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行乐”主题诗歌所体现的处世态度

“及时行乐”主题诗歌所体现的处世态度

——解读《致羞涩的情人》与《劝少女惜时》

刘欢?(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文学1201班,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广泛存在于中外诗歌中,在世界诗歌史上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该主题最初由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为后来英诗的写作提供了重大的借鉴意义。从字面上看,“及时行乐”这一主题流露出消极面世,不思进取的处世态度。但是这两首诗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并如非字面上那样悲观消极。相反,它具有了进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具有启发作用,进而也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及时行乐;诗歌;文艺复兴;意义

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一、导论

在中世纪的欧洲,主流思想为封建神学思想,教会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们只有通过现实的清心寡欲,辛勤劳作,积善成德才能在死后进入天堂,享受来世的欢乐。这种原罪论和命定论在中世纪的欧洲盛行久远,长期压制人们的思想和人性。直到文艺复兴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现世生活的重要性。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不仅有权利享受现世生活,而且有能力去完善自己和创造奇迹。[1]

二、及时行乐的内涵

“及时行乐”最先由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拉丁文为“carpediem”,英文为“sizetheday”,译成中文是“及时行乐”、“抓住今天”。关于“及时行乐”这个主题,T.S.艾略特认为它是“欧洲文学最伟大的传统事物之一”。[2]更有学者认为:“该主题广泛流传于所有时代,确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反映了人类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哲学焦点问题”。[3]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反驳中世神学提出的“专修来世,忽略现世”的观点,推崇享受现世的美好,反对禁欲主义。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对于当时封建腐朽思想是有力的一击,带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意义。

三、“及时行乐”主题的文本分析

1.安德鲁.马维尔的《致娇羞的情人》。

马维尔是典型的玄学派诗人,有着巧妙的构思和逻辑思维。诗人的思绪从英国的红泊海湾一下子跨越到了印度的恒河河畔,从古老的诺亚洪水之前跨越到了犹太人改信他教。这种时间上与空间上巨大的跨度所形成的的张力,表现了诗人对情人深沉的爱。诗人直言他“植物般的爱情”会不断生长,甚至写道:“花一百年时间赞美你的眼睛,凝视你的额眉;花两百年爱慕你的每个乳房,花三万年才赞赏完其他的地方。”[4]诗人用夸张的语言表现出的是对情人的爱慕和尊敬。在第一部分中,诗人将这种假设的美好用夸张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甜蜜浪漫。

第二部分中诗人笔锋一转,先前的各种美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一种荒凉与死亡的气息。诗人开始想象倘若情人没有接受他的求爱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墓穴、蛆虫、灰烬、坟墓,诗人用各种关于死亡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恐怖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岁月不饶人,物是人非的可悲之感。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营造了一种情节上的转折与起伏。

正在情节跌宕起伏的时候,诗人笔锋又一转,回到了现实中来。之前的恐怖只是假设,并非事实。他依旧富有活力,情人依旧貌美年轻。趁着情人还停留在前面的恐怖之中,诗人赶紧提出要趁着年轻玩个尽兴。“粗鲁狂猛地夺取我们的快感,冲破人生一扇扇铁栅栏”。[5]在这里诗人“及时行乐”的主题才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为了彰显“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先后进行了两次假设,一次浪漫美妙的假设和一次担惊受怕的假设,最后笔锋一转,依据现实说理,让心情跌宕起伏的情人赶紧找到解围方法。这种玄学诗人特有的奇特的比喻手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是的“及时行乐”这一古老的主题在表现方式上新颖而又独特。

2.罗伯特.赫里克与《劝少女惜时》。

罗伯特.赫里克属于骑士派诗人,有着“英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美誉。《劝少女惜时》一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言简意赅,主题清晰。诗人反复表达了劝说少女切莫辜负大好时光,珍惜时光的主题。

第一节里诗人使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短暂易逝的青春比作含苞待放的玫瑰。易逝的青春,正如短暂的花期一样。第二节中,诗人用太阳一天的行程来类比青春的短暂。不管多么绚烂的太阳最后终归要落入西山,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第三节中,诗人将关注的角度从物转向人,说明了青春的珍贵。前三节中,通过天,地,人三个意象推导出万事万物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因此,诗人就自然地引出了“及时行乐”这一观点。最后一节,诗人直抒胸臆,劝少女们不要再羞怯,尽早结婚,享受生活。整首诗歌表达了一种对现世的享受态度,虽然有点玩世不恭,但也突出了诗人战胜时间,抢在时间前面享受人生的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励了人们在现世生活中创造人生价值与辉煌。

四、结论

每个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正如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及时行乐”的主题一样,正是由于当时人们受欧洲封建思想的蒙蔽,深信教会鼓吹的来世观念,所以才会有人率先提出反对封建禁锢思想,提倡“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才会进一步延生出“及时行乐”的主题。这一主题突破了字面意义上的消极应世,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它强调人们珍惜光阴,活在当下,在有限的时间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及时行乐”的观点不仅具有远大的文学意义,而且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宫玉波,孔庆华。英语专业考验英美文学考点测评[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p.5.

[2]T.S.Eliot,SelectedEssays,NewYork:Harcourt,BraceandWorld,Inc,1960,p.253.

[3]DiancHartunian.LaCelestina:AFeministReadingoftheCarpeDiem,Maryland:ScriptaHumanistica(1992):p.5.

[4]吴迪,论东西方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外国文学研究4(2002):102-09.

[5]韩玲,《致羞涩的姑娘》和《给少女们的忠告》及时行乐主题.《语文学刊.外语教学教育》12(2009):55-56.

[6]李华华,刘倩.浅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思想,《时代文学》16(2009):76-77.

标签:;  ;  ;  

“及时行乐”主题诗歌所体现的处世态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