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时滞论文-郝慧刚

政策时滞论文-郝慧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时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时滞,时滞结构,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政策时滞论文文献综述

郝慧刚[1](2019)在《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基于中美对比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时滞,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时滞分析相结合,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结构特征,即冲击时滞、峰值时滞和累积时滞。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主要各项金融指标对GDP和CPI的时滞来研究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特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时滞要长于美国的时滞,但我国货币政策比美国能更有效调节产出,数量型工具在调节产出方面要优于价格型工具;二是中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时滞要短于美国,数量型工具同样更为有效。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27期)

周艾琳[2](2019)在《盛松成:政策时滞近尾声,降准必要性下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监管一般会出台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予以逆周期调节,从政策推出到经济企稳回升往往会有一定时滞,而此次的时滞似乎长于以往。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近日对第一财经表示,2018年以来的逆周期(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4-15)

盛松成[3](2019)在《政策时滞临近尾声 二季度经济有望企稳》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此次调控政策时滞较长,但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我国经济二季度有望企稳。通常央行开始降息、降准被视为逆周期调控政策的起点。从过去叁次调控情况看,以政策放宽为起点,通常3至5个月后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数据率先企稳回升,(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9-04-12)

冯顶[4](2019)在《基于信贷市场情绪视角的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便是货币,货币当局能否科学地实施货币政策,这关系着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顺利进行。因此,历来学者们对货币政策的研究都极为重视。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货币政策是否能产生影响,影响的效果怎么样以及是如何影响的等问题。即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一方面,效应问题天然包含效应大小和效应时滞问题。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又是产生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时滞问题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此可见,货币政策时滞研究在货币政策理论中有着重要价值,在实践中也大大有助于货币当局正确合理地实施货币政策,实现宏观经济有关政策目标。国内外学者在货币政策时滞研究中,既有时滞的概念、时滞的分类、时滞的成因、时滞的影响因素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利用现实数据、结合各种统计计量方法,对货币政策时滞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学者们实证研究类型也较为丰富,综合来说主要是分为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角度,抑或分为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角度,来对总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这两种最终宏观经济变量求得平均的政策时滞,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在研究中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对各种经济金融问题的影响,其中对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和产品市场中的消费者情绪、生产者情绪研究较早也较有丰富结论。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理论,在货币政策时滞研究中引入信贷市场情绪变量,更加具体地考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产生时滞的差异及差异的过程影响因素,丰富了固有的货币政策时滞研究思路。经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产出层面,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方式,价格型货币政策方式对产出调控的时滞更短,力度也更大;调控形式宜以价格型政策方式为主,数量型政策方式为辅。(2)在价格水平层面,相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方式,数量型货币政策方式在政策力度上更大,政策时滞上稍长一些;调控形式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少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方式。(3)在国际收支差额层面,相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方式,数量型货币政策方式对国际收支差额的政策力度更大,时滞稍长一些,但两类货币政策方式对国际差额调控的力度间的差别没有其他两个宏观层面时候大;调控形式支持同时运用两类货币政策的做法。(4)信贷市场情绪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中介因素形式存在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及政策力度大小。因而信贷市场情绪应当成为货币当局制订实施货币金融政策时加以考虑的重要的相关因素,也适宜于充当当局验证货币政策作用时滞长短和作用力度大小的合意的先行观察指标。(5)根据实证分析结论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要更有针对性;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要更重视市场情绪因素的影响;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要更有前瞻性和注重时效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岩[5](2018)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时滞问题的讨论——基于地方政府对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效果取决于参与企业、政府、银行和居民各方博弈的结果,地方政府作为传导机制中重要的一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干扰货币政策的根源与路径等方面,研究了地方政府在追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郝慧刚[6](2017)在《危机前后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确定货币政策时滞,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时滞分析相结合,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结构特征,即冲击时滞、峰值时滞和累积时滞。通过对比1998~2007年以及2008~2017年两个时期货币政策时滞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时滞动态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危机前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步向数量型和价格型并重转型;二是价格型政策工具对产出调整更有力度;叁是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调整的力度在增强,但时效性有所下降;四是数量型政策工具对物价调整更有力度;五是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时滞在缩短。(本文来源于《北方金融》期刊2017年11期)

张永安,宋晨晨,王燕妮[7](2018)在《创新科技政策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01期)

马健囡,王德文[8](2015)在《利用离散时间logistic方法分析我国居家养老政策时滞——以省级政策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时滞指公共政策从公开承诺到付诸实现的时间间隔,不同类型的政策时滞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居家养老政策自中央正式颁布以来,各省份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以中央到省级居家养老政策时滞为因变量,利用KaplanMeyer生存函数分布,分析我国中央至省级居家养老政策时滞的一般性规律,利用离散时间logistic模型对影响省级居家养老政策时滞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居家养老政策产出高峰期为中央政策出台后的20-40个月之间。老年人口规模、医疗支出、城市建设条件等外部客体因素对政策时滞影响较小,而行政类型、所辖地级市数量,综合经济指标等因素影响显着。其中,直辖市的政策时滞最短,民族自治省份政策时滞时间较长,平均政策时滞时间为31个月。中央-省级居家养老政策时滞主要受政府内部因素影响,单纯的加大拨款和补贴力度并不能达到减少居家养老政策时滞的效果。居家养老政策出台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注重结合地区发展条件,才是消除政策时滞内部性,提高政策效率的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5年03期)

肖卫国,刘杰[9](2013)在《可预期与不可预期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SVAR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冉莹莹[10](2013)在《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影响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问题最具影响力。全面深入的研究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不仅可以推动理论界在研究货币政策效应方面的发展,更是在实践中为货币当局在经济变动时何时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借鉴材料,具有十分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部分明晰了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内涵,并对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的传导渠道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出形成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的根本原因。在实证部分查找了2003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选取M1、准货币及同业拆借率作为冲击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及国际收支差额(CAL)等产生的外部效应时滞。然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时滞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有诸多的限制;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应性降低;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尚未达到;信贷规模不适合作为中介目标。最后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根据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3-06-01)

政策时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监管一般会出台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予以逆周期调节,从政策推出到经济企稳回升往往会有一定时滞,而此次的时滞似乎长于以往。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近日对第一财经表示,2018年以来的逆周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时滞论文参考文献

[1].郝慧刚.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基于中美对比视角[J].时代金融.2019

[2].周艾琳.盛松成:政策时滞近尾声,降准必要性下降[N].第一财经日报.2019

[3].盛松成.政策时滞临近尾声二季度经济有望企稳[N].经济参考报.2019

[4].冯顶.基于信贷市场情绪视角的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张岩.对我国货币政策时滞问题的讨论——基于地方政府对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

[6].郝慧刚.危机前后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J].北方金融.2017

[7].张永安,宋晨晨,王燕妮.创新科技政策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8].马健囡,王德文.利用离散时间logistic方法分析我国居家养老政策时滞——以省级政策为视角[J].西北人口.2015

[9].肖卫国,刘杰.可预期与不可预期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测度[J].统计研究.2013

[10].冉莹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D].青岛大学.2013

标签:;  ;  ;  ;  

政策时滞论文-郝慧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