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人民医院615500)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183-02
【摘要】目的观察镇静治疗对ICU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ICU病房危重患者66例给予丙泊酚+芬太尼镇静治疗,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2、24h血糖(G1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01)、血氧饱和度、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值。结果患者在镇静前G1u、E、NE、C01指标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给予镇静治疗后,12hG1u、E、NE、C01指标值明显下降,到24h所有指标接近正常值,镇静后24hG1u、E、NE、C01指标较镇静前与镇静后12h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24h后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治疗可有效降低ICU危重患者的过度应激状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从而可减少应激性溃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镇静治疗ICU危重患者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人的本能反应,是人在感到受到挑战、威胁或对自身生存产生危害时,出现的心理、生理、上的一种变化[1],应激反应表现在身体上可出现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的升高,严重时还会出现应激性溃疡,为救治带来更大的困难,从理论上讲,有效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应激状态,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ICU病房危重患者66例给予镇静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ICU病房危重患者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6.5±25.5)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症给予相应的方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丙泊酚+芬太尼镇静治疗,具体方法为丙泊酚静脉注射0.5-1.0mg诱导1min,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输注速度预设为0.6mg.kg-1.h-1,根据年龄对输入量进行调整,将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镇静前与镇静后12h、24h血糖(G1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01)、血氧饱和度、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镇静前后G1u、E、NE、C01情况进行
从镇静前与镇静后12h、24h患者G1u、E、NE、C01指标变化情况显示,患者在镇静前G1u、E、NE、C01指标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给予镇静治疗后,12hG1u、E、NE、C01指标值明显下降,到24h所有指标接近正常值,镇静后24hG1u、E、NE、C01指标较镇静前与镇静后12h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66例患者镇静前与镇静后12h、24hG1u、E、NE、C01情况比较[例,x±S]
注:和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
2.2镇静前后血压、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比较66例患者镇静前与镇静后12h、24h血压、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显示,镇静24h后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66例患者镇静前与镇静后12h、24h血压、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例,x±S]
注:和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周围紧张的环境、各种治疗设备、灯光、声音会造带经患者感官上的刺激[2],而各种治疗手段如气管插管、引流管、胃管、导尿管等会带给患者身体上的刺激,种种刺激导致ICU患者产生过度的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反应,如不采取有效的镇静措施加以控制,会给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对ICR患者给予镇静治疗是完全必要的。
应激反应会带来身体一系列指标的变化,如造成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升高,继而呼吸、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氧消耗和代谢增加造成小动脉收缩,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应激性溃疡等[3],甚至危及生命[4],为了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本研究对本组66例患者给予丙泊酚+芬太尼镇静治疗,从镇静治疗后患者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呼吸、心率等各指标变化情况显示,患者在镇静前G1u、E、NE、C01指标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给予镇静治疗后,12hG1u、E、NE、C01指标值明显下降,到24h所有指标接近正常值,镇静24h后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镇静治疗可有效降低ICU危重患者的过度应激状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从而可减少应激性溃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永权,金孝嵋.张新露,等.小儿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232—233.
[2]曹宇,刘丹彦,李晓彬.对泊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1):700-701.
[3]杨君,解建.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3):1035—1038.
[4]韩传宗,钱燕宁,周钦海.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J].国外医学麻酵学与复苏分册,2005,26(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