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动因与可行性研究

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动因与可行性研究

陈爱民[1]2003年在《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动因与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金融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比较国际市场,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长足发展,并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鉴于此,当前对金融机构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地方金融机构,如何改善金融经营环境、完善经营机制,增强综合竞争力,这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对国际、国内金融业并购重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了入世后湖南省地方金融机构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提出在全新的经营环境中,在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创新求发展的新思路。针对长沙市商业银行的现状,研究其兼并重组战略目标的可行性。全文共分四章,约五万字左右,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就金融业并购重组理论进行简单界定,并对其动因及运作机制进行论述。第二章首先简单回顾了国际金融业并购重组的发展史,分析其变化特征,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列举了叁个典型案例。第叁章概要介绍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背景情况,系统阐述其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适度规模的把握以及风险的防范等问题,并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同时列举了二个案例。第四章首先运用理论对组建城市商业银行集团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长沙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对长、株、潭、岳四市商业银行以及周边四县兼并重组的战略发展提出建议,并列举对浏阳设立分支机构的案例进行分析。 本文经过了二年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撰写过程中采取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希望通过由作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所阐述的问题和观点,对地方金融机构面对激烈的竞争进行系列创新的发展,在决策和操作上能有所参考和实用价值。

赵虎博[2]2016年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与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并购重组作为实现企业自身扩张与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在世界各地的商事主体运营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我国国有企业为维持其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一系列努力与探索,国有企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则是在这种形势下,对实现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尝试和必要手段,可以说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中将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两大内容,即“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分析”和“决策思维流程的阐述”,得出国有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在面对企业是否进行并购重组决策时,可以运用一套思维逻辑模式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决策结论的科学性以及并购重组成功率的结论。第一部分绪论,陈述选题的背景、意义、论文框架等等对本文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介绍,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归纳,对本文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界定与划分,夯实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进行分类剖析,解析了国有企业的启动需求与因素,该章内容也是决策思维流程中主观层次的主要要件内容,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体现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及独特性;第四部分是创新的试论述国有企业决策管理层应如何做出科学的决策,对科学决策行为本身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与论证,将决策的思考流程进行归纳,配以解释说明图,对具体内容进行分述,最终达到论证决策管理层应以何种顺序的决策思维流程得出具备科学性的决策的目的;第五部分是对中国南北车合并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前文得出的研究理论在该案例中予以应用与论证;第六部分是总结全文的内容,概括本文的论点和研究结论以及说明本文的不足。

马金城[3]2004年在《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文中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这是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在《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的论文中的开篇语。正因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并购浪潮迅速从美国漫延至欧洲、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无论是个案规模,还是个案数量都已不可同日而语。其中1999年的跨国并购投资额占发达国家全部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总额的80%以上,成为FDI的主要模式。 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跨国并购的频繁发生与并购效率缺失并存。据统计,基于种种原因,跨国并购有70%-80%是失败的。并购本身是有风险的,跨国并购的风险更大,一旦在一些环节上处理不当,将给一个原本实力强大的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甚至会使一个百年老店陨灭。这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理论界对跨国并购的研究主要从对外投资理论和一般并购理论在经济学视角和法律规制视角下展开的。与之对应的是:在实践中,法律和经济上可行的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不乏发生,同时,法律和经济上不可行的跨国并购却时有发生。显然,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理论上对跨国并购的效率研究需要一个综合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基于此,本文以帕累托效率改进理论为指导,以效率改进为出发点和切入点,融合了对外投资理论与一般并购理论,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双重视角对跨国并购带来的微观层面的企业运营、中观层面的产业控制、宏观层面的国家利益的效率改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如何改变跨国并购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文写作中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中主要运用了经济学分析与管理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注重对资源配置的经济分析,

陶魄[4]2007年在《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中国钢铁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其发展中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结合国内外钢铁业发展中并购成为重要手段的客观实践,探讨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可能性,并阐述了研究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理论价值。在评述和总结了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交易费用、价值低估、市场势力和多样化经营战略等理论及近期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动因和特殊性,籍此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的战略模型,包括目标企业选择和钢铁企业并购方法。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研究,本文详细分析我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成功案例对我国钢铁企业并购实践的启示,通过南钢战略扩张和并购实践介绍,使我们认识到并购发展思路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和政府在钢铁业并购大潮中的策略选择和角色定位。同时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是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的基本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通过我国钢铁业现状分析,以及国际钢铁业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选题和研究意义。二、叁章主要是企业并购理论介绍以及行为分析和历史回顾。其中,第二章是企业并购理论及动因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相关的七大理论,介绍了企业并购动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理论,为钢铁企业并购研究做铺垫。第叁章是企业并购行为影响及并购发展历史,研究了企业并购行为的演变,回顾了企业并购发展的历程。四、五章是建立并购目标企业评价模型以及钢铁业存在问题。其中第四章是企业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选择研究,通过钢铁企业并购思路分析,建立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战略模型,提出或改进钢铁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评估模型,设计钢铁企业并购方法。第五章是中国钢铁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钢铁业产能和需求变化,预测钢铁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六、七两章主要是论证了并购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典型案例介绍。其中,第六章是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介绍了国际钢铁业并购风潮和具体并购战略,证明了解决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根本措施就是重组并购,为并购战略必然性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引用了麦肯锡公司在研究钢铁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研究结论,说明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可行性。第七章是钢铁业并购案例分析对我国钢铁业的启示,通过对了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在重组并购中借鉴,提出了对钢铁业并购发展的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八、九两章是南钢发展介绍及企业并购对策研究。其中,第八章是南钢扩张战略与并购发展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运用并购策略发展的可能性,并从中认识到并购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是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并购对策研究及发展趋势,设计了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在并购浪潮中的对策,提出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展望中国钢铁工业将在重组并购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天不再遥远。第十章是结语。研究结论是我国钢铁行业呈现出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文研究的结论和贡献主要在于:(1)从理论上分析了钢铁业实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实施并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揭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并购发展新时期的客观规律。(2)分析了钢铁工业并购选择模式,描述了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目标企业的选择,丰富了带有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特征的SWOT战略模型,首次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钢铁类目标企业筛选评价模型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实用的工具。(3)文章分析论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提高集中度的最有效方法在于企业的重组并购,从而推论出钢铁业将呈现出重组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4)本文详析了国内外精典并购案例,以南钢重组并购发展为实例。同时,借鉴国内外钢铁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对各类钢铁企业提出了十多项策略和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以创新的手笔提出了一套针对钢铁行业并购的评价模型组合;设计了适用性强的目标企业评价模型—GREE模型和EER模型,同时创造性地将钢铁企业内部效益模型和钢铁企业物流评价模型用于钢铁行业并购分析,不仅评估了钢铁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也为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方法。

吕竺笙[5]2005年在《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文中认为并购是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简称,自19世纪末开始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兴起并购以来,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生了5次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表现出与当时经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并购方式。对并购的理论研究也比较丰富,如有管理协同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投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自1998年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以来,并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亟待理论上的创新来解释这些新特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并购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并购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的选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除导论之外,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首先回顾了中外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界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综述:第二章从经济利益理论入手来解释企业并购这一经济行为,认为不同的并购理论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企业并购产生的原因,而从本质上来看,并购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达成均衡的结果;第叁章分析了企业做出并购决策过程中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包括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博弈分析,以及纵向与横向情况下的一次博弈分析与重复博弈分析;第四章就并购决策过程中投资者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展开了分析,指出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结合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并购决策;第五章分析了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在并购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第六章就企业并购中债权人的利益博弈问题展开了分析;第七章分析了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利益动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突破了经济学对于并购问题的一般性分析与描述,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并购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其次,论文在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为了实现并购并提高并购的效率,关键还在于要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也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叁,本文就协调企业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经济的对策、法律的对策等;最后,文章运用了较多的博弈论方法对并购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对并购利益关系研究的尝试以及作者研究能力和占有资料方面的局限,文章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改进、充实。

邢香[6]2016年在《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企业并购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发展动力改变、优化经济布局迫在眉睫,种种挑战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还有政策等的转变,面临着这些改变,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调整其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也不例外。新常态下,钢铁行业面临着全国经济变缓这一大环境导致的产能过剩、资金压力大;还有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又迫切需要钢铁行业改变产业集中度低、全行业微利发展的现状;发展动力转变要求钢铁行业技术必须提高;新的严峻的环保法又加剧了钢铁行业的环保压力。面对这些挑战,并购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并购主体转换导致的钢铁行业集中度连年下降,企业并购由于难以整合和采取松散形式联合导致形重于实,企业并购以政府主导规划为主、缺乏市场主动性。那么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之路该如何走。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常态下钢铁行业的发展困境以及当前钢铁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从国际钢铁行业并购浪潮启示以及并购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的当前钢铁企业并购的必然性,从新常态下的政策及经济形势分析了钢铁行业并购的可行性的有利方面及不利方面,并结合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德高公司的案例,提出了钢铁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并购原则及并购发展的参考性意见。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贡献在于:(1)分析得出新常态下钢铁行业的并购是必然选择。文章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常态下钢铁行业并购的必然性,国际上,总结国际上钢铁行业的四次并购浪潮,发现在经济放缓、产能过剩等情况下容易诱发钢铁行业的并购浪潮,而我国钢铁行业现在就处在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速度变缓、钢铁行业落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所以并购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从并购对解决我国钢铁行业的困境的作用上,强调了新常态下并购是必然选择,如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而并购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明显作用等。(2)为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对策。不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并购对策会有所不同,针对目前钢铁行业及钢铁行业并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新常态下钢铁行业并购的参考性意见。如提出了实行海外并购以扩大销售及原材料采购平台,同时提高钢铁行业技术,解决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钢铁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及精钢自给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进行多元化并购,实现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钢铁行业微利发展局面;还提出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辅助,实行纵向并购,采取多样化并购模式等建议。

马瑛[7]2013年在《我国体育产业战略性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它能使体育产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实现最优的战略性飞跃,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必然选择。国内对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资本市场及资本体系,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和体育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四个方面。本文希望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经验,并结合实证研究等方式,构建出更全面、系统的体育产业战略性资本运营理论框架。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全,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在体育产业中完全建立起来。然而,资本运营又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共同推进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助发展。在研究中,本文还强调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分析体育产业的资本运营,把资本运营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手段来研究。本文最后部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来识别和研究体育产业企业在资本运营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和建议,以推动体育产业资本运营的快速发展。作为整合体育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资本运营可以帮助体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事实上,在国家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中也显露出要推动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发展的强烈意愿。

赵洪武[8]2010年在《中国铁路产融资本融合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铁路在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中具有长远、显着的外部效应,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发展仍处于大发展阶段,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而资本融资渠道的狭隘,加剧了铁路财务状况恶化进程,现行主要以大规模负债融资建设模式下大额的利息吞噬了铁路部门本来就薄弱的利润。综观国外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铁路建设初期,大都依靠政府的直接投资或补贴进行,而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很好的利用了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目前我国铁路巨额的存量资产,将随着铁路产业升级而加速更新改造,急待进行结构调整。增加铁路产业资本的有效投入与巨额存量资产的加速调整,将成为我国铁路产业未来十年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急需从相关理论研究中获得新的突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以其快速融通的资金经营,较高的资本增值水平,较强的资本积累能力,成为虚拟经济的领头羊。尽管利润丰厚,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如果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但可能产生巨大的风险。“铁路利远而薄,金融利近而厚”。因此,加强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既可促进前者的有效流动,产生巨大效益于国民经济,又可使金融资本利润为有源之水而增值,促进国民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二者的结合将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中铁路与金融两类产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选取了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产融结合理论、资本收益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从理论上我国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动因、融合后所可能具有的功能以及融合的具体形式;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型,比较了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同融合方式下,铁路部门的运营状况、融资成本、收益状况。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系统性的研究了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问题。国内现有的关于铁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研究,大都较为分散,且较多的讨论其融合的动因,而对其融合的基本功能、拓展功能以及融合的具体组织形式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则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了铁路产融结合的一系列相关问题。(2)尝试性的提出了效益型融资机制的理论命题。通过对产融资本融合与铁路产业发展联系机理的深入分析,鉴于铁路建设与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效益型融资机制构建的意义重大,其战略意义在于提高铁路产业资本扩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铁路产业资本的形成能力、结构调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高。论文还从结构化融资、资本市场筹资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对接等方面对此作了实证分析。(3)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产融资本融合的具体组织形式。论文认为,在现在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基础上成立中铁财务公司是实现铁路产融资本融合初级组织形式的现实选择。根据铁路产融资本融合的发展规律,它的高级组织形式将是铁路金融服务集团,其性质是一个多元化金融控股公司。它将以全过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铁路产业资本的加速发展,加快资产存量结构转换,提高铁路产业盈利能力。(4)创造性的铁路产融资本融合收益模型。铁路产融资本融合收益模型的构建,其实质是两种不同属性资本收益的融合问题。一种是低风险低收益的产业资本形态,另外一种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本形态。两种不同形态和属性的资本结合,其关键在于融合度,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组合问题,论文构建铁路产业资本收益模型,并借鉴金融资本收益模型,开拓性地构建了铁路产融资本融合收益模型。该模型不仅仅分析了各自资本(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变动现象或波动规律,并全面考虑了金融资本(资产)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后所显现的内在价值逻辑和循环增值。(5)首次运用历史及预测数据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唯有铁路产融资本融合模式是解决铁路投融资难题、有效改善铁路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实现铁路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论文分别构建现状融资、结构化融资及产融资本融合结合这叁种不同的融资模式,预测铁路行业2008年-2020年的主要运输、财务数据。

屠光宇[9]2007年在《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的中国,入围《财富》500强的大企业却是凤毛麟角,甚至只与一个人口只有4700万人口的小国韩国差不多。究其原因,我国企业的规模、质量都无法与国外的大企业相媲美,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接受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缺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优化重组的能力。中国有几十万家企业需要投资银行参与改制,上万亿的国企债务需投资银行参与盘活重组,几千亿的银行信贷资产需要投资银行参与保全和重组。国企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己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应该说,中国企业本身也存在吸引外资重组、注入新鲜血液的内在需求。为改变国有企业体制不合理、整体经济效率低下的状况,必须借助投资银行,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兼并收购、资产重组,优化结构,使企业进行高效的资本扩张,完成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重组,这是投资银行大显身手的绝佳机遇;而作为我国企业并购的主体和推动者的投资银行也没有发挥其在并购核心业务中应有的积极作用。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媒介,是市场经济机制的组织者和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系统中一个核心的要素,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和投资银行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在我国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使更多的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笔者目前正在从事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对投资银行如何进行并购业务创新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及创新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从企业并购动因、目标企业的价值判断、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所起的金融中介作用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应四个角度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做了全面的综述;第叁部分首先从投资银行入手,介绍其功能及发展历程等,再谈到投资银行的业务的构成,最后引出投资银行目前的最重要的核心业务是并购业务,并对并购业务做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政府与并购主体之间、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四个层面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行为作了重点分析,然后介绍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五部分论证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并购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首先从微观的并购模式和方式的拓展上说明了我国目前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上的创新,接着从制度和环境等宏观层面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该如何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投资银行只要能认真分析并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抓住机会,积极拓展并购业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多种并购模式和方式,在企业并购领域大展身手,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企业做大做强。

宋成东[10]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影响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是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并购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成本扩张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公司并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财务分析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条主线,是并购的中心,并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为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价值基础,也为并购后企业间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保证。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最大动力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开始寻找并购目标,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分析,对并购双方进行财务整合,到对并购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缜密、客观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败,因此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的财务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达到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从以下叁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理论概述。涉及公司并购的概念和名词很多,首先对几种公司并购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基于研究与讨论的统一基础,结合国际上的有关概念,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对公司并购的定义。其次,在对公司并购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理论。接下来又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殊动因。最后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新特点。第二章: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过程。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观点。在第一章对公司并购理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前的财务分析、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以及并购后的财务分析。上市公司并购前的财务分析包括对目标公司进行估价,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并购的支付方式、融资方式、并购的成本及并购的风险管理等作了阐述。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对并购后目标公司的财务评价、对并购后集团公司的财务评价和对并购后公司的非财务效益评价。通过上述叁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了整个并购过程中的系统的财务分析理论。第叁章: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要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动因与可行性研究[D]. 陈爱民. 湖南大学. 2003

[2].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与决策研究[D]. 赵虎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16

[3]. 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 马金城.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4]. 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 陶魄.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5]. 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 吕竺笙. 复旦大学. 2005

[6].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企业并购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邢香. 云南财经大学. 2016

[7]. 我国体育产业战略性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证研究[D]. 马瑛. 华东政法大学. 2013

[8]. 中国铁路产融资本融合研究[D]. 赵洪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9].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D]. 屠光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10].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影响及对策分析[D]. 宋成东.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动因与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