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论文_陆蓉蓉,高天昊,李洁,白玉龙,庞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接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算机,接口,量子,技术,电信号,集成度,上肢。

计算机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陆蓉蓉,高天昊,李洁,白玉龙,庞子龙[1](2019)在《脑计算机接口联合腕关节被动活动治疗在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计算机接口技术联合腕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伸腕功能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6月纳入15例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47.60±14.66)岁。治疗前首先确定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基线准确率,之后应用脑计算机接口联合腕关节被动活动装置干预。治疗前后评估患侧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和Barthel指数。结果在纳入的15例脑卒中慢性期患者中,12例完成了治疗,3例未能通过首次运动想象基线评定。在完成全部治疗和随访的12例患者中,脑电控制得到改善,有9例在治疗后出现自主伸腕,其他3例治疗后仍未出现,出现主动伸腕受试者所占比例为75%;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每日治疗后均未出现相关不适。结论在慢性期伸腕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中,基于运动想象的脑计算机接口联合腕关节被动活动治疗是可行并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喜威[2](2019)在《计算机接口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日益发达。由于计算机接口种类多,接口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接口技术的类型与特点,并对其具体连接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接口性能,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03期)

刘铎,马小博,程俊强,段小虎[3](2018)在《高集成度飞控计算机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飞控计算机接口模块一般采用DSP作为模块的主控制器进行接口数据管理。通过分析接口数据管理的工作流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高集成度接口模块设计方法。采用FPGA代替DSP作为主控制器、采用硬件逻辑代替接口软件进行数据管理。此方法不仅省去使用DSP时必需的外围电路从而缩减了模块重量和体积并提高了可靠性,同时硬件逻辑的稳固性和并行执行特性也极大提高了接口数据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实现了具有更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高集成度接口模块设计。(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2期)

鄢艳红[4](2018)在《微课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教学中,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该文分析了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探究微课在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在实验教学中对微课进行了教学评价,微课的开展为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33期)

徐英,吉艳云,贾杰,吴小妹,肖琴琴[5](2018)在《脑-计算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计算机(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接口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训练时间为1h/次,每周5次,共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运动想象的BCI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进行功能性电刺激,2组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每周3次,共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增高[(20.68±14.58)分vs(17.00±15.32)分,P<0.05]。对照组上肢FMA评分虽有增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改良Barthel指数、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增高[(16.50±4.85)分vs(14.81±5.65)分,(59.19+±12.73)分vs(51.94±13.92)分,(115.00+±11.47)分vs(92.94±9.05)分,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oCA、改良Barthel指数、SF-36评分较治疗前也显着增高[(15.25±5.37)分vs(14.12±5.61)分,(52.88±24.88)分vs(49.75±24.52)分,(97.63±8.36)分vs(87.37±9.78)分,P<0.05,P<0.01]。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提高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彭登峰,鲁砚青[6](2018)在《学习能力培养导向的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创新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强的特点,依据课程特点提出学习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创新改革措施,通过采用提问策略、评估策略、核心原理归纳策略、项目强化训练、回归分析练习策略及第二课堂实践策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回归分析驱动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项目训练案例及核心原理归纳模板电子实验手册,并说明实践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刘万阳,李晓欧[7](2018)在《基于虚拟现实的肌电-计算机接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MG,s EMG)是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物电信号,它蕴含信息丰富并且与肌肉活动和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可以用来识别运动意图和利用肌电反馈评估肌肉功能状态。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也逐渐将s EMG的应用与虚拟现实相结合。本研究总结了肌电-计算机接口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的肌电-计算机接口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熊众[8](2018)在《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迭加性和量子纠缠性可实现并行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速度,量子计算机接口设计成为量子计算机能够应用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在介绍了量子力学、量子比特和超导量子比特的基础知识之上,探索了量子处理器件的基本编程方法,设计了量子处理器(quantum processing unit)与CPU之间的转换方案,并采用EDA工具对这一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较好地实现量子处理器和CPU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完成量子计算、CPU控制系统的任务。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了由超导Josephson结构成的叁种基本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基本原理,并对叁种超导量子比特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在其基础上设计了由多个超导量子比特构成的超导量子位器件,详述了量子处理器的工作原理、量子位的实现、量子比特间的耦合和量子位的读取,并给出了数学推导。在此基础上,针对量子计算机高速的并行运算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经典CPU和量子QPU连接到一起,由经典CPU完成系统的控制部分,而量子QPU完成量子计算。该方案大大降低了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复杂度,具有性能优越、实现简单的优点。然后,探索了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中局部编程的方法。将二进制信号利用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通过量子耦合装置代入到量子处理器中进行量子计算。在此方法上可以推广出将任意数量的量子处理器耦合到两个或任意数量的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解复用器电路对量子处理器进行本地编程。最后,通过QuartusⅡ、Modelsim以及Matlab对方案进行模拟仿真。首先设计了量子计算过程,分析了几种数据通道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适合的串并行结构作为数据通路。对比了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求解时间,并给出了时序图,由于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处理传输速度不匹配,我们在接口中加入异步FIFO来进行缓存,保证数据能够正确传输。最后对量子处理器QPU与CPU接口的性能进行分析,分别从数据的识别概率和动态功耗给出了仿真图,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本文中的量子处理器QPU与CPU接口架构在一定频率和温度的条件下有较高的数据处理正确率和较低的能耗。(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8)

吴琼,周昕,王洪鹏[9](2018)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改革,即吸引学生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辅助理论教学;依托虚拟仿真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史添玮,王宏,崔文华[10](2018)在《基于混合计算机接口的多旋翼飞行器3维空间目标搜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融合半自主导航、决策与接口转换子系统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室内3维空间目标搜索的混合计算机接口系统.半自主导航子系统为决策子系统提供2维空间可行飞行方向并实现多旋翼飞行器3维空间半自主避障.决策子系统采用联合回归模型与谱功率法从6个电极所采集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中提取时域与频域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完成分类.接口转换子系统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检测眨眼时的眼电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眼动特征实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运动想象任务接口切换.实际的室内3维空间目标搜索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控制稳定性;相比其他方法,半自主导航子系统降低了控制难度,控制精度约提高±10cm.(本文来源于《机器人》期刊2018年05期)

计算机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日益发达。由于计算机接口种类多,接口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接口技术的类型与特点,并对其具体连接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接口性能,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1].陆蓉蓉,高天昊,李洁,白玉龙,庞子龙.脑计算机接口联合腕关节被动活动治疗在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初探[J].华西医学.2019

[2].王喜威.计算机接口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设计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3].刘铎,马小博,程俊强,段小虎.高集成度飞控计算机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8

[4].鄢艳红.微课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5].徐英,吉艳云,贾杰,吴小妹,肖琴琴.脑-计算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6].彭登峰,鲁砚青.学习能力培养导向的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创新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8

[7].刘万阳,李晓欧.基于虚拟现实的肌电-计算机接口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8

[8].熊众.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9].吴琼,周昕,王洪鹏.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

[10].史添玮,王宏,崔文华.基于混合计算机接口的多旋翼飞行器3维空间目标搜索[J].机器人.2018

论文知识图

软件接收数据界面分时多信道时域接收机通用计算机选购接口界面发动机吊舵图仿真工具软件集成开发RTI接口模块“天河一号”架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计算机接口论文_陆蓉蓉,高天昊,李洁,白玉龙,庞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