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Cr(Ⅵ)离子吸附效果为目标,对磷酸活化法制备的脱墨污泥活性炭进行改性。通过改性效果对比,确定了HNO3改性方法,并对其改性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10 mol/L的HNO3作为改性剂、炭酸比1∶15(m∶V)、改性2.0 h。改性后活性炭用于废水吸附以去除Cr(Ⅵ)离子,在改性活性炭用量为5.00 g/L时,Cr(Ⅵ)离子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3.9%和25.17 mg/g,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吸附量提高了140.3%。改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达到543.92 mg/g和103.5 mg/g,碘吸附值提高了28.9%,而亚甲基蓝吸附值略有降低。N2吸附-脱附表明,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HNO3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从715.576 m2/g增至1020.161 m2/g,增大了42.6%;总孔容由0.353 cm3/g增长到0.608 cm3/g,提高了72.4%;中孔孔容由0.344 cm3/g增长到0.393 cm3/g,增长了14.2%。结果表明,HNO3改性可大幅提升脱墨污泥活性炭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万月亮,孟祥美,冯琨,孔话峥,刘廷志
关键词: 脱墨污泥,活性炭,改性,离子吸附
来源: 中国造纸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有机化工,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学院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 X703;TQ424.1;O647.3
页码: 31-3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304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6)
- [2].活性污泥活性的表征及其检测方法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7)
- [3].污泥活性指数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应用[J]. 天津建设科技 2020(04)
- [4].氯化锌硫酸复配制备污泥活性炭及其表征[J]. 非金属矿 2018(04)
- [5].污泥活性炭制备和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J]. 净水技术 2016(05)
- [6].污泥活性炭去除废水中刚果红的工艺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06)
- [7].污泥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J]. 给水排水 2017(06)
- [8].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酸性红G的吸附行为[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1)
- [9].污泥活性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效果的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6)
- [10].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J]. 化学试剂 2015(01)
- [11].硫化废气污泥活性炭净化处理技术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1)
- [12].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J]. 应用化工 2018(12)
- [13].钛白废酸活化制备污泥活性炭及其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现代化工 2018(05)
- [14].活性污泥活性的表征及其检测方法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6(08)
- [15].污泥活性炭对次甲基蓝废水的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8)
- [16].污泥活性炭理化性质表征及吸附抗生素效果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2)
- [17].污泥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 2012(04)
- [18].污泥活性炭净水剂的制备及表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7)
- [19].亚甲基蓝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7)
- [20].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对甲苯吸附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9)
- [21].污泥活性炭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04)
- [22].掺锰污泥活性炭对酸性湖蓝A的吸附性能[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2)
- [23].污泥活性炭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河南化工 2011(13)
- [24].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性能的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01)
- [25].化学活化的湿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及应用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3(01)
- [26].污泥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15(01)
- [27].低氧烟道环境制备污泥活性炭[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5)
- [28].改性污泥活性炭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11)
- [29].辛基酚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效应[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30].软锰矿-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