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革新论文_孙宇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文革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文,北宋,千门万户,价值,关系,士人,风骨。

诗文革新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翔[1](2019)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变法革新背景下王安石诗文创作之“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一生着书可观,诗文创作坚持"有补于世",题材、内容、数量和风格都紧随变法革新。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参政知事(副宰相),辅佐神宗开启改革大业,史学所称的"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正式拉开帷幕。被委以变法重任后,王安石充满着对变法革新的信心、激情和喜悦,在其所着诗文中体现得非常清晰。在《众人》一诗中写道:"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本文来源于《政工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蒋晓东,孔祥辉[2](2018)在《欧阳修:诗文革新的文坛领袖》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语欧阳修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这位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致力于诗文革新,主张通达平易的文风。他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时,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产生很大影响。欧阳修(1007年—1072年),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被列入"千古文章四大家"和"唐宋散文八大家",主撰了《新唐书》,独撰了《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曾担任翰林学士、副枢密使、参(本文来源于《晚霞》期刊2018年11期)

杜坤林[3](2017)在《文人谏臣意识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丰硕成果并促成了北宋文学风貌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对有宋以后的文体文风具有重大影响。它发生在封建社会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重大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都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发生,延伸到文学领域便孕生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从此意义上讲,将这场文化运动看作政治革新的孪生兄弟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因此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层面,只有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以政治与文人心态的视角为灯塔,文学研究之舟才不会迷失航向。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以及文人自身角色的变化来尽可能真实且立体地还原北宋文人谏臣意识的生发背景。第二章以北宋文人谏臣意识的视角分阶段去论述诗文革新运动理论的演进与发展,每一阶段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文人——或为文坛领袖,或是政治魁首,通过探究他们的文学理论来达到见微知着的目的。第叁章主要对具有谏臣意识的文人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创作实践进行论述,阐释这些文人在对社稷与苍生的关怀中所展现出的情愫、品性与心态,并从文学内容、文学格局和审美风貌叁个角度对文人谏臣意识之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第四章考量具有文人谏臣意识的诗文革新运动之价值与多元内涵:首先不容忽视的是经历了具有谏诤精神的士人为主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洗礼之后的北宋文学较之前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代以后许多的文学流变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其次,文人士大夫们在致君尧舜的忧患情愫之中为文学赋予的议论化、理性化色彩,为有宋以来中国古代文人以文“争鸣”参与政治的风气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更不应被我们所忽视。(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期刊2017-03-01)

谭去言[4](2016)在《宋代科举与诗文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开始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相比唐朝,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体现在,科举考试与选官用人的联系更紧密了,官高位多使得科举成为入仕途的最重要途径,宋朝统治者利用科举巩固了封建统治。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科举对文学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尤其是散文、诗歌,最具代表性。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在科举的影响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6年08期)

陆庆祥[5](2016)在《审美与道德:宋初诗文革新美学思潮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中国美学的经验而言,宋初的文道关系争论说明艺术的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从来都是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的。在传统儒家美学的影响下,文道一本论长期以来就是主流论调。然而在宋初文学家的努力探索之下,文艺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理性,美与善都是文艺本身不可或缺的价值元素。这种对文艺的审美价值的突出强调,以及对"道"的弱伦理化的理解,都为后面"韵"作为文艺的最高审美理想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伦理与文明》期刊2016年00期)

姜光斗[6](2015)在《范仲淹: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一文中研究指出范仲淹一生的业绩主要在政治与军事方面,而文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是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不仅积极提倡文学改革,而且积极实践,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律赋。可以说,他不仅是北宋着名文学家,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坛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之作,无疑当属千古传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3-30)

赵瑞阳,郭艳华[7](2014)在《宋夏战争对北宋诗文革新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周晓平[8](2014)在《黄遵宪诗文革新与“五四”新诗内在发展逻辑——兼与李卫涛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五四"新诗的原初建构,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革新与实践创作的诗歌,早具"五四"新诗的雏形。他对自由化与通俗化的诗歌追求,是古诗通向"五四"新诗的必由之路。只有展示或摆明"五四"新诗之源,才能凭借对它来龙去脉的清理而揭破片面观念的荒谬与无根,找到"五四"新诗的内在逻辑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王婷[9](2014)在《从诗文革新运动中看北宋文论中“易”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文论是伴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而发展的。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各个文论家都对北宋的文风、技巧等方面都有发展。他们在文论中追求平易晓畅、自然平淡,而且在简单中完成技巧的提升。通过对各个时期主要文论家的文论主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5期)

殷隽[10](2014)在《略论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念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体现的修辞思想上,他的修辞理论主要有"兴寄"说和"风骨"说,体现了立诚、切旨、适境的修辞原则和讲究比兴、音律的修辞手段,形成了明朗刚健的修辞风格。陈子昂的修辞理论影响深远,其修辞思想虽然具有"重质轻文"的倾向,但仍符合客观规律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诗文革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语欧阳修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这位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致力于诗文革新,主张通达平易的文风。他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时,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产生很大影响。欧阳修(1007年—1072年),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被列入"千古文章四大家"和"唐宋散文八大家",主撰了《新唐书》,独撰了《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曾担任翰林学士、副枢密使、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文革新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宇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变法革新背景下王安石诗文创作之“变”[J].政工学刊.2019

[2].蒋晓东,孔祥辉.欧阳修:诗文革新的文坛领袖[J].晚霞.2018

[3].杜坤林.文人谏臣意识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7

[4].谭去言.宋代科举与诗文革新[J].唐山文学.2016

[5].陆庆祥.审美与道德:宋初诗文革新美学思潮的嬗变[J].伦理与文明.2016

[6].姜光斗.范仲淹: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赵瑞阳,郭艳华.宋夏战争对北宋诗文革新之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14

[8].周晓平.黄遵宪诗文革新与“五四”新诗内在发展逻辑——兼与李卫涛先生商榷[J].齐鲁学刊.2014

[9].王婷.从诗文革新运动中看北宋文论中“易”的演变[J].金田.2014

[10].殷隽.略论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念[J].绥化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的发展文以载道-周敦颐像黄庭坚与“点铁成金”苏轼一2宋代赵孟坚《墨兰图》苏轼-雪浪石

标签:;  ;  ;  ;  ;  ;  ;  

诗文革新论文_孙宇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