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也是我国岩溶分布的主要地区。目前探查出的可溶岩面积约占城区面积的10.8%,且多为覆盖型岩溶,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必须借助于勘探手段,才能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或分布情况。如何准确、经济的确定城市地下岩溶性质及位置规模等特征,是当前城市岩溶探测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开展城市岩溶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深圳地区早期曾发生过20多次岩溶塌陷,分布在全市各区覆盖层较薄区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居民房屋倒塌、工程项目停顿等,损失巨大。目前深圳已被划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大,国际影响大,一旦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不可估量的损失。城市作为人口与经济的集中区,塌陷引发的风险最为突出。因此,从防灾减灾角度出发,探明城市地下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开展城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价研究,是确保位于岩溶分布区城市地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本文以深圳某区30km2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学科综合的方法对城市岩溶的探测、发育分布、塌陷风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岩溶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采用了适合城市岩溶的综合探测方法,揭示了地下岩溶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在岩溶塌陷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研究区塌陷点岩溶塌陷的作用机理。基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将城市法定图则应用于风险评价,结合岩溶塌陷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人为条件、承灾体易损性条件,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构建了研究区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型,实现了研究区地面塌陷灾害的风险等级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是:(1)综合研究了岩溶区地质环境背景区域可溶岩为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的大理岩、灰岩,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冲洪积和残坡积下,少量位于石炭系测水组砂岩和花岗岩之下。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的富水程度为中等,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富水程度为贫乏~中等。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存在多条断裂,将研究区与周围切割开。北西向碧岭断裂、北东向的汤坑断裂、北东向的坪山断裂、北西向的咸水湖断裂对区域岩溶发育影响最大。(2)采用了适合城市环境下的岩溶综合探测方法以前期科研成果为基础,遵循重点区域重点调查原则,以探明溶洞、土洞为目标,使用了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弹性波CT、瞬变电磁这四种物探方法以及钻探手段对重点区域展开探测,共完成高密度电法测线48条,地质雷达测线14条,弹性波CT成像3对,瞬变电磁测线2条,地质钻孔共43个。经反复对比试验,综合考虑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研究区岩溶进行探测,对重点区域实施钻探验证,搜集片区已有钻探数据对物探成果进行补充,探明了研究区溶洞的位置、规模、形态及填充,是一种快捷、经济、无损且较好地反映城市地下岩溶信息的有效方案。(3)揭示了城市岩溶发育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岩溶主要是覆盖型岩溶,分布全区。岩溶发育形态以溶洞、土洞、溶蚀溶槽为主,岩溶总体上处于弱~中等发育的水平。溶洞多为半填充、全填充溶洞,从西到东,溶洞填充物呈现出含砾粘性土~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细沙、中粗砂这一变化过程。大部分无填充,半填充溶洞处于发育期。溶洞剖面整体呈现出椭圆形或不规则面状。溶洞总体分布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溶洞发育以小~中型溶洞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及西部,大型溶洞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仅有少量大型、特大型溶洞分布。多层溶洞主要分布在硼茜矿区东侧,牛角龙区域和咸水湖区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岩溶高程分布规律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与区域地势变化一致。岩溶垂向分布规律表现为随深度增加发育逐渐减弱,总体在15~40m埋深范围比较发育,多层溶洞发育深度较浅。随着埋深的增加,小型、中型溶洞比例逐渐降低,而大型~特大型溶洞比例逐渐增加。反映在平面上岩溶发育深度规律为西部发育较浅,中部发育最深,东部发育深度次之。岩溶发育主要受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条件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起主导作用,区域内存在多条断裂构造,在丰富的的地表水系、地下水补给作用下,不仅为地下岩溶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控制了岩溶发育方向。(4)研究了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机理分析得出研究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溶发育、岩性、盖层条件影响,并存在大气降水、地下水位波动、人类抽排地下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了研究区塌陷点受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下降的致塌机理。对咸水湖塌陷点的降雨下渗致塌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在覆盖层较薄的岩溶地区,在降雨或积水影响下,当上部土体达到饱和或有一定深度的降水,土体重度增加,可能发生岩溶地面塌陷。(5)构建了城市岩溶地面塌陷风险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敏感因子分析、专家决策等多种方法,主要考虑了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位变幅、岩溶发育深度这三种基础因子对塌陷的影响,重点考虑到城市岩溶塌陷受人类活动强度这一人为因素的影响,将城市法定图则纳入评价计算,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风险度评价数学模型进行风险性计算,对研究区进行了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无四个风险等级,其中岩溶塌陷的高风险区,面积为2.53km2;中等风险区面积为6.5km2,低风险区面积约为4.74km2。无风险区为研究区内非碳酸盐岩分布区,面积约为15.44km2。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付宇
导师: 黄志全
关键词: 岩溶,探测方法,空间分布规律,塌陷机理,风险评价模型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分类号: P642.25
DOI: 10.27144/d.cnki.ghbsc.2019.000026
总页数: 225
文件大小: 18892k
下载量: 17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大型溶洞桥梁跨越技术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20(01)
- [2].富水溶洞对隧道白云岩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 建筑施工 2019(12)
- [3].岩溶隧道施工中溶洞跨越技术方案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19(11)
- [4].巨型溶洞回填处置与超厚回填体沉降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03)
- [5].安平隧道顶端溶洞对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0(01)
- [6].隧道工程中溶洞施工主要技术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1)
- [7].隧道溶洞的超前探测及处治方案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5)
- [8].下部溶洞对抗滑桩的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9].双液注浆技术在某串珠溶洞地层的运用[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07)
- [10].多溶洞地层桩端极限承载力下限有限元法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06)
- [11].文家坝一矿主平硐穿越特大型溶洞设计方案研究[J]. 煤炭工程 2020(07)
- [12].灌注桩地底溶洞检测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4)
- [13].基桩下伏矩形溶洞稳定性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04)
- [14].露天矿山溶洞探测与治理研究[J]. 现代矿业 2020(08)
- [15].水平溶洞对隧道施工影响的数值分析及工程应对措施[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20(07)
- [16].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巨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9(06)
- [17].大型溶洞桩基施工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4)
- [18].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大型溶洞的综合预报及治理方案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15(02)
- [19].注浆技术在处治隧道底部隐伏溶洞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5(03)
- [20].中国的溶洞“明星”[J]. 科学启蒙 2020(02)
- [21].溶洞遐思[J]. 诗选刊 2020(07)
- [22].龙潭溶洞[J]. 星星(上旬刊) 2014(06)
- [23].川南兴文溶洞[J]. 四川文学 2010(09)
- [24].高速公路隧道内桥梁跨越溶洞设计[J]. 交通世界 2020(Z1)
- [25].前方大型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0(03)
- [26].湖北某公路隧道大型溶洞成因研究[J]. 路基工程 2020(03)
- [27].公路隧道贯穿型溶洞跨越式桥梁施工技术探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9)
- [28].溶洞桩基处理方法技术探讨[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12)
- [29].某运营高铁隧道上部大型溶洞演化致灾与处置方案研究[J].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0(01)
- [30].高山隧道巨型溶洞回填处置技术研究[J]. 公路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