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喷射式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喷射式,喷射器,制冷系统,系数,两级,太阳能,性能。
双喷射式制冷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新乐,卜淑娟,戴文智,李惟慷,李奇[1](2019)在《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热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基础上,结合喷射式制冷系统(ER),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以110℃饱和地热水为热源,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联产系统热力学理论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并以能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抽汽份额α在0~0.7内,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p3增加而增加,而抽汽份额α在0.8~1之间时,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增加而逐渐减小;能源利用率随抽汽压力p6增大而增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增幅越高;随冷凝压力p10增加能源利用率不断减小,当p10为0.3 MPa,α为1时,能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值为74.1%;制冷蒸发温度T8越高能源利用率越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能源利用率增幅越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邓捷[2](2019)在《船用水冷喷射式制冷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渔船捕捞的海产品需要及时冷冻来保持新鲜,船用制冰机、冷冻冷藏以及空调系统都依赖船用制冷系统。因此,研究船用制冷系统节能,提高燃料能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比了几种主流热驱动制冷技术应用于渔船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渔船的水冷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对比分析了叁种主流的热驱动制冷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喷射式制冷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由于其性能系数较低,较低的制冷量限制了其在渔船上的应用。吸收式制冷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但吸收式制冷系统内部充满液体,容易受到渔船晃动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于船用制冷设备。喷射式制冷由于其性能系数相对较高,没有运动部件等优点,是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有效代替方案。2.设计一种两级喷射器来提高喷射器的升压能力。喷射式制冷系统在空调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喷射器的升压能力有限,蒸发器的温度很难达到零度以下。设计两级喷射器,将第一级喷射器的出口与第二级喷射器的二次流入口相连。两级喷射器能对二次流进行两次升压,从而大大提高了喷射器的升压能力,使喷射式制冷系统能应用深度制冷和冷冻条件。3.将传统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风冷冷凝器替换为水冷冷凝器。渔船所处海洋环境具有天然的海水水冷资源,冷凝器的温度作为喷射器的出口温度,对喷射器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水冷冷凝器相比于风冷冷凝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低的冷凝温度及压力。降低冷凝器端的压力相当于降低喷射器的出口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喷射器的升压负担,从而使喷射器能够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4.提出一种两级喷射器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喷射器的尺寸参数对喷射器的引射比进行优化。引入中间压力这一关键变量,通过假设中间压力的方式对两级喷射器进行拆分优化,把两级喷射器整体的优化问题拆分为对各级喷射器的优化,同时避免优化过程中产生的耦合问题。结果表明:(1)相比于单级喷射器,两级喷射器可以有效提高喷射器的升压能力,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达到深度制冷的要求。(2)两级喷射器的引射比与一次流温度有关,在船用喷射式制冷系统可达到的发生器温度范围呢,发生器温度为80℃时两级喷射器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佳。(3)优化后的水冷两级喷射器可以在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下高效运行,制冷温度可以降低至-25℃。(4)优化后的两级喷射器引射比可以达到0.1119,相比于蒸发温度为-18℃和-22℃的风冷两级喷射器,在更低的蒸发温度下引射比分别提高了37.6%和52%。(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10)
胡鹏荣,陶乐仁,何俊[3](2018)在《喷射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R141b替代工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喷射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R141b的替代工质,本文以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R134a、R152a、R142b、R718、R245fa、R141b和R236fa等7种制冷剂进行物理性质的比较,发现制冷剂R245fa与R141b的物性较为接近,故采用制冷剂R141b和R245fa分别对该系统进行建模计算。结果表明,制冷剂R245fa与R141b在低蒸发温度或高冷凝温度下差距最小:喷射系数相差在1%以下,系统性能系数(COP)相差在4%以下;且喷射系数与蒸发温度成正比,与冷凝温度成反比;COP与蒸发温度成正比,与冷凝温度成反比。采用R245fa为制冷剂,在发生温度为100℃时,系统COP最大可达到0.5左右。(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祁正荣[4](2018)在《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制冷作为当前太阳能利用方向的一个热门课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对其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8期)
周秋丽[5](2018)在《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恶化,节能和环保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常规的压缩式制冷不仅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能源,还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低品位热驱动的制冷循环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喷射制冷技术是低品位热源驱动制冷的一种,喷射制冷技术能够利用太阳能、废热、工业余热等,该独特优势使它成为当今制冷技术研究热点之一。但此类系统不足之处是制冷系数较低。为了提高喷射制冷性能,并进一步保持系统稳定性,本课题在已有双热源两级喷射制冷系统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重点研究有、无回热对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单工质带回热两级喷射制冷系统,建立相应的热力学计算模型,采用EES计算软件,分析回热对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单级无回热喷射式制冷系统相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系统中增加回热器,与传统的单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相比,可以明显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与传统单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变化规律相同。(2)为进一步了解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用能情况,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对采用R236fa的系统各部件进行详细的?损计算,同时与传统单级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发生器和喷射器总的的?损最大,占系统?损失的81.27%。其次为冷凝器。通过确定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能,为以后的节能改造奠定基础。(3)采用CFD软件,以单工质R236fa为工作流体,就回热器的长度、管内径以及气液分配方式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中所使用的套管式回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网格划分采用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以提高网格质量及计算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回热器的长度、管径及气液分配方式对换热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之后回热器设计和安装提供参考。(4)根据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已有的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局部改造及阀切换、调整各部件的安装位置、管道直径等,完成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台的搭建。通过改变泵的频率和电加热的功率以及节流阀的大小,分析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COP及引射系数随发生器、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理论结果有较好的相符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1)
庞庆源[6](2018)在《废热驱动汽车空调喷射式制冷系统预测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汽车尾气在排放中放掉了大量废热,将这些低品位能源回收再利用是实现能源多级利用的一个好方法。以喷射器为核心部件构建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采用低品位热源作为驱动能源,因此在汽车空调中应用喷射式制冷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制冷工质、结构设计等机理层面,关于控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以上现状,本文采用预测控制方法对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保证喷射式制冷系统的高工作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本文提出了废热驱动汽车空调喷射式制冷系统,并且基于喷射器的引射特点分析了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循环,然后对将此制冷系统应用于汽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选用常规车型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可知,汽车的制冷量为4229W,而汽车的废热排放量为12.33kW,因此汽车的废热量足够满足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需求,将其应用到汽车上是可行的。2、针对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喷射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获得喷射器性能指标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喷射器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最优一次流压力模型。结果表明,在背压不变的情况下,引射比会随着一次流压力的逐渐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且最优一次流压力和临界背压之间有线性关系。因此,要想保证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需要控制一次流压力在略大于最优值的地方来使喷射器稳定在高引射比的工作状态下。3、在确定了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对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循环泵进行了机理分析建模,得到了以循环泵出口流量为输入,出口压力为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在控制模型确定后,对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制冷系统动态矩阵控制算法,总结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离线准备工作和在线计算流程。4、在MATLAB下的Simulink环境中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应用预测控制算法和传统的PID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的控制性能更为优秀。PID控制算法的调节时间为26s,有超调量3,控制过程有震荡出现;预测控制算法的调节时间为14s,无超调,控制过程平稳,并且预测控制有更好的鲁棒性。对预测控制过程进行抗干扰测试,在控制过程中加入一段干扰信号,发现控制系统有很好的抗扰能力。结合仿真对预测控制的参数整定进行分析,总结了预测控制器的调节方向。最后,结合设备选型介绍了搭建的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并总结了喷射器性能探究实验,为接下来规划的制冷系统控制实验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17)
张海伦[7](2018)在《汽车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尾气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汽车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是一种新颖的汽车节能减排思路。通过制冷剂吸收汽车尾气、水箱等废热驱动喷射循环,利用制冷剂汽-液相变放热和液-汽相变吸热,完成汽车驾乘空间的温度调节,无需额外消耗燃料,为能源循环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针对制约喷射式制冷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节能环保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研制了基于热管的喷射式制冷发生器,并建立了针对废热多工况的面向控制的热回收模型。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发动机在不同模拟载荷下汽车废热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设计了基于热管的废热回收装置,用作喷射式制冷发生器,同时提出一种对针对热管换热器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别验证了在不同工况下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发动机转速、不同热管数量和排布对于热回收效率的影响。根据研究内容得出汽车废热的可回收量和变化规律,为喷射式制冷平台及其发生器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得出了喷射器粗糙度影响其性能的规律,建立了考虑粗糙度、能量损失的校正喷射器一维模型。针对喷射器对摩擦敏感和一维建模中等熵效率值假设情况,通过CFD仿真,探究了喷射器各部件的粗糙度与喷射器性能的关系,同时确定了喷射器部件效率值及损失系数,提高了现阶段一维理论模型的精度,为喷射式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搭建了喷射器性能测试平台,用于验证校正后的喷射器模型。采用可更换部件的喷射器,通过使用不同粗糙度的喷嘴,验证上述仿真中摩擦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损失系数确定后模型的精确度。研究了 NXP和AR与喷射器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得到了喷射器最优几何参数的判定方法。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各几何参数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基于CFD数据确定了喷射器几何参数与喷射器工况参数的关系,并通过上述关系得到了最优几何尺寸与工况参数的关系式,得到针对复杂工况的喷射器最优几何尺寸的判定方法。提出一种多模废热驱动汽车空调制冷方案,建立了面向控制的系统模型。针对汽车在启动和低速阶段汽车废热量不够充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喷射器-压缩机混合制冷系统:在废热量低时,汽车空调运行在压缩机工作模式;当废热量逐渐增加,喷射器和压缩机同时运行,节省一部分能量;当废热量充足时,系统完全工作在喷射式制冷模式,减少大量能量消耗。同时,根据上述混合制冷系统,提出一个面向控制的模型,为混合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搭建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废热制冷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变工况废热模拟系统、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喷射式制冷循环叁个子系统。喷射式空调循环系统又包括多参数可变喷射器、循环泵、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分。深入测试不同粗糙度、不同几何尺寸和不同工况下的混合系统的运行性能。同时,验证上述喷射器模型、最优几何尺寸判定方法及面向控制的模型的精确性,为系统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3-15)
宋赫[8](2018)在《基于毛细驱动的微小型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国际海事组织提出“e航海”概念以来,各国相继加快了研究智能船舶的步伐。我国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写入《中国制造2025》,再次掀起了智能船舶的研发浪潮。智能船舶系统内部电子芯片集成度高、热流密度大,高热流密度使电子芯片的可靠性降低,严重威胁船舶安全。因此,需要对电子芯片进行有效散热。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毛细驱动的微小型喷射制冷系统,可实现对电子芯片的主动式散热。毛细芯和微小型喷射器是系统的关键部件,针对关键部件开展如下研究:首先,采用金属粉末烧结方法制备多孔毛细芯,并测试了毛细芯的结构特性和传热性能,分别研究了成形压力、烧结温度和粉末粒径对毛细芯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成形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粉末粒径的减小,毛细芯渗透率降低,蒸发区向储液室的热泄漏增加,储液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镍粉为原料,采用松装烧结法,烧结温度为650°C时制备的毛细芯,综合性能最优。蒸发区和储液室间的最大温差约为11℃。其次,采用一维等压混合模型对以水为工质的微小型喷射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微小型喷射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等截面段截和喷嘴喉部面积比,喷射器等截面段长度和喷嘴出口位置的最优值分别为γA=12.25,Lm=30mm,NXP=8mm。最后,搭建实验系统并根据设计和优化结果加工微小型喷射器,分别研究了工况条件和结构参数对微小型喷射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Tg=55~70℃、Pe=1300~2100Pa的工况条件下,本文设计的以水为工质的微小型喷射器均能产生制冷效果,系统性能系数最高可以达到0.66,临界冷凝压力最高为2550Pa,最大制冷量为119W。随着NXP的增大,系统性能系数先快速降低后缓慢下降,微小型喷射器的临界冷凝压力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等截面段和喷嘴喉部面积比的增大,系统性能系数提高,微小型喷射器的临界冷凝压力降低。(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1-01)
胡记超,王丹东,王雨风,陈亮,陈江平[9](2017)在《喷射式制冷系统新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R410A喷射式系统气液分离器入口干度低的特点,开发了新型旋流式气液分离器。通过研究高度、直径和气相管插入深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以及压降的影响,将这些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最优气液分离器模型,然后进行实验,对比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不同工况下,新型气液分离器压降与气相出口干度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许浩[10](2017)在《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不可逆热力学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紧张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从节能的角度去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改善用能环境显得越发重要。在喷射制冷系统、真空装置、化工生产中喷射器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采用不可逆热力学中熵产分析和(火用)分析的原理,将喷射器应用领域拓展到制冷系统的实际不可逆循环过程,如传热、传质、扩散等。本文基于热力学理论对双级喷射制冷系统的不可逆性损失进行了深入研究,依靠动量、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推导出双级喷射制冷系统的熵平衡及熵产方程,分析了其内部流体流动过程各个部件的熵产和(火用)损失的分部情况。熵能够用来描述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转化的数量、方向和不可逆性。本文在分析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两级串联式喷射制冷系统的研究与进展,着重介绍了熵分析方法在喷射器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对比了在不同的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运用不同制冷剂时制冷系统的喷射系数、性能系数以及机械性能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喷射制冷系统各部件不可逆损失的分布规律,同时也分析了操作参数变化对系统各部件熵产的影响情况,进而能够准确地确定出使系统性能系数较佳同时满足总熵产最小的运行参数,即系统工作性能最优的工况。热力学系统涉及热量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基于热力学系统中的熵产及?损失分析法在喷射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已逐渐被国内外一些学者所研究。与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叁大守恒方程(质量、能量、动量守恒)的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提出在喷射制冷系统中各个部件能量损耗上的分析更为客观全面。掌握喷射制冷技术的研究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推动喷射制冷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为其走向更广泛的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选用合适的制冷剂是改善双级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随着能源的过度消耗及日益短缺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低品位热源作为动力驱动的喷射制冷方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本文的相关研究为双级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最优化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双喷射式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渔船捕捞的海产品需要及时冷冻来保持新鲜,船用制冰机、冷冻冷藏以及空调系统都依赖船用制冷系统。因此,研究船用制冷系统节能,提高燃料能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比了几种主流热驱动制冷技术应用于渔船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渔船的水冷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对比分析了叁种主流的热驱动制冷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喷射式制冷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由于其性能系数较低,较低的制冷量限制了其在渔船上的应用。吸收式制冷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但吸收式制冷系统内部充满液体,容易受到渔船晃动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于船用制冷设备。喷射式制冷由于其性能系数相对较高,没有运动部件等优点,是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有效代替方案。2.设计一种两级喷射器来提高喷射器的升压能力。喷射式制冷系统在空调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喷射器的升压能力有限,蒸发器的温度很难达到零度以下。设计两级喷射器,将第一级喷射器的出口与第二级喷射器的二次流入口相连。两级喷射器能对二次流进行两次升压,从而大大提高了喷射器的升压能力,使喷射式制冷系统能应用深度制冷和冷冻条件。3.将传统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风冷冷凝器替换为水冷冷凝器。渔船所处海洋环境具有天然的海水水冷资源,冷凝器的温度作为喷射器的出口温度,对喷射器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水冷冷凝器相比于风冷冷凝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低的冷凝温度及压力。降低冷凝器端的压力相当于降低喷射器的出口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喷射器的升压负担,从而使喷射器能够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4.提出一种两级喷射器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喷射器的尺寸参数对喷射器的引射比进行优化。引入中间压力这一关键变量,通过假设中间压力的方式对两级喷射器进行拆分优化,把两级喷射器整体的优化问题拆分为对各级喷射器的优化,同时避免优化过程中产生的耦合问题。结果表明:(1)相比于单级喷射器,两级喷射器可以有效提高喷射器的升压能力,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达到深度制冷的要求。(2)两级喷射器的引射比与一次流温度有关,在船用喷射式制冷系统可达到的发生器温度范围呢,发生器温度为80℃时两级喷射器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佳。(3)优化后的水冷两级喷射器可以在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下高效运行,制冷温度可以降低至-25℃。(4)优化后的两级喷射器引射比可以达到0.1119,相比于蒸发温度为-18℃和-22℃的风冷两级喷射器,在更低的蒸发温度下引射比分别提高了37.6%和5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喷射式制冷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新乐,卜淑娟,戴文智,李惟慷,李奇.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热力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邓捷.船用水冷喷射式制冷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胡鹏荣,陶乐仁,何俊.喷射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R141b替代工质的研究[J].制冷技术.2018
[4].祁正荣.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
[5].周秋丽.带回热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6].庞庆源.废热驱动汽车空调喷射式制冷系统预测控制设计[D].山东大学.2018
[7].张海伦.汽车废热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宋赫.基于毛细驱动的微小型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9].胡记超,王丹东,王雨风,陈亮,陈江平.喷射式制冷系统新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J].制冷技术.2017
[10].许浩.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不可逆热力学损失分析[D].广西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