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道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之歌,鸳鸯蝴蝶派,自我,青春,歌剧,知识分子。
林道静论文文献综述
杨希帅[1](2019)在《在历史中不断成长的女性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七年文学中,《青春之歌》是少有的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这部带有作者杨沫自传意味的作品一经问世,不仅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在日本也引起了青年人的热议。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任何一部当代文学史着作都会把它作为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一进行讲(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8-28)
孟庆楠[2](2019)在《从叁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是杨沫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走向革命的成长故事。在她成长的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主人公林道静叁重人格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她爱情、事业以及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本文以弗洛伊德的叁重人格结构学说对林道静的形象进行解析。(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3期)
陈卫卫[3](2019)在《永远的“林道静”——谢芳的养生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大影迷的心目中,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是"永远的林道静"。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谢芳,依然精神矍铄、青春不谢,她的养生之道在于积极乐观、静心钓鱼、放声歌唱、养花种草和快乐写作。对于养生,谢芳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人老了,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退休生活是人(本文来源于《养生月刊》期刊2019年05期)
乔霞[4](2019)在《革命背景下的女性成长道路比较——以林道静与田苏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道静和田苏菲作为同属于艰难革命年代下女性成长故事人物系列,二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成长道路。这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暗含了内在的必然性,从中可以窥视到女性成长道路的异质性以及其中蕴藉的不同价值标准和巨大思维差异。文章通过对照这两个女性人物,关注女性成长道路的不同选择,探寻女性独立人格的真正确立有赖于自我心灵的觉醒,勇敢迈向社会以及女性话语的重建。(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叶华玲[5](2018)在《论《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思想转变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以女主人公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个性解放到献身革命的人生旅程。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过程与其感情经历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林道静的叁段感情经历来看她的思想转变历程。(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36期)
王玉婷[6](2018)在《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的角色演唱塑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青春之歌》是由着名作家杨沫女士创作的长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剧于2009年9月16日在北京大学成功首演,赢得了教育界、艺术界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赞誉,被喻为中国歌剧产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优秀、能够传世的上佳作品之一。当前,歌剧《青春之歌》主要有北京大学歌剧院和中国歌舞剧院联合编排,并由金曼、戴玉强主演和陈小朵、王泽楠主演两个版本,特别是在该剧中林道静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对其角色演唱塑造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首先根据歌剧《青春之歌》的时代背景、剧情介绍及林道静人物形象来对歌曲《青春之歌》进行概述,并对林道静的人物形象进行定位。其次,本文选取经典唱段《崭新的世界》及《永别了我爱的人》进行细致分析。再次,本文将总结金曼和陈小朵饰演的林道静的形象塑造演唱分析。最后,将根据金曼和陈小朵饰演林道静角色的情感把握两者之间的交织性,以进一步探究二度创作中角色形象的戏剧性冲突与林道静角色演唱塑造的比较,从歌唱技术对演唱的反作用、不同风格作品中音色的调整、舞台表演中如何突破自我叁个方面对舞台实践展开分析,并就扎实的演唱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文化修养及完美的舞台实践对舞台表演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实践演唱进行了深入思考,力求能够弥补对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角色演唱塑造的研究空缺,为更好地弘扬我国民族歌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8)
杨攀丽[7](2017)在《从林道静看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对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描写隐喻了知识分子改造与自我改造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林道静自我积极转变和伴侣的影响与引导两个方面探究林道静的成长之路,以期略窥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之路。(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5期)
祖明庄[8](2017)在《淮海戏《林道静》排演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优秀的剧目取决于情节的铺垫和全篇结构的设计(即谋篇布局),而一出戏的演出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每个演员的个性化人物塑造和细腻传神的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应高于生活,这是任何一个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应秉承的不二原则。在新编剧目《林道静》之卢嘉川的人物塑造上,我就有很深的体会和认识。扮演好这个人物,演好这出戏关乎该剧目的成功与否。如何愈演愈好,每天都要做到从新的发现中去深入领悟、提升。(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瑶瑶[9](2017)在《论当代小说中女学生双重性别特征——以《青春之歌》的林道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道静是一名在五四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女学生。她身上有着"五四"精神的内核,但构成其性格特征的因素并不是一维的,而是多元复合而成。她既有五四青年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又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懦弱与迟疑倾向。这双重性格在深层次上其实是心理上双重性别的外在表现。在林道静走向革命的过程中,她的身上的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融汇在一起,共同构成她复杂的形象特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06期)
李玉霞[10](2017)在《我眼中的林道静》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成长为主线,揭示了一代女性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书中主要描写了叁个与她密切相关的男人: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通过描写他们之间或多或少的感情以及对林道静的影响,塑造了一个革命青年。林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而是保持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和放弃的,并最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革命的战线上。(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7年02期)
林道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春之歌》是杨沫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走向革命的成长故事。在她成长的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主人公林道静叁重人格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她爱情、事业以及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本文以弗洛伊德的叁重人格结构学说对林道静的形象进行解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道静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希帅.在历史中不断成长的女性主体[N].文艺报.2019
[2].孟庆楠.从叁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3].陈卫卫.永远的“林道静”——谢芳的养生之道[J].养生月刊.2019
[4].乔霞.革命背景下的女性成长道路比较——以林道静与田苏菲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叶华玲.论《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思想转变历程[J].长江丛刊.2018
[6].王玉婷.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的角色演唱塑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7].杨攀丽.从林道静看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J].明日风尚.2017
[8].祖明庄.淮海戏《林道静》排演札记[J].剧影月报.2017
[9].张瑶瑶.论当代小说中女学生双重性别特征——以《青春之歌》的林道静为例[J].大众文艺.2017
[10].李玉霞.我眼中的林道静[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