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记叙文环境描写,魅力等你发掘

山东省莒县第四中学王晓丽

高一记叙文写作练习,学生最常出现的现象就是长篇的叙述,积压啰嗦的人物对话,人的活动很丰富了,但是景物的描写,却不见踪影。

环境描写,多温润的一块美玉,多悠然的一片田园,多纯净的一方蓝天,多回肠荡气的一片自然万物创造的生命奇迹的展现,那些曾在诸子散文中汪洋肆虐过的,曾在乐府诗中传唱过的,曾在唐诗宋词中咏叹过的,曾在近代散文中摇曳过的留下了无数经典回忆无数美丽想象的文字啊,却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在学子或者专业人士的笔尖断续着,偏处社会一隅,退位给冷静的时事分析,退位给深刻的学术论著,退位给数据充斥的商业报告,就连学生们的高考作文,也是议论文一统天下。

景物描写,对于学生或者我们的写作而言,真的就没有魅力了吗?我不相信,任凭我的一只秃笔,即使穷尽一生的智慧,又怎能写尽它们在文学史上留下的片片辉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没有了这些芦苇这片水,所谓的伊人,如何令我等魂牵梦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盛会,以及王勃,还有历史上多次的贤者聚会,很多都因景而不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假若文章中没有了那轮心中最柔软的温情,我们的漂泊的情感将寄托何处?

就像没有了“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了“一江春水”的李后主,没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员外,没有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尚书,没有了“绿肥红瘦”的李清照,没有了“桨声灯影和荷塘月色”的朱自清,没有了“青山绿水、纯朴边镇”的沈从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桥边红药,”一直在你作文的旁边微笑,你感觉到了吗?

如果说记叙文没有真挚情感的抒发就索然无味,那么没有景物融合的抒情,则大多苍白无力,不能隽永。这是我在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感受到的一个最突出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这种写作特点,我曾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锤炼情景交融的写法。

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寻找我的植物情缘”的作文课。在上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在文学上较有特点的植物图片,然后每一种植物后边都附上它在文学上的象征意义的介绍和几首相关的典型诗歌,然后通过大屏幕逐一展示给学生看。当学生们浏览完图片之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文题“人物或时间+景物或植物”,自己选择,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需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来烘托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

记得那次作文练习是比较成功的。很多同学都写出了高于他以前水平的记叙文。比如有个平时一直就是不间断的进行对话描写的学生,忽然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我的心里正烦乱着,而窗外的知了声却吵翻了整个夏天”——真是令我击掌欣慰,终于,终于不再是只有人了,他的眼里,终于容纳了窗外的世界。也许有的老师觉得我大惊小怪,可是,那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我门这里学生的水平,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我为之高兴良久。他们中有些题目也起得很有感觉,如“梧桐花开遍的故乡”,“又是槐花飘香时”,“稻花香里忆童年”等几个题目,都是几个平时头疼记叙文写作的同学起出来的,而且在后来的几次作文练习中,他们对环境描写的运用,也熟练、恰如其分的多了。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不只是人才有喜怒哀乐。那些已经被文学和历史赋予了生命的景物,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一个很好的衬托;而那些还没有文学生命的景物,为什么你不去发掘呢?也许,它就会像东篱之菊属于陶潜、亭亭之莲属于周敦颐、荷塘月色属于朱自清一样,也会和你结下不解之缘呢?

标签:;  ;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