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前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书法,舞蹈,儿童,互联网,文化,美育,范式。
审美前瞻论文文献综述
陈路芳[1](2019)在《舞蹈即兴在儿童审美教育中的前瞻猜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舞蹈即兴对舞蹈普及的助燃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研究总是朝向更为坚深的核心层级发展,因而伴随着时间推移,事物的变化总是在本质内部前进动因的相互推动过程中徐徐航行。而舞蹈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下的具象形式,同时它又属于艺术门类这种上层建筑下的子系统,自然而然也遵循着人类不断演进与自我更新、发展的逻辑规律。舞蹈在经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发展之后,进入到现代文化概念与范畴,不得不说是时代产物下的形式反映。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民国至五四再到今天的学科门类的缜密逻辑表现,始终都受着西方教育思维的影响,那就是学科分类的逻辑法则,在这一思想的影响而建立起(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4期)
王学海[2](2014)在《篆刻与印章的当代审美:记忆,前瞻与体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历史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的,文字作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文明的象征、智慧的体现。而中国的篆刻,又紧紧地与中国的文字粘贴在一起,形成一种血肉的关系。所以,对篆刻的认识,既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虽然文字的出现,主要在于占卦和纪事,印章的初(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4-03-14)
[3](2014)在《微电影笔谈:微电影的观念、审美、现状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融媒时代的当下中国,方兴未艾的微电影创作成为新媒介语境下的一道亮丽风景和众生话语的喧哗之地。然而,对微电影的观念与审美、内涵与外延、现状与前瞻却是争议不断、纸屑纷飞的。在此笔谈中,专家学者和莘莘学子对当下微电影潮流见仁见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周维军[4](2008)在《网络书法的审美范式及其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报刊书法的蓬勃发展,网络书法近年成为引人注目的书法景观。书法网页正一天天挤占着报刊纸页,宣纸与毛笔正一点点让位于鼠标与键盘,传统书法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裂变:从读纸向读屏过渡,从被动阅读转向在线交互,从精英言论回归民间话语,从宏大叙事逆转为自娱娱人,等等。因此,对近年网络书法的发展作回顾性省思与探讨性前瞻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对网络书法的审美范式及其和谐发展作扼要探索。(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书法》期刊2008年08期)
何池友[5](2003)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表现。相对于感性生命受到过分贬斥和压抑的传统文化,当代大众文化的生活原生态性所体现出的生命的解放与狂欢则充分尊重了最多数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能为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尽管如此,由于文化工业的消费性与市场化对深度人文关怀的侵蚀,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体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消解了精英文化本应坚持的人文批判精神。针对当前大众文化的感性沉沦,应该重申文化的审美精神。正因为传统文化有着长远深厚的人文精神渊源,既是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又是当前中国大众和知识分子回避体制文化的共享空间,所以,出于对八十年代现代性激进运动的反思和深厚的民族认同情结,大众文化救赎的希望便很自然地落在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转换之上。在当代文化建构的总体背景下对大众文化作审美前瞻时,除了承认文化的民族认同能促成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现代转换、进而在一定程度救赎大众文化的审美沉沦之外,更应该强调以最具人文自觉意识的精英文化为“阿基米德基点”,从纵向贯通文化的传统与现实,把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在大众文化的更新演进中,发挥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当代意义;从横向上融合文化的叁个层面,既要鼓励和发扬大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以突破体制文化审美观念的滞后性与箝制性,又须引导和制约大众文化中泛滥成灾的审美需要,在合理承认感性欲望的基础上实现审美超越。(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吴绍全[6](2000)在《新世纪文艺与审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我国未来文艺与审美发展走向与格局、市场竞争制约下文艺潮流运动的趋向与特点以及应建设怎样的美学与文艺等问题作学术展望,探究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宋生贵[7](1994)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前瞻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前瞻研讨会综述宋生贵为进一步繁荣和深化我国的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工作,汕头大学国家“八五”重点规划“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课题组与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委员会于1994年10月21日—23日在北京共同举办“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前瞻”学术研讨会。50...(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1994年12期)
审美前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历史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的,文字作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文明的象征、智慧的体现。而中国的篆刻,又紧紧地与中国的文字粘贴在一起,形成一种血肉的关系。所以,对篆刻的认识,既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虽然文字的出现,主要在于占卦和纪事,印章的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前瞻论文参考文献
[1].陈路芳.舞蹈即兴在儿童审美教育中的前瞻猜想[J].大众文艺.2019
[2].王学海.篆刻与印章的当代审美:记忆,前瞻与体悟[N].中国艺术报.2014
[3]..微电影笔谈:微电影的观念、审美、现状与前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周维军.网络书法的审美范式及其前瞻[J].青少年书法.2008
[5].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
[6].吴绍全.新世纪文艺与审美前瞻[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7].宋生贵.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前瞻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