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导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弹,舵机,观测器,角速度,效应,刚体,头罩。
旋转导弹论文文献综述
刘郑州[1](2019)在《旋转导弹:高性价比的防空利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据美媒报道,美国雷神公司将向美国海军交付了海拉姆Block2舰载旋转防空导弹的改进型。该导弹通过升级射频接收器,改进控制系统和加强发动机,拦截成功率和射程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什么是旋转导弹?这种导弹又有哪些优势?旋转导弹是指飞行过(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10-19)
李想,姜毅,马立琦,周帆,黎兰[2](2019)在《考虑舵机动力学的旋转导弹指令限幅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送到导弹舵机的指令需要根据舵机的输入范围对指令的幅值进行限制。对于旋转导弹,其输入到舵机系统的指令一般为正弦形式,通常的限幅方法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相位滞后,而且由于不考虑舵机动力学特性,会产生较大的跟踪误差。针对这一缺陷,结合旋转导弹指令特性和舵机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考虑舵机动力学的旋转导弹指令限幅方法。该方法将对舵机动力学的补偿结合到对舵机指令限幅的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限幅方法在实现限幅的同时,减少了由于舵机动力学导致的跟踪误差,为旋转导弹的控制建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于家福,邢朝洋,朱政强,孙鹏[3](2019)在《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在旋转导弹稳定回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旋转导弹稳定回路中,采用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用于弹体偏航角速度的测量,偏航角速度传感器是旋转导弹控制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技术方案,解决了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正交耦合、力学环境适应性、波形畸变等问题,实现了旋转导弹偏航角速度信号的精确测量。(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9年02期)
陈尔康,廖欣,高长生,荆武兴[4](2018)在《考虑刚体运动与弹体变形耦合效应的旋转导弹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导弹结构细长,具有较大弹性,结构低频振动易与刚体运动相互耦合。为更好地研究旋转导弹的动力学特性,对考虑刚体运动与弹体变形耦合效应的旋转导弹动力学建模问题展开研究。引入瞬态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弹性旋转导弹的惯性耦合完整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弹性变形对质量特性的影响,能够完整描述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间的耦合效应。在不同假设下,将惯性耦合完整模型简化后可得到弹性耦合简化模型和非惯性耦合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简化模型,惯性耦合完整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描述旋转导弹的运动,而刚体运动与弹体变形耦合效应在旋转导弹建模和分析中不可忽略,需要加以考虑;在旋转导弹运动稳定情况下,3种模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姿态运动上,而在弹性变形上的差别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云阁,马建伟[5](2018)在《旋转导弹控制器模型设计的半实物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使用C语言编写嵌入式软件的工作量大、寄存器配置相对复杂等问题,结合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实现了控制算法从数学模型到嵌入式软件的无缝转化。首先,建立Matlab/Simulink模型,并自动生成代码,然后将该代码加载到控制器硬件中,并将控制器实物接入xPC半实物仿真系统,参与硬件在回路仿真实验。根据xPC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的设计,使得旋转导弹能够保持飞行姿态稳定,验证了基于模型设计的优势。在导弹飞控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将Matlab/Simulink模型嵌入控制器实物中验证,可缩减研发周期,节约经费,提高效率。(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陈尔康,廖欣,高长生,荆武兴[6](2018)在《旋转导弹喷气阻尼效应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导弹在主动段不仅受到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作用,还受到质量特性变化和喷气的影响。为研究旋转导弹在主动段的运动特性,对其喷气阻尼效应进行了建模与分析。首先,将旋转导弹看作连续质点系,根据变质量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同时考虑气动力矩、喷气阻尼效应和变质量特性的旋转导弹动力学方程;然后,分别对喷气阻尼效应和非线性变质量特性作用下导弹自旋转速和锥形运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喷气阻尼效应和气动力矩共同作用下旋转速度的表达式,并分析了锥形运动的稳定性,得到了稳定的充要条件;最后,利用数值仿真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喷气阻尼效应和变质量特性会影响导弹的自旋转速和锥形运动特性;若要保持导弹转速不变,应使药柱半径略小于发动机喷口截面半径,而喷气阻尼效应增大了锥形运动的阻尼,有利于保持锥形运动的稳定;质量特性的非线性变化能使锥形运动更快收敛;喷气阻尼效应和变质量特性对旋转导弹运动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在设计和分析中应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徐科杰,王学德,张超,张隽研,王锌晨[7](2018)在《低速旋转导弹滚转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旋转以及尾翼斜置角对尾翼式导弹滚转特性的影响,基于叁维非定常N-S方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旋转弹的滚转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适用于小尾翼斜置角、低转速情况下的滚转力矩系数以及平衡转速的经验公式,以美国陆-海军动导数计算标模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较高计算精度。模拟研究表明:滚转力矩系数随转速呈线性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洋,张璐华,廖欣,陈兵,倪旖[8](2018)在《基于侧向力的垂直发射式旋转导弹空中转弯控制方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RAM BLOCK 2旋转导弹为模型,优化基于侧向力的空中转弯控制方法,通过协调转弯控制精度、导弹结构布局以及转弯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脉冲发动机数量。并通过阻尼回路设计、脉冲发动机布局设计以及角度控制参数设计,优化原控制方案中出现的姿态振荡、侧向推力过剩以及纵侧交联耦合等问题,有效缩短了导弹的空中转弯时间,提高了俯仰到位角精度,大大提升了垂直发射方式下导弹的近界、低空作战性能,进一步奠定了舰载末端旋转体制防御武器垂直发射方式的应用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6期)
陈阳,马建伟[9](2018)在《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旋转导弹动态逆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间尺度分离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旋转导弹分层控制模型。针对旋转导弹旋转带来的横向与纵向之间的交叉耦合利用动态逆方法进行解耦控制,针对旋转导弹旋转带来的气动参数对外界变化敏感的特点,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跟踪气动参数敏感变化量,设计了旋转导弹动态逆控制器。并基于Lyapunov方法,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证明。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动态逆与观测器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控制方案更加有效地克服了滚转带来的耦合,同时相对于纯动态逆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8期)
王波兰,李克勇,杨永强[10](2017)在《近程/末端防御旋转导弹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程/末端防御旋转导弹发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旋转导弹的发展现状,给出了先进旋转导弹的采用光电制导体制、对武器系统依赖小,响应快速、抗饱和攻击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拦截概率高,多平台扩展使用方便等主要特点。归纳了旋转导弹的通过弹体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导弹总体性能、由单模制导向复合制导方向发展、采用新型控制方式扩展旋转导弹的能力、进一步降低旋转导弹的成本,以及导弹武器智能化等发展趋势。讨论了旋转导弹未来发展需突破的大过载设计、非定常气动力预测、多模复合制导、鲁棒自适应控制、智能化,以及低成本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分析了相应的技术解决途径。综述对旋转导弹的后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7年S1期)
旋转导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输送到导弹舵机的指令需要根据舵机的输入范围对指令的幅值进行限制。对于旋转导弹,其输入到舵机系统的指令一般为正弦形式,通常的限幅方法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相位滞后,而且由于不考虑舵机动力学特性,会产生较大的跟踪误差。针对这一缺陷,结合旋转导弹指令特性和舵机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考虑舵机动力学的旋转导弹指令限幅方法。该方法将对舵机动力学的补偿结合到对舵机指令限幅的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限幅方法在实现限幅的同时,减少了由于舵机动力学导致的跟踪误差,为旋转导弹的控制建立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导弹论文参考文献
[1].刘郑州.旋转导弹:高性价比的防空利器[N].中国航天报.2019
[2].李想,姜毅,马立琦,周帆,黎兰.考虑舵机动力学的旋转导弹指令限幅方法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9
[3].于家福,邢朝洋,朱政强,孙鹏.MEMS偏航角速度传感器在旋转导弹稳定回路中的应用[J].导航与控制.2019
[4].陈尔康,廖欣,高长生,荆武兴.考虑刚体运动与弹体变形耦合效应的旋转导弹动力学建模[J].兵工学报.2018
[5].高云阁,马建伟.旋转导弹控制器模型设计的半实物仿真[J].测控技术.2018
[6].陈尔康,廖欣,高长生,荆武兴.旋转导弹喷气阻尼效应建模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7].徐科杰,王学德,张超,张隽研,王锌晨.低速旋转导弹滚转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8].张洋,张璐华,廖欣,陈兵,倪旖.基于侧向力的垂直发射式旋转导弹空中转弯控制方法优化[J].科学技术创新.2018
[9].陈阳,马建伟.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旋转导弹动态逆控制器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10].王波兰,李克勇,杨永强.近程/末端防御旋转导弹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J].上海航天.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