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拓扑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拓扑,结构,构型,无人机,电平,谐振。
拓扑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1](2019)在《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支持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引入辅助开关管来改变多谐振腔单元的结构,进而在不同应用场合下表现出自适应的谐振特性。其中,含双变压器的多谐振结构用来满足高电压增益的需求,而五元件多谐振结构则工作在额定点处以保证高效率转换。此外,通过对变换器谐振频率点和峰值增益点位置的合理设计,变换器获得了在狭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宽电压增益范围和高转换效率的优点。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变换器的性能和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一台额定功率为500W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当输入电压从80~600V变化时,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400V恒定不变,其最高变换效率达到97.93%。(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议锋,陈博,吕雯,董时萌,杨良[2](2019)在《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它是将两种简单谐振结构相结合,利用辅助开关管控制变换器的等效电路结构。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LLC模式,实现高效率运行;在输入电压偏高时,自动切换至LCCL模式,以在获得较宽电压增益范围的同时仍维持较高效率。进一步地,对电路的损耗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选取两种模式效率曲线相交处为模式切换最佳点,为变换器工作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了验证所述变换器原理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输入电压从110V变化至400V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始终维持在200V,对应的电压增益从1.8至0.5;变换器效率始终维持在高于90%的较高值,最高可达97.5%。变换器这种在宽增益范围维持高效率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等对电压范围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陈霄,严永辉,王黎明,李平[3](2019)在《小波变换在供电网络拓扑辨识波形特征提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进入深化应用阶段,低压配电网全景感知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已大势所趋,低压配电网动态供电网络拓扑结构是智能台区深化应用的基础,而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在线识别一直是各供电企业的一大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的低压智能台区识别方法并研制了该系统。系统由智能感知终端、分支箱监测单元、表箱监测单元叁部分组成,设备之间信息交互采用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智能感知终端采用集中调度方式依次通知所辖设备发送脉冲电流特征信号,智能感知终端及分支箱监测单元的识别模块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技术自动识别脉冲电流特征信号,实现了低压智能台区隶属关系的自动识别。MATLAB仿真和现场试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特征信号,可建立完整准确的动态供电网络拓扑结构,有效解决了载波识别技术跨台区通信串扰难题,为实现低压智能台区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配电网的支撑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罗全明,黄健,何青青,周雒维[4](2019)在《基本直流/直流变换器及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拓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C/DC变换器及DC分布式电源系统已在很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系统研究基本DC/DC变换器及DC分布式电源系统的拓扑构建规律及方法。首先,将基本DC/DC变换器按功能划分为输入、变换及输出共3个级联单元,每个单元有电压型及电流型之分;其次,根据电路理论得到相应拓扑构建原则,并构建电压–电压、电流–电压、电流–电流、电压–电流4类基本DC/DC变换器;对电压型和电流型变换单元的变压、变流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到12种基本DC/DC变换器拓扑及其输入、输出、开关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拓扑构建原则,构建基本DC电压型和电流型分布式电源系统,并得到简化的DC电压型和电流型分布式电源系统。以大功率LED驱动为例,研究简化DC电流型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应用,给出相关仿真及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陆灏,武保东[5](2019)在《多种阻抗网络升压变换器拓扑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Z源升压变换器存在输入电流断续,冲击电流过大,升压能力不足,电容稳态电压过高等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多种改进型阻抗源升压变换器,这些拓扑结构各异,性能有所差别,难以选出较为理想的拓扑结构。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多种阻抗网络升压变化器进行简要介绍,对比分析了各种阻抗源拓扑的性能及优缺点,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波形分析,综合考虑各种阻抗源拓扑性能、成本等优缺点,得出较优拓扑。(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徐浩歌,项基,李楚杉[6](2019)在《一种混合型ANPC叁电平变换器拓扑和调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电平变换器在中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的广泛应用对变换器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使变换器在大功率高速传动领域稳定可靠工作,在有源中点钳位(ANPC)叁电平变换器拓扑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一种由SiC和Si器件构成的混合型ANPC叁电平拓扑。首先,详细分析了混合型ANPC拓扑的工作模态,深入研究了SiC器件在高频状态工作,Si器件在工频状态工作的调制策略;继而分析了在相应调制策略下拓扑的换流过程;最后,分别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构建混合型ANPC叁电平拓扑仿真模型,在高压大功率条件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调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6期)
李鑫彪,张雷[7](2019)在《基于Buck拓扑结构的DC-DC变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开关变换器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应用广泛等特点,介绍一种基于典型Buck拓扑结构的非隔离DC-DC开关变换器设计。通过对设计需求的分析,确定以TI公司LM27403控制器为基础的硬件设计方案,经仿真分析及参数优化,在保证该设计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使开关变换器获得了更好的动态性能及较高的转换效率,同进也结合其实际工程表现验证了系统特性。该变换器具有功率密度大、调整率好、效率高、纹波小、输出电压可调等特点,可广泛应用到电子技术各研发及生产领域。(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9年03期)
张伯伦[8](2019)在《直流微电网模块化DC-DC变换器拓扑与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环境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有效、灵活和可靠地利用分布式能源发电,近年来对直流微电网的研究越来越广泛。DC-DC变换器是直流微电网中重要的电力电子设备,是电能变换与潮流控制的核心装置。而将DC-DC变换器模块化后,可以实现直流微电网系统容量扩展,提高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在直流微电网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子模块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比不同拓扑的开关元件电流应力、电压应力,推导出电流、电压峰值系数以及纹波与占空比之间的关系。根据开关管应力大小、电流、电压峰值系数等参数,选定了半桥DC-DC变换器作为最优的子模块结构,并提出一种级联型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由于通过单个半桥DC-DC变换器电流谐波含量较大,为此采用叁个半桥DC-DC变换器多重连接作为子模块可有效减少谐波含量,降低损耗。随后对比分析了子模块和单个半桥DC-DC变换器的电流脉动、电流谐波和电压纹波,进一步证明所选拓扑的优越性。其次,结合储能装置的特性和直流微电网的平抑尖峰负荷的需要,提出了储能装置经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阶段充电控制策略和采用基于低通滤波原理的放电控制策略。所提策略可以使得储能系统能够快速跟踪负载功率变化、平抑尖峰负荷,还可以延长储能装置寿命。然后,根据直流微电网不同的工况,针对模块化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以采样平均电流结合双环反馈的控制方法,加快模块化DC-DC变换器电流的动态响应。并实现当低压侧功率变化时,子模块可以动态投切以及稳定高压侧(直流母线)电压,确保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随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引入Lyapunov“广义能量”函数,使得多个子模块在激励信号不相同、内部参数匹配度不高情况下,也能快速实现均流,可有效防止模块化DC-DC变换器中器件因过载而损坏问题。接着,研究了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推导出了ZVZCS下的开通条件和软开通的范围。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本文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拓扑和控制方法,提出了最优的子模块拓扑并推导出应力、电流谐波、电压纹波表达式,充分证明所选拓扑的合理性。针对拓扑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充分验证了可行性,为模块化DC-DC变换器后续研究和推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6)
郭攀[9](2019)在《叁相软开关变换器拓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叁相DC/AC逆变器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其正朝着更高的开关频率,更大的传输功率和更优异的性能的方向发展。开关频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的开关损耗问题也变得极为突出。为此软开关技术被提出,并在叁相逆变器中得到了应用。典型的直流环节谐振型软开关逆变器在主电路IGBT关断时,通过并联缓冲电容来实现主电路IGBT的ZVS关断,当并联电容值较小时仍具有较大的关断损耗;典型的交流环节谐振型ZCT软开关逆变器的主电路IGBT的开通过程可实现ZCS开通,但仍具有一定的开通损耗。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ZVS开通ZCS关断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的逆变器可以完全消除主电路IGBT的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结合本文提出的改进的PWM控制策略,可进一步降低逆变器系统的整体损耗。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拓扑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对以上软开关和硬开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损耗计算和对比,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所对比的各种负载电流和主电路开关频率下,本文提出的新型软开关逆变器的损耗最小,并且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本文提出的新型ZVS开通ZCS关断软开关逆变器降低损耗的能力更加突出。本文对提出的新型ZVS开通ZCS关断软开关逆变器搭建了实验样机,通过实验证实了该软开关逆变器能大大降低主电路IGBT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同时实现辅助开关的软开关动作的特性,验证了所提拓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2)
刘流,梁晓龙,张佳强,何吕龙,侯岳奇[10](2019)在《切换通信拓扑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构型变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切换通信拓扑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构型变换控制问题。基于一致性控制理论,对具有2阶积分特性的无人机集群设计了构型变换控制协议,为使无人机集群能够实现特定构型变换并保持特定速度,在控制协议中引入编队参考向量。给出了在通信拓扑切换情况下无人机集群实现特定构型变换并保持特定速度的充分必要条件。在通信拓扑图保持连通的条件下,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无人机集群系统稳定性,并利用代数黎卡提方程理论给出了控制协议中参数矩阵的设计方法。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协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拓扑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它是将两种简单谐振结构相结合,利用辅助开关管控制变换器的等效电路结构。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LLC模式,实现高效率运行;在输入电压偏高时,自动切换至LCCL模式,以在获得较宽电压增益范围的同时仍维持较高效率。进一步地,对电路的损耗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选取两种模式效率曲线相交处为模式切换最佳点,为变换器工作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了验证所述变换器原理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输入电压从110V变化至400V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始终维持在200V,对应的电压增益从1.8至0.5;变换器效率始终维持在高于90%的较高值,最高可达97.5%。变换器这种在宽增益范围维持高效率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等对电压范围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拓扑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王议锋,陈博,吕雯,董时萌,杨良.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陈霄,严永辉,王黎明,李平.小波变换在供电网络拓扑辨识波形特征提取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9
[4].罗全明,黄健,何青青,周雒维.基本直流/直流变换器及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拓扑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陆灏,武保东.多种阻抗网络升压变换器拓扑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徐浩歌,项基,李楚杉.一种混合型ANPC叁电平变换器拓扑和调制策略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7].李鑫彪,张雷.基于Buck拓扑结构的DC-DC变换器设计[J].微处理机.2019
[8].张伯伦.直流微电网模块化DC-DC变换器拓扑与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9].郭攀.叁相软开关变换器拓扑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10].刘流,梁晓龙,张佳强,何吕龙,侯岳奇.切换通信拓扑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构型变换控制[J].兵工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