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死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无人区,英雄,社会认知
生死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栗佳馨[1](2019)在《《藏北秘岭》对在生死冲突中寻找自我的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这部纪录电影以极少的后期渲染,让观众置身其中,以剧组视角感受了一场在无人区的探险之旅。电影以羌塘无人区的壮美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怀揣梦想的电影人在一名95后女导演的带领下,探索被誉为世界第叁极的普若岗日大冰原,并在那里经历生与死、自由与责任、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在越来越多人选择辞职旅行、做自由职业者的社会风潮下,这样的拍摄与真实呈现,也在带领观众一同思索每个人对自由、梦想甚至生命的定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6期)
冯蔚宁[2](2017)在《论《大鱼海棠》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鱼海棠》讴歌了纯净和美丽的人类的灵魂、强烈的"舍生救人"的仁义情怀和"随顺自然"的道家理念,通过椿和湫的行为凸显了族规与报恩、群体与个性的冲突,又通过善与恶的博弈体现了善恶缠斗的现状,思考了人的生存痛苦与快乐、长寿与早殇、纯洁与卑鄙、敌意与友善、担责利他与损人利己的生死抉择观和价值观。《大鱼海棠》在对人生思考的深广度、伦理道德的探索以及电影审美趣味的追求上均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部分故事情节不够完整、少数细节缺少必要交代、村民人物形象有些扁平、服装元素混杂、时代特征比较模糊等不足。(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7年03期)
潘筱蒨[3](2015)在《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的诗歌具有特别的死亡观,人为何而死?特别是轻易地为何而死?这其中里就隐藏着当时人们对生死的价值观。从先秦《诗经》的"死生契阔"到屈原的"九死犹未悔",再到汉末《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一死反压迫",都对死亡有着坚毅、宁死不屈的精神与态度。这样的态度表现了他们对人生与死亡所持的价值观,进而可以看出其所秉持的生存态度价值观。汉代哀歌里反映了强烈地对生存"坚贞"的态度,生固"坚贞",因而"死"亦"坚贞"。以死表达对自我的忠诚与尊严的坚持、以死表示对爱情的忠诚、以死表现英雄傲气与生活无依,叁者皆透露出刚毅不屈的生存价值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05期)
刘福江,刘琴,龙莎莉[4](2013)在《传统儒家生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乐生安死、极度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儒家生死观的思想内涵,把握儒家生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乐生"文化,营造生命氛围;开设生命课程,强化生命韧性;拓展生命意义,开阔生命胸怀;端正生命价值取向,树立生命理想。(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李树榕,呼和[5](2012)在《主流价值观与“温暖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看电视剧《生死依托》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凡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电视剧,如果不是集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为一体的精品,是很难有高收视率的。原因在于,主角是正面人物,往往被塑造得过于完美,失去了可信性;作品承担着思想教育任务,往往有图解政策的倾向,稀释了艺术性。那么,怎样才能有力、得力、给力地(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2年11期)
唐富龄[6](2010)在《历史审视下的价值观与生死观——五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生死观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悲剧意识。其中,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价值观、生死观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大致类型;第二部分侧重从形而上的层面阐述《红楼梦》中价值观、生死观的表现及其与悲剧意识的关系;第叁部分阐述《红楼梦》中不同类型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悲剧意识。最后指出,在历史的审视下,《红楼梦》中价值观、生死观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贾府衰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0年05期)
唐春元[7](2008)在《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人对于怎么样的死才算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把衡量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标准,定位在为人民利益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1943年毛泽东在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这是毛泽东对生死价值和意义最为深(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纪实)》期刊2008年03期)
生死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鱼海棠》讴歌了纯净和美丽的人类的灵魂、强烈的"舍生救人"的仁义情怀和"随顺自然"的道家理念,通过椿和湫的行为凸显了族规与报恩、群体与个性的冲突,又通过善与恶的博弈体现了善恶缠斗的现状,思考了人的生存痛苦与快乐、长寿与早殇、纯洁与卑鄙、敌意与友善、担责利他与损人利己的生死抉择观和价值观。《大鱼海棠》在对人生思考的深广度、伦理道德的探索以及电影审美趣味的追求上均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部分故事情节不够完整、少数细节缺少必要交代、村民人物形象有些扁平、服装元素混杂、时代特征比较模糊等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死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栗佳馨.《藏北秘岭》对在生死冲突中寻找自我的价值观研究[J].电影文学.2019
[2].冯蔚宁.论《大鱼海棠》的生死观和价值观[J].视听.2017
[3].潘筱蒨.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
[4].刘福江,刘琴,龙莎莉.传统儒家生死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李树榕,呼和.主流价值观与“温暖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看电视剧《生死依托》有感[J].当代电视.2012
[6].唐富龄.历史审视下的价值观与生死观——五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识[J].红楼梦学刊.2010
[7].唐春元.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J].党史博采(纪实).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