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拱轴线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线,拱桥,位移,弹性,轴向,有限元,水平。
拱轴线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罗娟,伍建强[1](2009)在《AutoCAD和Excel在拱轴线变形量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拱轴线测量数据庞大,拱轴线变形量计算较为困难,通过在Excel中编辑纵桥向与高程的坐标数据组,在AutoCAD中利用这些数据多点粘贴并连成线,可以快速地完成批量拱轴线,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09年18期)
徐兮[2](2009)在《圬工桥拱轴线变形观测及其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圬工桥拱轴线变形测量实例,提出了一种仅需使用常规仪器、对场地无特殊要求、毋需作测量标志、经济实用无风险的观测方法,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变形曲线拟合和精度分析。(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09年01期)
张晶[3](2008)在《考虑轴向变形的合理拱轴线的有限元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拱圈竖向坐标的调整,以减少弯矩使拱轴线趋向于最理想化的优化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计入轴向弹性压缩对大跨径拱桥的影响,对拱轴线进行合理的优化,并通过算例计算分析,表明此法是可行的,并提出在大跨度拱桥拱轴线的设计中应考虑拱圈弹性压缩变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08年03期)
魏霞[4](2004)在《墩台水平位移和拱轴线变形对主拱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建中小跨径的拱桥多以圬工和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上承式拱桥在建成运营后会发生墩台的水平位移、拱轴线偏离设计拱轴线等现象。墩台水平位移会在超静定结构的拱中产生附加内力,使拱各截面受力向不利方向发展;而拱轴线的形状会直接影响到主拱截面内力分布和大小,所以拱轴线偏离也会对主拱圈的内力有影响。本文以拱桥中常见的墩台水平位移和拱轴线变形为主要研究内容,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利用桥梁专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计算,研究拱脚水平位移和拱轴线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考虑拱脚水平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时,混凝土的徐变对由位移产生的附加内力有所折减,当水平位移全部完成后,折减系数为。拱脚水平位移引起的拱轴线上各点的竖向变形中,以3/8截面的竖向变形最大。拱脚水平位移在各截面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均为拉力,以负弯矩控制的拱脚截面产生了负的附加弯矩,正弯矩控制截面拱顶和3/8截面均产生正弯矩,附加内力使各截面受力更加不利。在拱脚相对水平位移达到L/2500后,考虑了拱脚截面上缘开裂引起支承条件的改变,拱脚截面不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在几种拱轴线偏离形式下,偏离对主拱圈各截面恒载引起的竖向变形影响不大,变形的改变量不超过设计拱轴线恒载挠度的10%。几种拱轴线的偏离对荷载产生的内力影响也不大,偏离对恒载内力的影响稍大于对活载和降温荷载内力的影响。所以计算中、小跨径的旧拱桥时,当拱脚无变位时,各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可不考虑拱轴线变形仍采用设计拱轴线计算;当拱脚有水平位移时,应根据实测水平位移计算在主拱圈各截面产生的附加内力,恒载和活载等荷载内力仍可根据设计拱轴线计算。(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4-03-08)
拱轴线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圬工桥拱轴线变形测量实例,提出了一种仅需使用常规仪器、对场地无特殊要求、毋需作测量标志、经济实用无风险的观测方法,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变形曲线拟合和精度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拱轴线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罗娟,伍建强.AutoCAD和Excel在拱轴线变形量计算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09
[2].徐兮.圬工桥拱轴线变形观测及其分析研究[J].城市勘测.2009
[3].张晶.考虑轴向变形的合理拱轴线的有限元优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
[4].魏霞.墩台水平位移和拱轴线变形对主拱圈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