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壤环境演变论文_张亚云,胡梦珺,李娜娜,王佳,李春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壤环境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黄土,关中,土壤,盆地,沙尘暴,间冰期。

成壤环境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云,胡梦珺,李娜娜,王佳,李春艳[1](2019)在《共和盆地马四剖面12 cal ka BP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的基础上,结合~(14)C测年,对共和盆地马四剖面风成沉积序列进行研究,重建了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成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_2、Al_2O_3为主,元素含量SiO_2>Al_2O_3>Fe_2O_3>MgO>CaO>Na_2O>K_2O;(2)12 cal ka BP以来区域成壤环境大致经历了凉干—温润—冷干—凉润—凉干—温湿—凉干7个阶段,即11.98 cal ka BP以前区域气候凉干,风沙活动频繁,成壤作用较弱;11.98~9.75 cal ka BP气候温润,但波动频繁,成壤环境不稳定;9.75~8.09 cal ka BP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强,成壤作用最弱;8.09~4.78 cal ka BP气候适宜,成壤作用强;4.78~2.90 cal ka BP气候凉干,成壤环境较弱;2.90~0.67 cal ka BP气候转暖期,气候温湿,成壤作用达到最强;0.67 cal ka BP至今气候凉干,成壤作用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6期)

杨爱丽[2](2015)在《地化学元素揭示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古土壤-风成砂序列是第四纪以来地表特定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土壤发生的实质是各种元素的迁移和组合,因此,黄土-古土壤-古风成砂序列中化学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古气候指标的变化可以直接指示成壤环境的变化。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和土壤典型性性质的角度来揭示玛曲高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本研究选取了玛曲高原一个典型的中晚全新世风成沉积OL剖面,进行了元素含量、有机质、pH值、可溶性盐分等指标的室内测定分析,探讨了各指标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及对成壤环境的指示作用。主要实验结果为:CaO、Na2O、SiO2为剖面主要迁移元素,其迁移能力顺序是:Ca>Na>Si;MgO、K2O、Fe2O3则在古土壤OL3中相对富集。微量元素Ga、As、Nb、Cu、Pb、Y、Ni、Nd、Zn、V、Ce、Cl、Ba、Cr、Rb、Zr、Mn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古土壤层高于黄土层,能很好地指示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和淋溶作用;古气候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成壤环境的冷暖干湿程度,硅铝比、钠钾比、退碱系数、Cu/Mn、Sr/Cu、Sr/Ba在黄土层中的比值高于古土壤层,而古土壤层中化学风化指标CIA、残积系数、Rb/Sr高于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从A-CN-K叁角图风化趋势可看出玛曲高原处于脱Ca和Na的初级风化阶段,沉积环境较冷干,指示了玛曲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OL剖面古土壤层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指示了古土壤层发育时期气候温湿,成壤作用强,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反之;pH值和可溶性盐分含量指示了OL剖面古土壤发育时期降水较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丰富。通过对OL剖面地化学元素和土壤典型性性质的分析讨论,并辅以14C定年技术,揭示了玛曲高原近4.6 ka以来,在受西风环流、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控制下,气候发生了冷干-凉润-温湿-凉干的冷暖旋回,结合气候特征将玛曲高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成壤环境划分为4个阶段:4.6 ka B.P.以前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强烈期,4.6~4.3 ka B.P.的气候凉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3~0.3 ka B.P.的气候温湿、固结成壤期和0.3 ka B.P.至今的气候凉干、风沙活动增强期。通过对比发现,OL剖面记录的成壤环境和风沙活动与青藏高原的湖泊沉积物、青海湖QDST剖面、若尔盖孢粉、湖泊水位变化记录的环境信息大体吻合,较完整地揭示了近4.6 ka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同时与格陵兰冰芯、中国历史气候冷事件进一步对比,说明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同步性且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灵敏。(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卢越,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刘建芳[3](2014)在《汉江上游郧县段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特征以及成壤环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汉江上游进行野外实地详细调查,在湖北省郧县尚家河台地前沿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通过粒度、磁化率、吸湿水和烧失量分析表明,黏粒、细粉砂、磁化率、吸湿水和烧失量在古土壤层S0出现高值,在L1、Lt、L0为低值;而粗粉砂、细砂粒和粗砂粒在S0为低值,在L1、Lt、L0为高值。这些指标的变化说明了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成壤环境的变化特征,即在古土壤S0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非常强烈;黄土堆积时期气候相对干旱,成壤作用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4年04期)

贾耀锋,黄春长,庞奖励,毛龙江[4](2010)在《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剖面年代序列及其记录的成壤环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光释光技术确定匠杨村黄土沉积序列年代框架。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其他指标测量结果,得到该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成壤环境演变:16.66~13.16kaB.P.期间气候干旱,风尘输入量较大,成壤作用微弱;13.16~8.31kaB.P.期间气候转暖转湿,风尘输入量最小,但因植被没完全恢复致使成壤强度仍很弱;8.31~3.24kaB.P.期间气候湿润,风尘输入量较小,是重要的成壤期,其间6.19~5.77ka和末期3.78~3.24ka旱化趋势导致风尘输入量增加和成壤强度减弱;3.24ka以来,在气候旱化趋势下风尘输入量增加,成壤作用再次减弱。(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杨红瑾[5](2010)在《宁夏长城塬全新世黄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壤环境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全新世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时期,是国际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环境和气候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至今许多研究方法和信息载体已经引入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研究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黄土高原的黄土一土壤序列以其堆积完整、沉积连续的特点成为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中公认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通过对黄土-土壤序列的高分辨率研究,学者们己经弄清楚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风成黄土的形成机制、物质来源及其所反映的气候变迁历史。本文在了解了国际国内地学界和环境学界第四纪环境演变进展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野外观察,选定宁夏彭阳长城塬地区一个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进行高分辨率采样,确定磁化率、化学元素、粒度、烧失量、碳酸钙和吸湿水含量等环境指标进行室内测定分析,获得了宁夏长城塬全新世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数据信息。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磁化率、烧失量、吸湿水和粘粒高值均出现在土壤层,低值出现在黄土层。而碳酸钙、粗粉沙和沙级颗粒却在土壤层中含量低,黄土层中含量高。活动性较强的元素Na、Ca、Sr在土壤层中发生迁移淋失,从而在黄土层中出现高值。其他微量元素和大部分重金属元素(除Pb、V外)的含量分布特征反映了受气候变化的成土过程的影响,在土壤层中表现为高值,在黄土层中表现为低值。钾钠比、残积系数,Rb/Sr比值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在彭阳CCY剖面中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最大值出现在古土壤层,最小值出现在黄土层;硅铝系数、钙镁比(CaO/MgO)、(CaO+Na2O+K2O)/Al2O3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这些化学参数与磁化率、频率磁化率曲线形成很好的对比,表明黄土风化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的变化。元素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表现在地球表生作用过程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富集。土壤发生的实质是各种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及其迁移淋失。因此,黄土-土壤序列中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化学参数等地球化学特征都对环境变化有直接的指示意义,代表了研究区域土壤的化学风化强度及时空规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对彭阳地区CCY黄土-土壤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风化成壤强度以及成壤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讨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马兰黄土层,其他黄土层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分异,反映了黄土物质组成的均一性和物质来源的统一性;而在古土壤层(So)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发生了明显的分异,全新世大暖期,CCY剖面在土壤风化成壤过程中,常量元素中Ca, Mg、Na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发生了迁移淋失,Si、Fe、K、则呈现出富集特征。常量元素的活动性大小为CaO>MgO>Na2O>SiO2Fe2O3>K2O。元素的迁移特征表明宁夏长城塬黄土只经历了早期的化学风化,应处在脱Ca、Na阶段,尚未进入去K风化阶段。微量元素中Sr发生了很明显的迁移淋失,大部分微量元素呈现富集特征,元素迁移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Sr>Ba>V>Cu>Zn>Ni>Mn>Ti>Rb>Cr。因生物生命活动特别是植物生长吸收而应在地表大量富集的微量元素Cu、Zn,在CCY剖面中富集很弱,反映全新世宁夏长城塬地区风化成壤时期植物生命活动弱,植被生长状况较差。(2)化学蚀变指数CIA和A-CN-K风化趋势图指示在全新世大暖期,黄土高原地区由北到南黄土化学风化程度逐渐增强,彭阳长城塬地区经历了低等的化学风化作用,与平凉地区黄土风化相似,而弱于关中扶风地区的黄土风化作用。彭阳地区黄土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黄土化学风化强度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控制,气候条件通过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降水在整体比较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士化学风化过程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3)CCY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各项环境代用指标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的演变,相应地宁夏长城塬地区的成壤环境表现出由全新世早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沉积期(形成过渡层Lt)向全新世中期温湿气候条件下的强成壤期(形成古土壤S0)演变,再向全新世晚期冷干气候条件下的沉积期(形成全新世黄土L0)的演变规律。1500a B.P.以来,气候条件有所改善,在人类农业耕作扰动下,形成成壤作用较强的表土层(TS)。(4)与黄土高原关中地区的磁化率、Rb/Sr值和CIA指数的比较发现,相对于南部关中地区的亚热带暖湿气候,彭阳地区在全新世大暖期可能为暖温带的气候环境。(5)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与成壤环境演变研究表明在万年时间尺度上,彭阳长城塬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从表面上看,受到土壤粒度成分和碳酸钙含量变化影响。深入分析发现,其中最根本的控制因素,还是季风气候的变化导致沙尘暴强度和堆积速率以及降水量变化。(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刘晓琼,赵景波[6](2007)在《关中平原中西部地区全新世11500—3100 a BP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研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关中平原中西部地区全新世地层中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11 500—3 100 a BP期间的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7年05期)

毛龙江,贾耀锋,邹欣庆[7](2006)在《长江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以南京江北地区一典型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京江北地区一个典型剖面(TZC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磁化率、粒度等替代性指标分析和光释光断代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的粉尘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层古土壤(400~50cm)形成于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是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与下伏黄土之间存在发生学联系。根据沉积年代和沉积厚度对沉积速率估算,该地区末次冰期沉积速率约为11.17cm/ka,而且可以推测古土壤顶部经历过强烈的水土侵蚀作用,侵蚀的厚度为98.67cm,侵蚀下来的黄土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次生黄土,这表明了次生黄土同为风尘成因,只是经过后期雨水的侵蚀、搬运和再堆积而已。全新世晚期3100年以来,季风转变,沙尘暴加剧,土壤退化,在南京江北地区堆积成厚约50cm左右的现代黄土层或表土层。(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刘晓琼,赵景波,徐小玲,周立花,张红娟[8](2006)在《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探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地层的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06年04期)

毛龙江,黄春长,庞奖励[9](2005)在《泾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长武ETC全新世土壤剖面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过程,阐明了先周时代土壤特征及人类耕作对成壤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和干燥,沙尘暴明显减弱,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具有轻微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对应于全新世最适宜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为典型的黑垆土成壤期。从3 100 a B.P.开始,季风气候格局发生转变,气候干旱化,沙尘暴加剧,风尘堆积速率大于生物风化成壤速率,土壤资源自然退化,形成弱成壤层和黄土层,两层均属于全新世黄土L0。先周时期耕作层对应古土壤层的顶部,土壤具有典型的团粒结构。3 100 a B.P.时的季风转变导致的气候干旱化与土壤退化促使了游牧民族南迁和“古公迁岐”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刘昆,黄春长,杨前进,周群英[10](2004)在《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汾渭盆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以及磁化率和高分辨率CaCO3 的分析 ,揭示了该区域土壤成壤过程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表明 ,汾渭盆地全新世的S0 地层形成于全球性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约从 85 0 0aBP土壤开始发育 ,形成较厚的S0 层。约从 310 0aBP起始 ,气候发生变化 ,干旱和沙尘堆积形成了黄土L0 层和现代表土层。土壤剖面磁化率与CaCO3 指标反映 ,由于地带性因素存在 ,全新世汾河盆地古土壤S0 的成壤强度远远低于渭河盆地。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扩大 ,而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期间和全新世其它主要阶段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相对减小。(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成壤环境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土-古土壤-风成砂序列是第四纪以来地表特定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土壤发生的实质是各种元素的迁移和组合,因此,黄土-古土壤-古风成砂序列中化学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古气候指标的变化可以直接指示成壤环境的变化。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和土壤典型性性质的角度来揭示玛曲高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本研究选取了玛曲高原一个典型的中晚全新世风成沉积OL剖面,进行了元素含量、有机质、pH值、可溶性盐分等指标的室内测定分析,探讨了各指标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及对成壤环境的指示作用。主要实验结果为:CaO、Na2O、SiO2为剖面主要迁移元素,其迁移能力顺序是:Ca>Na>Si;MgO、K2O、Fe2O3则在古土壤OL3中相对富集。微量元素Ga、As、Nb、Cu、Pb、Y、Ni、Nd、Zn、V、Ce、Cl、Ba、Cr、Rb、Zr、Mn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古土壤层高于黄土层,能很好地指示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和淋溶作用;古气候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成壤环境的冷暖干湿程度,硅铝比、钠钾比、退碱系数、Cu/Mn、Sr/Cu、Sr/Ba在黄土层中的比值高于古土壤层,而古土壤层中化学风化指标CIA、残积系数、Rb/Sr高于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从A-CN-K叁角图风化趋势可看出玛曲高原处于脱Ca和Na的初级风化阶段,沉积环境较冷干,指示了玛曲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OL剖面古土壤层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指示了古土壤层发育时期气候温湿,成壤作用强,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反之;pH值和可溶性盐分含量指示了OL剖面古土壤发育时期降水较黄土层和古风成砂层丰富。通过对OL剖面地化学元素和土壤典型性性质的分析讨论,并辅以14C定年技术,揭示了玛曲高原近4.6 ka以来,在受西风环流、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控制下,气候发生了冷干-凉润-温湿-凉干的冷暖旋回,结合气候特征将玛曲高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成壤环境划分为4个阶段:4.6 ka B.P.以前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强烈期,4.6~4.3 ka B.P.的气候凉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3~0.3 ka B.P.的气候温湿、固结成壤期和0.3 ka B.P.至今的气候凉干、风沙活动增强期。通过对比发现,OL剖面记录的成壤环境和风沙活动与青藏高原的湖泊沉积物、青海湖QDST剖面、若尔盖孢粉、湖泊水位变化记录的环境信息大体吻合,较完整地揭示了近4.6 ka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同时与格陵兰冰芯、中国历史气候冷事件进一步对比,说明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同步性且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灵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壤环境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云,胡梦珺,李娜娜,王佳,李春艳.共和盆地马四剖面12calkaBP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J].中国沙漠.2019

[2].杨爱丽.地化学元素揭示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成壤环境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卢越,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刘建芳.汉江上游郧县段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特征以及成壤环境演变[J].中国沙漠.2014

[4].贾耀锋,黄春长,庞奖励,毛龙江.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剖面年代序列及其记录的成壤环境演变[J].地理科学.2010

[5].杨红瑾.宁夏长城塬全新世黄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壤环境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6].刘晓琼,赵景波.关中平原中西部地区全新世11500—3100aBP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研究[J].中国沙漠.2007

[7].毛龙江,贾耀锋,邹欣庆.长江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堆积与成壤环境演变——以南京江北地区一典型剖面为例[J].地理研究.2006

[8].刘晓琼,赵景波,徐小玲,周立花,张红娟.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

[9].毛龙江,黄春长,庞奖励.泾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05

[10].刘昆,黄春长,杨前进,周群英.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比较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4

论文知识图

近5.0ka以来玛曲高原成壤环境演变样品JYC-01-L和JYC-09-L的循环比率随...甘肃合水MJY-A全新世土壤剖面理化分析...研究剖面匠杨村位置示意图为拟合的释光生长JYC风尘黄土剖面的堆积速率

标签:;  ;  ;  ;  ;  ;  ;  

成壤环境演变论文_张亚云,胡梦珺,李娜娜,王佳,李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