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陷阱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陷阱,电流,能级,电荷,界面,密度,聚乙烯。
陷阱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高俊国,赵贺,李霞,郭宁,张晓虹[1](2019)在《纳米SiO_2/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陷阱特性与电击穿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聚合物基体,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填充不同粒径的纳米SiO_2无机颗粒,制备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研究提高聚乙烯电绝缘性能的纳米改性方法和机制。利用SEM表征纳米SiO_2在LDPE基体中的微观形态和分散程度,采用DSC和偏光显微镜(PLM)分析纳米SiO_2对LDPE基体结晶度和结晶形态的影响,通过热刺激电流法(TSC)分析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陷阱密度和陷阱能级,并结合电击穿的Weibull分布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填充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结晶度,进而增加LDPE基体本征结构缺陷和陷阱密度,同时填充纳米SiO_2颗粒可引入比LDPE基体本征陷阱更深的陷阱能级,纳米SiO_2填充颗粒引入的陷阱能级深度随着复合材料结晶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填充浓度3wt%时可最有效地通过俘获载流子而抑制电击穿过程,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达到最高值。与60nm SiO_2颗粒相比,30nm SiO_2填充颗粒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界面电极化导致更高的介电常数,更高密度的纳米界面深陷阱态对于提高电击穿场强更有效。当填充浓度为5wt%时,纳米颗粒的团聚作用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降低。基于电双层理论提出了电子捕捉模型和界面结构模型,合理阐释了纳米SiO_2/LDPE复合材料的微观陷阱特性及宏观电击穿机制。(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亚林[2](2018)在《聚合物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联合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电力工程、能源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绝缘电缆作为超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着一定强度的电场。直流电场下聚合物材料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引发局部电场畸变,使热电子运动以及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加强,进而加速绝缘老化,严重影响电缆寿命。聚合物在辐射环境下诸如航天器中也得到大量应用,然而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撞击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极易导致聚合物材料表面和内部积累大量电荷,引起静电放电。造成空间电荷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内部存在或深或浅的陷阱,空间电荷的行为与材料内部陷阱能态分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材料内的陷阱分布与空间电荷分布进行联合测量与研究有助于全面地了解材料中载流子的输运过程。然而鲜有研究者对同一试样中的空间电荷分布与陷阱能态密度进行联合测量,相关设备的缺失使得该项研究难以进行。为此,本文针对聚合物绝缘中的空间电荷行为与陷阱分布的关联性这一关键问题,将聚合物的空间电荷行为与微观陷阱能态密度相结合,研制了能够对同一试样的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进行联合测试的仪器。并以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材料的空间电荷与电导,空间电荷与热刺激电流进行联合测量。研究了空间电荷与电导的联系,以及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的关系,比较了两种材料中的空间电荷行为,并对载流子的输运特性进行了分析。聚合物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测试仪器的研制难点主要在于协调空间电荷测量与电流测量这两种测量方式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本文首先通过仿真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空间电荷测量时产生的脉冲电场对电流测量的影响,发现脉冲电场引起的脉冲电流幅值较大,将极大地干扰对流过试样的电流的测量,甚至可能损毁电流测量仪器。因此,采用高压电极、空间电荷测量极、电流测量极和接地保护极构成的“四电极”结构,将空间电荷测量区域与电流测量区域分离开。另外,采用快速切换分时测量的策略,将空间电荷测量与电流测量分时进行。采用液氮与电加热器件相结合的控温方式,实现了对实验样品以0.5~10℃/min的速率线性升温。此外,又研制了基于Blumlein传输线的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电压源,使用高开关速度和重复频率的MOSFET器件,使得脉冲重复频率最高可达3 MHz,为空间电荷快速测量提供了激励源。通过对经典的单一陷阱能级的热刺激电流表达式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类型的电荷来源引起的热刺激电流表达式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需人为判断电流峰的位置和个数,自动对整条热刺激电流曲线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整个禁带范围内的陷阱能态密度谱,具有重复性好、能规避人为误差以及自动排除无效数据等优点,可以用于聚合物陷阱能态密度的分析。使用联合测试设备对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20到60℃下进行空间电荷与高场电导联合测量,发现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积累阈值电场大于XLPE的空间电荷积累阈值电场,表明一定粒径和浓度的纳米MgO的添加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积累。在相同温度下,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电流密度-电场关系曲线的转折电场高于XLPE的转折电场。通过对两种材料的电流密度-电压标度曲线进行拟合,发现纳米MgO颗粒的添加引入了新的陷阱能级,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内的陷阱在空间上分布较XLPE更为均匀。另外,又使用空间电荷和电流联合测量的结果,发现载流子关于局部电场的负微分迁移率是空间电荷包形成的主要原因。使用联合测试设备对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进行了空间电荷与热刺激电流联合测量与分析。在极化阶段,XLPE试样的阳极附近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并逐渐向试样内部迁移,而降温阶段空间电荷的迁移减缓。在热刺激阶段,当温度大约高于60℃时空间电荷开始剧烈减少。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极化阶段和降温阶段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电荷积累。使用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计算了两种材料的陷阱能态密度,发现XLPE在1.15 eV能级存在数量较多的深陷阱,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不同能级上的陷阱密度较为均匀。由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的联合分析可知,XLPE积累的空间电荷主要分布在深陷阱内,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由于添加了纳米MgO颗粒,引入了更多的陷阱能级,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积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忠磊,韩晨磊,赵伟铭,杜伯学[3](2017)在《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陷阱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的注入、输运、积聚和消散过程与材料的陷阱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氧化石墨烯(GO)添加对聚乙烯材料陷阱特性的影响,制备了GO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05%、0.01%、0.02%、0.05%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纳米复合材料,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PD)法研究了30℃、50℃和70℃下GO/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陷阱分布特性。研究发现:GO/LDPE试样均存在2个陷阱能级中心,随GO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0.05%,试样陷阱能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GO质量分数为0.01%时,复合材料的深陷阱能级和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深陷阱中心所捕获的电荷更易发生脱陷过程,从而导致复合材料视在深陷阱能级增大。分析认为,质量分数为0.01%的GO纳米添加可以增大复合材料深陷阱密度,降低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有效抑制电荷向试样内部的迁移过程。(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蔡金锭,陈汉城[4](2017)在《基于陷阱密度谱特征量的油纸绝缘变压器老化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是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基于时域检测的去极化电流法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诊断,但对于去极化电流谱线的特征量提取仍处于初始阶段。根据介电响应和陷阱理论,提出绘制去极化陷阱密度谱,并从中提取峰值大小S_(max)和峰值时间常数T_(max)这两个新特征量,用以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首先采用不同极化电压测试,分析去极化陷阱密度谱线新特征量与极化电压间的关系。其次对检测出不同糠醛质量浓度的绝缘油纸变压器的陷阱密度谱线作对比分析。最后对大量变压器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大小S_(max)与糠醛检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峰值时间常数T_(max)与糠醛检测质量浓度呈负相关;随着油纸绝缘老化程度的加深,陷阱密度谱的特征量S_(max)逐渐增大,而特征量Tmax逐渐减小;所提出的两个特征量取值范围可作为今后诊断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苑振华[5](2017)在《酸酐接枝剂对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能级及陷阱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聚乙烯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广泛用于高压及超高压直流输电线缆上,而在长时间直流高压电场作用下聚合物绝缘介质中会积累空间电荷,这部分空间电荷会引起介质内部的电场发生畸变,进而使局部场强高于击穿场强,介质发生击穿损坏,有些纳米颗粒掺杂能够显着地抑制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注入,但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作用机理。本文通过研究经酸酐接枝剂改性的氧化铝/聚乙烯(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能级的变化来探讨上述机理并深入研究抑制Al_2O_3/LDPE体系空间电荷的理化性质。主要运用光激放电方法来测量纳米聚乙烯体系的陷阱能级与陷阱密度,并引入聚合物空间电荷理论和聚合物界面理论来解释酸酐这种结构能够很好地抑制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形成,并得到不同酸酐接枝剂物质量浓度对掺有不同组分的纳米Al_2O_3/LDPE体系陷阱能级的影响强度。通过接枝聚合及超声共混方式制备了酸酐接枝的聚乙烯(MAH/LDPE)及酸酐修饰的Al_2O_3/LDPE和MAH/Al_2O_3/LDPE纳米复合材料,再通过热压薄膜复合工艺制得样品薄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酸酐接枝聚乙烯(MAH/LDPE)及酸酐修饰的Al_2O_3/LDPE体系的接枝改性情况,确认了接枝产物以及高温氧化产物。结果显示,酸酐类接枝占MAH/LDPE总体系质量分数为16.7%时接枝率最大。采用光激放电方法(PSD)深入研究了MAH/LDPE、MAH/Al_2O_3/LDPE两个体系的陷阱能级与陷阱密度。结果显示,在无纳米颗粒的MAH/LDPE体系下,不同浓度酸酐类接枝剂会对LDPE陷阱能级分布有显着影响,且随着酸酐类接枝剂含量的增加会使LDPE的浅陷阱数量增多。而当酸酐接枝剂被破坏时,LDPE的浅陷阱又随着酸酐类接枝剂的破坏程度增加而使LDPE浅陷阱数减少,并出现少量深陷阱;且该种结构性破坏不能使LDPE的陷阱能级恢复到原始形态,说明LDPE的浅陷阱不仅受酸酐结构影响,还受LDPE的局部界面特性影响。而在有纳米Al_2O_3颗粒的MAH/Al_2O_3/LDPE体系下,酸酐类接枝剂会对通过掺入纳米颗粒形成新陷阱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的降低纳米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密度,且对掺杂高质量分数的纳米Al_2O_3/LDPE复合材料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运用聚合物空间电荷理论和聚合物界面理论来解释经酸酐接枝改性的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能级和陷阱密度变化的原因,并阐述酸酐接枝剂对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的注入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翟文娟[6](2016)在《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界面陷阱自由能,前置因子和陷阱态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纳谱法是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推导并建立的描述有机半导体传输机制的理论模型。本文用导纳谱法来研究结构相似的有机半导体厚度依赖的载流子迁移率、场依赖因子、陷阱态等内容。对导纳谱法的理论模型、场依赖因子、陷阱态的理论模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通过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器件实验完善这些理论模型。主要的内容如下:(1)阐述导纳谱学的方法、原理等,介绍了常用的载流子传输机制、迁移率模型,总结了无陷阱时单载流子导纳模型、载流子以指数形式分布下的单载流子导纳模型、迁移率与载流子浓度有关时的导纳模型、分析界面态下的导纳模型,并将其应用在迁移率、定域态、负电容方面。(2)制备两种有机半导体器件ITO/NPB(50nm-800nm)/Al,ITO/TPD(50nm-800nm)/Al,阻抗谱仪测量阻抗信息,并运用粒子群算法获得两种有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与厚度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果显示,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与厚度有关。有机半导体层厚度增加时,迁移率也增加,到达600nm时,迁移率趋于稳定值。通过AFM、XRD实验结果排除了薄膜表面形貌、结晶对迁移率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提出了界面陷阱自由能来解释厚度依赖的载流子迁移率。(3)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成分有很多,如载流子浓度、施加的电场强度、实验室温度、气压、有机材料的分子取向和纯度等。场依赖因子、零电场迁移率是经验方程Poole-Frenkel(P-F)的重要参数。详细描述场依赖因子的研究现状,对Poole-Frenkel方程的两个物理参数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其与厚度依赖的迁移率的内在联系。(4)详细推导陷阱态导纳模型,并用导纳谱法研究本课题组新合成的有机半导体高效蓝光材料Ph TPFOR和DPh DPFOR。通过电容-电压曲线的拟合和Mott-Schottky公式的推导,分析得到了两种材料的陷阱态浓度。用导纳谱法研究结构类似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陷阱态浓度,为影响器件效率、寿命等的研究提供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9-12)
赵洪利,高林春,曾传滨,刘魁勇,罗家俊[7](2015)在《部分耗尽SOI器件背栅界面陷阱密度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复合理论的直流电流电压法,提取SOI器件背栅界面陷阱密度。给出了具体的测试原理,以0.13μm SOI工艺制造的部分耗尽NMOS和PMOS器件为测试对象,分别对两种器件的背界面复合电流进行测试。将实验得到的界面复合电流值与理论公式作最小二乘拟合,不仅可以获得背界面陷阱密度,还可以得到界面陷阱密度所在的等效能级。结果表明,采用智能剥离技术制备的SOI器件的背界面陷阱密度量级均为1010cm-2,但NMOS器件的背界面陷阱密度略大于PMOS器件,并给出了界面陷阱密度所在的等效能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5年06期)
欧阳本红,赵健康,周福升,李建英,闵道敏[8](2015)在《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直流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陷阱电荷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分析其内部陷阱产生的根源,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加强直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直流电晕充电法对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薄膜试样进行了充电,以模拟直流加压时电荷的注入过程。通过考虑材料内入陷电荷的出陷规律,建立了1个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分析LDPE和XLPE薄膜试样的ISPD数据,获得了其内部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LDPE与XLPE形态学特性和添加剂对陷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和XLPE中分别存在2个陷阱中心,即浅陷阱中心和深陷阱中心;LDPE中与XLPE中空穴深陷阱电荷密度都高于空穴浅陷阱电荷,即2者空穴陷阱电荷主要以深陷阱为主;XLPE中空穴浅陷阱电荷与空穴深陷阱电荷之间的数量差距减少,XLPE中空穴浅陷阱高于LDPE中空穴浅陷阱。交联副产物对XLPE内部陷阱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且添加剂形成的空穴类型陷阱的深度并不完全相同。(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赵洪利,曾传滨,刘魁勇,刘刚,罗家俊[9](2015)在《DCIV技术表征MOS/SOI界面陷阱能级密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直流电流电压(DCIV)理论和界面陷阱能级U型对称分布模型,可以获取硅界面陷阱在禁带中的分布,即利用沟道界面陷阱引起的界面复合电流与不同源/漏-体正偏电压(Vpn)的函数关系,求出对应每个Vpn的有效界面陷阱面密度(Neff),通过Neff函数与求出的每个Neff值作最小二乘拟合,将拟合参数代入界面陷阱能级密度(DIT)函数式,作出DIT的本征分布图。分别对部分耗尽的n MOS/SOI和p MOS/SOI器件进行测试,得到了预期的界面复合电流曲线,并给出了器件界面陷阱能级密度的U型分布图。结果表明,两种器件在禁带中央附近的陷阱能级密度量级均为109cm-2·e V-1,而远离禁带中央的陷阱能级密度量级为1011cm-2·e V-1。(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刘刚[10](2013)在《中科院提出一种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密度估计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陷阱法是目前调查土壤昆虫的传统方法,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地用于估计土壤昆虫的相对密度。但这种陷阱法存在2个缺陷:一是不同种类土壤昆虫对诱饵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导致同种诱饵可能会诱集不同范围内的土壤昆虫种群;二是同一种类对不同诱饵的敏感性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导(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30期)
陷阱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电力工程、能源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绝缘电缆作为超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着一定强度的电场。直流电场下聚合物材料容易积累空间电荷,引发局部电场畸变,使热电子运动以及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加强,进而加速绝缘老化,严重影响电缆寿命。聚合物在辐射环境下诸如航天器中也得到大量应用,然而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撞击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极易导致聚合物材料表面和内部积累大量电荷,引起静电放电。造成空间电荷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内部存在或深或浅的陷阱,空间电荷的行为与材料内部陷阱能态分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材料内的陷阱分布与空间电荷分布进行联合测量与研究有助于全面地了解材料中载流子的输运过程。然而鲜有研究者对同一试样中的空间电荷分布与陷阱能态密度进行联合测量,相关设备的缺失使得该项研究难以进行。为此,本文针对聚合物绝缘中的空间电荷行为与陷阱分布的关联性这一关键问题,将聚合物的空间电荷行为与微观陷阱能态密度相结合,研制了能够对同一试样的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进行联合测试的仪器。并以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材料的空间电荷与电导,空间电荷与热刺激电流进行联合测量。研究了空间电荷与电导的联系,以及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的关系,比较了两种材料中的空间电荷行为,并对载流子的输运特性进行了分析。聚合物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测试仪器的研制难点主要在于协调空间电荷测量与电流测量这两种测量方式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本文首先通过仿真和理论计算分析了空间电荷测量时产生的脉冲电场对电流测量的影响,发现脉冲电场引起的脉冲电流幅值较大,将极大地干扰对流过试样的电流的测量,甚至可能损毁电流测量仪器。因此,采用高压电极、空间电荷测量极、电流测量极和接地保护极构成的“四电极”结构,将空间电荷测量区域与电流测量区域分离开。另外,采用快速切换分时测量的策略,将空间电荷测量与电流测量分时进行。采用液氮与电加热器件相结合的控温方式,实现了对实验样品以0.5~10℃/min的速率线性升温。此外,又研制了基于Blumlein传输线的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电压源,使用高开关速度和重复频率的MOSFET器件,使得脉冲重复频率最高可达3 MHz,为空间电荷快速测量提供了激励源。通过对经典的单一陷阱能级的热刺激电流表达式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类型的电荷来源引起的热刺激电流表达式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需人为判断电流峰的位置和个数,自动对整条热刺激电流曲线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整个禁带范围内的陷阱能态密度谱,具有重复性好、能规避人为误差以及自动排除无效数据等优点,可以用于聚合物陷阱能态密度的分析。使用联合测试设备对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20到60℃下进行空间电荷与高场电导联合测量,发现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积累阈值电场大于XLPE的空间电荷积累阈值电场,表明一定粒径和浓度的纳米MgO的添加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积累。在相同温度下,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的电流密度-电场关系曲线的转折电场高于XLPE的转折电场。通过对两种材料的电流密度-电压标度曲线进行拟合,发现纳米MgO颗粒的添加引入了新的陷阱能级,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内的陷阱在空间上分布较XLPE更为均匀。另外,又使用空间电荷和电流联合测量的结果,发现载流子关于局部电场的负微分迁移率是空间电荷包形成的主要原因。使用联合测试设备对XLPE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进行了空间电荷与热刺激电流联合测量与分析。在极化阶段,XLPE试样的阳极附近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并逐渐向试样内部迁移,而降温阶段空间电荷的迁移减缓。在热刺激阶段,当温度大约高于60℃时空间电荷开始剧烈减少。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极化阶段和降温阶段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电荷积累。使用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计算了两种材料的陷阱能态密度,发现XLPE在1.15 eV能级存在数量较多的深陷阱,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在不同能级上的陷阱密度较为均匀。由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的联合分析可知,XLPE积累的空间电荷主要分布在深陷阱内,而纳米MgO/XLPE复合介质由于添加了纳米MgO颗粒,引入了更多的陷阱能级,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积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陷阱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高俊国,赵贺,李霞,郭宁,张晓虹.纳米SiO_2/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陷阱特性与电击穿机制[J].复合材料学报.2019
[2].王亚林.聚合物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联合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李忠磊,韩晨磊,赵伟铭,杜伯学.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陷阱分布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7
[4].蔡金锭,陈汉城.基于陷阱密度谱特征量的油纸绝缘变压器老化诊断[J].高电压技术.2017
[5].苑振华.酸酐接枝剂对Al_2O_3/LDPE体系的陷阱能级及陷阱密度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6].翟文娟.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界面陷阱自由能,前置因子和陷阱态密度[D].南京邮电大学.2016
[7].赵洪利,高林春,曾传滨,刘魁勇,罗家俊.部分耗尽SOI器件背栅界面陷阱密度的提取[J].微电子学.2015
[8].欧阳本红,赵健康,周福升,李建英,闵道敏.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直流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陷阱电荷分布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5
[9].赵洪利,曾传滨,刘魁勇,刘刚,罗家俊.DCIV技术表征MOS/SOI界面陷阱能级密度分布[J].半导体技术.2015
[10].刘刚.中科院提出一种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密度估计新方法[J].农药市场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