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沙化土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沙,土地,土地利用,黄河,夏津县,滑县,内黄。
风沙化土地论文文献综述
牟月芳,孙家滨,徐景东[1](2019)在《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综合开发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从建设背景、建设条件分析了开展夏津县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的建设规模和内容,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3期)
袁慧娟,赵玲彦[2](2018)在《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沙化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制定了治理风沙化土地的技术对策,对减少风沙化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3期)
布凤琴,杜双件,方李明,刘倩倩,陈虹[3](2016)在《乔灌草结合治理我国北方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土地风沙化的形成原因以及特点,介绍了植物治沙以及乔灌草结合的相关概念,指出乔灌草结合模式在治理北方土地风沙化中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优化乔灌草结合模式,使其在治理北方土地风沙化实践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4](2015)在《《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安阳师范学院李根明等所着的《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已于今年叁月由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近十年来从事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本面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存在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科学问题和战略问题的专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期刊2015-07-25)
毛玉磊[5](2015)在《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河道的历次决口、改道、变迁、冲积等活动塑造了大片易受风蚀的的沙丘、沙岗、冲积扇等地形,在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沙化土地,风沙危害颇为突出。但是长期以来,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黄泛平原风沙区范围的界定仍缺少充分的依据,关于易风蚀性土地的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文利用黄河下游河道决口变迁的文字记载、古河道地图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各个时期的决口、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整合,结合其对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界定黄泛平原风沙区的特征,对黄泛平原风沙区范围的划分展开研究。同时基于TM、ALOS等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结合河南土壤数据进行分析,对河南黄泛平原易风蚀性土地的现状、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的成因主要包括历史成因、自然成因及人为影响。其中历史成因指黄河下游河道的历次决口改道形成极易侵蚀的土壤下垫面;自然成因为旱季和风速两者在时间序列上一致性;人为影响为区域内高密度人口与高强度人为活动。(2)根据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区域特征制定划分原则,将开封、商丘、郑州、焦作、鹤壁、濮阳、新乡、安阳8市36个县划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总面积3.72万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2.28%。(3)旱地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易受风蚀的土地利用类型。199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17493.03 km2,主要分布永城市、开封县、中牟县、滑县、商丘市、原阳县、虞城县、夏邑县、濮阳县、内黄县、长垣县、新郑市、尉氏县、柘城县、武陟县、封丘县等县。200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10152.10 km2,主要分布在永城市、滑县、延津县、开封县、长垣县、夏邑县、杞县、中牟县、兰考县、通许县、内黄县、宁陵县、尉氏县等。2010年,研究区旱地面积为3305.62 km2,主要分布在内黄县、长垣县、开封县、濮阳县、中牟县、封丘县、清丰县、卫辉市、延津县、滑县、武陟县、浚县、濮阳市华龙区等县。(4)综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粒径组成、土壤风蚀可蚀性分析等因素,确定区域内易蚀性土壤主要有8类:壤质潮土、壤质灌淤潮土、砂质灌淤潮土、砂质潮土、砂质脱潮土、砂质氯化物盐化潮土、固定草甸风沙土、半固定草甸风沙土。(5)研究区内易风蚀性土地是指表层土壤为易蚀性土壤的旱地。199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11858.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84%,占耕地总面积的37.45%,占旱地总面积的67.79%。主要分布在中牟县、开封县、滑县、原阳县、内黄县中部和南部、长垣县、尉氏县西部、虞城县、夏邑县等地。200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7468.11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05%,占耕地总面积的25.32%,占旱地总面积的73.56%。主要分布在滑县、延津县、开封县、永城市北部、长垣县、杞县中部和东北部、中牟县中部、兰考县西部和北部、通许县东北部和南部、夏邑县西北部和东部、内黄县中部和西南部等地。2010年,易风蚀性土地总面积2359.5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4%,占耕地总面积的8.98%,占旱地总面积的71.38%。主要分布在内黄县、长垣县东南部、开封县西北部、中牟县中部、清丰县西北部、封丘县东部、滑县、延津县、濮阳县等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2)
李海东,沈渭寿,蔡博峰,纪迪,张晓勇[6](2013)在《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变化与风沙化土地演变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1982—2010年的两种NDVI数据集(Pathfinder AVHRR和SPOT VEGETATION),以及1975、1990、2000和2008年4期遥感数据,通过GIS技术、人工目视解译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变化和风沙化土地演变的耦合关系,结合1957—2007年降水和气温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其耦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1982—2010年NDVI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呈波动式增长的趋势。NDVI空间分布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逐渐降低的趋势,以米林宽谷最大、马泉河宽谷最小。(2)2008年流域内共有风沙化土地273 697.54hm2,呈现由江源区马泉河宽谷向中下游递减的趋势。1975—2008年流域内风沙化土地呈缓慢增长趋势,以1990—1999年增长率最高,2000—2008年的增长率最小。(3)对于NDVI年变化和植被生长季(7—9月份)的变化,马泉河宽谷受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大,日喀则宽谷和山南宽谷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最大;米林宽谷NDVI的年变化受风沙化土地扩展的影响最大,植被生长季变化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最大。(4)不同宽谷段NDVI与风沙化土地年变化的关联度自下游向中上游呈总体减小的趋势。流域尺度NDVI植被生长季变化主要受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非植被生长季(10月—翌年6月)变化主要受风沙化土地扩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24期)
李根明,方相林,张吉献,王洪瑞,董治宝[7](2013)在《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3S技术,分析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1979~2009年夏季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着;内黄县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风沙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之间的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或调控耕地的这种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22)
李根明,方相林,秦明周,董治宝,逯军锋[8](2013)在《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3S技术分析了1979—2009年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的夏季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着;延津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李根明,方相林,秦明周,董治宝,逯军锋[9](2013)在《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S技术,分析了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的内黄、滑县和延津叁县1979—2009年夏季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近30 a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着,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黄淮海平原以风沙化土地为主的未利用地的利用,对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之间的平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性较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该区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3年01期)
方相林,李根明,董治宝,党淑英[10](2012)在《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3S技术,分析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1979—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着。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风沙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之间的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或调控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5期)
风沙化土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风沙化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制定了治理风沙化土地的技术对策,对减少风沙化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沙化土地论文参考文献
[1].牟月芳,孙家滨,徐景东.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袁慧娟,赵玲彦.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J].现代园艺.2018
[3].布凤琴,杜双件,方李明,刘倩倩,陈虹.乔灌草结合治理我国北方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
[4]..《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简介[C].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2015
[5].毛玉磊.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6].李海东,沈渭寿,蔡博峰,纪迪,张晓勇.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变化与风沙化土地演变的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13
[7].李根明,方相林,张吉献,王洪瑞,董治宝.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C].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李根明,方相林,秦明周,董治宝,逯军锋.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
[9].李根明,方相林,秦明周,董治宝,逯军锋.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人民黄河.2013
[10].方相林,李根明,董治宝,党淑英.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