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膝关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步态,胫骨,术后,损伤,关节。
膝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孙秋原,李骥,牛亚峰[1](2020)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5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然后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具体的影像表现。经手术证实,55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中隐性骨皮质下骨折34例、骨皮质骨折14例、骨软骨骨折7例,核磁共振成像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较,核磁共振成像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如下:隐性骨皮质下骨折存在大范围的地图样、网格状或线状信号区,边界模糊但骨关节面完整;骨皮质骨折呈低信号带中断,与骨髓高信号存在强烈对比;骨软骨骨折呈多层次或者是连续性中断。说明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仔细分析不难鉴别,可作为优选诊断手段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20年01期)
王宗翰,于同,李鑫,陈炳鹏,李忱[2](2019)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叁维步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炎(KO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该疾病的进展可能与下肢肌肉力量不足、立线偏差、肥胖等因素有关。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旨在对双下肢的运动及动静态受力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因此在下肢运动疾病尤其是膝关节炎的诊疗与康复指导中,步态检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尽管TKA前后普遍采用WOMAC以及HSS评分,但两种评分系统均不能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定量分析[2]。作者采用MOTION步态分析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苑家敏,白金,赵树华[3](2019)在《艾灸联合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严重病变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中老年膝关节病变,对于中后期患者临床多建议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尽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疼痛明显,对术后康复锻炼造成不利影响[2]。艾灸是一种(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白露露,李辉,马建兵,郝定均,杨琨[4](2019)在《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骨关节系统的地方病,膝关节是其最常受累的关节,晚期患者多不得不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为进一步明确大骨节病患者TKA术后的临床结局,本研究比较了KBD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TKA术后的满意度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病院膝关节病区行TKA的KBD和OA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68例(80膝)纳入研究,其中KBD患者21例(28膝),男5例(8膝),女16例(20膝);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5±6.00)岁。OA患者47例(52膝),男17例(17膝),女30例(35膝);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6.3±8.04)岁。以膝关节协会评分(the 2011 knee society scoring system)中的满意度量表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the EuroQol five-dimensional-five-level,EQ-5D-5L)来评估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来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及活动能力。结果 KBD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平均(41.6±3.53)个月;O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平均(40.7±3.4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KSS、WOMAC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但KBD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O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KBD组患者术后行走能力明显差于OA组患者,且KBD组术后WOMAC总分、WOMAC僵硬部分评分、WOMAC日常生活困难程度部分评分较O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价指标如EQ-5D-5L(P=0.056)、KSS膝总分(P=0.7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大骨节病患者的行走能力差且WOMAC总分、僵硬部分评分和日常生活困难程度部分评分高于骨关节炎组患者,但大骨节病患者满意度更高。本研究表明,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大骨节病患者的症状及功能,但如何提高其术后活动能力及改善僵硬,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肖世卓,郑秋,李宇,曾亚兰,王立志[5](2019)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并比较膝关节僵硬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4月19例(23膝)行TKA治疗的膝关节僵硬患者,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63±7.75)岁。4例患者双侧均为僵硬膝,在随访时间内分2次行双膝TKA治疗,间隔时间6~12个月。观察并比较各膝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2年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两次随访全部膝关节术后半年、术后2年的AKS及ROM。关节活动范围:术前10°~47°,平均(31.17±9.63)°;术后半年55°~115°,平均(93.04±14.83)°;术后2年35°~110°,平均(85.00±19.83)°;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至术后2年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所减小(P<0.05)。AKS评分:术前12.00~69.00分,平均(33.17±12.32)分;术后半年53.00~99.00分,平均(74.44±12.72)分;术后2年52.00~96.00分,平均(70.57±13.24)分;术后AKS评分较术前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与术后2年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TKA能显着改善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雄,任建雄[6](2019)在《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4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1,膝关节极度屈曲位髌下入路)和研究组(n=73,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术后6个月的疗效、膝关节功能及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的透视次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的疗效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减少了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发生,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陈萍[7](2019)在《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实施关节镜手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护理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6期)
颜智,路程[8](2019)在《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下肢峰值扭矩与膝关节损伤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了解13~16岁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点,讨论致伤因素,为科学合理化锻炼提供对策.将75名13~16岁受试者(男性)分成3组,健康组(H)25人,损伤组(S)25人、对照组(O)25人,分别进行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下肢神经肌肉控制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中,等距测试随意性最大肌肉收缩力量(MVC)伸表现出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MVC屈健康组大于对照组(P<0.01).同心距测试60°/s伸、60°/s屈健康组和损伤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心距测试中,24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24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1);偏心距测试中,6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6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240°/s伸和240°/s屈均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研究表明13~16岁阶段,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与下肢屈肌肌力不足有关,是膝关节疼痛时的主要表现.(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薛艳,胡鸿扬,蒋鼎,徐勤光,王学宗[9](2019)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104例,以近红外成像拍照技术采集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温度,运用WOMAC评分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TNF-α、IL-6、IL-1β水平,利用Spareman相关和偏相关性分析膝关节各区域皮温与WOMAC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校正相关协变量后,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区温度与WOMAC功能评分及总体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0.203,P=0.043;r=0.205,P=0.041);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区、外侧胫骨平台区、股骨内侧髁区、股骨外侧髁区、髌上区及整个膝关节的皮温与血浆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3,P=0.013;r=0.224,P=0.036;r=0.236,P=0.027;r=0.269,P=0.011;r=0.246,P=0.021;r=0.269,P=0.011)。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不仅可以反映患者膝关节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体现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6期)
毛思学,李祥波,石思超,石纯桃[10](2019)在《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列腺素E_2和滑膜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热补针法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透刺治疗。2组均治疗4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ESR、CRP、PGE_2水平变化,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s评分变化,滑膜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R、CRP、PGE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减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疼痛VAS降低更明显(P<0.05),Lysholms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滑膜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能显着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膝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膝关节炎(KO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该疾病的进展可能与下肢肌肉力量不足、立线偏差、肥胖等因素有关。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旨在对双下肢的运动及动静态受力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因此在下肢运动疾病尤其是膝关节炎的诊疗与康复指导中,步态检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尽管TKA前后普遍采用WOMAC以及HSS评分,但两种评分系统均不能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定量分析[2]。作者采用MOTION步态分析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膝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1].孙秋原,李骥,牛亚峰.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
[2].王宗翰,于同,李鑫,陈炳鹏,李忱.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叁维步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3].苑家敏,白金,赵树华.艾灸联合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
[4].白露露,李辉,马建兵,郝定均,杨琨.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9
[5].肖世卓,郑秋,李宇,曾亚兰,王立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
[6].李雄,任建雄.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陈萍.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8].颜智,路程.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下肢峰值扭矩与膝关节损伤特点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薛艳,胡鸿扬,蒋鼎,徐勤光,王学宗.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区域局部皮温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毛思学,李祥波,石思超,石纯桃.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列腺素E_2和滑膜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