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泽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中医院4325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长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2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5例,其中一组每日蓝光照射6小时(6h组),一组每日蓝光照射8小时(8h组),一组每日蓝光照射10小时(10h组),试验结束后对两组之间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组之间治疗效果比较,6h组与8h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6h组与10h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8h组与10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组之间安全性比较,6h组安全性最高。结论: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疗效,且以每日8小时照射为最优治疗方案。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照射时长
新生儿黄疸是指患儿血中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浓度过高,出现皮肤、巩膜等黄染的情况。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除外生理性黄疸,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了。若皮肤黄染越来越重,甚至出现厌食、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否则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蓝光照射治疗措施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我院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225例,就诊时全身皮肤、眼巩膜都不同程度黄染,(除外感染等其它疾病),血总胆红素含量高于255μmol/L。其中男婴118例,女婴107例;平均年龄(6.5±5.3)天,平均发病时间(3.7±2.2)天。将患儿平均分为三组,三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3组通过纠正水盐平衡等基本临床治疗后,分别每次蓝光照射3小时、4小时、5小时,早7点一次,晚七点一次,每日两次。使用DRAEGER4000LAMP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照射。实际治疗使用瓦数为300W。三组均照射4天,与光照治疗结束后次日早上抽血检查血胆红素含量。并在光照治疗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3疗效诊断标准
痊愈的标准为患儿全身皮肤及眼巩膜黄染全部消退,血总血红素含量达到正常水平(110-160g/L)。有效的标准是全身皮肤及眼巩膜黄染全部或部分消退,血总血红素含量明显降低但未降至正常水平。无效的标准是全身皮肤及眼巩膜黄染未有消退,血总血红素含量与实验前相比没有变化甚至升高。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样本数据使用PEMS3.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三组间患儿光照治疗效果比较6h组总有效率76.0%;8h组总有效率92.0%;10h组总有效率97.3%。8h组疗效最好。详见表1。
3讨论
蓝光光疗操作便捷、效果明显,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
蓝光波峰在425~475nm间,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异构现象,使IXaZ型转换为IxaE型,且在450-460nm效果最明显。后者具有亲水性,可通过胆汁排出到消化道或由肾通过尿液代谢排出。所以说蓝光是进行光疗最合适的光源。三组间患儿光照治疗效果比较,在实验条件内,光照时间的增加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6h组与8h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6h组与10h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8h与10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认为8h与10h组疗效相当,应再根据不良反应判定最优治疗方案。
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上,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增加,6h组与8h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他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表我们发现6h组与8h组不良反应率相当,而10h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前两个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三组治疗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皮疹、发热及腹泻等情况。光疗时应在眼部、会阴部等皮肤敏感部位进行遮罩。一旦皮肤敏感,导致皮疹发生,应当及时停止光疗,视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一旦出现青铜症,应立即停止光疗。
综上所述,结合三组之间患儿光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尽管10h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鉴于其不良反应率较高的情况,建议在临床应用时使用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的8h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潘军,胡江,谢集建.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36-137.
[2]丁彩侠.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2-63.
[3]徐拥军.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治疗及临床观察浅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119.
[4]赵梁育.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原因及诊治分析[J].医护论坛,2010,7(28):159-160.
[5]裴宇,王晓鸣.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09,5(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