),学生当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里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职高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却随处可见、随处可取,职高化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搜集和吸取农村实验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农村很多臭水沟一到夏天会冒气泡,这一自然现象与教材第四篇《环境和能源》中生物质能转化为沼气不谋而合,避免了书本知识空对空的灌输。

四、“引”——合理引用视频演示,突破时空限制

眼见为实,可是由于职高实验条件的限制,有很多实验(如实验条件苛刻、实验耗时长、现象不明显以及有毒、有污染等)根本无法开设。如氮气与氧气放电实验无法开设,因为实验室没有感应圈、极针等设备,且此实验耗时长,因此我就采用视频教学(截取视频如图3所示),这样不但现象明显,而且耗时短,还能重复观看。再如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且这两种气体有毒,污染环境,我也采用了视频教学(截取视频如图4所示)。

还有像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至少耗时3小时,学生分组实验在时间上就无法开设,我就打算把自己的实验操作录制成视频,使学生直接感受操作过程。而阿斯匹林的合成分组更是困难重重,药品乙酸酐、水杨酸,仪器电子天平、布氏漏斗、抽滤瓶、抽气泵,实验室都没有配置,录制成视频也很困难,只能利用网络寻找相关视频进行教学。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职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上化学,突破职高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困境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职业高中化学教师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自制实验用具,改进实验;结合职高实际,不断发现职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使化学实验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精神、环保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职高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生产活动能力的、热爱生活的、热爱科学的21世纪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旷英姿主编《化学基础》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党信编《无机化学》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吴星等著《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标签:;  ;  ;  

运用“增、改、吸、引”突破职高化学实验教学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