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静农论文_卢廷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静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之子,大千,精舍,魏晋,乡愁,成因,乡土。

台静农论文文献综述

卢廷清[1](2019)在《从《摩耶精舍》与《龙坡丈室》看张大千和台静农的交游及其晚期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大千与台静农是二十世纪华人世界中杰出的书画家。他们相识于上个世纪叁〇年代,在动乱的时局与漂泊岁月中,仍坚定地保持近半个世纪的友谊。晚年终于聚首于台北,又相互为对方的住家或书斋题写牌匾,表现出精湛的书艺与真挚的情感。本研究从张大千与台静农的相识、交往与影响的查考,兼论张、台两人晚年的书法创作。他们在书法上都受碑学影响,但都融碑入帖,将古代各种书体进行选择,巧妙地整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里。(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葛涛[2](2019)在《台静农集外的文稿和书信疏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海燕出版社出版了《台静农全集》(11种13册,以下简称《全集》),从《全集》的《出版说明》可以看出,《全集》的编辑工作是由从事鲁迅研究的叁位专家和台静农先生的几位亲属合作完成的,并且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出版项目。从编辑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国家级出版项目的标准来说,这套《全集》应该是一个精品。笔者在翻阅过《全集》之后,却发现该卷失收了台静农的多封书信和两篇文章。一、台静农散文《人彘》的手稿台静农在1928年发表过小说《人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台(本文来源于《绍兴鲁迅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孙瑜钒[3](2019)在《忠实的“地之子”——台静农乡土小说综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静农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短篇乡土小说集《地之子》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皖西边陲古老乡镇里"人间的酸辛与苦楚",得到了鲁迅极高的评价。从叙述层面、叙述方式、以及鲁迅对于台静农乡土小说创作的影响叁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对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作一综合性研究,认为台静农在鲁迅写实主义创作观念的影响下,自觉运用旁知视角、细节刻画、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等叙述方式,从社会历史、民风民俗和人情人性叁个层面出发,对"羊镇"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苦难进行了具体而又深刻的展示,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6期)

严晓艳[4](2019)在《论台静农文学创作中的生命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皖籍作家台静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一首新诗步入文坛,又以乡土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期去往台湾创作的大量旧体诗与散文更是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享誉两岸的学者,伴随人生阅历的增长,居住环境的改变,台静农在前后两个时期的生命体验直接影响了其文学创作的视角和生命关注的侧重点。本文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台静农文学作品的解读,感受台静农对生命的独特观照,并探索其生命书写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台静农文学创作中生命意识的成因。切实从台静农在漂泊的人生历程中对于孤独与死亡的深刻体验,以及地域文化与五四启蒙的影响来探究台静农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形成背景。第二章分析台静农文学创作中生命意识的体现。结合台静农生命意识的内涵和他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对底层人民的命运关注、混乱年代的生存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探寻叁个方面分析台静农生命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呈现。第叁章论述台静农文学创作中生命意识的价值意义。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梳理和阐释,关注其对于社会与人生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位富有人文关怀的作家,台静农以自身体验出发书写的生命情感,为我们建构一个充满人情的世界。而台静农在作品中所呈现的一以贯之的文心气格和对五四精神的执着坚守,更是启迪了当代读者对人生的深层思考。(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2)

陈诚[5](2019)在《台静农乡土小说《烛焰》鉴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静农是中国早期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师承鲁迅,深受鲁迅先生影响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小说《烛焰》以"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描写了"冲喜"这一封建迷信行为,具有独特的悲剧色彩。中国乡土小说有两支,分别由鲁迅和周作人开创。台静农是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许宝丹,孔祥鹏[6](2019)在《从燃灯人到传薪火之人——略论台静农从《地之子》到《龙坡杂文》的创作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静农的小说《地之子》在选材和创作手法上都是师承鲁迅,呈现出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的较高水平,同时又在批判与悲悯、理性与感性低徊矛盾以及悲情色彩两个方面体现出五四时代台静农的个人风格。台湾期间的散文集《龙坡杂文》笔力老到、内容博大丰富,融时代悲辛与知识品格于一体,有五四精神之风。本文在阐述《地之子》和《龙坡杂文》艺术特色基础上,分析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倾向、精神品格,探讨魏晋精神对台静农创作和人生选择的影响,以及二者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谦林[7](2019)在《论台静农迁台后诗作中的乡愁》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静农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重要文化人。他1946年移居台湾后再没回到大陆,艺文创作中洋溢着羁旅思乡之情。他在台湾时期创作的古诗集《龙坡草》就饱含着这样的诗情。他创作中的乡愁既有家乡亲人故旧之思,也是文化上精神家园的追求,并且思接千古乡愁中含有遗民意识。乡愁也是促进家国认同的内在力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宫立[8](2019)在《执着与胸怀——陈子善关于台静农、梁实秋的书信四通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曾将搜集到的陈子善致廖静文、阎愈新、张白山、姚楠、许峨、臧云远、杨培林、周丰一、杨纤如、李启伦的15封信进行整理,写成《陈子善十五封书信释读》,梳理了陈子善参与鲁迅书信注释工作、编辑《郁达夫研究资料》和《回忆郁达夫》《如梦记》的过程,从而呈现他在郁达夫、周作人等现代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与编撰方面的贡献。笔者近日又找到陈子善给黄汶、梁文茜、田虎的书信4通,藉此呈现他(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孟舜[9](2018)在《台静农佚文《谈台湾歌谣》》一文中研究指出1947年4月15日,在距离"二二八事件"发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海出版的《远风》半月刊创刊号刊发了一篇署名为"孔嘉"的文章——《谈台湾歌谣》~①。文章作者对李献璋~②的《台湾民间文学集》作一推介。《台湾民间文学集》并非当时新近出版的着作,而是于1936年由台湾文艺协会刊印,距离《谈台湾歌谣》一文的写作时间已有十一年。而本文作者"孔嘉"在《远风》杂志推介此书,实有其背后的深意。兹录全文如下:(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8年03期)

潘应[10](2018)在《台静农《地之子》民俗风情的成因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风情是文学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尤其在乡土小说中表现突出。它不仅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也为文本增加了现实意义和艺术魅力。《地之子》中涉及了大量民俗风情的内容,大到普遍的民俗信仰、婚姻嫁娶,小到乡民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无不彰显着浓厚的时代氛围与地域特征。《地之子》民俗描写的背后有着民俗与文学、文学潮流与作家、作家人生经历与作品的多重原因。小说中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独特的价值,也为《地之子》的全面解读与深入理解提供了一个窗口。(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台静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0月,海燕出版社出版了《台静农全集》(11种13册,以下简称《全集》),从《全集》的《出版说明》可以看出,《全集》的编辑工作是由从事鲁迅研究的叁位专家和台静农先生的几位亲属合作完成的,并且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出版项目。从编辑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国家级出版项目的标准来说,这套《全集》应该是一个精品。笔者在翻阅过《全集》之后,却发现该卷失收了台静农的多封书信和两篇文章。一、台静农散文《人彘》的手稿台静农在1928年发表过小说《人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静农论文参考文献

[1].卢廷清.从《摩耶精舍》与《龙坡丈室》看张大千和台静农的交游及其晚期书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葛涛.台静农集外的文稿和书信疏证[J].绍兴鲁迅研究.2019

[3].孙瑜钒.忠实的“地之子”——台静农乡土小说综论[J].长江丛刊.2019

[4].严晓艳.论台静农文学创作中的生命意识[D].安庆师范大学.2019

[5].陈诚.台静农乡土小说《烛焰》鉴赏分析[J].唐山文学.2019

[6].许宝丹,孔祥鹏.从燃灯人到传薪火之人——略论台静农从《地之子》到《龙坡杂文》的创作变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7].邓谦林.论台静农迁台后诗作中的乡愁[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宫立.执着与胸怀——陈子善关于台静农、梁实秋的书信四通释读[J].传记文学.2019

[9].李孟舜.台静农佚文《谈台湾歌谣》[J].新文学史料.2018

[10].潘应.台静农《地之子》民俗风情的成因与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台静农-台静农圆台印社-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陈独秀在江津时为台静农书斋题额...圆台印社-五十以学圆台印社-圆台印社圆台印社-马叔平人巴蜀时所得(马衡)

标签:;  ;  ;  ;  ;  ;  ;  

台静农论文_卢廷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