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翻译论文_李殿东,陈显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英文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英文,目的论,理论,视域,图式,方法,文化差异。

中英文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李殿东,陈显波[1](2019)在《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看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众多高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进行过进化办学,因此,各大高校为了向外界更好的宣传学校,加快学校朝国际化一流大学发展,在其官方网站上将在原有的中文网页介绍基础上新增设了英文网页。该文将通过简述翻译目的论的含义,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去分析我国目前部分高校网页的中英文对照。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贾梦凡[2](2019)在《中英文化遗产名称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更加蓬勃发展,众多外国的游客都被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吸引,大量的翻译工作也由此产生。文化遗产名称的翻译应该以传播文化为宗旨,传播其中的文化内涵,应该简明准确。然而目前的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翻译错误众多,急需改善。笔者因此列举了其中的翻译错误同时总结了文化遗产名称的几种翻译方法,简要叙述了文化遗产名称的翻译理解和思路,希望能对这方面的中英翻译工作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9期)

李泽虹[3](2019)在《阐释学翻译理论在中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李密《陈情表》的叁种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学翻译理论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阐释学应具备叁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本文以罗经国、赖小琪和David R.Knechtgs叁位译者对李密的《陈情表》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与文本之间的"视域融合"、译者与目标语言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指出文学翻译过程既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又是阐释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洋[4](2019)在《中英文菜单翻译中的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功能翻译派理论,其核心理论是翻译的"目的论"。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翻译的过程应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为参照。由于菜单的翻译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目的性。因此,中英文菜单的翻译就是要再现原文的这种功能,确保两个文本(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在功能上实现对等,这就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所探讨的翻译标准问题,对指导中英文菜单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品位经典》期刊2019年08期)

马兆洋[5](2019)在《从中英谚语的翻译中看中英文思维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话语,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反映。由于各民族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的不同,所以不同民族的谚语也体现着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英谚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找出英文与中文思维方式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8期)

王爱琴[6](2019)在《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基于《小熊维尼阿噗》中英文版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字体与排版的意义及插图的意义两个方面对Winnie-the-Pooh中英文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当儿童文学多模态语篇被翻译之后,其多模态元素可能发生变化,原作中的某种突出性特征在译作中可能由另一种不同的模态进行表达;译作中的插图可能同原作的插图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译文目标读者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原作中图文共建的意义在译作中可能丧失,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的弥补。因此,儿童多模态叙事语篇的译者应有一定的视觉素养和儿童本位的翻译观。(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笑彬[7](2019)在《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0期)

严钦[8](2019)在《文化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构建与传递——以《关于女人(中英文对照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领域对文化图式的研究侧重于文化图式缺省应对,较少有学者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图式的构建方法和传递策略进行研究。以冰心《关于女人(中英对照版)》为例,立足文化图式理论视角,分析总结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图式的构建和传递方法:图式对应则转换文字;图式缺省则补偿图式;图式冲突则注释补充或将之舍弃。(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青平[9](2019)在《浅析中英文互译中习语翻译的常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英文互译中,尤以习语翻译最难。本文基于中英文化背景,提出了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叁种常见的习语翻译方法,同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以期能对中英文互译中的习语翻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5期)

高文,田雨雨[10](2019)在《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翻译是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文化互相交流过程。因此,在理解原来语言与翻译语言时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讨论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提醒英语学习者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他们能够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中英文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更加蓬勃发展,众多外国的游客都被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吸引,大量的翻译工作也由此产生。文化遗产名称的翻译应该以传播文化为宗旨,传播其中的文化内涵,应该简明准确。然而目前的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翻译错误众多,急需改善。笔者因此列举了其中的翻译错误同时总结了文化遗产名称的几种翻译方法,简要叙述了文化遗产名称的翻译理解和思路,希望能对这方面的中英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英文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殿东,陈显波.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看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研究[J].海外英语.2019

[2].贾梦凡.中英文化遗产名称翻译[J].海外英语.2019

[3].李泽虹.阐释学翻译理论在中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李密《陈情表》的叁种英译本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杨洋.中英文菜单翻译中的功能翻译理论运用[J].品位经典.2019

[5].马兆洋.从中英谚语的翻译中看中英文思维的差异[J].校园英语.2019

[6].王爱琴.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基于《小熊维尼阿噗》中英文版的对比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9

[7].刘笑彬.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J].现代交际.2019

[8].严钦.文化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构建与传递——以《关于女人(中英文对照版)》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杨青平.浅析中英文互译中习语翻译的常见方法[J].英语广场.2019

[10].高文,田雨雨.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系统总体结构四、结束语叁环短距离标志设置密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分析先聚类后翻译的多语言标签映射策略首先...4 双串口接口电路

标签:;  ;  ;  ;  ;  ;  ;  

中英文翻译论文_李殿东,陈显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