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平凉744000)
(2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针对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74例艾滋病病人给予分析,平均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选择针对性护理,能够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针对性心理护理;HIV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46-02
引言
艾滋病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致病病毒属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为人们以及社会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造成许多人“谈艾色变”。所以,社会上艾滋病患者遭受歧视,大部分艾滋病病人均产生不良情绪,不但承受身体痛苦,还须承担严重的心理压力[1]。该报告中,选择74例艾滋病病人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疾控中心管理的74例艾滋病病人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均满足艾滋病的诊断要求。男63例,女11例,年龄22~67岁,病程1~15年。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情况,差异不大,具有临床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针对性心理护理。
1.2.1形成融洽的护患模式融洽的护患模式与强烈的信任感,属于心理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艾滋病病人更需要护士的关心爱护,应积极和病人进行交流,给予精神支持与鼓励。正视对待病人。与病人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做到不害怕,不歧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病人。为病人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同时通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高度的责任感,赢得病人的依赖,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与艾滋病病人进行交流时,采取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为其介绍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以及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促使其纠正不良情绪,正视疾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进而早日康复。
1.2.2尊重患者重视对于患者隐私的保护,全面认识到其对于隐私保护的需要。同时使其了解到此病具有隐私性,必要时可选择承诺的方法,让其主动诉说心理感受,进而助于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有效增强治疗效果。
1.2.3针对性心理干预按照艾滋病病人的实际病情与身体等特殊性,护理人员须综合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从而详细清楚病人的心理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计划,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可以增强病人的心理保健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2]。
1.2.4情绪疗法为了避免病人发生应激反应,对熟悉病人的具体心理情况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实施护理服务,保持连续性,经过长期的心理疏导,解除病人的自卑,害怕,压抑失望的负面心理。让其慢慢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的平稳。遇到突发的应激情况,可以自我进行疏导,不会发生过激行为。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病人的心理问题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施χ2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心理情况,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1。
3.讨论
艾滋病是由于人体内的T细胞受到损坏,机体防御能力减弱至出现缺陷的传染性疾病。当前,国内的艾滋病起病率不断升高,预防艾滋病成为了国家的工作内容。其感染性强,治愈率小,同时还能够经过血液与性生活等方式传播[3]。为了显著的防治艾滋病,人们必须掌握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掌握其传播方式,降低或隔断艾滋病的传播,解除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进而达到有效防治效果。重视改善艾滋病病人的负面情绪,例恐惧,孤单,自卑绝望等。能够缓解其心理负担,平复其激动情绪。预防艾滋病,不但重视治疗,同时还应重视预防,科学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效果显著。采取心理指导,和病人形成和谐的护患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促使艾滋病患者保持心理健康。该报告结果说明了,经过对比两组病人的心理情况,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总的来说,对于艾滋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不良情绪,确保其心理健康,促进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工作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耀海.对2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电子期刊,2017,4(22):6-8.
[2]殷红,俞敏华.43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们冲国医药指南,2016,23(10):4-7.
[3]袁立荣,展中平.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5,5(2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