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碳,高压氧,疗效,肺水肿,磁共振,血红蛋白,血气。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胡灼君,阮海林,刘华,邓旺生[1](2019)在《新形势下区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区域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方法]从系统性和整体观念出发,将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因素作为相互关联整体,强化党和政府的职能作用,将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建设上升到政府层面,组建区域防控一氧化碳中毒的组织架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协作,重视社会防治,进行制度建设、源头预防、宣教培训、救治资源配置等多方位结合。[结果]通过宣传、教育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培训,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与自救意识,初步达到了防控的目的。2017年底部署防控体系后,2018年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比2017年下降33.80%;2019年1月1日—2月28日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相比2018年同期下降30.78%。[结论]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的构建,综合利用了多部门资源,通过推动、引导、救治等各种措施,促进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的加强工作,使之在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中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构建区域多层次、多维度、立体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开展多方面防控工作,能达到更好防治一氧化碳中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2019年06期)
杨柳[2](2019)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防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防治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缓解,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徐浩,赵朝华,高兴春,米亚静,王傲迪[3](2019)在《高氧平衡盐液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高氧平衡盐溶液(HBS)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NC组)、ACMP模型组,治疗组根据单次静脉输注HBS的剂量分为10 ml/kg(HBS10组)、15 ml/kg(HBS15组)和20 ml/kg(HBS20组)。模型组与各HBS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CO 120 ml/kg建立ACMP模型,NC组给予等量的空气。各组大鼠在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液体后,即刻从股动脉取血0. 3 ml检测Pa O2和Sa O2。ACMP后24 h取右肺中叶和复叶检测IL-6、TNF-α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MDA,检测左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ACMP后1. 5 h SD大鼠产生严重的缺氧状态。模型组肺组织IL-6、TNF-α和MDA含量明显高于NC组(P <0. 01),T-SOD明显低于NC组(P <0. 01);模型组肺组织结构紊乱,间质和肺泡内可见少量红细胞和大量炎性粒细胞聚积。各HB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Pa O2、Sa O2及肺组织T-SOD水平均显着提高,肺组织IL-6、TNF-α和MDA含量较模型组均显着降低(P <0. 05或P <0. 01),其中HBS20组降低最为显着。结论 HBS能显着提高ACMP大鼠的Pa O2、Sa O2,对肺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俊华,毛放华,欧阳晓春[4](2019)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磁共振成像特点与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磁共振成像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MRI检查结果阳性428例,其异常MRI影像表现与预后:①基底节受累287例,176例痊愈;111例恢复良好,其中有47例出现了迟发性脑病;②大脑皮质受累56例,51例恢复良好,5例好转,其中43例出现了迟发性脑病;③大脑白质受累35例,28例恢复良好,6例好转,1例未愈,其中20例出现了迟发性脑病;④基底节和脑白质或大脑皮质受累患者42例,25例好转,15例未愈,2例死亡,其中2例出现了迟发性脑病;⑤仅累及小脑半球或中脑8例,1例痊愈,7例恢复良好。结论 MRI能早期全面了解ACOP患者脑部受累情况,ACOP患者MRI影像特点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9年06期)
黄容生,黄国梁,袁益清[5](2019)在《纳美芬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缩短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预后佳。(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会霞[6](2019)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对照组中13例治愈,11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中22例治愈,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1,P<0.05)。对照组的迟发脑病发病率为6.7%,MMSE评分为(21.85±4.33)分,观察组的迟发脑病发病率为6.7%,MMSE评分为(25.94±3.70)分。两组患者的迟发脑病发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4, P>0.05),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5)。结论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的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脑细胞的损伤,并且保证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林志华[7](2019)在《高压氧治疗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7.15±1.45)、(44.54±1.48)、(67.21±1.89)、(67.54±1.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23±4.54)、(27.45±4.54)、(41.54±6.11)、43.05±3.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8.71%低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技术的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杜勇[8](2019)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0例胸部X线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COP)是常见的生活和职业中毒,是人体过量吸入不完全燃烧的含碳物质导致的中毒。过量的一氧化碳可以导致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导致大脑及心脏损害,但对呼吸系统也可以导致损害,现将我院2014—2018年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0例胸部X线检查进行动态分析,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对胸部影像损害的变化过程,对提高认识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冯悦,应玉梅[9](2019)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医院急诊收治的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前与院内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后死亡发生率为6.25%(3/48),住院康复时间为(15.23±2.11) d,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8/48),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强化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的护理效果显着,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控制患者疾病进程,减少死亡及并发症现象的出现,提高急诊救治及护理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3期)
杨建伟,周盛,陈浩洋,孙海燕[10](2019)在《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救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患者工作中,通常要对患者中毒的轻重情况加以判定,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2]。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ACOP患者入院时血浆降钙素原(plasma calcitonin,PC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CT升高越明显,病情也越严重。为此,我们检测ACOP患者入院时PCT、碳氧血红蛋白(HbCO)并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防治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缓解,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瑶,胡灼君,阮海林,刘华,邓旺生.新形势下区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初探[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
[2].杨柳.糖皮质激素配合高压氧防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研究[J].名医.2019
[3].徐浩,赵朝华,高兴春,米亚静,王傲迪.高氧平衡盐液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刘俊华,毛放华,欧阳晓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磁共振成像特点与预后[J].西南军医.2019
[5].黄容生,黄国梁,袁益清.纳美芬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李会霞.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9
[7].林志华.高压氧治疗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8].杜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0例胸部X线动态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9].冯悦,应玉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杨建伟,周盛,陈浩洋,孙海燕.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