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潞芳[1]2003年在《四逆散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s, FD),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F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予以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FD属于祖国医学“胃痛”、“痞证”、“纳呆”、“嘈杂”、“胃缓”、“呕吐”、“呃逆”等证的范畴,近些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FD取得了显着的疗效。FD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因此,本课题采用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四逆散,从胃排空、小肠推进、神经元、神经递质的角度,来探讨其促胃肠动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本课题通过对正常小鼠胃内葡聚糖蓝-2000残留量、小肠内葡聚糖蓝-2000推进率,来研究四逆散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通过采用正常大鼠肠道气囊法,记录正常大鼠用药后肠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变化;采用医学彩色图象全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用药后正常大鼠胃窦组织中NOS(Nitric xidesynthase)阳性神经元分布面积和酶活性的变化;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比色法,检测用药后正常大鼠胃窦组织中NO(Nitric Oxide)和TchE(True choline esterase)的含量变化,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研究四逆散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3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30只健康的SD系大白鼠,体重20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四逆散组、莫沙比利组和生理盐水组叁组,每组10只。分别观察四逆散,莫沙比利和生理盐水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对大鼠肠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对大鼠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分布面积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胃组织中NO、TchE含量的影响。各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均采用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 1.对小鼠胃内色素残留量的影响中,四逆散组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莫沙比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2.对小鼠小肠色素推进率的影响中,四逆散组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莫沙比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3.对大鼠肠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中,四逆散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四逆散促胃肠动力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P>0.仍);莫沙比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也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 .01)。 4.对大鼠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分布面积和酶活性的影响中,四逆散组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莫沙比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也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5.对大鼠胃窦组织NO,TchE含量的影响中,四逆散组与莫沙比利几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莫沙比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仪01)。结论 四逆散可促进胃排空、小肠推进,从而促进胃肠动力。 四逆散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可能是: (1)加快肠收缩频率并升高其收缩幅度,从而推进肠蠕动,防止肠动力障碍,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 (2)使胃窦壁NOS阳性神经元分布面积减少,活性降低,从而减少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元(non一adrennergie non一eholinergie NANc)抑制性神经递质NO的生成,从而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促进胃排空。 (3)增加胃组织中兴奋性神经递质Aoh的水解酶T比E含量的同时降低胃组织中抑制性神经递质NO的含量,促进胃收缩.
何娟[2]2013年在《四逆散促胃肠动力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确定四逆散可吸收成分促胃肠动力的功效,并分析其药物动力学。方法:1)用p-葡萄糖醛酸酶析出后甲醇去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或质谱(MS)测定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口服四逆散汤剂后吸收入血的成分。2)用UPLC-PDA测定上述可吸收成分的含量。3)观察这些可吸收成分单独及混合对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4)研究上述促胃肠动力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结果:1)叁种可吸收成分是甘草素、柚皮素和橙皮素。2)1g四逆散生药中约含甘草素15.03μg、柚皮素10.43μg、橙皮素2.01μg,甘草素、柚皮素、橙皮素比例约为15:10:2。3)甘草素、柚皮素、橙皮素叁种成分单独对大鼠胃肠动力无明显影响,叁种成分混合药液小剂量组(3:2:0.4mg/kg)、中剂量组(6:4:0.8mg/kg)、大剂量组(9:6:1.2mg/kg)胃排空率分别为48.70±2.98%、58.97±7.47%、61.09±6.85%,肠推进率分别为73.15±3.42%、78.00±4.88%、79.62±3.3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4)甘草素在165min达最大血药浓度(Cmax)666.74μg/L,消除半衰期(T1/2β)为122.54min,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7137μg·min/L,柚皮素在232.5min达最大血药浓度395.62μg/L,消除半衰期为108.13min,AUC为109017.7μg·min/L,橙皮素在225min达最大血药浓度172.65μg/L,消除半衰期为237.82min,AUC为100060.1μg·min/L。结论:UPLC-MS-MS成功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血浆中成分、四逆散可吸收成分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叁种可吸收成分混合后有显着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它们吸收和消除较慢,吸收、分布、消除规律可以拟合为二室模型,显示了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和机制。
谢慧臣[3]2013年在《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慢性身心应激大鼠模型,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胃排空、小肠推进、胃电图、胃肠神经递质的影响,从不同方面探讨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另建立慢性身心应激大鼠模型,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形态、胃粘膜EGF、EGFR蛋白、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从形态结构的角度研究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第一部分: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加味四逆散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五组均采用身心应激方式造模,连续造模4周。从第3周起加味四逆散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治疗,西沙比利组以西沙比利混悬液灌胃治疗;空白、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造模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精神状态、兴奋程度、情绪反应、行为状态、活跃状况、睡眠行为,皮肤毛发色泽和状态等情况,每天观察并记录大鼠的饮水量、进食量,分别于实验前1天和试验后的第7、14、21、28d用电子秤称量每只大鼠体重,观测大鼠体质量改变情况;造模结束后行旷场试验(Open-field法)测定实验大鼠跨格运动次数和直立运动次数并在实验室游泳池内测定大鼠游泳力竭时间。(2)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于4周末空腹检测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试验大鼠胃电变化,了解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西沙比利组大鼠的胃电活动在幅度、频率上的差异,检测完毕后对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西沙比利组胃肠动力及胃电图相应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3)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测定实验大鼠胃粘膜组织COX-2、结肠粘膜组织c-kit的平均光密度值变化。第二部分: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五组均给予身心应激方式造模,连续造模4周。从第3周起加味四逆散方高,中,低剂量组用加味四逆散灌胃治疗,奥美拉唑组以奥美拉唑混悬液灌胃治疗;空白、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行胃粘膜形态及结构,胃酸及胃粘膜血流量的检测。(2)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行胃粘膜EGF、EGFR蛋白表达检测。(3)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逆转录PCR法测定模型大鼠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mRNA、内皮素1(ET-1) m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结果:(1)受试大鼠在实验前均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随应激时间的延长,第3周以后模型组大鼠的饮水量及摄食量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而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及西沙比利组用药后饮水量及摄食量下降趋势不同程度减缓,至第4周,其饮水量、摄食量不同程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饮水量及摄食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造模后的第4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及西沙比利组体重增长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第4周末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体重增长量增加显着,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第4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及西沙比利组跨格运动、垂直运动的得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跨格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造模后第4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沙比利组力竭游泳时间不同程度延长,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西沙比利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胃排空率升高不明显(P>0.05),而小肠推进比升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西沙比利组慢波节律、主频率、主功率、快波频率、胃电慢波振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其中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胃电波接近正常水平;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慢波节律及快波频率均有明显增强(P<0.05或P<0.01);(3)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西沙比利组大鼠胃粘膜组织COX-2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组织COX-2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Ol)。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西沙比利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c-kit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c-kit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Ol)。第二部分结果:(1)各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变化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Ol)。各组大鼠胃液总酸度(pH值)变化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值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液PH值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各组大鼠肉眼下胃粘膜形态变化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减轻最明显,已接近正常水平,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及加味四逆散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不同程度好转。各组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UI)变化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UI)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UI)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损伤程度评级变化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出血坏死溃疡明显。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镜下可见胃粘膜病损程度较模型组显着减轻,加味四逆散中、低剂量组可见胃粘膜不同程度好转。各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坏死明显。加味四逆散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胞膜结构完整,细胞核形态正常。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胞膜结构基本完整,胞浆中细胞器分布欠均匀。加味四逆散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恢复正常;(2)各实验组大鼠胃粘膜组织的EGF及EGFR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Ol);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R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R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Ol)。(3)各组大鼠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内皮素1(ET-1) mRNA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mRNA相对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mRNA相对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Ol);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粘膜内皮素1(ET-1)mRNA相对表达量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粘膜内皮素1(ET-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Ol);结论从第一部分可知:(1)加味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异常,解除因应激导致的模型大鼠的抑郁状况。(2)加味四逆散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身心应激大鼠的胃电波异常,可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胃电活动,增快胃平滑肌收缩等途径而实现的,同时加味四逆散促进大鼠胃肠动力的效应呈量效关系。(3)加味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肠神经递质的异常,缓解因胃肠神经递质紊乱导致的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失调。从第二部分可知:(1)加味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形态及结构,胃酸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异常,解除因慢性身心应激对模型大鼠胃粘膜的损伤。(2)加味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的功能,解除因应激导致的模型大鼠的胃粘膜组织EGF、EGFR蛋白表达的异常。(3)加味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叁叶因子1(TFF1)、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异常,解除因应激导致的模型大鼠胃粘膜的损害。
谢伟[4]2007年在《调气类方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尝试用“不规则喂养配合夹尾刺激法”建立FD动物模型。2研究调气类方(四逆散、枳术丸、小陷胸汤)治疗F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探寻调理气机法治疗FD的科学依据。方法实验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改进第一步:动物模型的建立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平均体重200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称作:1.正常组(NG),正常喂养。2.不规则喂养组(IG):单日喂食,双日禁食。3.夹尾刺激组(CG):正常喂养,每日用长镊子钳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每次30分钟,隔半小时一次,4小时后停止。4.不规则喂养配和夹尾刺激组(ICG):单日喂食,双日禁食,禁食日用夹尾刺激,每次10分钟,隔1小时一次,4小时后停止。观察大鼠饮食量、体重、毛色、粪便以及性情的变化。第二步:动物模型的验证将上述4组大鼠禁食水24小时,然后用1g/ml淀粉糊剂灌胃(10ml/kg),静置1小时后,断头处死,剖开腹腔,结扎贲门和幽门,将胃取出,称重;剪开胃壁,用蒸馏水洗去胃内容物,用滤纸吸干,再称空胃的重量,计算胃排空率,并观察胃黏膜。实验二:调气类方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第一步:造模和治疗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平均体重200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BG),正常喂养14天。余下5组按“不规则喂养配合夹尾刺激法”造模14天。空白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4天;其余5组分别称为模型对照组(MG)、四逆散组(SG)、枳术丸组(ZG)、小陷胸汤组(XG)、多潘力酮组(DG),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四逆散水煎液、枳术丸水煎液、小陷胸汤水煎液、多潘力酮溶液灌胃14天。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和饮食量。第二步:指标检测胃排空实验:将上述6组大鼠禁食水24小时,后用淀粉糊剂(1g/ml)以10mg/kg灌胃,静置1小时后,断头处死,先取血4ml,放入抗凝管内冷藏备用待测NO、AchE、MTL;剖开腹腔,取胃,称重;剪开胃壁,洗去内容物,再称空胃重,计算胃排空率,并观察胃黏膜。剪下胃窦部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其余胃组织研制成10%组织匀浆备用待测NO、AchE。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胃壁组织和血清内NO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胃壁组织和血浆内AchE活性;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MTL含量。胃窦组织结构观察:将排空实验中留取的胃窦标本取出,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窦组织结构。结果实验一1大鼠一般状况及胃黏膜形态NG大鼠饮食量稳定;毛色洁白光亮,柔软光滑;粪便成形,气味不大;性情较温和,精神状态良好;胃黏膜淡红色,未见充血水肿,表面完整。IG大鼠上述各项未见明显改变;CG大鼠和ICG大鼠进食紊乱,饮水量增加;毛色发黄干枯;粪便不成形,臭秽难闻;性情暴躁,精神疲惫;胃黏膜充血水肿,CG大鼠出现糜烂和溃疡。体重增加值比较(g): IG(22.99±4.51),CG(12.26±5.32)和ICG(17.54±8.77)均明显低于NG(33.71±7.45) (P<0.01);造模各组之间比较,CG明显低于IG(P<0.01)。2大鼠胃排空率的比较(%)与NG(27.00±4.06)相比,CG(15.94±4.09)和ICG(20.88±1.19)明显降低(PCG<0.01,PICG<0.05)。造模各组之间比较,CG明显低于IG(24.75±1.10) (P<0.01)。实验二1一般状况和胃黏膜形态空白组大鼠饮食量稳定上升;体重明显增加;毛色洁白,柔软光滑;粪便成形,气味不大;性情较温和,精神良好;胃黏膜淡红色,表面完整。模型组大鼠进食紊乱,饮水量增加;体重增长缓慢;毛色发黄干枯;粪便不成形,臭秽难闻;性情暴躁,精神疲惫;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完整。多潘力酮组和叁个中药组治疗前与模型组基本相同,经过治疗饮食量、体重、毛色、粪便均有所改善。性情较治疗前温和,精神好转。胃黏膜略红,表面完整。2胃排空率(%)与模型组(16.25±3.82)比较,四逆散(26.19±0.84)、枳术丸(25.50±1.00)、小陷胸汤(25.38±1.19)都能明显升高胃排空率(PSG<0.01,PZG,XG<0.05),其中四逆散明显优于多潘力酮(22.69±0.96) (P<0.01)。叁方之间是等效的(P>0.05)。3胃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胃组织(μmol/gprot):与模型组(4.08±0.23)相比较,四逆散(2.80±0.20),枳术丸(3.10±0.24),小陷胸汤(3.39±0.14)都能显着降低胃组织NO含量(P<0.01),且都明显优于多潘力酮(3.68±0.23) (P<0.01)。叁方之间比较,作用由强至弱为:四逆散、枳术丸、小陷胸汤(P<0.05)。血清(μmol/L):与模型组(59.75±10.96)相比较,四逆散(42.56±4.55)、枳术丸(45.53±5.34)、小陷胸汤(46.64±10.37)均能显着降低血清NO含量(P<0.05),且与多潘力酮(47.52±9.59)等效(P>0.05)。叁方之间也是等效的(P>0.05)。4胃组织和血浆中AchE活性胃组织(U/mgprot):与模型组(0.74±0.11)相比较,四逆散(0.88±0.07)、枳术丸(0.87±0.06)、小陷胸汤(0.84±0.06)均能明显升高胃组织AchE活性(P<0.05),相应增加Ach含量,且与多潘力酮(0.85±0.09)等效(P>0.05)。叁方之间也是等效的(P>0.05)。血浆(U/ml):与模型组(7.02±0.90)相比较,四逆散(11.43±1.80)、枳术丸(9.96±2.20)、小陷胸汤(8.96±1.60)均能明显增强血浆AchE活性(PXG<0.05,其余P<0.01),相应增加Ach含量;其中四逆散优于多潘力酮(9.37±2.33)(P<0.05)。叁方之间比较,四逆散明显优于小陷胸汤(P<0.01)。5血浆MTL含量(pg/ml)与模型组(385.21±10.98)相比较,四逆散(430.04±8.25)、枳术丸(422.04±12.46)、小陷胸汤(417.67±9.05)均能显着升高血浆MTL含量(P<0.01),其中四逆散和枳术丸明显优于多潘力酮(408.29±11.11) (PSG<0.01,PZG>0.05)。叁方之间比较,四逆散明显优于小陷胸汤(P<0.05)。6胃窦组织结构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层完整,可见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多潘力酮组和叁个中药组黏膜层完整,未见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1“不规则喂养配和夹尾刺激法”较之以往各种造模方法更适合于建立FD动物模型。本方法与FD发病特点接近,操作较简便,实验周期不长;大鼠一般状况,胃黏膜形态和胃排空率改变明显;可控性好,不易发生意外。2四逆散、枳术丸和小陷胸汤能改善FD大鼠一般状况和胃黏膜形态;提高其胃固体排空率;减轻NO对胃排空的抑制;增强Ach和MTL含量,促进胃排空。其中以四逆散综合效果最佳,在提高胃固体排空率,降低胃组织NO,增强血浆中AchE和MTL方面明显优于多潘力酮。枳术丸在降低胃组织NO和增强血浆MTL方面优于多潘力酮。小陷胸汤与多潘力酮等效。临床上可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选择应用或适当配伍以增强疗效。
牛路芳, 邱明义, 石拓, 付本升[5]2005年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四逆散对NOS阳性神经元,NO、Ach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探明四逆散促胃动力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染色显示大鼠胃窦部NOS阳性神经元,医学彩色图象分析仪图象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中NO,Ach含量。结果:四逆散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黏膜肌内NOS阳性神经纤维及其末梢的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粉肠显着性差异(P<0.01)。四逆散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含量明显减少,Ach含量增多,与空白对照组均有粉肠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四逆散可显着减少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降低NO含量并同时增加Ach的含量,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缓解胃肠动力障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丹[6]2008年在《四逆散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毒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逆散是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的复方制剂,始载于《伤寒论》,具有疏肝解郁、调达肝脾的功效。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四逆散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具有显着疗效。目的:通过四逆散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实验,来探讨四逆散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并观察四逆散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1、将四逆散煎煮之后备用;2、将小白鼠随机分组,每组20只。分为空白组、莫沙比利组、四逆散高(6g/kg)、中(4 g/kg)、低(2g/kg)剂量组。灌胃一周后,禁食24小时,以半固体糊法观察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影响;3、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为空白组、四逆散低(4 g/kg)、中(16 g/kg)、高(32 g/kg)叁个剂量组连续灌胃12周,四逆散组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倍、40倍、80倍。于末次给药后和停药2周时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液学、生化学指标,测量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系数,对各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莫沙比利及四逆散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促进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莫沙比利组与四逆散组无明显差异。2、四逆散组方按4 g/kg、16 g/kg、32 g/kg,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对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重量系数均无影响,对大鼠各器官组织亦无明显损伤。结论:1.四逆散有较好的促胃动力作用。2.四逆散是一种安全、毒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
顾媛媛, 李春婷[7]2010年在《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文中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对胃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并提出“胃肠动力中药”概念[1],现就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如下。1单味中药1.1泻下药大黄。朱金照等[2]在对大黄促进肠道运动机
张勤敏[8]2005年在《胃舒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目前用于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还很有限,且部分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导师在治疗这类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组成稳定,疗效可靠的验方。本课题拟通过实验研究,寻找优良的制备工艺将该方剂型变为颗粒剂,以弥补传统中药煎煮的不便;并且通过实验研究明确其作用机理,以更好的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以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毒性大小,以确保用药安全。 方法 胃舒颗粒的研制:首先对全方行气类药物进行挥发油提取试验,以确定各药挥发油含量的高低,所得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过挥发油后再对药物进行水煎醇沉,所得清膏加入用β—环糊精包合过的挥发油及适量的糊精,使其粘度适宜后制成颗粒。对制得的颗粒进行性状观察及稳定性实验。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柴胡、白芍、黄连、佛手进行控制质量,以观察颗粒剂中这些药物成分的含量情况。 胃舒颗粒作用及其机理的探讨:用蓝色葡聚糖—2000为指示剂,观察给药7天后,胃舒颗粒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影响;用阿托品、多巴胺、芬氟拉明对小鼠预处理后,观察胃舒颗粒能否对抗这些药物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在大鼠胃窦部埋置电极,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胃电变化,了解用药后大鼠的胃电活动与其它组别动物的胃电活动在幅度、频率上的差异;用放射免疫法观察用胃舒颗粒组大鼠与用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浆MTL,血清GAS及胃窦组织中MTL、GAS的含量的变化,以研究该方在脑肠肽方面的作用机理。 胃舒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用两组小鼠,一组用来观察用药后有无死亡。若7天内有死亡,则另外用小鼠测量胃舒颗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并尸检小鼠重要器官,肉眼观察是否有病变。若无小鼠死亡,则另用小鼠灌以胃舒颗粒一日最大量,观察给药后7天内小鼠有无活动、毛色、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异常。 结果 1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胃舒颗粒颜色棕黄,颗粒大小一致。稳定性实验表明,其溶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颗粒剂项下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鉴定实验表明,胃舒颗粒中各主药的主要成分均保存较好。 2胃舒颗粒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表明,胃舒颗粒有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作用,且在临床用药量的0.5倍至2倍剂量之间呈量效关系,以大剂量作用为好。胃舒颗粒可明显对抗阿托品、芬氟拉明、多巴胺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抑制作用。 3胃舒颗粒对大鼠胃窦肌电活动影响的实验表明,胃舒颗粒可明显升高胃窦组织电活动的幅度,加快胃电活动的频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4胃舒颗粒对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表明,胃舒颗粒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液和胃窦组织中MTL、GAS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胃舒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 5急性毒性试验未能测出胃舒颗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给予小鼠一日最大给药量后,观察7天,结果7天内全部小鼠活动自如,行为、精神状态正常,毛色光亮,摄食饮水情况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和死亡情况。测得其最大耐受倍数为临床用药量的342倍。结论 1按照以上工艺生产的胃舒颗粒,基本保留了传统饮片的性、质、气、味,同时充分吸收了现代提取工艺及药理研究成果,与汤剂比较更具科学性,且应用方便。 2胃舒颗粒可促进小鼠胃排空、肠推进,在0.5倍至2倍之间呈量效关系。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M受体、5一H几受体,抑制多巴胺受体,升高血液和胃窦组织中MTL、GAS的含量,促进胃电活动,增快胃平滑肌收缩等途径而实现的。 3急性毒性试验显示胃舒颗粒安全无毒。关键词胃肠动力实验研究@胃舒颗粒作用机理急性毒性试验
董宇[9]2003年在《肝气郁结影响胃肠运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肝气郁结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用四逆散(成人剂量)作为反证药物,研究肝气郁结时大鼠胃肠运动的变化。观察造模大鼠的一般情况,用墨汁推进法测其胃肠推进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大鼠小肠DA的改变,运用放射免疫法测胃肠激素Gas、MTL、SS和VIP的变化情况。 结果:肝气郁结组呈现精神情志的异常改变,自发活动减少,摄食量降低,体重增加减慢;肝郁大鼠胃肠对墨汁的推进率减慢(P<0.05);模型组小肠中DA水平显着升高(P<0.01);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血浆MTL、VIP含量下降(P<0.01),血清Gas水平亦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SS水平升高(P<0.01)。四逆散可以改善造模大鼠的症状,使其活动、摄食量及体重均增加,促进胃肠推进率(P<0.01),降低小肠中DA含量(P<0.01),使血浆中SS水平下降(P<0.05),Gas、MTL和VIP水平升高。 结论: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造的肝气郁结动物模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肝气郁结时胃肠运动呈减慢的特征,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对DA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的改变而引起的。四逆散可以降低小肠DA水平,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和代谢,使两者在生理状态下协调平衡,从而改善肝气郁结症状,促进胃肠运动。
舒盛贤[10]2007年在《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的探讨加味四逆散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136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西医临床分型为动力障碍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以加味四逆散施治。该方为导师经验方(由柴胡、生白芍、炒枳壳、制香附、佛手片、延胡索、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制半夏、炙甘草组成)。并随证加减,加减药物剂量视临床病情而定。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以西药治疗,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谷维素每次20mg,每日3次。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叁大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观察、超声胃动力指数测定)。3.3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以判定症状改善及疗效等情况。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50%。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例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证侯总积分组内比较也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治疗组在胃脘胀满、少腹胀痛、纳少便溏及恶心呕吐4个症状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嗳气泛酸、乏力2个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均P<0.05);在餐后腹胀症状上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病例治疗前胃动力指数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胃动力指数测定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5.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改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优于西药。加味四逆散可能具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作用,能明显增强和保持胃黏膜防御功能,以及轻度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排空胃肠胀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发展以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 四逆散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牛潞芳. 湖北中医学院. 2003
[2]. 四逆散促胃肠动力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 何娟. 中南大学. 2013
[3].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D]. 谢慧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4]. 调气类方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谢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07
[5].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实验研究[J]. 牛路芳, 邱明义, 石拓, 付本升.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6]. 四逆散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毒理研究[D]. 罗丹. 吉林大学. 2008
[7]. 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J]. 顾媛媛, 李春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
[8]. 胃舒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张勤敏. 湖北中医学院. 2005
[9]. 肝气郁结影响胃肠运动的实验研究[D]. 董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10].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 舒盛贤. 湖北中医学院. 2007
标签:中药学论文; 四逆散论文; 胃肠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 西沙比利论文; 胃排空论文; 胃粘膜损伤论文; 奥美拉唑论文; 小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