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发展

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发展

孔艳华KongYanhua(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6)

摘要: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作一探讨。

关键词:国外;高职教育;借鉴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01-02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一系列弊端,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类型。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1英国建立完善的技能教育考核模式,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连续教育,也为学生分阶段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全日制可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也可选读职业资格课程;可边工作边学习,也可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学习,灵活多样多渠道。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比较著名的还有BTEC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BTEC是英国首要的职业技术资格方面开发和颁证机构,在英国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BTEC既代表商业技术教育委员会这一机构,也代表一种职业技术从业资格。BTEC教学模式的知识体系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不要求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同时,突出通用能力培养,把发展通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一个目标。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创新等能力。BTEC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其评估目的主要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能力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1.2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是学科体系,而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整个教育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企业中的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少人,就培训多少人;二是双元制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以技能培训为主,考试也重在技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其三,行会在职业教育中起到很大作用。联邦的职业教育法规确定了行会的地位,这是在法律基础上成立的一个机构,所有企业都是相应行会的成员。企业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行会中有一个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和由企业、雇员、教师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负责职业考试的相关事宜以及确定企业的培训资格。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前的职业教育,向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必需的职业技能与相应的经验;二是进修,主要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变化而进行的短期培训;三是转岗,行业的更新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产业的从业人员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以适应新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都围绕职业需要来进行。专业设置由各州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

双元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类。学院负责的平时考试由任课教师负责,企业负责的平时考试由实训教师负责。国家考试则由州统一组织,由国家委托的机构(如行业协会)负责。为了确保国家考试不受培训机构影响而保证其客观性及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采用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国家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可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德国得到认可,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

2国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借鉴国外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对推动我国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2.1注重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为主向以专业实习、现场教学为主转移。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以专业实习、现场教学为主,更多注重的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这是西方高职教育的一大显著特色。发达国家注重实践教学以实验实习为主向顶岗实习为主转移,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企业与学校因此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合作体系;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是以社会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所以社会的需要会反馈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又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教育究其实质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各环节的实施都紧密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社会实用性,节约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它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及其技能考核模式。发达国家的技能考核实现了从考核理论为主的考试考核向考核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转移,并以此作为引导和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的手段。我国应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经验,完善现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取消单一的理论考核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资格技能考核,从而充分彰显高职教育技能考核的特色。

2.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因为工企业广泛的参与,使其专业设置表现出明显的市场性,充分反映了地方的需要,不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且注意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从而使其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反映人才市场的需求,毕业生得以有很强的竞争力,就业率高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亟需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凸现出来,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出现招募难、“技能人才荒”的现象。这意味着我国的高职教育体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同时还应深入地研究未来市场的变化,根据未来人才需求预测适度超前的设置或调整专业,才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石吉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

[3]魏东新.高等职业院校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

[4]张爱邦,兰文巧.企业参与-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8(1).

标签:;  ;  ;  

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