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尺寸论文-张进,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

假体尺寸论文-张进,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体尺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尺寸,预测

假体尺寸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1](2016)在《数字化模拟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数字化模拟技术与传统胶片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方面的优劣性,为人工膝关节微创、良好置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数字化模拟测量组及传统胶片测量组。数字化模拟测量组术前采用数字技术模拟手术截骨及假体置放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传统胶片组术前使用传统胶片模板在膝关节X片上进行比对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将预测型号与最终手术选择型号对比,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预测准确率。结果·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股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相差2号者1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7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0.0%。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胫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8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3.3%和66.7%。2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尺寸精确度较高,可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微创置换及术前假体型号准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胡翰生,王静成,熊传芝,颜连启,王强[2](2014)在《应用数字化术前计划预测全膝置换中的假体尺寸》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膝关节的解剖形态个体差异显着,而术前模板测量方法不能准确预测术中所需假体的大小。目的:探索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全膝置换假体尺寸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54-82岁,平均67.8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数字化组21例术前行64排CT扫描患侧下肢,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建立胫骨和股骨的叁维模型,然后导入假体厂家提供的不同型号的假体的CAD数据,按手术原则利用Mimics软件的模拟手术功能进行虚拟截骨、根据胫骨、股骨截骨面形态选择最匹配的叁维假体模型。常规组29例按常规完成术前计划和手术。术中评估术前计划选择的假体尺寸与实际所需假体尺寸的一致性,术后拍摄下肢全长片,评估假体的匹配度与术前计划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术中和术后评估显示,数字化组1例患者术前计划的假体尺寸与预测值不一致,常规组11例患者与预测值不一致;数字化组预测准确率为95%,常规组预测准确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常规组有4例患者假体悬挂,2例患者股骨前皮质过度切割;而数字化组均未发生。提示数字化技术设计的术前计划可以精确预测假体型号,并为个性化模拟手术提供了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40期)

朱镜,陈刚,蒋应华[3](2013)在《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中的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探讨数字化模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对其术前X射线图像进行测量,比较术前测量所选择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假体尺寸的符合情况,分析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所选择的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尺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上,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与传统胶片模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对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胶片模板术前测量,其制作及测量过程简单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3年23期)

薛华明,蔡珉巍,马童,涂意辉[4](2013)在《基于国人205例Oxford3代单髁置换假体尺寸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国人单髁置换(UKA)假体尺寸进行临床研究,从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UKA假体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采用UKA术(Oxford第3代假体)治疗205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国人UKA假体包括股骨和胫骨假体的大小分布情况,分析股骨-胫骨假体的最佳匹配关系,对国人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左/右侧,身高及身高体重指数(BMI)]与股骨假体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此205例资料为依据,初步建立国人UKA假体相关参数的分布图。结果 (1)UKA假体分布:股骨假体尺寸分布,XS-6.3%,S-71.7%,M-22.0%,L-0%,XL-0%。(2)胫骨假体尺寸分布,AA-28.8%,A-38.0%,B-20%,C-11.7%,D-1.5%,E-0%,F-0%。股胫假体的最佳匹配关系:胫骨AA匹配股骨XS,胫骨A和B匹配股骨S,胫骨C和D匹配股骨M。(3)相关性分析:身高结合性别综合判断,其与股骨假体大小明显相关(P<0.01),而年龄,左/右侧,BMI与股骨假体尺寸分布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4)初步建立了国人UKA假体相关参数的分布图。按照此标准,术前采用身高结合性别这一指标判断股骨假体大小的准确性达到84.9%,而术中采用胫骨假体判断股骨假体大小的准确性达到61.1%。结论中国人群UKA假体分布不同于欧美人群。国人的假体分布图能够较好的指导术中选用合适大小的股骨假体,然而临床上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数以建立更适合的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4期)

陈盼盼[5](2009)在《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触觉感知的光幻视尺寸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假体旨在用电刺激的方法帮助盲人修复视觉。在假体植入后,通过刺激盲人视觉通路,可以诱发出离散的视觉感受——光幻视。而假体植入者“看到”图像是由光幻视组成的。光幻视现象可以说是视觉假体研究中的基础。那么,准确地描述光幻视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特征,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基于触觉感知的仿真假体视觉环境中的光幻视尺寸特性。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研究中,设计了第一套触觉尺寸匹配板(圆孔触摸板),并在该尺寸匹配板的基础上开展了四个实验,分别研究观察距离,光幻视亮度、位置以及闪烁等参数对光幻视尺寸评估结果的影响;在前一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触觉尺寸匹配板(圆柱触摸板),通过开展心理物理学实验,研究不同触觉刺激方式对尺寸匹配的结果的影响。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触觉尺寸匹配板能准确表达受试者所感知的光幻视的大小;(二)刺激亮度对光幻视的大小知觉有显着影响,一般而言,匹配结果的准确度随着亮度的增加而增加;(叁)匹配结果随着光幻视在视野中位置的偏心率的增加而变差;(四)闪烁的光幻视知觉起来比静止时的稍大;(五)圆柱触摸板比圆孔触摸更能准确表达受试者所感知的光幻视大小。(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健,董纪元,付忠田[6](2009)在《国人膝关节尺寸与5种人工膝关节假体尺寸的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的人工膝关节假体,需要大量国人解剖学研究资料。国内目前尚缺乏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截骨面和髌骨的几何学、形态学相关的数据。目的:临床收集国人膝关节尺寸与目前国内常用(进口、合资)的5个厂家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尺寸进行对照,为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的人工假体提供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尺寸与临床收集的膝关节截骨后尺寸进行对照分析,于2005-02/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行。对象: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并在术中保留髌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例(105膝),男23例(32膝),女54例(73膝)。人工膝关节假体:LINKGEMINIMKII,40%(42膝);中国台湾United-U1,34.3%(36膝);DepuyPFC,16.2%(17膝);ZimmerNexGen-Flex,9.5%(10膝)。方法:首先行胫骨近端截骨,采用胫骨髓内或髓外定位,后倾5°~10°截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平台横径、内侧平台前后径、外侧平台前后径。然后行股骨远端截骨,股骨髓内定位,假体试模测量股骨远端前后径,股骨远端均采用外翻7°,外旋3°截骨。采用电动摆锯行股骨髁下部、前部、后部、前斜面、后斜面5个方向截骨,测量股骨远端及髌骨相关参数,可在截下来的后髁骨片上测量股骨后髁长度。主要观察指标:股骨髁前后径、股骨髁前部宽、股骨髁前斜面宽、股骨髁内外径、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结果:5种膝关节股骨髁假体的前后径/内外径与国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且比值偏大;而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和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的比率范围过于集中,胫骨内侧平台覆盖率不佳,外侧平台出现悬挂现象。结论:5种厂家设计的膝关节假体尺寸及各参数间的比率与国人有所不同,就其总体性能来看并不完全适用于国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04期)

假体尺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膝关节的解剖形态个体差异显着,而术前模板测量方法不能准确预测术中所需假体的大小。目的:探索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全膝置换假体尺寸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54-82岁,平均67.8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数字化组21例术前行64排CT扫描患侧下肢,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建立胫骨和股骨的叁维模型,然后导入假体厂家提供的不同型号的假体的CAD数据,按手术原则利用Mimics软件的模拟手术功能进行虚拟截骨、根据胫骨、股骨截骨面形态选择最匹配的叁维假体模型。常规组29例按常规完成术前计划和手术。术中评估术前计划选择的假体尺寸与实际所需假体尺寸的一致性,术后拍摄下肢全长片,评估假体的匹配度与术前计划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术中和术后评估显示,数字化组1例患者术前计划的假体尺寸与预测值不一致,常规组11例患者与预测值不一致;数字化组预测准确率为95%,常规组预测准确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常规组有4例患者假体悬挂,2例患者股骨前皮质过度切割;而数字化组均未发生。提示数字化技术设计的术前计划可以精确预测假体型号,并为个性化模拟手术提供了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体尺寸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进,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数字化模拟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的临床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2].胡翰生,王静成,熊传芝,颜连启,王强.应用数字化术前计划预测全膝置换中的假体尺寸[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3].朱镜,陈刚,蒋应华.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中的准确性[J].现代医药卫生.2013

[4].薛华明,蔡珉巍,马童,涂意辉.基于国人205例Oxford3代单髁置换假体尺寸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

[5].陈盼盼.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触觉感知的光幻视尺寸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6].张健,董纪元,付忠田.国人膝关节尺寸与5种人工膝关节假体尺寸的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标签:;  ;  ;  ;  

假体尺寸论文-张进,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