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配体论文_于小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齿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噻吩,亚胺,甲醛,活性氧,咪唑,碳氢,金属。

双齿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于小文[1](2019)在《咪唑/叁唑基双齿配体-羧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具有双齿特征的、含有咪唑或叁氮唑基团的配体,与不同位置取代的噻吩二羧酸,以及借助配体自身的羧酸、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Zn~(2+)、Cd~(2+)、Cu~(2+)、Co~(2+))结合。利用水热或溶剂热手段,得到了11个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一些常规的表征手段,如单晶X-射线衍射(X-ray)、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XRD)等,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做了详细的表征;同时,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研究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电化学性质、催化性质以及磁性等相关性能。1、选用半刚性双咪唑基的N-质子配体,4-双(1H-咪唑-1-基-甲基)苯(1,4-bis(1H-imidazol-1-yl-methyl)benzene,bimb)、1,4-双(1H-咪唑-1-基-甲基)二苯(4,4'-bis(1H-imidazol-1-ylmethyl)-1,1'-biphenyl,bidp),与2,5-噻吩二甲酸(2,5-thiophenedicarboxylic acid,H_2tdc)、3,4-噻吩二甲酸(3,4-thiophenedicarboxylic acid,H_2tdc')、过渡金属离子(Zn~(2+)、Cd~(2+)、Co~(2+))结合,合成7个金属-有机配合物(1-7)。并探讨了bimb、bidp、有机羧酸配体及中心金属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1-7的荧光以及磁性等性质。[Zn_3(bimb)(tdc)_3(DMA)_2]·DMA(1)[Zn(bidp)_(0.5)(tdc)](2)[Cd_3(bimb)(tdc)_3(DMA)_2]·2DMA(3)[Cd_3(bidp)(tdc)_4(HDMF)_2]·4H_2O(4)[Co_2(bimb)(H_2O)(tdc)_2(DMF)_2]·H_2O(5)[Zn(bimb)(NO_3)_2]·H_2O(6)[Cd(bimb)(NO_3)_2]·H_2O(7)bimb=1,4-bis(1H-imidazol-1-yl-methyl)benzenebidp=4,4'-bis(1H-imidazol-1-ylmethyl)-1,1'-biphenylH_2tdc=2,5-thiophenedicarboxylic acid在配合物2、3、5结构中,尽管金属离子有所不同,但结构中都含有相似的双核的金属簇单元,即{Zn_2}(2)、{Cd_2}(3)、{Co_2}(5),均是由tdc配体的羧基氧原子和相应的金属离子所构成,而配合物1、4中含有的是叁核簇单元{Zn_3}和{Cd_3}。在选用相同的bimb配体的配合物1、3、5的结构中,金属离子与tdc配体配位,得到相应的双核簇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一种2D网状层;bimb配体作为桥连单元,把这些层连接成了3D的、6-连接的框架结构;在选用bimb配体的前提下,将体系中的羧酸配体tdc用tdc'代替时,也得到了配合物6和7。结构分析发现,配合物6和7均是由bimb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的1D链状结构;而在配合物6和7的结构中,tdc'配体并没有最终参与结构的形成,而是硝酸根作为配体,弥补了结构中金属中心的配位数。进一步改变有机配体连接子的长度,选用含有两个苯环连接子的bidp作为N-质子有机配体,H_2tdc作为羧酸配体,合成了两个Zn和Cd的配合物2和4。但是二者的结构却有所不同,即化合物2是一个在以tdc配体和金属Zn(Ⅱ)离子构成的2D层的基础上,通过bidp配体的桥连作用,形成了3D的、6-连接的框架结构;而化合物4的2D层即便也是如此形成方式,但是得到的是一个两个如此穿结构插的、3D互穿的框架。另外,由于bimb和bidp配体自身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因此,由bimb和bidp配体构筑的Zn或Cd配合物,均能表现出很好的固态荧光性质;而含有双核Co单元的化合物5,不仅表现出了反铁磁性,而且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2、选用具有双咪唑或叁氮唑基的苯甲腈类化合物,3,5-di-imidazol-1-yl-benzonitrile(DICN)、3,5-di-[1,2,4]triazol-1-yl-benzonitrile(DTCN)为初始配体,利用反应过程中配体自身的腈基能够发生原位转化,生成羧基的过程,得到含有双咪唑或叁氮唑基的羧酸配体HDICA和HDTCA,并进一步与金属离子(Zn~(2+)、Cu~(2+)、Co~(2+))结合,从而得到了四个金属-有机配合物8-11,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解析和描述,同时,初步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相关性质。[Co(DIBA)_2(H_2O)_2]·H_2O(8)[Cu(DIBA)_2](9)[Cu(DTBA)_2](10)[Zn(DTBA)C1](11)HDIBA=3,5-di-imidazol-1-yl-benzoic acidHDTBA=3,5-di-[1,2,4]triazol-1-yl-benzoic acid通过对配合物8-11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反应过程中,两种初始原料DICN和DTCN,均已成功的发生了原位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羧基配体。在配合物8的结构中,两个DIBA配体利用咪唑基团上的N原子,共同与两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一个金属-有机双核环结构;这些双核环彼此之间,通过共用的Co(Ⅱ)离子,进一步连接成为化合物8的1D环接环的链状结构。配合物9和10,均显示了2D的层状结构。结构中,DIBA和DTBA配体,分别提供一个羧基氧原子、一个咪唑/叁氮唑接团氮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连接,从而形成了2D的网格状结构。配合物11也是一个2D结构。结构中,两个作为叁齿配体的DTBA,首先利用一个羧基氧原子、一个叁氮唑基团氮原子,与两个Zn(Ⅱ)离子相连,形成双核环结构;随后,通过DTBA上剩余的叁氮唑基团氮原子,进一步将这些双核环连接成2D的层状结构。化合物10表现出一定的荧光性能,而11在染料亚甲基蓝的光降解方面,则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占金,覃晴,唐霓,徐宁,韦敏雪[2](2018)在《氮、硫双齿配体-钯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钯配合物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为构建碳-碳骨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材料学及超分子配体等领域。以2-噻吩甲醛、脂肪族/芳香族伯胺、取代肼及羟胺等为原料,合成了9种2-噻吩甲醛亚胺类N,S-双齿配体(3a~3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APCI)表征。并以N-环己基-2-噻吩甲亚胺(3b)为例,研究了配体对钯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Pd(OAc)2/3b/Cs2CO3/DMF中,苯硼酸与芳溴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分离产率达到95%。(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张占金,黄修鹏,马亚玲,覃晴,徐宁[3](2018)在《芳杂环亚胺类N,N(O,S)-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廉价易得的2-呋喃甲醛、2-噻吩甲醛、2-吡啶甲醛等杂环芳甲醛以及正丁胺、苯胺等脂肪及芳香伯胺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8种N,N(O,S)-亚胺类双齿配体。得到了优良的分离收率,最高达到了97%。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及~(13)C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相符。(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彭湃[4](2018)在《N,O-双齿配体促进铜催化的C-N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C-N偶联反应是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药物、天然产物、功能材料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具有价格便宜、毒性较小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且反应中加入适当的配体,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提高反应的效率,所以合成化学家们一直在发展新的绿色、高效的催化体系实现C-N偶联反应。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新型N,O-双齿配体促进下铜催化的C-N偶联反应。本论文包含以下叁个部分:第1部分 前言本章综述了过渡金属催化下Ullmann和Chan-Lam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第2部分CuI/N,O-配体组合催化唑、胺与卤代芳烃的Ullmann反应1.以咪唑(1a)和碘苯(2a)为模板底物,考察了不同配体对模板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O-双齿配体(L~6)是最佳的配体选择。随后,我们将L~6与CuI作为组合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量、铜盐、碱、溶剂、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CuI(8 mol%),L~6(16 mol%),K_2CO_3(2 equiv),1a/2a=2:1,DMF(1 mL),130℃,48h。2.进一步探究了反应的适用范围。所有底物都能很好地参与反应,以较高的产率获得相应的偶联产物,说明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在唑(1)与碘苯(2a)反应中,苯并咪唑上连有给电子基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产率最高达93%。苯并叁氮唑(4a)与碘苯(2a)反应效果最好,以96%产率得到偶联产物(5aa)。在苯并叁氮唑与含有不同取代基碘苯的反应中,产物的产率都很高。在胺(6)与碘苯(2a)的反应中,含有吸电子基团的苯胺反应活性更高一些,含有给电子基团的苯胺反应活性降低。脂肪胺与碘苯反应也可以很好地进行。第3部分N,O-配位铜配合物催化胺、唑与芳基硼酸的Chan-Lam反应1.以苯胺(1a)和苯硼酸(2a)为模板底物,探究了N,O-配位铜配合物I-IV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V作催化剂反应效果最好。接着,考察了不同的碱、溶剂、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IV(5 mol%),K_2CO_3(2 equiv),1a/2a=1:2,CH_3OH(1 mL),25℃,12h。随后对反应底物进行了扩展,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4-CH_3,4-t-Bu,2-CH_3,4-OCH_3,4-OCH_2Ph)的苯硼酸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产率为80%-86%。取代基为吸电子基的苯硼酸反应活性较低。1-萘硼酸(2j)、苯硼酸频哪醇酯(2k)与苯胺(1a)都可以很好的反应。连有吸电子基的苯胺以良好的产率得到相应的偶联产物,而苯胺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反应活性较低。N-甲基苯胺(1i)、吗啡(1k)、无水哌嗪(1m)等仲胺也可以与苯硼酸顺利反应。2.以苯并咪唑(4a)与苯硼酸(2a)为反应模板底物,探究N,O-配位铜配合物I-IV对该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K_2CO_3,IV作催化剂,反应效果最好。随后探究了催化剂的量、溶剂、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IV(8 mol%),4a/2a=1:3,CH_3OH(1 mL),25℃,22h。接着,考察了含不同取代基的苯硼酸与苯并咪唑的反应。含给电子基团或吸电子基团的苯硼酸都有很好的活性,产率为87%-98%。1-萘硼酸(2g)、2-噻吩硼酸(2k)、苯硼酸频哪醇酯(2l)与苯并咪唑都能顺利地反应,以较高产率得到了偶联产物。最后,研究了唑衍生物与苯硼酸反应。当咪唑、苯并咪唑环上连有给电子基时,偶联反应进行地很好,产率可以达到93%以上。而吸电子基团会降低底物的反应活性,但反应仍可以顺利进行。1,2,4-叁氮唑(1h)、苯并叁氮唑(1i)与苯硼酸的反应也可以获得很高的产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30)

李群[5](2018)在《过渡金属催化双齿配体导向的C-H键活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是选择性构建C-C和C-X键(X=O,N,Si,S,B等)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十年,导向C-H键活化反应发展迅速,然而绝大部分的转化主要依靠贵的过渡金属,如Pd、Rh、Ru、Ir等。发展储存更为丰富、成本更低的第一过渡态金属来替代贵金属显然非常必要。Co催化剂以其低成本、低毒性和独特的反应机制在C-H键活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Co催化双齿配体导向体系采用廉价Co催化剂,具有高的官能团容忍性,并且能高效地促进传统体系无法实现的C-H键转化,因而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C-H键选择性活化一直是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与在底物中引入导向基的策略相比,瞬时导向基导向的C-H键活化很好的避免了导向基团的引入和移除步骤,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官能团容忍性。反应采用催化量的瞬时配体即可实现期望的位点选择性C-H键活化,且催化过程完成后不改变底物的功能。本论文主要围绕Co(Ⅱ)催化双齿配体导向的C(sp2)-H键烷基化反应以及瞬时导向基导向的C(sp3)-H键芳基化反应,具体内容如下:1.Co(Ⅱ)催化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甲基源的C-H键甲基化反应甲基化反应在有机与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开发了首例以2-吡啶基异丙-2-胺(PIP-NH2)作为双齿导向基团,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甲基化试剂和氢受体的Co(Ⅱ)催化惰性C(sp2)-H键直接甲基化反应。反应无需任何添加剂,操作简单,并且在催化剂用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地促进C-H键转化。反应的底物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好,一系列带有2-吡啶基异丙-2-胺(PIP-NH2)导向基团的苯甲酰胺、杂芳香酰胺和α,β-不饱合酰胺等都能在反应体系中高效地实现甲基化。初步的机理验证表明反应涉及单电子转移机理。2.Co(Ⅱ)催化惰性C(sp2)-H和C(sp3)-H键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催化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无需底物的预官能化,是高效构建C-C键最理想的策略之一。我们以2-吡啶基异丙-2-胺(PIP-NH2)作为双齿导向基实现了 Co(Ⅱ)催化惰性C(sp2)-H键与多种C(sp3)-H键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该反应操作简单,官能团容忍性好,底物范围广泛,其中包括烷烃、甲苯衍生物、醚和硫醚的C(sp3)-H键都能与一系列(杂)芳香甲酰胺的C(sp2)-H键实现高效偶联。初步机理研究表明:C(sp3)-H键裂解过程涉及单电子转移机理,并且涉及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3.Pd(Ⅱ)催化瞬时导向基促进的脂肪族醛C(sp3)-H键芳基化反应瞬时导向基导向的C-H键活化避免了导向基团的引入和移除步骤,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官能团容忍性。我们以3-氨基丙酸作为新型的瞬时配体实现了 Pd(Ⅱ)催化脂肪族醛C(sp3)-H键高位点选择性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展现了高的官能团容忍性和化学选择性,相比于惰性的β-亚甲基、γ-或δ-端C(sp3)-H键,反应更倾向于活化甲基的惰性β-C(sp3)-H键。反应底物范围广,环状醛可以实现非对映选择性的芳基化,惰性的二级β-C-H键也能有效实现转化。分离得到的反应中间体证实了反应过程经历[5,6]-双环钯金属中间体。(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黄航[6](2018)在《铜促进双齿配体导向的碳氢活化/分子内环化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碳氢活化构建碳碳键、碳杂键是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成为合成一系列具有生物和药理活性分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使用钯、钌、铑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的反应已经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而使用廉价过渡金属参与催化和促进的反应,由于其更绿色,更经济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而双齿配体导向基团能够更好的稳定环金属化合物,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活力,使其成为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热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论述了以铜盐作为促进剂,以苯甲酸衍生物与硝基烷烃为底物,在8-氨基喹啉基团的导向下,通过串联碳氢活化/环化反应,发展了高效合成具有药理活性的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的工作。在反应条件优化方面,本文分别探讨了碱、添加剂、溶剂、温度、铜盐等变量对于反应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以78%的高的收率得到了目标产物。根据最优的反应条件,本文对反应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拓展。底物拓展结果发现,被甲基,甲氧基,卤素,叁氟甲基等基团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都可以在该反应条件下兼容,与硝基甲烷反应,以中等至较高的产率得到3-羟基亚胺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的E,Z两种构型的混合物。通过~1H-~1H NOSEY实验得知,混合物中E构型为主要构型。当以其他硝基烷烃如硝基乙烷,1-硝基丙烷,1-硝基丁烷,硝基异戊烷为反应底物时,反应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并得到相应的异吲哚-1-酮化合物,其中使用1-硝基丙烷,1-硝基丁烷,硝基异戊烷作为反应底物时,反应后,可以通过柱层析得到E,Z两种构型的产物,对于不同底物,两种构型的E/Z的比例范围为1:1到1.5:1。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反应机理,即以8-氨基喹啉为双齿配体导向基团,在二价铜盐促进下发生邻位碳氢活化,当反应底物为硝基甲烷时,发生分子内关环,脱水后得到3-羟基亚胺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而以其他硝基烷烃作为底物时则发生Nef型反应,随后分子内环化得到相应的3-亚甲基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01)

田梦[7](2018)在《含N^N双齿配体的芳基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由于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用于临床的铂类抗癌药物虽然治疗效果显着,但是其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开发高效率、低毒性且具备靶向性的抗癌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合成了7个含N~^N配体的芳基钌化合物,并通过化学表征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纯度和结构。经体外MTT毒活性实验,筛选其抗癌活性,选择活性较好的配合物进行后期的细胞检测。通过细胞成像技术分析配合物的靶向性,利用核磁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了配合物的水解、催化性能以及与BSA的反应。在此我们分章节来具体介绍研究内容。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它们分别是: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抗癌药物的研究背景,并简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在本章我们设计合成了四个不同的亚氨基的N~^N双齿配体,然后以它们为主配体和金属钌(Ⅱ)结合,合成了4个芳基钌(Ⅱ)配合物[(η~6-bz)Ru(N~^N)Cl]PF_6。通过化学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纯度与结构。通过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发现配合物4[(η~6-bz)Ru(L_4)Cl]PF_6癌活性高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表现出很好的细胞选择性。此后选择肺癌细胞A549进行后续的细胞实验,通过大量的体外细胞实验我们发现,首先芳基钌(Ⅱ)配合物4可以将癌细胞A549的周期阻滞在G_2/M期;其次可以引诱癌细胞的较为显着的凋亡;然后可以促使癌细胞产生较高的ROS水平以及可以损坏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的实验还表明芳基钌(Ⅱ)配合物4是将辅酶NADH转化为NAD~+的有效催化剂,还可以与BSA作用使其荧光淬灭。第叁章,以含甲氧基、氯以及氟的叁种N~^N双齿配体为主配体,并与[(η~6-p-cymene)RuCl_2]_2结合,合成相对应的伞花烃钌(Ⅱ)配合物[(η~6-p-cymene)Ru(N~^N)Cl]PF_6。通过分别与癌细胞HeLa细胞和A549细胞作用,叁种配合物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毒性,其中配合物6[(η~6-p-cymene)Ru(L_6)Cl]PF_6的抗癌活性最好。接着针对配合物6设计了一系列的后续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抗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6可以靶向溶酶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配合物6可以将癌细胞A549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_1期;其次促使癌细胞产生较高的ROS水平;并能够破坏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第四章是全文的结论。主要总结了本文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为今后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肖锡林,许丽,王娇,廖力夫,蒋敏[8](2017)在《新型双极双齿配体的合成及其与铀酰离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铀是重要的核燃料,也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它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铀的检测对资源开发、健康维护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要高效地获得铀资源并防止铀污染,就必须开发高效无毒的铀配位剂.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与吡咯发生的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极双齿配体isophthalaldehyde-tetrapyr-role(IPTP),并研究了其与铀酰离子进行配位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机理,初步探讨了其用作铀配位剂开发分离分析新方法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宋金奕[9](2017)在《N,O双齿配体的合成及参与C-C键构建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芳基、烯烃基及炔烃基化合物是合成天然产物和药物的中间体、功能性材料的必要结构单元。催化C-C偶联反应是构建这些化合物的最有效的合成手段,通常需要配体参与加速进程,膦配体因其具有高配位活性而广泛使用,但其合成困难,在空气中不稳定,因此开发稳定的新型的高效的配体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稳定的N,O-双齿配体,包括2,3-二羟基苯甲醛肟、2,4-二羟基苯甲醛肟、2,5-二羟基苯甲醛肟、2,5-二羟基对苯二甲醛二肟、2,4-二羟基-5-乙酰苯乙酮二肟以及柚皮素肟和橙皮素肟。并将这些配体分别应用于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Heck偶联反应和Sonogashira偶联反应。首先,新型的N,O-双齿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通过配体、催化剂及其量、反应溶剂、碱、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筛选,开发了一个以乙醇—水为溶剂,2,5—二羟基对苯二甲醛二肟为配体的PdCI2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新体系,并合成35个联芳基化合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溶剂绿色环保,催化活性较高。其次,新型的N,O-双齿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Heck偶联反应,通过条件筛选,开发了一个以DMF—水为溶剂,柚皮素肟为配体,PdCI_2催化的溴代芳烃与烯烃的Heck偶联新体系。应用该体系得到了 22个烯烃类化合物,该反应体系催化活性较高而且底物官能团耐受性较好。最后,将新型的N,O-双齿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通过条件筛选,开发了一个以甲醇-水为绿色溶剂,柚皮素肟为配体,PdCI_2催化的Sonogashira反应新体系,并合成17个炔烃化合物。该新体系具有操作简单,溶剂绿色环保,底物官能团耐受性好而且催化剂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3-31)

唐玉杰[10](2016)在《开发新型N,N-双齿配体及其钯配合物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成键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前沿,其中偶联反应是构建碳碳、碳杂原子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Suzuki反应和Heck反应是多种偶联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类反应。催化剂在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配体通过调节改善中心金属的电子、空间环境从而起到活化金属的催化活性、延长催化剂寿命等作用,因此,开发新型配体一直是开发高效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常用的配体通常是含有孤对电子的O、N、P、S等的有机化合物。N配体金属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但在Pd催化的偶联反应中催化活性比P配体催化剂存在显着差异。通常认为P配体更容易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方面进行修饰,而且P和金属之间还存在p反馈作用。但是,氮配体通常对水、氧不敏感,相对容易合成,这些特点对化学家们仍充满吸引力。本论文在简述双齿氮配合物及其在偶联反应等应用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展开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从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角度考虑,以5,6,7-叁氢喹啉-8-酮、胺、PdCl_2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5,6,7-叁氢-8-亚胺喹啉系列Pd配合物。方法有分步合成和一锅法两种,通过对Pd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尤其是单晶X-衍射,得知亚胺上的芳基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对催化剂的结构影响很大。2.将新合成的催化剂Pd1-Pd6,应用于Suzuki偶联反应。以对甲基溴苯和苯硼酸为标准底物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甲苯中以碳酸钾作碱,使用0.001 mol%量的Pd6催化剂能使反应完全转化。同时发现配体位阻大、供电能力强的Pd5和Pd6,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d1-Pd4,最高TON值可达到4.7×10~6。并在优化条件下,开展了底物拓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类芳基溴底物均能获得很好的收率。3.论文将催化剂Pd6应用于Heck偶联反应。通过对溶剂、温度、苯乙烯用量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发现以DMF作溶剂,0.001 mol%量的Pd6,130℃,1.2 eq.苯乙烯条件下,对位带给电子基团芳基溴代物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反式产物;适当增加催化剂用量或提升温度,对位带吸电子基团的芳基溴代物、杂环溴代物也可以很好地完成C-C偶联反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5-30)

双齿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钯配合物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为构建碳-碳骨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材料学及超分子配体等领域。以2-噻吩甲醛、脂肪族/芳香族伯胺、取代肼及羟胺等为原料,合成了9种2-噻吩甲醛亚胺类N,S-双齿配体(3a~3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APCI)表征。并以N-环己基-2-噻吩甲亚胺(3b)为例,研究了配体对钯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Pd(OAc)2/3b/Cs2CO3/DMF中,苯硼酸与芳溴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分离产率达到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齿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于小文.咪唑/叁唑基双齿配体-羧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张占金,覃晴,唐霓,徐宁,韦敏雪.氮、硫双齿配体-钯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J].合成化学.2018

[3].张占金,黄修鹏,马亚玲,覃晴,徐宁.芳杂环亚胺类N,N(O,S)-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

[4].彭湃.N,O-双齿配体促进铜催化的C-N偶联反应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5].李群.过渡金属催化双齿配体导向的C-H键活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8

[6].黄航.铜促进双齿配体导向的碳氢活化/分子内环化串联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田梦.含N^N双齿配体的芳基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8].肖锡林,许丽,王娇,廖力夫,蒋敏.新型双极双齿配体的合成及其与铀酰离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宋金奕.N,O双齿配体的合成及参与C-C键构建的反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10].唐玉杰.开发新型N,N-双齿配体及其钯配合物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叁种类型的二聚体配合物1一4的配体构型迭加图配合物2的()aznl的配位环境;()b配合物...含P∧N配体的四核Cu-I簇合物的发射光...配合物14的晶体结构(氢原子省略)二(2-甲基咪唑-1-甲基)苯的分子...

标签:;  ;  ;  ;  ;  ;  ;  

双齿配体论文_于小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