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招商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

烟台招商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

戴叁军[1]2003年在《烟台招商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以从为社会提供传统运输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由运输和信息两大平台组成,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已发展成为适应世界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产业,成为除了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叁利润源泉。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发展的必然阶段。在本世纪,物流业将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并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在国内,尤其是烟台的物流产业发展还是比较落后,但是,作为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内陆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烟台市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特殊优势。招商集团下属的烟台海通工业园在烟台市的物流业发展中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建立烟台招商物流中心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必然之举,必将对烟台市的物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建立物流中心的基础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分析,论证了在烟台建立招商物流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建立后的市场基础和功能定位,最后通过对本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指出该项目建设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总之,本文的研究必将对招商集团高层下定决心,进军烟台物流市场这一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起到决策辅助作用,并进一步推动烟台海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张继良[2]2012年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运输网络的动态变化,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经转运点的作用逐渐减弱,港口已经成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方面的作用不断突出。基于腹地经济的发展,以该经济区域发展为基础的多个港口之间的竞合发展也成为学术界研讨的热点问题。港口物流系统是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同时它又是联系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重要桥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研究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式,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并进行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绩效的评价,对于港口不断完善自身物流系统,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协同论、博弈论、竞合理论等基础理论,对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港区联动发展、港口物流参与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港口物流竞合发展战略定位和竞合策略;提出适合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港口竞合模式,并进行了博弈分析;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及评价矩阵,并借助多层次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港口群——山东半岛港口群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SWOT分析研究,我国港口物流系统发展中的劣势是关键所在,港口纵横竞合的影响因素很多,港口自身竞争力(即纵向竞合)的优劣对其横向竞合的影响是很大的。提出要达到战略目标,扭转型战略更适合我国当前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2)经实证计算发现:港口与第叁方物流公司合作前后总收益差大于零,证明其纵向竞合是有效的;该模型可有效解决合作各方的利润分配,充分表明本文研究的这种虚拟合作联盟对现实操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通过敏感度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港口竞合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纵横竞合所有相关因素;纵横竞合有效度同港口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的效益同方向变化;港口自身的发展对港口效益的影响最大。(4)本文研究分析了港口的区位和层次,架构并建立了叁层次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和评价矩阵,并用多层次动态灰色综合评价,能够正确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并用“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概念可判断其竞合效应的优劣和竞合有效性的强弱。(5)通过实证研究,在山东半岛中的青岛、日照、烟台叁个港口中,青岛港各亚系统竞合发展水平均衡,日照港、烟台港航运运营亚系统竞合有效度相对偏弱。青岛港由于自然位置的优越、基础设施的良好、腹地经济的强大以及管理效率较高,因而在纵向竞合、横向竞合和纵横竞合叁方面的排序位列叁港口首位,其次是日照港和烟台港。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学术理念创新、模型创新、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在学术理念创新方面,本文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中综合运用复杂系统、港区联动、竞争合作和一体化统筹等思想和理论,将港口物流大系统纳入复杂系统这一综合概念框架之内,以亚系统为支点来研究港区联动。并针对港口发展的差异性、有效竞合理论以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本文提出竞合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新概念。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型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博弈分析中首次运用横向竞合模型和纵向竞合模型,二是港口层次划分中首次运用改进的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模型。在研究体系创新方面主要有,博弈分析中的横向竞合一体化和纵向竞合一体化,以及竞合体系架构中的叁层次区域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在研究方法创新方面,本文灵活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创新性的提出双层波士顿矩阵,首次运用两个波士顿矩阵划分港口群层次,拓展并更新原有指标数量,用“吞吐量”和“腹地区位吸引力”、“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两组指标代替常用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在评价矩阵构建时,全方位分层次的纳入多种相关指标,打破原有评价体系多注重物流能力、轻视服务弹性、经济腹地等的评价格局,综合系统纵横全方位,能够更全面准确的定位港口及其所在港口群的发展,可有效评价港口物流竞合发展的成效。

冯艳之[3]2012年在《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警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球都纷纷开始研究生态化农业,追求没有污染、安全的食品。国外出现了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等,我国的绿色食品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于90年代产生。唐山市的绿色食品在人们逐步改变食品消费观念及国家对绿色食品的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唐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唐山”,并且公布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绿色标志产品等现状与规划目标,这对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展的依据,是唐山市绿色食品发展的机遇。本文从绿色食品的研究背景入手,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本文研究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产业生态学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首先将唐山市与天津、烟台2个地区作比较,对比得出唐山市绿色食品在河北省总体较好但是远远落后于国内的发展较快地区,同时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一个地区具有的特色农产品,唐山市应该抓住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特色食品。然后根据唐山市目前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当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唐山市优势是生物资源丰富、地理交通区位良好、原料基地的基础较好、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劣势是绿色食品深加工落后、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不够、特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够、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等。从当前建设生态唐山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机会来看,唐山市应该建设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建设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的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需要发展的重点工程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需要重点发展的工程包括:绿色食品加工体系在技术、品牌和装备上的创新,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支撑工程、绿色粮油基地现代化建设工程、绿色蔬菜与食用菌品种创新工程、绿色畜牧业生态养殖工程、绿色水产品生态养殖与新品种引进工程等。最后根据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唐山市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加快培养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好原料基地,树立唐山市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大力发展唐山市绿色食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等等。

李娟[4]2008年在《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山东FDI投资环境评价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山东省作为中国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从中受益匪浅。就山东省整体来说,外资提供工业化初期必要的资本积累,对山东的经济增长、市场化改革、经济国际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就山东区域层面来讲,外商对山东直接投资在促进山东各区域(17地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本文研究旨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下如何提升投资环境竞争力,使山东省以强大的整体实力和强省品牌形象响彻大江南北。全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提出本课题并阐述其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与评析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回顾山东吸收FDI的历史进程并进行结构分析和空间差异分析,利用吸收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山东省17地市利用外资的绩效进行评价;第叁部分论述FDI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对山东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17地市投资环境评价。定性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同时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第五部分为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投资环境优化、设计及管理;第六部分是结语。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7地市之间经济、吸收FDI及投资环境差异明显;FDI促进山东经济增长及发展;同时又增大了区域差异;可制定战略优化投资环境,协调区域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为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评价区内投资环境差异;指标体系方面,将集群投资环境因素纳入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计算;战略规划方面,提出AGDS发展战略,其中,ZIPE四位一体规划强调园区、产业、项目、企业双双联动;构建品牌集群时主张将城市品牌和产业品牌耦合,产业梯度及错位发展和点—轴空间开发都进行了山东化。

刁小宁[5]2013年在《烟台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物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提供增值服务,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日益成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顺应耗时间阿卡,经济全球化发展,尅来了的需要,现代的港口,需要不断快乐撒,完善其物流职能、不断拓展物流功能,所以研究现代,港口物绿卡时间好看,流功能完善策略,及发展战略十分必要。本文从烟台港港口物流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烟台港港口物流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物流吞吐量、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用港口物流的相关理论概述了,港口物流的基本要素、功能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烟台港集团的基本条件,以及发展港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分析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烟台港集团)的竞争环境、外部宏观环境、国内外航运业环境及周边港口竞争形势;烟台港人才、物资设备、区位特点等内部实力;借助SWOT模型分析,烟台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的,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得到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四种组合战略;在此战略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接下来是,并利用灰色理论,及灰色模型GM(1.1),来预测烟台港集团货物的吞吐量,并且根据以往的实际数据,用简单易懂的线性模型,来预测烟台港集团集装箱的吞吐量。最后,根据前面,在全国各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叁角经济圈等等繁荣发展的大前提,和世界港口激烈竞争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烟台港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接着解释烟台港口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烟台港集团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战略依据。

张文庆[6]2015年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影响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目前已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也是极为丰富的。但以往的研究中,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国家级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激烈竞争。而这种竞争关系不仅影响着开发区的个体行为,也影响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群体发展绩效。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经济学家贝恩和谢勒等人创建了产业SCP分析模型,用来研究一个产业内基本情况的变化、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绩效,以及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市场基本情况影响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采取的行为,并反作用于市场基本情况;企业行为关系到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又对市场结构构成反馈;公共政策则对以上过程均产生影响。SCP分析框架是最完整、最成熟的研究范式,广泛应用于各类产业研究,为维护行业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经济效率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国外开发区典型案例的剖析、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回顾、国内民营开发区的解读,本文抽象出了开发区发展的一般特征,即区域发展竞争中的投资者聚集:开发区提供了土地资源和投资环境等“产品和服务”,投资者根据其偏好选择“产品和服务”。开发区个体具有准企业特征,群体具有“产业”特征。利用国家级开发区30年发展积累的丰富可观察经验,考虑开发区与一般企业的行为差异,通过对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的转换、修正,构建了适用于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研究的SCP范式。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开发区市场基本条件及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从开发区的供需主体看,国家开发区的设立需要国家严格的审批,有较强的进入壁垒,从需求方看,主要以国外投资者为主;由于各开发区的区位、政策、体制、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济环境及市场、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国家开发区的异质性,开发区之间以及开发区与其他区域之间呈现出了不完全竞争的特征;由于投资者的稀缺性,市场表现为买方市场,在开发区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对开发区的个体市场行为形成影响;目前,国家级开发区在主导产业和经济规模上形成了一定的集中度,其群体组织特征属于“低集中寡占型”,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总体上属于发展的成熟期,同时,主导产业集中度在提高、区域上开始分化,呈现出特色园区势头;市场集中度的形成,与供需失衡的激烈竞争和国家政策有关。在市场结构和开发区考核体系的影响下,开发区之间表现出激烈的垄断竞争行为,以垄断竞争市场行为理论为依托,从开发区功能目标、竞争中的价格策略、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级开发区的市场行为进行探析,从经验观察入手,主要分析了以土地价格、补贴和担保、特许权以及特殊投资环境为主体的优惠政策比拼,以内外资的待遇差异为主的价格歧视,以投资环境改善为主的创新,以投资促进为主的减少交易成本行为和品牌建设为主的广告行为等。开发区的上述市场行为决定了开发区的绩效。在绩效指标体系的选择上,考虑到开发区功能定位和绩效考核特殊性,分别以财政收入和商务部公布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为因变量来构建国家级开发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回归模型,自变量则选用了经济总量(GDP)、进口额、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为剔除各变量不同量纲的影响,对有量纲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指标,均采用了相应指标占其样本开发区总额比例来代替。在对两个回归模型结果相互比较印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相关结论是:1、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绩效与地区生产总值正相关(强烈),与进口呈正相关,与实际利用外资正相关(极弱),与出口负相关;具有规模效应;与区位有关。2、目前发展状态下,外资质量不高。提高开发区绩效的途径是,增大规模、内外资并重、提高外资质量、提高全球经济参与度。3、个案研究说明,体制、政策管理水平等因素对发展绩效的综合影响,历经产生、加速、稳定、减弱几个阶段后,目前几近消失。着眼于国家级开发区新的“叁成为、四转变”战略功能目标(即努力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本文对照SCP分析框架中的各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外部因素方面,面临外资和市场不振、政治环境不稳和科技创新不足的环境;公共政策方面,体现为功能和考核的冲突、转型与激励的冲突、合作与竞争的冲突以及发展与土地的冲突;在其他因素方面,行政效率、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物流、生活环境、教育卫生、信息交流、费用、高端服务业等形成发展瓶颈。当中土地、人力资源等因素,采用案例法予以例证。最后,针对开发区发展诸影响因素,在公共政策层面,提出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推进开发区横向合作、全面迭加上海自贸区政策、鼓励建设特色开发区、创新开发区考核体系;在个体开发区行为方面,建议推进产城融合、协调资源整合、搞好投资促进、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影响、调整开发区的市场行为,实现国家级开发区群体发展绩效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研究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其垄断竞争行为的特征表现,得出了其目前发展绩效的一般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但由于数据采集非常困难以及在SCP分析框架转换和修正中的能力所限,难免存在遗漏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检验并不断丰富完善。本文研究中采用的产业组织视角,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苏慧[7]2006年在《青岛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青岛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为研究对象。二十一世纪,经济中心沿海化这一世界经济分布特征更为突出。港口经济已成为牵涉腹地经济发展的制衡力量。港口经济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增长,已经使我国成为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枢纽之一;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个整体,港口不仅强化着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而且日益成为城市最为开放和创新功能最强的区域;港口运输功能的增强和港口经济的壮大,有效地带动着腹地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规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带性格局。港口是服务于腹地的,港口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将有益于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反之,港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区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规模大小。作为海洋经济的一部分,港口经济具有综合性,必须实现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联动协调发展。 港口经济是青岛的特色经济。青岛港不仅面临着山东半岛地区中小港口较多、分布密集,缺乏合理分工,远未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相互之间的腹地货源、集疏运设施等方面形成竞争激烈、内耗严重的局面,同时还受到环渤海圈中其它港口城市的压力。如何破解青岛港面临的内外难题?笔者认为,不能就港口经济论港口经济,而应把港口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从青岛市城市经济战略布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来寻求解决方略。因此,当前研究怎样整合岸线资源,打破地域分割,加强青岛港与青岛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首先在叙述港口经济的涵义、港口经济战略设计的由来、港口经济的全局性效应以及港口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联动关系。通过对青岛港口经济的实证分析,总结了青岛港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揭露了青岛港口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来自城市经济的障碍和区域经济的阻梗。进而运用比较借鉴方法,介绍了国外(欧洲、日本和韩国)发展港口经济的主要经验及其对青岛港的启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评析青岛港口经济的区位优势、集装箱优势、产业优势等的基础上,预测了青岛港从推行区港联动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发展趋势。最后从优化资本结构、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山东半岛港口资源、扩大港口规模、优化港口

张苏[8]2012年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Yantai Economic&Technology Development Area,以下简称YEDA)是我国首批确定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YEDA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方向,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先后引进了通用汽车、韩国LG、台湾鸿海等全球500强企业进区投资,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以这些企业为核心,初步形成了汽车、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叁个产业集群,拉动全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排位由第13位跃升到第6位。2011年,叁个产业集群共完成产值1925亿元,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5%。同时也要看到,包括YEDA在内的我国多数开发区,产业集群大都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瓶颈,如发展模式不够科学清晰、自主创新能力低、协作分工不够紧密等,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入手,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动力机制,对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国家级开发区及其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产业集群是开发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开发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次,对当今世界产业集群的主要发展模式,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主流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和案例论述,以此总结对YEDA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启示。本文的重中之重是对YEDA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的研究。在介绍YEDA基本情况、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汽车、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叁个产业集群的形成轨迹、发展模式、未来走向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最后,针对YEDA的实际情况,提出今后发展产业集群可选的较为科学的模式,并给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对YEDA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旨在为管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期冀对国内其它开发区发展及其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借鉴。

冯瑞[9]2011年在《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国家级战略。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意义重大而深远。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研究。以翔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充分讨论了山东半岛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客观地分析了蓝色经济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从其功能定位与发展布局出发,探讨了如何以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来实现整个半岛经济区域的发展,阐述了实现发展所需要采取的推进措施以及政策支持。2、围绕如何构建半岛蓝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搞好统计和考核评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完善的考核办法,加强统计工作,以此为基础才能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对半岛蓝色经济区指标统计范围进行了界定并设计了统计指标体系;从科学的角度选择了半岛蓝色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并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3、深入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港口的发展问题。沿海港口的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点所在,在对蓝色经济区沿海港口发展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十二五”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并应用线性回归、时间序列法以及组合预测模型叁种方法对山东省沿海港口的发展需求进行了预测。4、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港口“十二五”发展战略。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形势,提出了山东省沿海港口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结合其发展预测提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孙正[10]2010年在《基于竞合战略的青岛港物流整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了解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特点,结合港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详细分析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青岛港所处的山东半岛港口群内的其他中小型港口的发展现状,以及港口之间的竞争。针对青岛港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大方针,青岛港提出基于竞合战略的物流整合发展战略。具体通过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山东半岛港口资源来实现这一战略构想。从而提高青岛港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区域优势,实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网络、收集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数据,学习研究港口物流的相关内容,运用丰富的港口物流专业理论知识,对青岛港及山东半岛港口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青岛港基于竞合战略的整合战略构想。青岛港应利用山东深厚的腹地资源优势和占有靠近国际航线的优异的地理位置,整合山东港口资源,在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应凸显山东半岛港口群的集群优势,真正树立起作为山东省航运龙头的形象。本文根据青岛港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证明青岛港整合同一港区内的港口资源以及半岛区域港口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对整合战略的实施模式,实施机制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资本手段实现整合,双方共同出资,合资合作,共同经营管理港口。青岛港与招商局码头;青岛港与威海港,日照港的整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二是建立港口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山东半岛腹地经济发展优势和港口群的区位优势,在山东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的航运格局。通过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巩固规模经济优势,产生合力共同面对国内外港口的激烈竞争,提高青岛港以及山东半岛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烟台招商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 戴叁军. 大连海事大学. 2003

[2].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D]. 张继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冯艳之.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4].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山东FDI投资环境评价及优化[D]. 李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5]. 烟台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刁小宁. 大连交通大学. 2013

[6].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D]. 张文庆.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

[7]. 青岛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 苏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张苏.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9]. 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 冯瑞. 天津大学. 2011

[10]. 基于竞合战略的青岛港物流整合研究[D]. 孙正.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烟台招商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