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社会论文_孙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国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国,社会,社会教育,梅兰芳,阳关,法币,民国时期。

民国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1](2019)在《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社会学考察——以卢作孚社会建设试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是各项社会建设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旨在自立自强以促成国家现代化的青年职业教育运动就是知识分子阶层为实现社会理想和抱负的有益尝试。首先,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挖掘,总结出民国时期的青年职业教育运动呈现叁大特点:应用分类式教育提升适应能力、军事训练磨炼青年心智意志和集团生活模式提高集体意识。其次,概述了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成功案例,并从叁个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最后,希望能拓展中国青年职业教育的视野和角度,为当下中国青年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刘晓琴[2](2019)在《民国留美社团与留美生的社会网络——以成志会与张伯苓的分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南开大学发展初期的师资背景为研究视角,解读张伯苓与成志会这一留美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留美生校际聚合的影响。尤其对成志会是一个怎样的留美社团,张伯苓的成志会会员身份以及成志会社团网络在南开大学发展中的两面性做了重点研究。论文认为晚清民国时期留美社团非常活跃,形成了以社团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并在留美生归国后的职业选择和学校聚合中有显着的影响。作为兄弟会之一的成志会是一个提倡互助和爱国的社团组织,以之为纽带,留美生相互扶助,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张伯苓成志会会员的身份成为张伯苓延揽南开大学教师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成志会会员是张伯苓开拓南开系列学校的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南开大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廖艳彬[3](2019)在《传统延承与近代转型:民国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社会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政府加大了对地方事业建设的关注力度,且进行了近代化管理转型的尝试。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槎滩陂水利社会一方面延续了以地方乡族力量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但参与管理的乡族范围有所扩大和拓展,显示出该水利社会传统权力体系的巨大弹性和张力;另一方面"官民合修"的维修形式表明地方政府强化了对其的干预,体现了近代国家政权建设理念实施的努力,以及水泥和砂浆等近代技术材料的运用,推动了该水利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这种演变不仅折射出本区域地方社会秩序和结构的变迁,也是民国特殊环境下政府、社会与地方水利系统之间关系转型的反映。(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申晴[4](2019)在《民国时期法币的报纸宣传策略与社会影响——以《申报》“假币案”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以后,伪造法币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为应对这一现象,《申报》与当时的国民政府相互配合,通过解读国家货币政策,宣传货币改革政策的必要性以及货币改革在对日货币战中的正义性,为打击伪造法币犯罪争取社会舆论支持。另外,《申报》还大力宣传国民政府对破获伪造法币案件有功人员奖励的一应措施,使伪造法币有罪的观念深入人心。《申报》作为当时的主要传媒方式,为解读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配合国民政府打击伪造法币犯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俞丽伟[5](2019)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梅兰芳剧目生成的社会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梅兰芳一生共演出叁百余出剧目,除了《穆桂英挂帅》是1959年编演完成的之外,其余演出剧目均已在晚清至民国搬演。如此大量的剧目生成与演出发生于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场域——外部场域、戏曲娱乐业、家族底蕴及梅兰芳的个人特质存在重要关联,演出剧目是在多重场域的合力作用下逐步生成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周慧梅[6](2019)在《《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本书对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研究时限为1912—1949年,内容限于中华民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社会教育,不包括苏区、老解放区和日伪政府的社会教育,鉴于近代中国社会教育本身的延续性,晚清社会教育的改革内容被适当纳入。全书670千字,共分八章,前六章按时间轴梳理各个时段的社会教育发展历程,在方法上注意在具体时空和社会语境中考察、体认。政府及社会精英的制度设计与社会教育实际运作之间存在较大张力和运作空间,为国家与社会、地方利益与中央权威、乃至新制度与旧权威诸多力量和要素的博弈提供了充足的历史场景和机缘。而且,正是这种张力与空间的形(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储着斌[7](2019)在《民国前期清华学校学生的教育社会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以来,中国近代学生群体逐渐形成,群体意识觉醒,开始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方式表达其政治诉求。清华学校所处的民国前期(1911—1928年),清华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教育社会服务,包括开办学校、兴办图书室、举办通俗演讲、创办宣传刊物、创办平民教育综合试点村人友等。教育社会服务对推动校园内和周边平民教育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促进社会改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对现今的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关佩[8](2019)在《话语塑造身体:民国女性自杀的社会意义构建——以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自杀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于开学典礼当天在宿舍服来沙水自杀。这起自杀事件被媒体专门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当时的媒体和大众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贺其华的自杀进行阐释,体现了对这一事件的多重社会意义的构建,并由此推动了社会改良进程。(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娜娜[9](2019)在《民国报刊对社会风化问题的引导——以1912-1937年北京地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1937年间北京的报纸刊物为探究当时当地的社会风化问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纷繁的信息之下潜藏着报刊媒体在社会风化问题的流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引导作用:表明官方处理社会风化问题态度的信息将民众的行为向符合官方统治诉求的方向引导;宣传"新风化观"的信息将民众的风化观念向解放、平等、自由、科学的方向引导;报刊媒体为满足自身经济诉求而散播的情欲信息,在引导民众参与声色消费的同时,也为公众制造了进一步探讨社会风化的话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助推社会风化从保守走向开放。(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关传友[10](2019)在《清至民国前期正阳关镇的社会秩序——以碑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阳关镇发现有碑刻25通,分别属于公共工程、学校教育、宗教信仰及其他类的纪功碑和禁止、条规、公示等示禁碑。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至民国前期正阳关的地方社会秩序,及其地方社会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及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展示了地方官府、士绅、社会组织及社会民众通过纪功铭德、立碑示禁等途径,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民国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以南开大学发展初期的师资背景为研究视角,解读张伯苓与成志会这一留美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留美生校际聚合的影响。尤其对成志会是一个怎样的留美社团,张伯苓的成志会会员身份以及成志会社团网络在南开大学发展中的两面性做了重点研究。论文认为晚清民国时期留美社团非常活跃,形成了以社团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并在留美生归国后的职业选择和学校聚合中有显着的影响。作为兄弟会之一的成志会是一个提倡互助和爱国的社团组织,以之为纽带,留美生相互扶助,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张伯苓成志会会员的身份成为张伯苓延揽南开大学教师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成志会会员是张伯苓开拓南开系列学校的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南开大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国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孙金.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社会学考察——以卢作孚社会建设试验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9

[2].刘晓琴.民国留美社团与留美生的社会网络——以成志会与张伯苓的分析为中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3].廖艳彬.传统延承与近代转型:民国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社会的演变[J].学术研究.2019

[4].申晴.民国时期法币的报纸宣传策略与社会影响——以《申报》“假币案”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5].俞丽伟.晚清至民国时期梅兰芳剧目生成的社会场域[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周慧梅.《民国社会教育研究》[J].教育学报.2019

[7].储着斌.民国前期清华学校学生的教育社会服务[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

[8].关佩.话语塑造身体:民国女性自杀的社会意义构建——以1937年大夏大学女生贺其华自杀事件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9].陈娜娜.民国报刊对社会风化问题的引导——以1912-1937年北京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

[10].关传友.清至民国前期正阳关镇的社会秩序——以碑刻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明星皂”商标“抵羊”牌商标(六)社会生活题材点石斋画报“裙钗大会”(二)以图像...清末新政时期的社团网络民国初期的社团网络:20年代裙装(摘自胡铭,秦青:《#~

标签:;  ;  ;  ;  ;  ;  ;  

民国社会论文_孙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