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1]2004年在《基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视频传输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起源较早,近几年基于成熟的光纤通信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较快。在卫星通信与地面快速建网通信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情况,比较了不同应用方案的结构特点,提出将自动捕获、对准跟踪技术(ATP)应用于便携式激光通信系统的方案。经过大量的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自由空间激光视频传输系统,开发了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设计了ATP技术中的螺旋式扫描动作算法,提出了自动跟踪目标的解决方案。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了视频信号数字化并稳定传输的激光通信系统。实验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李思静[2]2006年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的该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具有极好的保密性,并且能够解决通信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对于人类的通信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尝试用脉冲位置调制(PPM)技术来完成视频信号的通信,首先就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原理做了介绍,并且重点分析了大气信道对于激光无线传输的影响,以及对于PPM信号的影响。介绍了PPM调制技术的原理,并且与其它的调制方法作了比较,同时对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介绍。本文重点研究了CPLD视频数据传输平台的发射端硬件设计,由Altera公司的MAX3000A系列CPLD完成对信号的PPM调制,并通过并/串转换器后将串行数据流经过激光驱动器的加载到激光二极管上,经过大气信道传输到另一端的接收端,进行解码和一系列视频数据恢复处理,实现视频数据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本文完成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部分工作,设计能够完成基本视频数据前端处理和发射,传输距离较前期系统有所改善。
刘佳妮[3]2009年在《基于以太网的FSO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由于具有宽带大容量、低成本、无需频率许可等优点,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半导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该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具有极好的保密性,且有望解决通信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对于人类的通信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将空间光通信技术与以太网技术、视频处理、视频传输、点对点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搭建了一个激光视频传输系统,传输速率为20Mbps,传输距离3-5km,实现了视频信息等网络数据全天候实时无间断地传输。本文概述了空间激光通信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介绍了FSO关键技术和用途;提出了一种实用的FSO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FSO系统的发送及接收端的各部分功能;详细介绍了以太网接入的相关知识,重点研究了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验证了激光调制和光电探测模块的可行性并对后续电路加以完善,设计了性能优良的光学天线系统和光学系统调整平台;通过一系列试验对系统功能及其性能加以验证,采用新的同步方法改善系统误码性能。最后对全文提出的理论和所做的实际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中有待于完善的问题。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够同时满足视音频、数据的传输,可容纳4路视频信号,32路音频信号和一些简单数据的传输。
陈晓艳[4]2005年在《基于激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采集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激光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空间通信、激光数据局域网以及城域网等的构建,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前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激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的采集技术及其软硬件的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现有激光通信的硬件设施和基本理论,比较了几种采集方法,提出了DSP、CPLD和两个SRAM构架的“乒乓”图像采集,使图像的采集和图像的压缩能够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采集图像的时间,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激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的方案。完成了图像采集电路的原理图和PCB板的设计,解决了高速电路板设计的电源分配、信号完整性、电磁干扰等问题,并完成了单片机模拟ⅡC总线接口、CPLD实现“乒乓”采集和EPP增强型并口的程序设计,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结果表明“乒乓”图像采集电路的正确性,图像采集和压缩处理可以同时进行。
王佳[5]2010年在《激光通信中传输音/视频信号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已逐渐走向实用化,无线激光通信技术既能提供类似光纤传输的速率,又无需如微波通信在频谱等稀有资源方面进行很大的初始投资,因此,无论在军事或是商业的应用中,无线激光通信的前景必定更加广阔。本论文根据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将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了系统发射部分的实现技术。本文中,按照信号的实际传输过程,首先采用数字方式对输入音/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对作为信源的音/视频信号进行了压缩编码处理:音频采用G.729编码标准压缩;视频采用MPEG-4标准编码;压缩编码后将音/视频数据以帧格式传给FPGA进行数字调制,并通过两路差分串行传给激光器。这里光源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波长为1550nm,输出功率2mW,调制方式为直接光强调制,其次对激光器驱动电路及保护措施作了简单介绍。最后,本文将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进行了搭建、测试和调试工作,测试结果证明了本论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以以此系统进行基于无线激光的音/视频通信。
徐杨[6]2010年在《基于G.703的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通信具有信息量大,传递路数多,方向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在军事、国防、民用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大气激光通信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应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G.703标准是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的规范建议,是数字通信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另外,图像和视频中包含大量的数据,要求对图像和视频数据压缩以后再进行传输。本文设计了对视频压缩编码的方案,并着重研究了基于MPEG-2标准的图像压缩算法。另外,设计了基于G.703的传输方案,提高系统数据的传输速率。
曹亚萍[7]2008年在《基于激光通信技术的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激光通信是把激光作为传递信号的载波,将视频信号调制到光波上,经介质(大气或者光缆)传输到对方,再经接收端解调,还原出原始视频信号。激光通信具有信息量大,传递路数多,方向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本论文对卫星与飞机间激光通信发射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对小波变换理论、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本系统的各部分器件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制定并实施了设计方案。以TI公司生产的高速率DSP-TMS320C6201为核心处理器,辅以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编解码芯片ADV611和视频转换芯片SAA7111芯片。该系统具有处理能力强大、安装灵活、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激光卫星通信发展概况,视频处理的必要性和编码标准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重点论述了视频采集处理系统的具体实现,简单描述了系统信息传输的电光调制,最后简单描述调试、分析的结果以及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达到预想功能,能够实现比较高质量的激光通信。
姚宏亮[8]2010年在《光无线网络视频传输》文中认为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尤其光纤通信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使得该项技术逐步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保密性极好,并且可以解决通信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对于人类的通信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原理,并且分析了大气信道对于激光无线传输的影响。参考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了无线激光数字视频传输系统中的接收、发射子系统的实现技术,并对光学天线的类型和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按照信号的实际传输过程,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设计过程和具体实现,给出系统结构图,着重介绍发射系统中,选用DSP(TMS320C6201),加上视频转换芯片SAA7111和视频编解码芯片ADV611,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和压缩编码,经MAX3669调制电路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直接调制,通过半导体激光器(LD)经大气信道发射出去,在接收端由PIN光电检测电路进行光电转换。最后使用Multisim计算机软件,对光发射电路行为进行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视频传输系统[D]. 王海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研究[D]. 李思静.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3]. 基于以太网的FSO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佳妮. 西安理工大学. 2009
[4]. 基于激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采集技术的研究[D]. 陈晓艳.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5]. 激光通信中传输音/视频信号的技术研究[D]. 王佳. 长春理工大学. 2010
[6]. 基于G.703的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研究[D]. 徐杨. 长春理工大学. 2010
[7]. 基于激光通信技术的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D]. 曹亚萍. 长春理工大学. 2008
[8]. 光无线网络视频传输[D]. 姚宏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