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病变论文_王玉理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道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道,定量分析,支气管,脉冲,低剂量,纵隔,功能。

气道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理[1](2019)在《低剂量CT扫描在呼气性小气道病变应用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呼气性小气道的患者进行吸气相结合呼气相低剂量CT扫描,评价双呼吸相低剂量CT扫描影像表现及相关参数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作为双相低剂量扫描组,采用40例常规剂量对照组,低剂量使用胸部深吸气末低剂量CT扫描,结合深呼气末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采用呼气末常规剂量一次扫描通,过软件测量及计算相关参数,统计其与小气道病变的相关性;计算低剂量双相扫描与对照组常规扫描有效剂量(ED)差异;计算评价低剂量扫描SNR、SD。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呼气性小气道患者肺容积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剂量组内计算肺功能双相肺容积、密度比,计算CT-4D肺功能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相关系数0.784;在2组间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部小气道病变低剂量双相CT扫描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空气潴留的特征表现,结合吸气相CT扫描,测量和定量计算相关参数等指标,对诊断小气道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低剂量双相扫描与常规单相扫描并不增加有效辐射剂量,并敏感性较高,是一种定量、方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的一种检查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周珂[2](2019)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OPD气道病变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COPD患者,按照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随机从同期肺功能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均实行低剂量CT扫描与肺功能检查,分析气道相关参数,并分析Spearman相关性。结果各组FEV1、FEV1/FVC对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逐渐下降,P <0.05;各组WA/BSA、T/BSA、WA%、Pi10对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逐渐下降,P <0.05;FEV1、WA%、Pi10之间为负相关,FEV1/FVC、WA%、Pi10之间为负相关。结论可以采用低剂量CT扫描与定量分析获得的信息评估COPD气道病变病情,气道参数中可靠的评价指标有WA%、Pi10。(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周子鹤[3](2019)在《右侧支气管径线MSCT影像学研究及该区域气道病变的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正常人群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及右上叶支气管交汇区(以下简称交汇区)的气道长度、内径及夹角进行测量,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该区域的气道参数测量及气道支架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分析2018年6月-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行胸部MSCT平扫的240例检查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平均年龄43.02±11.56岁(26-75岁),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18-45岁)和高龄组(大于45岁)。平均身高163.64±8.72cm(151-182cm),根据身高分为低身高组(<165cm)和高身高组(≥165cm)。扫描范围需覆盖颈胸部的气管及支气管,径线测量选用层厚为0.6mm的薄层图像,CT窗口选择纵膈脂肪窗(窗宽400Hu,窗位-100Hu)。根据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开口连线的中点作为重建的原点,垂直于气道壁分别进行MPR(多层面重建术),以获得相关气道的轴位薄层图像。分别测量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近端与远端)、右上叶支气管的内径和长度;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的夹角;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的夹角。所有变量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不同性别、年龄、身高的气道径线值及气道夹角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1.不同性别:男性右主支气管长度(RBL)和内径(RBD)分别为(22.74±0.80)mm和(15.99±2.65)mm;女性分别为(18.81±1.61)mm和(14.31±1.60)mm。男性右中间支气管长度(IBL)、近端内径(IBPD)和远端内径(IBDD)分别为(18.98±1.20)mm、(13.91±0.87)mm和(10.87±0.72)mm;女性分别为(16.82±0.83)mm、(12.45±0.36)mm和(9.68±0.51)mm。男性右上叶支气管长度(RSBL)和内径(RSBD)分别为(12.16±0.89)mm和(8.87±0.72)mm;女性分别为(11.18±0.64)mm和(7.69±0.51)mm。男性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SB-IB°)和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B-IB°)分别为(92.53±10.09)°和(162.75±4.34)°,女性分别为(84.15±10.35)°和(168.10±5.82)°。2.不同年龄:低龄组右主支气管长度(RBL)和内径(RBD)分别为(22.20±2.17)mm和(15.70±2.62)mm;高龄组分别为(19.60±2.18)mm和(15.56±1.85)mm。低龄组右中间支气管长度(IBL)、近端内径(IBPD)和远端内径(IBDD)分别为(18.79±1.68)mm、(13.93±1.03)mm和(10.64±0.94)mm;高龄组分别为(17.11±1.11)mm、(12.63±0.64)mm和(9.91±0.67)mm。低龄组右上叶支气管长度(RSBL)和内径(RSBD)分别为(12.40±0.76)mm和(8.64±0.97)mm;高龄组分别为(11.23±0.75)mm和(7.91±0.67)mm。低龄组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SB-IB°)和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B-IB°)分别为(88.49±11.02)°和(165.12±4.34)°,高龄组分别为(83.96±13.23)°和(166.52±5.78)°。3.不同身高:低身高组右主支气管长度(RBL)和内径(RBD)分别为(18.16±1.69)mm和(13.75±1.70)mm;高身高组分别为(23.04±0.82)mm和(16.48±2.62)mm。低身高组右中间支气管长度(IBL)、近端内径(IBPD)和远端内径(IBDD)分别为(16.27±0.93)mm、(12.22±0.25)mm和(9.61±0.57)mm;高身高组分别为(19.51±1.25)mm、(14.39±0.87)mm和(11.06±0.84)mm。低身高组右上叶支气管长度(RSBL)和内径(RSBD)分别为(10.92±0.44)mm和(7.62±0.57)mm;高身高组分别为(12.67±0.69)mm和(9.05±0.84)mm。低身高组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SB-IB°)和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RB-IB°)分别为(80.50±9.27)°和(169.53±3.08)°,高身高组分别为(94.86±10.84)°和(161.73±3.12)°。4.不同性别、年龄、身高对气道径线值和夹角的影响: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近端与远端)、右上叶支气管的内径和长度:男性大于女性;低龄组大于高龄组;高身高组大于低身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的夹角:男性大于女性;高身高组大于低身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的夹角:男性小于女性;高身高组小于低身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是临床上测量气道长度、内径、夹角的理想工具。正常人群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及右上叶支气管气道径长度、内径与性别、年龄、身高有关,男性大于女性,青年人大于中老年人,高身高者大于低身高者。所成夹角与性别和身高有关,而与年龄无关;右上叶支气管与右中叶支气管夹角男性大于女性,高身高者大于低身高者;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男性小于女性,高身高者小于于低身高者。本研究气管径线值及夹角的测量数据可为临床上交汇区气道参数测量及气道支架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参考。目的对比分析小“Y”型气道内支架与支气管主干枝芽分杈型内支架治疗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及右上叶支气管交汇区(以下简称交汇区)气道疾病的临床疗效。资料和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Y”型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右侧气道病变的患者68例。根据使用的气道内支架分为2组,即“小Y型组”(使用小“Y”型气道内支架)38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0例)和“枝芽型组”(使用支气管主干枝芽分杈型内支架)30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所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33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至2019年3月。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定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所有统计结果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例和17例。气道支架均顺利置入,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枝芽型组”和“小Y型组”的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住院到支架置入时间、置入支架手术时间、适应症、原发病和病变部位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枝芽型组”术后瘘口封堵不严、支架移位、支架再狭窄、痰液潴留和咯血等主要并发症与“小Y型组”之间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枝芽型组”未出现瘘口封堵不严和支架移位,且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小Y型组”。“枝芽型组”中位随访时间11月(1-33月),死亡患者12例40%(12/30),中位生存期19个月;“小Y型组”中位随访时间11月(1-25月),死亡患者22例57.89%(22/38),中位生存期13个月。“枝芽型组”患者总生存期长于“小Y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小“Y”型气道内支架相比,支气管主干枝芽分杈型支架治疗右侧气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更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艳秋,岳国龙,龚焦椒,殷俊,徐佳[4](2019)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中央型气道病变病人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病人中央型气道病变的围术期护理配合重点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科气管镜室行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中央型气道病变的30例老年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阐述护理的作用及价值。[结果]30例中央型气道病变老年病人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气道梗阻较前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显着好转,通气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除5例出现少量痰中带血外,其他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完善和提高围术期护理,有助于老年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完成,对提前预防和正确处理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12期)

艾欣[5](2019)在《FEV_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价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据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达9990万(约1亿),严峻的疾病防控形势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慢阻肺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小气道疾病和肺实质的破坏(肺气肿)。多项研究证实,慢阻肺疾病早期在肺气肿发生之前即发生小气道病变,及时评估和有效检测小气道病变对慢阻肺早期诊断和高效防治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肺通气功能是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之一,常用指标包括FEF50、FEF75和MMEF,然而这些流速指标与肺容积密切相关,存在变异度大、特异性差的问题,常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FEV3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当小气道病变时,由于用力非依赖区流速下降,呼气叁秒后的呼出气量增加,导致FEV3/FVC下降。因此FEV3/FVC可能成为诊断COPD早期气道梗阻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且相对于流速指标具有变异性小、敏感性高的优点,但目前罕有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意义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拟通过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意义。目的探讨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作用价值,试图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一项新的、更敏感的检测指标。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511例研究对象的肺通气功能及定量CT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入排标准分为:通气功能正常的非吸烟组(n=241)、通气功能正常的吸烟组(n=122)、轻-中度慢阻肺组(n=148),比较各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小气道功能指标及定量CT相关参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FEV3/FVC与FEF50%pred、FEF75%pred、MMEF%pred、FEFi%pred、mMRC评分、CAT评分及定量CT测量的气道壁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FEV3/FVC与传统临床实践中评估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在判断吸烟者小气道病变的敏感度。结果1.在通气功能正常的非吸烟人群中,FEV3/FVC与年龄呈负相关(r=-0.525,P<0.001),变异系数显着低于与小气道功能相关的流速指标。2.肺通气功能正常吸烟者的FEV3/FVC显着低于健康非吸烟者,高于轻-中度慢阻肺患者。以健康非吸烟者的FEV3/FVC可信区间为界值,FEV1/FVC正常的吸烟者中有87.70%出现FEV3/FVC下降。3.FEV3/FVC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pred(r=0.737,P<0.001)、FEF75%pred(r=0.662,P<0.001)、MMEF%pred(r=0.744,P<0.001)均呈显着正相关。4.通气功能正常吸烟组的WA%、Pi10均显着高于通气功能正常非吸烟组。肺通气功能正常吸烟组的WA%低于轻-中度慢阻肺组。FEV3/FVC与WA%呈负相关(r=-0.440,P<0.001)。结论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已出现FEV3/FVC下降,FEV3/FVC与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及胸部定量CT气道指标相关,有望成为小气道病变的新的评估指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24)

苏士成,陈泓,吴峰妹,殷明,王春芳[6](2019)在《EBUS-TBNA对纵膈及毗邻大气道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膈及毗邻大气道的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EBUS-TBNA检查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中,经EBUS-TBNA确诊的病例为30例,准确度为85.7%(30/35)。肺癌EBUS-TBNA诊断灵敏度为92.0%(23/25),特异度为100.0%(10/10),阳性预测值为100.0%(23/23),阴性预测值为83.3%(10/12)。35例患者,共穿刺49个部位,其中毗邻大气道肺部病灶确诊率为100.0%(16/16),4R淋巴结为78.6%(11/14),7组淋巴结为63.6%(7/11);各部位穿刺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肺癌患者EBUS-TBNA标本免疫组化病理阳性率为92.0%(23/25),显着高于TCT的44.0%(11/25)和穿刺涂片的28.0%(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BUS-TBNA适用于毗邻大气道的肺部病变及纵膈、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率高,标本免疫组化能提高诊断率,并能够提供病理分型。(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高青,曹海飞[7](2019)在《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此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5例胸闷型哮喘患者设为第1组,15例咳嗽型哮喘患者设为第2组,15例哮喘高危患者设为第3组,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患者设为第4组,再将同期体检的15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5组研究对象均应用脉冲振荡法检查肺功能,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第1组脉冲频率35Hz,第2组脉冲频率20Hz,第3组脉冲频率10Hz,第4组脉冲频率5Hz,4组患者气道黏性阻力、共振频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4组对比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可以及时诊断早期小气道病变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刘鲁,高天虎,冉林浩,刘颖[8](2019)在《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肺小气道病变患者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小气道病变患者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rt-1、NLRP3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探讨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将病例组根据CT影像学特征再分组比较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水平,结果显示有无空气潴留、有无磨玻璃样密度影、有无肺大泡、有无小叶中心肺气肿、有无肺实质微结节等组间的Sirt-1、NLRP3、TNF-α、IL-8、TGF-β1水平差异均有显着性(P <0. 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气潴留、磨玻璃样密度影、肺大泡、小叶中心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等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Sirt-1、NLRP3、TNF-α、IL-8、TGF-β1表达水平均呈显着正相关(P <0. 05)。结论肺小气道病变患者空气潴留等低剂量CT特征与Sirt-1等多种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相关。可将低剂量CT与上述特异性标记物联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树芳,张若曦[9](2018)在《肺部高分辨率吸气相与呼气相肺部小气道病变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吸烟危害健康是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全球有众多烟民,中国高达3亿,而与吸烟者生活和工作的周围人群均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无论直接或间接,潜在致病因素无形的危害着吸烟者及他人。如果这样估算,受吸烟危害的人群可高达4亿或更多。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证据表明;因吸烟导致的多种疾病中,以呼吸道疾病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病及多种肿瘤等,死亡率基本占到了各类疾病的首位;且肺损害与吸烟量和吸烟(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卢晓来,尹虹雷,唐正梁,徐宏伟,林庆艳[10](2018)在《探讨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肺功能检查脉冲震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价值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抽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患者、哮喘高危患者、咳嗽型哮喘患者、胸闷型哮喘患者各40例设为实验1、2、3、4组,抽取同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肺功能检查脉冲震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价值。结果实验1、2、3、4组的患者呼吸总阻抗、脉冲频率分别为5 Hz、10 Hz、20 Hz、35 Hz时气道粘性阻力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共振频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脉冲震荡法应用于早期小气道病变患者的诊断当中,有利于及时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促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气道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COPD气道病变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COPD患者,按照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随机从同期肺功能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均实行低剂量CT扫描与肺功能检查,分析气道相关参数,并分析Spearman相关性。结果各组FEV1、FEV1/FVC对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逐渐下降,P <0.05;各组WA/BSA、T/BSA、WA%、Pi10对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逐渐下降,P <0.05;FEV1、WA%、Pi10之间为负相关,FEV1/FVC、WA%、Pi10之间为负相关。结论可以采用低剂量CT扫描与定量分析获得的信息评估COPD气道病变病情,气道参数中可靠的评价指标有WA%、Pi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道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理.低剂量CT扫描在呼气性小气道病变应用的临床价值[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2].周珂.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

[3].周子鹤.右侧支气管径线MSCT影像学研究及该区域气道病变的介入治疗[D].郑州大学.2019

[4].张艳秋,岳国龙,龚焦椒,殷俊,徐佳.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中央型气道病变病人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9

[5].艾欣.FEV_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价值初探[D].山东大学.2019

[6].苏士成,陈泓,吴峰妹,殷明,王春芳.EBUS-TBNA对纵膈及毗邻大气道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高青,曹海飞.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心理月刊.2019

[8].刘鲁,高天虎,冉林浩,刘颖.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肺小气道病变患者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9

[9].刘树芳,张若曦.肺部高分辨率吸气相与呼气相肺部小气道病变的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

[10].卢晓来,尹虹雷,唐正梁,徐宏伟,林庆艳.探讨肺功能检查脉冲振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论文知识图

倒Y型气道支架置入治疗复合气道病变2“早期COPD”及COPD患者肺气肿...1 两肺斑片状分布的小叶中心结节及线样许生聚两肺弥漫而部分不均的小叶中心结节白色为粥样硬化形态动画组成的数据库...

标签:;  ;  ;  ;  ;  ;  ;  

气道病变论文_王玉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