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史颖

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史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债转股模式,风险

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文献综述

史颖[1](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减缓,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负债率过高,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债权的所有者,企业无法偿还的到期债务将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此背景下,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配合供给侧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行市场化债转股。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签约规模已破万亿,大规模债转股给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带来了挑战。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开展债转股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理,详细阐述了债转股的运行机理、方案设计、定价策略、退出机制、操作风险等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对比两轮债转股,突出新一轮债转股的特点。其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并就目前市场化债转股主要操作模式及其风险进行探讨。本文以有代表性的武钢集团市场化债转股为案例,分析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建设银行面临的风险:第一,债转股过程存在逆向选择、多方利益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可能导致银行错误实施债转股。第二,建设银行作为转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可能会因为过多持有企业股权而导致银行资本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第叁,由于武钢集团内部治理和经营问题频发,债转股后建设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运营管理风险。第四,市场化债转股中商业银行最终将会以对象企业子公司上市等形式退出企业,但我国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等经济活动并不活跃,且对象企业的经营效果未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商业银行股权退出存疑。通过分析武钢集团债转股案例,作者发现,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仅会阻碍债转股的实施,更会影响银行业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所以针对这些风险,本文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提出风险应对建议,以期望推动市场化债转股的有序开展,同时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发展,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5)

李梦婷[2](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为配合“叁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要求,国家开始着手制定有关政策来推进企业去产能从而降低杠杆的步伐。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采用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降低杠杆率,这揭示了我国新一轮债转股的方式和原则,也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完全不同,此次债转股将市场化理念落实到包括操作模式、资金来源、定价方式及股权退出等方方面面,十分具有研究意义。本文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对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下列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自己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阐明自己研究此课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并提出自己的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理论研究,主要对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的含义以及一系列相关理论、以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第叁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目前商业银行推进债转股的难点分析引出本文的重点—定价问题。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是对定价机制的设计,分为债权定价设计和股权定价设计。在债权定价设计中引入了市场化竞价机制并设计了一套债转股项目信用评价体系来帮助完成债权定价;在股权定价设计中,引入债权包概念将债权作为影响股权定价的一个因素进行设计考虑。最后将两个定价整合成为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定价机制并引入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第五部分为全文的结论以及对有关定价方面及推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相关建议。本文对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市场化债转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定价机制提出新的看法并重新设计,意欲为今后商业银行与企业进行债转股定价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的发展提供部分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葛雨茜[3](2019)在《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对其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杠杆率水平偏高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近几年变得更加严重,国内经济不景气,使得杠杆率大幅提高。高杠杆率导致了企业的一系列问题,同样首当其冲的是为其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曾大力推行过一段时间的债转股,诸多商业银行通过债转股政策剥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得以轻装上阵,绩效水平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时隔近20年,自2015年10月正式拉开帷幕的第二轮债转股与首轮债转股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在这样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债转股对其绩效有何影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为排除其它因素对研究造成的影响,提高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选取进行了债转股的8家银行作为处理组,未进行债转股的8家银行作为对照组,并选择盈利因子、稳定因子、风险因子和成长因子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背景,并对之前研究的文章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对去杠杆和债转股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叁章主要是对我国历史上首轮债转股进行阐述,并与本轮债转股进行对比,得出本轮债转股所面临的新局势。第四章,进行市场化债转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通过使用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DID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债转股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因子有着负向影响,对稳定因子有着正向影响,对风险因子有正向影响,对成长因子有负向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债转股政策的相关建议:第一,采取多种方式的债转股,设立债转股基金、签订债转股协议、成立基金投资子公司等。第二,扩大债转股的范围,多主体参与进债转股的实施过程中。第叁,完善债转股的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将股权转让。第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化债转股是由商业银行和企业自发签订协议,因此必须双方都处于信息对称中才能使债转股更有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松[4](2018)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银保监会于2018年6月底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商业银行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从事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平稳的降低企业杠杆,淘汰旧的生产能力,促进技术设备更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明确股份制银行债转股业务实施途径,拓客债转股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债转股业务落地,制定债转股业务股权上市及退出的区别化政策,支持债转股业务高效实施,完善股权退出机制建设,缓解股权退出压力。(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36期)

阚竹青[5](2018)在《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法律障碍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末债转股在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本轮债转股得以重启。自2016年《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作为企业降负债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着成果,企业负债率不断下降,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降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和问题,其中,法律规则的缺失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最大障碍,现行与债转股相关的法律规范寥寥无几,且位阶较低,无法适应实践的需要,不能解决债转股在实践中的适用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债转股与现行法律存在冲突且在运作时存在诸多困难,如债权出资存在法律风险、债转股诉讼缺乏专门法律规范、股东权利落实不到位、存在道德风险等等。鉴于此,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在实践中有更好的法律制度保障,有必要结合上一轮债转股的经验和不足,对比分析两轮债转股的不同,更好地认识本轮债转股的“市场化”本质,并借鉴国外经验和历史经验为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制度提供有效的完善建议。因此,本文主题研讨从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和云锡集团债转股这两个不同时期典型的债转股案例入手,对两轮债转股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并发现实践中债转股存在的诸多法律障碍和问题。论文内容具体包括:首先,介绍债转股的产生背景、界定其概念和特征、列举其运作模式、剖析其运行机理以明晰债转股当中的法律关系。其次,从合理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依据,合理性从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可行性从法律技术手段的运用、主体的可接受程度、债转股的实践经验叁个角度详细论证,其中债转股的实践经验部分采用案例切入的形式对实践中的个案进行了分析探讨。再次,从与现行法律制度的冲突和运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前者包括法律规则缺失、债权出资存在法律风险、担保法的保护限制、实施机构的范围界定不明、债转股诉讼缺少专门法律规范五个方面,后者包括股东权利落实不到位、股权退出渠道不顺畅、存在恶意逃废债的道德风险、存在定价风险四个方面。最后,通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上一轮债转股的历史经验从完善制度原则、完善具体细则和完善配套制度叁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体来说,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和公平原则;具体细化规则从明确转股债权的范围和条件、量化转股企业的选择标准、明确界定实施机构的范围、限定债转股的比例、债转股方案的批准遵循一致同意原则等方面着手;配套机制应该从债权转让估值和议价机制、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股权退出机制、道德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于海,谢凯彦,杨吉峰,鞠世鹏,刘相兵[6](2017)在《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支持推进以"叁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商业银行债转股再次被提出。本文通过分析首次实施债转股的背景、目标、运行机制、成效及制约因素等,并结合不同模式场景的设定,参照国际债转股经验及做法,提出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面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股权退出渠道不顺畅等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严格甄别企业、坚持市场主导、厘清退出机制、优化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17年07期)

杨阳[7](2017)在《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去杠杆"任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其中商业银行是主导。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的出台背景,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梳理总结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及其对银行的利弊,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对于商业银行厘清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操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7年06期)

张学良[8](2017)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叁期迭加”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渐趋平稳,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也稳步向纵深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GDP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6年保持在6.7%的水平。同时我国产能过剩严重,企业部门财务杠杆高企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攀升,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和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为配合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部门杠杆,化解银行债务风险,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层面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企业降杠杆、去产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5年提出了“多兼并、少破产清算的”的调结构、去产能思路,国务院也在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在里面提出了市场化债转股可作为企业降杠杆的手段,明确了我国新一轮债转股的方式和原则,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和20世纪90年代的政策性债转股不同,最大的特点便是市场化、法制化。政府在债转股过程中,不搞“拉郎配”,不指定债转股企业,只是明确了债转股企业的条件和实施原则。债转股相关事项由银行和企业双方自主协商,采取市场化的形式进行。同时将债转股的标的债权范围扩展至正常贷款,政策层面上也放开了债转股的实施机构,允许商业银行设立专门实施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鼓励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渠道来筹集债转股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企业改革上。《意见》出台后,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宣布成立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作为为企业降低杠杆、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良好的企业降低企业杠杆、缓解企业繁重的财务压力,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未雨绸缪,降低商业银行不良率,化解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进行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政策层面入手,研究当前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从商业银行入手的研究很少,结合操作案例对银行进行债转股分析研究的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试着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这一案例,探讨中国建设银行在对云锡集团进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最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商业银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就商业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第一章,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债转股的研究文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市场化债转股的概述部分。介绍了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原因和特点、实施原则和方式等,为下文分析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实施债转股打下理论基础;第叁章,本文的案例介绍部分。选取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的项目作为案例,介绍了云锡集团债转股的相关背景和模式;第四部分是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进行债转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比如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有无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对在项目的谈判过程中存在的协调风险进行分析,以及今后在持股阶段和股权退出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针对上面分析得出的风险,从中国建设银行在此次债转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出发,分析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在针对对象企业的协调风险上,建设银行多次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获得了云锡集团股东云南省国资委的支持。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设银行与云锡集团约定了出资条件和承诺,并采用市场化筹集资金的形式降低自身的资金约束压力,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为股权的安全退出做了多样化的安排;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本文通过前文的分析,指出市场化债转股为商业银行和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优质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一方面可以减低企业的财务杠杆,帮助其走出困境,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和投资者搭建了投资渠道。通过本文的论述,建设银行在债转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同时由于其风险管理能力的优势又能甄别优质企业,因此对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性较高。针对商业银行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从商业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从商业银行层面出发,对商业银行在选择债转股企业的标准、风险管理及股权退出制度的安排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也对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债转股的相关体系,积极探索债转优先股的方式,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结合案例对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进行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在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对应策略,希望能对以后的商业银行债转股提供经验借鉴。现阶段学术界对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国家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微观层面从商业银行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结合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策略,对以后商业银行市场化进行债转股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但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运用中国建设银行对云南锡业集团债转股进行研究分析时,由于案例出现的比较新,受信息渠道的限制,本文能获得的案例资料不够详尽,相关债转股方案的细节只能通过笔者从互联网搜集,因此有一些研究细节未涉及到,导致信息的宽泛度欠缺。(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7-03-01)

张茉楠[9](2014)在《给市场化的银行业一把“保护伞”》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4年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也呼之欲出。自美国1933年首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全世界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存在“道德风险”的、全额赔付的“隐性”存款保险,如何将隐性担保机制真正转变为显性(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4-01-30)

周友刚[10](2013)在《商业银行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现状、影响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银行业依旧存在大量政府干预,包括资本进入和退出门槛"双高"管制、利率依然不能自由浮动、大型商业银行中的"党管干部"等,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质上离市场化依然有很长的距离。为此,应采取措施降低准入门槛,使银行业对内开放;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使存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并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规范政府行为。(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3年07期)

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为配合“叁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要求,国家开始着手制定有关政策来推进企业去产能从而降低杠杆的步伐。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采用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降低杠杆率,这揭示了我国新一轮债转股的方式和原则,也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完全不同,此次债转股将市场化理念落实到包括操作模式、资金来源、定价方式及股权退出等方方面面,十分具有研究意义。本文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对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下列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自己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阐明自己研究此课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并提出自己的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理论研究,主要对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的含义以及一系列相关理论、以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第叁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目前商业银行推进债转股的难点分析引出本文的重点—定价问题。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是对定价机制的设计,分为债权定价设计和股权定价设计。在债权定价设计中引入了市场化竞价机制并设计了一套债转股项目信用评价体系来帮助完成债权定价;在股权定价设计中,引入债权包概念将债权作为影响股权定价的一个因素进行设计考虑。最后将两个定价整合成为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定价机制并引入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第五部分为全文的结论以及对有关定价方面及推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相关建议。本文对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市场化债转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定价机制提出新的看法并重新设计,意欲为今后商业银行与企业进行债转股定价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的发展提供部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参考文献

[1].史颖.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风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2].李梦婷.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及其定价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3].葛雨茜.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对其绩效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陈松.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研究[J].时代金融.2018

[5].阚竹青.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法律障碍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8

[6].于海,谢凯彦,杨吉峰,鞠世鹏,刘相兵.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7

[7].杨阳.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分析[J].新金融.2017

[8].张学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7

[9].张茉楠.给市场化的银行业一把“保护伞”[N].证券日报.2014

[10].周友刚.商业银行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现状、影响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

标签:;  ;  ;  ;  

商业银行市场化论文-史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