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原性论文_高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还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性,遗址,胶束,解释性,主义,炉渣,质子。

可还原性论文文献综述

高丽平[1](2018)在《可还原性载体担载金催化剂低温CO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可还原性载体MnO_x及CeO_2担载纳米金催化剂前后的低温CO催化氧化性能。采用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等表征手段对可还原性载体及担载型金催化剂进行了表征。Au的引入使催化剂样品活性明显增强。Au颗粒与可还原性载体不同的相互作用导致可还原性载体担载金催化剂前后的活性规律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秦亚文[2](2016)在《含有可还原性基团的硝基芳香化合物选择性催化加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CHO、-C≡N和-HC=CH-等易还原基团的芳胺类化合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通过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芳胺化合物的难点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选择适宜的绿色溶剂,使得-NO_2选择性加氢而-CHO、-C≡N和-HC=CH-等易还原基团不被加氢;减少3-硝基苯甲腈和卤代硝基苯加氢过程中间体的累积;抑制卤代硝基苯加氢过程中脱氯的发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本文制备了以Sb掺杂的SnO_2(ATO)为载体的催化剂0.5wt%Pd/ATO,以硝基苯甲腈加氢制备氨基苯甲腈为模型反应,考察了载体Sn/Sb原子比、催化剂还原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载体中Sb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显着下降,较佳的Sn/Sb比为80;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显着,当还原温度>100℃时,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较佳的还原温度为50~100℃。在极性溶剂乙醇、H_2O和CO_2膨胀乙醇中,反应过程产生有害中间体的累积;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甲苯、CO_2膨胀正庚烷和CO_2膨胀甲苯中,可基本抑制有害中间体的累积。采用XRD、XPS、H_2-TPR、H_2-TPD、CO-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ATR-FTIR测定了CO_2膨胀体系中CO_2与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载体Sn/Sb原子比影响催化剂的表面组成、Pd的电子状态;还原温度影响Pd的还原度、Pd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非极性溶剂中,压缩CO_2与反应物分子的-NO_2存在相互作用,使-NO_2的加氢活性降低,进而利于抑制中间体的累积。Pd/ATO也适于催化2-氯代硝基苯、4-硝基苯甲醛和2-氯-5-硝基苯甲腈的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苯胺化合物,2-氯代苯胺、4-氨基苯甲醛、2-氯-5-氨基苯甲腈的产率分别大于98%、大于89%和大于87%。以Sn/Sb原子比为9的ATO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0.5wt%Pd-Zn(1:x)/ATO(9:1),考察了Pd/Zn原子比不同的催化剂,在硝基芳香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当Pd/Zn原子比为1:2时,催化剂Pd-Zn/ATO(9:1)的催化性能最佳。又以Sn/Sb原子比为80的ATO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Zn原子比为1:2的催化剂0.5wt%Pd-Zn(1:2)/ATO(80:1),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介质中,催化3-硝基苯甲腈和4-硝基苯甲醛加氢的性能。结果表明,以CO_2膨胀正庚烷为溶剂时,催化剂0.5wt%Pd-Zn(1:2)/ATO(80:1)催化3-硝基苯甲腈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3-氨基苯甲腈的产率为100%,且反应过程没有中间体的累积。(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朱耀平[3](2015)在《从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看意识体验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消除意识体验特别是其中的感受质与人的行为或人脑的生理机制与功能之间的"解释性鸿沟"的问题,是心身关系中的"硬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焦点。意识体验及其中的感受质之所以是不可还原的,原因并不在于"意识"像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同于物质实体的另外一种实体,而在于它的主体性——即意识体验只有从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视角"出发才能得到充分的把握,而无法被物理主义者所采取的"第叁人称视角"所把握。意识体验"主体性"是造成物理主义和表象主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主体性"是解开意识体验及其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这个心灵哲学的难解之谜的钥匙。(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5年01期)

邝茵茵,范冬萍[4](2014)在《非还原个体主义的论证困境——为不可还原性与下向因果关系的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R.Keith Sawyer提出非还原个体主义并利用Fodor的多重实现和狂野析取论证为不可还原性和下向因果关系辩护,但遇到了论证困难。Fodor的论证无法排除社会性质到个体性质的部分可还原或局部可还原的可能性,而且其论证本身主要是论证了特殊科学的自主性,并不足以证明下向因果关系。导致非还原个体主义论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对依随关系解释模型的过分依赖。第二,心物关系与社会——个体关系未必是平衡的,把非还原物理主义完全移植到社会领域作的论证尚缺解释力。第叁,缺乏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的解释模型。因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放弃依随关系的静态模型而采用动力学模型;修正认识论上的强突现观点;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论证必须分清叁个层次和叁种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田涛,程芳欣[5](2013)在《基于可还原性的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着文物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之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而遗址保护要体现遗产的原真性和可读性。针对上述问题,可基于可还原性原则,使遗址公园中一切与遗址相关的设施具有可还原性,同时还应发掘遗址自身文化,还原历史信息,满足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王彦霞,张新歌,李朝兴,王瑱[6](2012)在《具有可还原性离子核的含糖共聚物胶束用于HepG2细胞靶向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聚合物胶束作为抗癌类药物载体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者通过主动靶向来加强胶束内吞。据报道在肝细胞表面过表达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这个受体对糖蛋白末端的半乳糖有识别作用。本文先将带负电的聚乙二醇-b-聚丙烯酰基乙二醇基半乳糖-b-聚丙烯酸(本文来源于《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1)

徐庆斌[7](2009)在《低含量可还原性铝酸钙炉渣对MgO-C砖侵蚀机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具有低含量的可还原性铝酸钙炉渣对钢包渣线MgO-C砖的主要化学侵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eO+MnO含量大于4%的炉渣加快了砖的蚀损,是基质脱碳的主要机理;FeO+MnO含量小于4%的炉渣和波动的氧化铝含量可以通过其化学粘附性减轻砖的蚀损;液体炉渣促使了炉渣向砖中渗透,是由于氧化铝的作用导致化学侵蚀的主要机理。(本文来源于《耐火与石灰》期刊2009年03期)

杨春路[8](2007)在《遗址区域内可还原性设施的设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遗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重要的内容。而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周期长、对历史的了解有限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与发展这几方面因素,决定了遗址,特别是大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展示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遗址考古和保护的长期性使设施成为遗址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条件。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正在迅速的崛起,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强,面对目前遗址考古及保护设施的落后现状,急需深入研究设施的设计,使遗址保护走向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论文通过对遗址环境的特性分析,指出设施设计的限定性因素和遗址保护工作中的基本着眼点。论文针对大量已有设计实例进行总结和比较研究,呈现出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已经做过的相关工作,总结利弊,为以后的同类型设计所借鉴。研究中分析了设施设计的技术因素,总结了当前各种设施类型和特点,提出不同类型设施的设计要点。并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可还原的可行性,并为可还原性原则的执行提供方法的选择。论文归纳了以该原则为指导的遗址设施设计实践,以事实论据阐释可还原性设施的设计方法。论文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一、设施的设计是遗址保护中重要的部分;二、正确的设施设计具有提升遗址保护和展示水平的作用;叁、可还原性原则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保证遗址安全的重要保护原则;四、可还原性设施的设计方法可以为遗址保护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孔敏[9](2005)在《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中的可还原性与不可公度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中向元素,如果在结构变换中,存在不可公度比而呈现异质法状态,则结构是不可还原的。(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05年03期)

徐金光,孟中岳[10](1989)在《载Ni沸石上Ni~(2+)的还原作用——Ⅷ.NiDAIM沸石上 Ni(2+)的可还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载Ni脱Al丝光沸石上Ni~(2+)的还原作用,丝光沸石脱Al后,质子酸度随SiO_2/Al_2O_3比增加而减小,沸石浸溃Ni~(2+),导致质子酸度降低,Ni~(2+)还原为Ni~0,沸石质子酸度增加;无论是交换型还是浸渍型,氢型还是钠型丝光沸石,由XPS 观察到表面有Ni~0存在,表明负载Ni~(2+)是可以被氢还原的。在室温,干空气气氛条件下,表明Ni~0明显被再氧化;沸石SiO_2/Al_2O_3比较小(<20)时,α随SiO_2/Al_2Q_3比增加而减小,尔后SiO_2/Al_2Q_3比(>20)增加,α随之增加;载Ni 钠型脱Al 丝光沸石的Ni_(2P)~(2+)、Al_(2P)~(3+)的XPS 谱明显观察到表面有NiAl_2O_4物种存在,并导致这部分Ni~(2+)难以还原;沸石酸度增加,Ni~(2+)还原度减小,反之,酸度减小,还原度增加;浸溃Ni~(2+)量高时,Ni~(2+)的还原度可达~100%,Ni~(2+)量较小时,还原度减小。(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1989年02期)

可还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有-CHO、-C≡N和-HC=CH-等易还原基团的芳胺类化合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通过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芳胺化合物的难点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选择适宜的绿色溶剂,使得-NO_2选择性加氢而-CHO、-C≡N和-HC=CH-等易还原基团不被加氢;减少3-硝基苯甲腈和卤代硝基苯加氢过程中间体的累积;抑制卤代硝基苯加氢过程中脱氯的发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本文制备了以Sb掺杂的SnO_2(ATO)为载体的催化剂0.5wt%Pd/ATO,以硝基苯甲腈加氢制备氨基苯甲腈为模型反应,考察了载体Sn/Sb原子比、催化剂还原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载体中Sb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显着下降,较佳的Sn/Sb比为80;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显着,当还原温度>100℃时,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较佳的还原温度为50~100℃。在极性溶剂乙醇、H_2O和CO_2膨胀乙醇中,反应过程产生有害中间体的累积;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甲苯、CO_2膨胀正庚烷和CO_2膨胀甲苯中,可基本抑制有害中间体的累积。采用XRD、XPS、H_2-TPR、H_2-TPD、CO-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ATR-FTIR测定了CO_2膨胀体系中CO_2与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载体Sn/Sb原子比影响催化剂的表面组成、Pd的电子状态;还原温度影响Pd的还原度、Pd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非极性溶剂中,压缩CO_2与反应物分子的-NO_2存在相互作用,使-NO_2的加氢活性降低,进而利于抑制中间体的累积。Pd/ATO也适于催化2-氯代硝基苯、4-硝基苯甲醛和2-氯-5-硝基苯甲腈的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苯胺化合物,2-氯代苯胺、4-氨基苯甲醛、2-氯-5-氨基苯甲腈的产率分别大于98%、大于89%和大于87%。以Sn/Sb原子比为9的ATO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0.5wt%Pd-Zn(1:x)/ATO(9:1),考察了Pd/Zn原子比不同的催化剂,在硝基芳香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当Pd/Zn原子比为1:2时,催化剂Pd-Zn/ATO(9:1)的催化性能最佳。又以Sn/Sb原子比为80的ATO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Zn原子比为1:2的催化剂0.5wt%Pd-Zn(1:2)/ATO(80:1),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介质中,催化3-硝基苯甲腈和4-硝基苯甲醛加氢的性能。结果表明,以CO_2膨胀正庚烷为溶剂时,催化剂0.5wt%Pd-Zn(1:2)/ATO(80:1)催化3-硝基苯甲腈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3-氨基苯甲腈的产率为100%,且反应过程没有中间体的累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还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丽平.可还原性载体担载金催化剂低温CO氧化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8

[2].秦亚文.含有可还原性基团的硝基芳香化合物选择性催化加氢[D].长春工业大学.2016

[3].朱耀平.从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看意识体验的主体性[J].江汉论坛.2015

[4].邝茵茵,范冬萍.非还原个体主义的论证困境——为不可还原性与下向因果关系的辩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

[5].田涛,程芳欣.基于可还原性的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J].住宅科技.2013

[6].王彦霞,张新歌,李朝兴,王瑱.具有可还原性离子核的含糖共聚物胶束用于HepG2细胞靶向传输[C].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7].徐庆斌.低含量可还原性铝酸钙炉渣对MgO-C砖侵蚀机理的分析[J].耐火与石灰.2009

[8].杨春路.遗址区域内可还原性设施的设计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9].孔敏.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中的可还原性与不可公度比[J].甘肃理论学刊.2005

[10].徐金光,孟中岳.载Ni沸石上Ni~(2+)的还原作用——Ⅷ.NiDAIM沸石上Ni(2+)的可还原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9

论文知识图

合成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叁类制备工艺[...处理后泛素活化酶E1-Ub硫酯检测...新制备的(a)和在空气中放置半年后的...新制备的(a)和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的...一35!10;0P灯MeM一49和一...球磨法和浸渍法制备的V2O5-TiO2样品的T...

标签:;  ;  ;  ;  ;  ;  ;  

可还原性论文_高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